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拍攝影社區文章推薦:來自@16Degree膠片攝影
現在越來越多人拍膠片,我相信除了喜歡膠片獨特的色調和質感外,也有喜歡它的一個儀式感,享受每一次過片和機械快門,期待每一次的衝洗和掃描,我就是後者。
那拍立得呢?大家喜歡嗎?覺得它是一個什麼東西?有儀式感嗎?
我覺得把一張張照片拿在手裡本來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在手機能完成近乎所有拍攝任務的今天,如果有人遞給你一張實體照片說 「你看拍得多好,送給你,希望你喜歡」,你會不會很開心?我相信會的,我也相信這是拍立得到今天依然存在的其中一個原因。
當然這不是拍立得被發明的原因,拍立得之所以出現在世界上,是因為寶麗來創始人Dr. Edwin Land的女兒想在拍照後能馬上看到照片,於是Land就發明了不需要在暗房衝洗,就能夠即時顯影的寶麗來照片。
然而如何把拍立得從玩具的標籤上摘下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很多人在努力嘗試的事情,不然KK大神也不會開源它的SQ6改機方案,國內也不會出現因拍立得後背而漲價的RB67,國外Kickstarter也不會持續有人做哈蘇的拍立得後背。大家都很想把拍立得的潛力發揮出來,畢竟一張小小的照片裡發生了無數的化學反應,把暗房裡的一通操作濃縮成幾分鐘的事兒,從無到有,其實已經很不可思議了。
目前的大部分的拍立得鏡片很爛,很多還是膠的,lian玻璃都沒用;快門很爛,給你幾個固定檔位沒法調,無論對於攝影師還是普通人來說限制都太大了,這幾個檔位遠遠無法覆蓋千變萬化的拍攝場景,而且誰又能好好記住不同模式什麼時候用最好,腦容量有限為啥不記點更實際的東西,所以也理解大家經常拍出糊了、暗了、啥都看不見的拍立得。(難怪它就被看作是個玩具)
大神們改機,萬般折騰就是為了賦予它更好的鏡頭鏡片,光圈快門更好的掌控,拍出一張更好的拍立得。對於拍立得改機我個人的態度是挺正面,後面再寫一篇文章好好說一下。
好了,現在說了這麼多,還是上點樣片吧
最後,至於拍立得是不是永遠都只能是玩具?
只要商家一天還在出廉價的拍立得,消費者用廉價的拍立得,拍出糊爛的照片,然後歸咎於拍立得太爛,覺得一臺這麼爛的拍立得就值這些錢;緊接著商家發現拍立得賣貴了沒人買,只能繼續出功能垃圾的拍立得,消費者用它再拍出很爛的照片,再歸咎拍立得很爛 ......... 妥妥的死循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