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熱傳視頻
↓↓↓
視頻中,婚宴主辦人將紅包折角表示已收下。
這個動作讓廣大網友直呼:
「好喜歡這個風俗!」
「實名羨慕順德人!」
……
在粵語中,婚宴又稱為「結婚擺酒」。今年70歲的均安南浦何婆婆說,結婚擺酒不收紅包是近20多年來順德興起的一種習慣,「在禮堂、酒店舉行婚禮,一般是不收紅包的,在紅包上折個角就代表收下。」何婆婆說。
據了解,如果婚宴主辦人公開擺酒,宴請親朋好友,那麼主辦人一般是圖個開心,大家團聚一起分享大喜之事,一般不收紅包。
在採訪中,有採訪對象告訴記者,如果是很熟悉的親戚,一般會收下,但金額不多。
據了解,早在2016年,均安南沙婚俗就被列為第六批順德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均安南沙社區居委會退休工作人員鄧盛芳此前負責南沙婚俗「申遺」事項,他告訴記者,均安南沙婚俗是當地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婚禮習俗,延續了百餘年。「婚俗中的『喜慶紅包』是其中一個環節,但和現在的婚宴不收紅包沒有直接聯繫。」他說。
「現在順德人結婚擺酒不收紅包是近年來興起的習慣。」鄧盛芳表示,這種習慣是隨著社會生活逐漸富裕而形成的。據他觀察,在紅包上折角再返還,是婚宴主辦人在紅包上做一個記號,表示心意已領。但近年來,這一習慣也在逐步簡化,「如遇到親朋來喝喜酒帶上紅包,一般會原封返還。」他說。
事實上,順德人結婚擺酒不收紅包經歷了一個演變的過程,鄧盛芳表示,「以前是象徵性地收一些,但現在是基本上不收紅包了。」
記者注意到,在順德以及佛山地區,結婚擺酒不收紅包,或是象徵性收取再返還賓客的現象屢見不鮮,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分享快樂,這已成為一種新風尚。
順德婚宴不收紅包這一習慣成網絡熱搜後,不少網民表示,「實名羨慕順德人!」而在順德打拼、生活多年的新順德人則表示,這一習慣也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遵循。
從廣西到順德打拼了30多年的阿炎表示,「我們在順德參加婚宴,當地人一般是不收紅包的。」前些年,阿炎的兒子在順德擺喜酒,「入鄉隨俗,我們邀請當地以及老家的親朋好友來順德,同樣不收紅包。」
甘先生同樣是一名新順德人,在他看來,「順德人從來沒有『甜蜜的負擔』。」據他觀察,早前參加婚禮,主辦人會登記禮金,事後返還一部分,講究「有來有往」。「如果親朋好友送禮,一般會收到一個紅包『回禮』。」甘先生說。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譚元亨對順德文化深有研究,在他看來,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喜事,親朋好友齊聚一堂祝賀本身就是值得高興的事情,「結婚擺酒中不收紅包,擺脫物質的捆綁,是精神自由的一種表達,也是精神文明提升的體現。」他說。
在採訪中,有採訪對象向記者表示,在順德,不僅是結婚擺酒,滿月、壽酒等喜慶酒也都有免收紅包的現象。
順德北滘一位阿姨告訴記者,她說,「基本上這十幾年以來,擺酒收到的紅包都是折角後就還給客人的,但如果是滿月酒的話,就基本上會收下。」
記者觀察發現,擺酒是否收紅包,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慣,但都遵循「量力而行,表達祝福」的原則,體現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佛山以及順德人結婚擺酒為何不收紅包呢?據相關報導,佛山人不收婚禮紅包的風俗源自上世紀90年代的順德樂從。據稱,當時樂從一些做生意發了財的個體戶在辦喜事發請柬時,會在請柬上註明「勿帶禮金」。之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市民開始效仿,擺酒不收禮的風氣逐漸流傳起來。
文源:廣佛頭條
山水均安
長按二維碼關注
公益性、便民信息傳播,本土新聞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