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為在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地位受到威脅的美國,一直想辦法通過其不太光彩的方式找回「面子」。從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開始,美國的方式一直在持續升級。今年上半年,川普又打起歪點子,意把華為擠出半導體領域。即通過修改相關規則,規定只要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都不能為華為提供半導體服務。
眾所周知,無論是當下的5G通訊設備,亦或是手機等終端產品都離不開晶片。為此,華為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人力,設計出可以與蘋果A系列相媲美的海思晶片,可如今面臨這一刁難,華為真就面臨「無芯」可用的局面?
1. 受美方制約,臺積電被迫停止與華為的合作
事件發生後不久,華為找到臺積電,希望能通過雙方合作達到晶片代工目的。
但臺積電歸根結底是一個美國控股的企業,再加上其無法取得美國對技術方面的「綠燈」許可,迫於壓力只好與華為「斷交」。
據悉,臺積電已經將原來海思晶片預訂的產能訂單挪給其它客戶。
這也就意味著華為必須另尋他家,方能解決晶片供應難題。
2. 聯發科拒絕幫助華為,三星表示無能為力
就在網友都在為華為晶片「量產難」感到擔憂之時,有媒體對外宣稱:「為了完成今年的晶片生產任務,華為將與聯發科之間產生合作關係,從而讓自家的麒麟晶片得到量產。」
這則小道消息剛出沒多久,聯發科馬上發表聲明,聲稱自己並沒有違反相關規定,也不會為特定客戶(華為)「走後門」。
從這則聲明中我們不難看出,聯發科也會無奈,出於美方的原因即使是想幫也不能幫助華為。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再次找到三星,希望在美國禁令生效後,三星能夠為其代工晶片。作為回報,華為高層允諾將部分全球智能機市場份額讓給三星。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擁有強悍實力的三星也不同意幫華為代工晶片。
按常理來說,對美國技術依賴較少的三星理應承接華為業務才對,更何況華為也願意付出一定代價來達成合作。事實上,三星公司的股權由兩部分組成,其中有超過80%以上的外國投資者歸屬於美國投資機構。
通過以上事實不難發現,三星名義上是韓國企業,背後實際有美國相助,在這種背景下,三星怎麼可能同意給華為代加工晶片呢?
3. 「老夥計」也出於無奈:中芯國際與華為停止合作
此前華為與中芯國際也有過合作,並且後者為前者生產出了麒麟710A處理器。按照中芯國際的意願來看,如果合作順利的話,今年年底將會對華為晶片進行大範圍生產覆蓋。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在中芯國際最近公布的招股書裡,我們能夠看到這樣一句話:在未獲得美國政府允許之前,來自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設備與技術無法為客戶生產與製造相關產品。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能明白,此時中芯國際也迫於無奈對不住了。
華為,挺住!總結一句話:英雄自古多磨難,方法一定比困難多!
雖然任正非任老早就預料會出現斷供的這一天,可這次還是來的有些突然了,畢竟就目前而言,長久以來華為晶片主要還是來自臺積電和中芯國際,然而這兩家代工廠商卻受美方牽制不得不停止合作與華為的合作關係,華為暫時失去了這兩大「靠山」,還是有些吃力的!但是好在,有消息稱華為可能留有「後手」——其早就猜測會有那麼一天,所以早就儲備了可支持使用一年半到兩年時間的晶片庫存,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博弈。不管事實怎樣,好物君也發自肺腑的祝願華為能早日度過難關!
而此時,更讓好物君由衷感慨的,是華為官方五月的那條微博:除了勝利,我們已無路可走!
對於華為,我還是比較有信心,畢竟有技術又有人才,雖然自古英雄多磨難,但方法一定比困難多!這麼多的磨難都熬過去,所以這一次,華為也一定要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