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女性群像劇的開山鼻祖,至今無劇超越

2021-02-08 編劇幫

劉若英飾演的結婚狂是一個28歲、經歷多次戀愛失敗、內心狂熱於結婚的幼兒園老師。她自卑、缺乏安全感,急於為自己的下半生找一個接盤俠。



她與羅密歐(陳坤飾)的那場戀愛,有每個女生初戀的影子,一味地付出,焦急地等待電話。最後,她明白了,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給別人,別人不一定就會珍惜。


經歷了大寶、羅密歐、白玉堂、史蒂芬、楊光,結婚狂在愛情的路上跌跌撞撞,慢慢成長。兜兜轉轉,最後出現在她身邊的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王浩(胡兵飾)。


陳好大概把自己所有的驚豔都在這部劇裡用盡了。萬人迷有著讓人豔羨的臉蛋和身材。她嬉笑怒罵,遊戲人生。


她的《愛情寶典》是一次次受傷、失望後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這些金句,時至今日,依然受用,感受一下↓↓↓



她習慣性地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審視男人,在愛情裡步步為營,全副武裝。她不相信世上還有真愛,直到一個最不起眼的小夥子出現。


男人婆(張延飾)是一位管理學碩士畢業生,因為一次債務糾紛成了商場的勤雜工。她務實、有理想、有思想、冷靜克制、愛憎分明。她不會諂媚地求助別人,卻在朋友有難時挺身而出,對男人敬而遠之,對愛情退避三舍,只有錢能讓她擁有安全感。



《粉紅女郎》用喜劇、誇張、無釐頭的手法講述著女性的不安和迷茫,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也溫暖了很多人。四美各自代表了都市女生四種截然不同的愛情觀與人生觀,她們可能是你的四面,也可能是你人生中的四個階段。


一心要嫁高富帥的萬人迷,最終選擇了平凡質樸的一位;夢想和鈔票結婚的男人婆,最後開了一家福利院;結婚狂找到了自我;哈妹找回了親情。


也許這才是生活的本質,最後得到的,不一定是你一開始想要的。但在這個過程中收穫的,遠比要追求的東西更有價值,最終得到的,往往也是最合適的。


美劇中的女性群像劇不在少數,包括《欲望都市》《絕望主婦》《美少女的謊言》《情婦》《蛇蠍女傭》《都市女孩》《女子監獄》。《都市女孩》裡的四個姑娘,初出茅廬,沒有金湯匙,背井離鄉到紐約闖蕩人生,教會人們從苟且中,尋找大智慧。



2003年,國內女性視角的電視劇還很少。《粉紅女郎》開創了國內女性劇的先河,堪稱國產女性群像劇的開山鼻祖,其後誕生了《律政佳人》《好想好想談戀愛》《歡樂頌》,但經典似乎很難被超越。


《粉紅女郎》裡的她們追求愛情、友情、親情、事業,情節雖然無釐頭,好在每個角色在結局都有變化和成長。相比之下,《歡樂頌》中的幾個主角在性格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發展,且劇中的價值觀、愛情觀、家庭觀都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有網友評論表示,「十年前的四姐妹在歌頌真善美,十年後的五姐妹在歌頌錢和權。」



此外,很多電視劇裡女人的價值大多體現在男人的身上。雖然《甄嬛傳》《羋月傳》《花千骨》《錦繡未央》《楚喬傳》這些「大女主戲」以女主角的個人成長為主線,但男性似乎依舊是她們唯一的解藥。無論是羋月、甄嬛還是楚喬,都不離不開男人的寵幸和栽培。


隨著女性意識的整體覺醒和社會制度的變革,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電視劇裡的女性也不應只會談戀愛。自強獨立又不乏女性特質的女主角,能夠滿足當下女性主義訴求,迎合當下女性受眾的心理。


「電視必須跟人們的實際生活相聯繫,包括現實生活和想像中的生活;如果在電視中看不到我們自己的生活、願望及夢想,那麼電視對我們來說就毫無意義可言」。女性群像劇的背後是一個時代女性的追求和信念,以及她們的失落和困惑,它應該「不負使命」,擔起這個責任。



從1958年北京電視臺播出的《一口菜餅子》開始,國劇走過了50多個春秋。那時的國劇沒有替身、沒有摳圖,中國風十足,誠意十足。接下來,傳媒+(ID:chuanmeijia007)將推出[國劇時光機]系列,與您一起細數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優質國劇。從懵懂無知到叛逆的青春期,這些國劇承載了我們對童年和青春的所有記憶。

