李銀河說,《萬箭穿心》這部電影是繼曹禺的《雷雨》之後最好的一部悲劇,這部電影有這麼一種力量。現在的社會非常浮躁,人們喜歡搞笑啊什麼的,把這些生活中真實的悲劇寫出來的東西,我還真是這麼多年沒有見過。
《萬箭穿心》是王競導演2012年導演的影片,根據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說改編。該片有著王競作品的明顯特點,那就是關注社會現實和民生狀況,從一個小人物或一個家庭這種微觀視角出發,探尋更廣意義的生命存在,反思現狀、批判現實是他的一貫作風,《萬箭穿心》這部電影也不例外。
該片一上映,就取得了很多大咖的一致認可,得到很多好評,崔永元說,你要是不看這部電影,那就真的萬箭穿心了。該片還在當年獲得了北京電影節的天壇獎——最佳女主角獎顏丙燕;華表獎——最佳故事片、優秀女主角;百合獎——優秀故事片一等獎等獎項。
影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女主李寶莉是個有著幾分姿色、個性強悍、膽大潑辣、對家庭有著絕對的掌控權的武漢女人,經歷了看起來窩囊膽小的丈夫出軌、下崗自殺,自己憑藉著不認命不服輸的堅強信念,獨自撐起一個家的底層人物的命運故事。
影片反映的內容很多,本文著重談一下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扮演和現實悲劇。
李寶莉是最普通的武漢市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老公馬學武是農村人出身。就算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地方,但李寶莉還是覺得自己嫁給農村出身的馬學武,太吃虧了。所以在家庭中,她處處強勢,頤指氣使。在外人面前,也從來不給馬學武面子,這讓馬學武異常精神鬱悶。
所以在馬學武當了工廠領導,單位分了一套「萬箭穿心」的房子之後,馬學武提出了離婚。
婚姻中,最怕的就是精神上的不對等。看似強勢的李寶莉,其實在內心深處仍然是脆弱的,她一方面咄咄逼人,一方面又擔驚受怕,這樣的矛盾也標示著他們婚姻的不穩定性,很難維持下去。
馬學武提出離婚後,李寶莉為了挽回他,放棄生意,早早關門,回家給馬學武做飯,等他回來。但是馬學武卻愛上了別人,還去賓館開房。這讓跟蹤他的李寶莉徹底崩潰,電影中李寶莉蹲在牆角佝僂著背影無言哭泣的鏡頭,特別讓人心酸。但是她為了家庭的完整,放棄了手撕小三,而是選擇了報警,這讓馬學武顏面掃地。
膽小怯懦的馬學武看起來又回歸了家庭,但是他的心完全不屬於李寶莉,兩人不但在精神上不契合,三觀上不一致,而且在性生活中也力不從心,每次都是草草收場。
所以他們的婚姻註定了是個悲劇,李寶莉的強勢,馬學武的窩囊,早已經打上了悲劇的烙印。
其實一個正常的女性,都有這方面的需求。影片中的李寶莉也是一樣,他在馬學武那裡欲望得不到滿足,她會很懊惱很痛苦。於是後來,她在建建那裡尋找到了性的安慰,這說不上是愛,也許只是身體上的一種釋放,但影片表明,在現實生活中,女性的這種需求是有的,不要迴避這種正常的需求。
所以好的婚姻關係,應該是這樣的:
★.精神上的認同感。不管是錦衣玉食,還是粗茶淡飯,夫妻生活中的相互認同很重要,我尊重你的自由,你體諒我的不易,相互提攜,相互鼓勵,才能走的穩定而長久。
★.三觀上的一致。三觀一致,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事情,無非就是我可以陪你吃路邊攤,你也可以陪我去最高級的酒店吃場豐盛的晚宴。而不是我吃高級酒店你說作,你吃路邊攤我說你low逼。
★.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製造小驚喜,能夠在每一個節日和紀念日,能有一種儀式感,讓雙方都能感到自己在對方中的位置很重要。當然還有性的和諧,這個也是夫妻生活是否幸福的一個衡量標準。
寫在最後,這部影片非常真實,又有戲劇衝突,雖然李寶莉半生顛沛,苦難重重,但從美的角度來考慮,這部影片達到了一種美的高度,真實就是一種美。
生活是部壓榨機,把人榨成渣子,但人本身是壓榨機中的頭號零件。有的時候,生活的確令人絕望,但人們還是興高採烈的活著,也許我們都相信,自己能夠改變它。奧地利詩人裡爾克有句很有名的話:生活哪有什麼勝利,挺住意味著一切。
是的,希望我們都能在生活裡挺住,堅強一些。也許多年以後,你再回頭看看,那些人生的裂痕,說不定最後都會變成故事裡的花紋。
——END——
(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