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話丨長亭外,古道邊……

2021-02-13 央視一套

我十七歲的時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裡見到李叔同先生,即後來的弘一法師。

我們上他的音樂課時,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嚴肅。搖過預備鈴,我們走向音樂教室,推進門去,先吃一驚: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講臺上。以為先生總要遲到而嘴裡隨便唱著、喊著,或笑著、罵著而推進門去的同學,低著頭紅著臉,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裡,偷偷地仰起頭來看看,看見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著整潔的黑布馬褂,寬廣得可以走馬的前額,細長的鳳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嚴的表情。扁平而闊的嘴唇兩端常有深渦,顯示和藹的表情。這副相貌,用溫而厲三個字來描寫,大概差不多了。


△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藝術教師時的李叔同

講桌上放著點名簿、講義,以及他的教課筆記簿、粉筆。鋼琴琴蓋開著,譜表擺著,琴頭上又放著一隻時表,閃閃的金光直射到我們的眼中。黑板上早已清楚地寫好本課內所應寫的東西。到上課鈴響出,他站起身來,深深地一鞠躬,課就開始了。這樣地上課,空氣嚴肅得很。

有一個人上音樂課時不唱歌而看別的書,有一個人上音樂課時吐痰在地板上,以為李先生看不見的,其實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責備,等到下課後,他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鄭重地說:「某某等一等出去。」於是這位某某同學只得站著。等到別的同學都出去了,他又用輕而嚴肅的聲音向這某某同學和氣地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別的書。」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說過之後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罷。出來的人大都臉上發紅。

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點是認真。他對於一件事,不做則已,要做就非做得徹底不可。

他出身於富裕之家,他的父親是天津有名的銀行家。他墜地後就遭父喪,又逢家庭之變,青年時就陪著他的生母南遷上海。在上海南洋公學讀書奉母時,他是一個翩翩公子。

當時上海文壇有著名的滬學會,李先生應滬學會徵文,名字屢列第一。後來他母親死了,他赴日本留學的時候,作一首《金縷曲》,詞曰:

披髮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株衰柳。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行矣臨流重太息,說相思,刻骨雙紅豆。愁黯黯,濃於酒。漾情不斷淞波溜。恨年年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聽匣底蒼龍狂吼。長夜悽風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國,忍孤負?

讀這首詞,可想見他當時豪氣滿胸,愛國熱情熾盛。我曾在照片中看見過當時在上海的他:絲絨碗帽正中綴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緞袍子,後面掛著胖辮子,頭抬得很高,英俊之氣,流露於眉目間。真是當時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認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徹底地做一個翩翩公子。

他回國後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師範請去教圖畫、音樂。後來又應杭州師範之聘,同時兼任兩個學校的課。我就是杭州師範的學生。這時候,李先生已由留學生變為教師。換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馬褂、布底鞋子。他穿布衣,全無窮相,而另具一種樸素的美。

我發現他的生活日漸收斂起來,不久他就學佛。李先生出家的前晚,他叫我和同學葉天瑞、李增庸三人到他的房間裡,把房間裡所有的東西送給我們三人。第二天,我們三人送他到虎跑。再去望他時,他已光著頭皮,穿著僧衣,儼然一位清癯的法師了。我從此改口,稱他為法師。法師的僧臘二十四年。這二十四年中,我顛沛流離,他一貫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進愈深。律宗是佛門中最難修的一宗,數百年來,傳統斷絕,直到弘一法師方才復興,所以佛門中稱他為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初出家時的弘一大師在杭州玉泉寺(攝於1919年) 

他的生活非常認真。舉一例說: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紙去,請弘一法師寫佛號。宣紙多了些,他就來信問我,餘多的宣紙如何處置?又有一次,我寄回件郵票去,多了幾分,他把多的幾分寄還我。以後我寄紙或郵票,就預先聲明:餘多的送與法師。

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請他藤椅子裡坐。他把藤椅子輕輕搖動,然後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問。後來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啟問。法師回答我說:「這椅子裡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突然坐下去,要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讀者聽到這話,也許要笑。但這正是做人極度認真的表示。

弘一法師每做一種人,都做得十分像樣。好比全能的優伶:起青衣像個青衣,起老生像個老生,起大面又像個大面.都是認真的緣故。

我和李先生在世間的師弟塵緣已經結束,然而他的遺訓——認真——永遠銘刻在我心頭。

一九四三年四月,作於四川五通橋客寓

原文有刪減

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

中年時做名士,像個名士

做話劇,像個演員

學油畫,像個美術家

學鋼琴,像個音樂家

辦報刊,像個編者

當教員,像個老師

做和尚,像個高僧

李叔同是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他把一些歐洲歌曲的現成曲調拿來,填上富有中國古典詩詞韻味的歌詞,二者相得益彰。他的作品《送別》《憶兒時》《夢》《夕歌》等廣為傳唱。特別是《送別》,先後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選作插曲或主題歌。


《送別》節選

近代·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蓮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憶兒時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遊子傷飄泊。  

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 

高枝啼鳥,小川遊魚,曾把閒情託。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李叔同也是把西洋畫引入中國的第一人,為中國油畫的開拓者。他善於將西洋畫法與中國傳統美術融為一體,先後培養了著名畫家豐子愷、潘天壽等。他與弟子豐子愷合作的《護生畫集》,他撰文,豐子愷作畫,詩畫合璧,圖文並茂,為世人所稱道。