相關焦點

  • 從女性「群像劇」扎堆來襲,看國產劇女性角色的崛起
    其中,劇裡展現了多個女性角色,有端莊賢淑的曹皇后、囂張跋扈的張貴妃,還有溫婉善良的苗昭儀。然而,這些人物卻讓觀眾對劇中女性角色是否都是堆砌而成的、毫無靈魂的工具人,產生爭議。隨之而來的,則是網絡上更多關於女性角色在國產劇中應如何呈現的討論。
  • 女性群像劇劇情引爭議,女性群像劇破局之路該怎麼走?
    ,隨便打開電視機,就能看到女性群像劇,在國內三大視頻網站及其APP,女性群像劇也經常被放在顯眼的推廣位。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女性群像劇之所以能夠井噴式增長,得益於背後日漸龐大的女性市場。社會發展,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獨立女性有了自己的追求,世面上常見的婆媳倫理大戲已經無法滿足她們的需求。女性需要更貼近她們的現實生活、更能夠引起她們共鳴的題材,女性群像劇應運而生。
  • 國產女性群像劇扎堆,最好的還是17年前的「她」
    2016年,《歡樂頌》大爆之後,「國產女性群像劇」逐漸成為一種風潮,尤其是關注現實問題,直擊觀眾痛點,能夠引發社會討論的「話題劇」更容易成為爆款。國產女性群像劇鼻祖——《粉紅女郎》首播: 2003年4月30日豆瓣評分:7.8劇情簡介《粉紅女郎》開啟了中國內地都市女性群像劇的先河
  • 又一部30歲女性群像劇開播,四位女主都是老熟人,能超越三十而已嗎
    又一部30歲女性群像劇開播,四位女主都是老熟人,能超越三十而已嗎?但是要說到這個暑期檔,最火的電視劇還是要算江疏影、童瑤、毛曉彤主演的女性群像劇就在近日,繼《三十而已》後,又一部30歲女性群像劇定檔開播,這就是由王光利執導的都市情感劇《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
  • 女性群像劇下半場:「真實」而已
    作者 / 周燚「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總有人正年輕」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兩部女性群像劇熱播事實上,從開播至今,兩部劇相關話題已在微博、抖音、知乎等社交媒體平臺盤亙多時,#後浪社畜的內心os##梁爽幫羅豔鬥鹹豬手##我的二十不惑##顧佳 人間過綠器##鍾曉芹怎麼還不離婚##三十而已女性角色#從人物設定、劇情發展延伸至女性相關的社會現實議題
  • 女性群像劇下半場:「真實」而已
    事實上,從開播至今《二十不惑》豆瓣開分7.5,《三十而已》豆瓣開分8.1,對不同年齡層女性的細緻描摹,對社會話題的精準捕捉,以真實為底色的女性群像劇,也得到了觀眾真誠的回饋。女性觀眾群體撐起國產劇受眾的半壁江山,近年來女性題材劇數量穩中有升,然而能夠真正洞察女性所思所想、所困所憂,寫進女性觀眾心坎兒裡的作品的仍是少數。《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以「真實」為號,解了近年來女性題材劇在人物塑造、話題闡釋、現實關照層面的創作之困。
  • 【聚焦】群像劇的創作秘籍
    群像劇在中國電視劇史曾書寫過輝煌成績,源自中國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的劇作就是國產群像劇的標杆之作。隨著影視工業化的升級,創作者的思維與時俱進。雖然歷年來不乏一些群像佳作,但大部分還是在浮躁盛行催生的電視劇流水線生產模式下淪為了炮灰。群像劇要取得高口碑,說難也不難——畢竟前人做出了良好示範。
  • 被套路支配的恐懼,是女性群像劇無法規避的宿命
    文丨蘇蘇 來源丨Vlinkage(ID:vlinkage) 女性群像劇,是今年劇集市場的最大黑馬,從「二十」「三十」系列,到《親愛的自己》,以女性情感和職業表現為表達主體的女性群像劇,不僅成為今年的收視率擔當、流量擔當,還精準地用「焦慮」發酵出全民探討的話題,成為妥妥的話題擔當。
  • 女性群像劇的男性困境
    再來看《二十不惑》裡的冰山霸總周尋,一面不動聲色一面對姜小果關心備至,基本套用偶像劇霸總人設;《三十而已》裡出軌的許幻山,和小三你儂我儂的噁心與最後的幡然醒悟,簡直是國產家庭劇的裹腳布。男性氣質並非生理意義上的存在,而是被構建的產物。女性群像劇中,男性角色會用客觀條件的差異,告訴觀眾「我變了」。
  • 女性群像劇到底該怎麼拍
    恐怕不少人會提名女性群像劇。作為影視公司必爭之地,暑期檔歷來好劇、好電影不斷。受疫情影響,暑期檔電影行業尚未完全恢復,劇集領域卻百花齊放。進入七月,女性群像劇開始嶄露頭角。就在今天,《二十不惑》迎來結局,前不久剛剛超前點播大結局的《三十而已》,也引發了一輪關於現實和婚姻的熱烈討論。顧佳為什麼要賣掉房子「替夫還債」?
  • 女性群像劇又來了!宋茜、李純演女強人,能超越《三十而已》嗎
    不過這預告卻有些令人審美疲勞,因為這又是一部女性群像劇,劇情和設定與《三十而已》有著頗多相似之處。這不免令人好奇,該劇播出後,熱度和討論度能超越《三十而已》嗎?聚焦三個職業、家庭各不相同的女性,講述了在三十歲這個階段,女性面對的情感危機和事業危機。
  • 女性群像劇《刺》:暴力這根刺
    隨著她經濟時代的到來,「女性向」文化在崛起,女性群像劇成為主流的創作模式。正在熱播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熱搜就沒停過。7月28日起,一部相對小眾的女性群像劇《刺》也默默開播。不過《刺》走的不是都市情感劇路線,它的主題沉重得多——關注校園暴力與職場暴力,採取的是冷峻的寫實風格。
  • 女性群像劇《刺》:暴力這根刺
    來源:澎湃新聞隨著她經濟時代的到來,「女性向」文化在崛起,女性群像劇成為主流的創作模式。正在熱播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熱搜就沒停過。7月28日起,一部相對小眾的女性群像劇《刺》也默默開播。不過《刺》走的不是都市情感劇路線,它的主題沉重得多——關注校園暴力與職場暴力,採取的是冷峻的寫實風格。
  • 從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女性群像劇為什麼成了最大贏家?
    因此,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社會都為女性群像影視節目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語境,讓最為廣大的女性觀眾有了彼此交流的最大的共通意義空間,女性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發聲渠道。同時,影視節目觀眾本來就是女性居多,無論是男性偶像劇時代還是綜藝時代到現在的女性群像劇。
  • 《三十而已》爆了,國產女性群像的「破圈」之路還遠嗎?
    蔣雯麗、梁靜、羅海瓊、那英,完全是網友「畫餅」夢想中《淑女的品格》的配置啊,這部戲脫胎於《欲望都市》,本土化後文藝收斂了不少,作為國產都市女子群像劇裡有且僅有的8分段選手,它是目前唯一一部講述30+大齡獨身主義女性故事的。
  • 除了販賣焦慮,女性群像劇還有出路嗎?|專訪《他你》
    丈夫出軌、小三插足、閨蜜反目、職場歧視、原生家庭壓榨……這幾個元素幾乎是女性群像劇的標配情節。為什么女性群像劇總是一地雞毛?從觀眾層面來說,觀看劇中的強碰撞情節可以轉嫁現實生活中的不安和焦慮,觀眾的焦慮越強烈,這類情節越有市場。近幾年類似劇集的持續走紅讓這種&34;的敘事模式被頻頻驗證。
  • 馮小剛邀鄭爽拍女性群像劇《北轍南轅》燃爆屏幕
    馮小剛邀鄭爽拍女性群像劇《北轍南轅》是真的嗎?鄭爽繼《三十而已》這部劇後的新群像劇會在大火一把嗎?,這部熱劇雖然結局爛尾被網友和群眾吐槽,但絲毫不影響它的播放率和熱議口碑,繼《三十而已》大火之後,著名導演馮小剛傳出下一部女性群像劇《北轍南轅》準備開拍,大家都在猜測這次是否會邀請鄭爽,鄭爽如果接受邀請出演新的都市女性群像劇,她的演技會不會再次繼《三十而已》後燃爆一次
  • 女性群像劇的爆發,到底是中年女演員的及時雨還是「偽命題」?
    群像劇出現的契機常常會在一部影視作品的差評中看到網友抱怨都什麼年代了,還拿以前的套路來忽悠觀眾?這樣的質疑聲在今年尤其多,因為今年不僅是精品劇的爆發年,也直接反映出觀眾們的審美水平正在逐漸提高。所以當今年第一部刻畫大齡都市女性群像的劇集《誰說我結不了婚》試水成功後,大量的女性群像劇蜂擁而至,《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劇集都成為當下熱門的現象級話題。這一類劇集的特點會區別於瑪麗蘇劇懸浮的「偽現實」,故事情節會更加有質感,從女性視角出發,圍繞當下社會女性生活、情感、家庭和職場展開,從而引發觀眾的共鳴。
  • 女性群像劇中的「姐妹情誼」:含情脈脈背後的階層破綻
    這段時間,《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這兩部女性群像劇,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其實女性群像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2003年劉若英、陳好、張延、薛佳凝等人主演的《粉紅女郎》,改編自朱德庸漫畫《澀女郎》,講述了「結婚狂」、「男人婆」、「萬人迷」、「哈妹」四個單身女性的故事。有趣的人設、有趣的故事,讓這部劇成為當年的爆款。
  • 女性群像劇中的「姐妹情誼」:含情脈脈背後的階層破綻
    曾於裡這段時間,《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這兩部女性群像劇,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其實女性群像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2003年劉若英、陳好、張延、薛佳凝等人主演的《粉紅女郎》,改編自朱德庸漫畫《澀女郎》,講述了「結婚狂」、「男人婆」、「萬人迷」、「哈妹」四個單身女性的故事。有趣的人設、有趣的故事,讓這部劇成為當年的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