△李叔同在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前為母校作的自畫像

(油畫,作於1911年)

李叔同的書法藝術精湛,魯迅曾以得到他的一幅字而感到榮耀:「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得李師手書,幸甚!」


△晚年弘一大師所書的條幅

內容來源:央視新聞及CCTV-1《經典詠流傳》

今日話題

你是否聽過李叔同所創作的歌曲?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淺談《送別》——長亭外古道邊
    《送別》 弘一法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後來,《送別》是一首歌詞,描述了那種長亭外古道邊的畫面,也說出天涯地角,知己零落的悲哀。而如今,《送別》即是一首歌曲,更是許多人的人生。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的傳世佳作。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長亭外的李叔同,古道邊的土方車
    早上出門聽廣播,音樂臺正在播放樸樹演唱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有很多版本,最著名的是童聲合唱,因為本身就是學堂樂歌嘛。
  • 長亭外,古道邊,似水流年,一曲情深意濃!——《送別》
    《送別》歌詞李叔同版送別(廣泛版本)詞: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 拇指琴經典離別歌曲丨特別版《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很久,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畢業歌最想唱的還是這首《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為什麼一讀就淚流滿面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為什麼這麼美的句子,一讀就淚流滿面。只因這短短的一句話,每一個字都代表著離愁別恨。歌詞的出處這句歌詞出自近代李叔同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古道,送別故人,萋萋芳草仿佛延伸到了天邊。
  • 長亭外,古道邊,一曲送別不相見
    福基彈琴,李叔同唱歌,一曲《送別》送給即將遠去的朋友,祝福吉兇難料的許幻園能得償所願,早日回到上海,繼續過詩酒清茶的平靜日子。可,事實永遠是殘忍的,許幻園自然沒討到什麼說法,他後半生一直潦倒不堪,再也沒有重現昔日的家業。後來,他來到上海大王廟,和袁希濂一起,了斷塵緣,渡過餘生。送別是古詩詞中最常用到的題材,但是縱觀古今,再也沒有一首離別的歌,能像李叔同的《送別》這樣,唱盡了愁緒,唱絕了感傷。
  • 佟瑞欣:「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 趙孟頫行書集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送別》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趙孟頫行書集字高清大圖欣賞
  • 大雄捨不得老師走,一首《長亭外古道邊》送老師離別,看哭了
    大雄捨不得老師走,一首《長亭外古道邊》送老師離別,看哭了 原標題:大雄捨不得老師走,一首《長亭外古道邊》送老師離別,
  • 【音樂經典】《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陳蓉暉 小提琴《送別》龔爽 民歌版《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在葉子悠揚悲愴的琴聲裡,李叔同含淚寫下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是什麼讓這首詞安靜的心痛: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屋,讓葉子小姐彈琴,他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歌手陳綺貞也唱過這首歌,毫無意外地用民謠的唱腔唱出,清新,感傷,不知是美還是苦澀。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扶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弘一法師詞
  • 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令人捧腹的古詩詞神搭配
    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3、夜深忽夢少年事,惟夢閒人不夢君。4、借問酒家何處有,姑蘇城外寒山寺。5、洛陽親友如相問,輕舟已過萬重山。6、爺娘聞女來,舉身赴清池;阿姊聞妹來,自掛東南枝。小弟聞姊來,琵琶聲停欲語遲。7、在天願作比翼鳥,大難臨頭各自飛。8、美人卷珠簾,萬徑人蹤滅。兩岸猿聲啼不住,驚起蛙聲一片。
  • 長亭外古道邊,無人不知的《送別》歌,作者是位才華橫溢的富二代
    提到李叔同,或者弘一法師,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但要說到有首歌的歌詞「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恐怕每個人都會哼上幾句。如此優美的文字,尤其最後一句「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簡直就是字字珠玉、入木三分啊。
  • 長亭外古道邊,真心的朋友,世界上有幾人?
    請賜予一個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世界變化快,很多朋友都說自己沒有真心朋友。是我們渴求的過多,還是自己沒有那個能力交到真心的朋友?掏心掏肺的老友,忽然有一天就冷漠了,變的沒有一句話想說,懷念舊情的人,總是寄希望於小學同學,中學同學,高中同學,大學童鞋,結果參加個聚會失望了,不在相信真心了,我們到底怎麼了?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句歌詞雖然不是詩詞,但比詩詞美
    筆者在這裡,也就用最著名的前一句,來分析一下,即: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懂行的人看來,其實這句歌詞和傳統的詩詞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因為古代詩歌講究平仄和詩韻,但是這首歌卻不是很合乎平仄,所以在有些人眼中,這不算是正常的詩詞。
  • 夜話丨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韓磊演繹的這首《送別》,原曲竟是「中日美」三國混血!
    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李叔同傷心不已,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視頻:韓磊《送別》聽著韓磊演唱的這首《送別》,既清新淡雅又悽美柔婉,我們仿佛看見一條蒼茫的古道蜿蜒向前,向著那萋萋芳草、濁酒殘陽……策劃/撰稿/編輯:民歌君
  • 彭昱暢:真正的告別並不是長亭外古道邊,而是你陪在我身邊
    畢竟,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誰也說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