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醒:點擊以下錄音,既可聽完整課程內容喲!
端午節期間,在我國部分地區會有個習俗,大家會在自家門前插上艾草,寓意:闢邪,保佑健康,艾草上面的葉子就是艾葉。
而且古代的一些經史書籍有記載:在古代民間就有掛戴艾葉、食用艾葉以及燻艾煙用於「避邪」的習俗。還有在端午節「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燻艾煙」等等。
艾葉可以用來預防各種傳染病,因為艾葉的揮髮油(香味成分)對多種致病細菌及病毒都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特別是對甲型病毒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所以就有了艾葉能避邪,祛毒氣的說法。
艾葉在古代的應用歷史悠久,不僅用於治療作用,還可以用於養生保健。
在我國古代把艾葉當食物是比較常見的,艾葉的營養價值很高,每100g野艾嫩莖葉含胡蘿蔔素5.28mg、B族維生素0.33mg、維生素C11mg。
艾葉風乾後含蛋白質25.85%,脂肪2.59%, 礦物質10.13%,可見艾葉的營養成分是十分豐富的。
艾葉可以加工成各種菜式和藥膳,從養生的角度來說,鮮嫩的艾葉具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慾的功效。
艾草還是一味實用的藥材。在《詩經》、《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關於艾草醫藥用途的記載。艾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抗過敏等作用,因此也就有了「百草之王」的美譽。
艾葉的食譜在各地都有應用,特別在廣東省某些地方的早茶店會有用艾葉製作的的小吃點心,比如:艾餈粑、艾葉煎蛋、艾葉肉丸子等。
有些家庭主婦也會有意識地買來艾葉,烹製一些食療養生菜給家人吃,以達到養胃、去溼、殺菌等目的。
在春天,人的肝氣會比較旺盛,容易傷脾,這時候吃一吃健脾益氣的艾草,可以維持機體的平衡。
下面給大家介紹3款用艾葉做的美食:第一款是:艾葉青團
一,艾美食 · 艾葉青團
艾葉青團是作為清明節特色的節令食品,清明時節的艾葉鮮嫩多汁,最適合用於製作艾葉青團,也叫艾葉餈粑。
艾葉青團表皮光滑,色澤翠綠,清香撲鼻,甘中帶苦,質柔有韌性,食而不膩。還能溫肺暖脾,散寒除溼,有養生保健的作用。
第二款用艾葉做的美食是:艾葉蛋餅
做法非常簡單,取艾草上的艾葉,建議只要比較嫩的部分,雞蛋兩顆,鹽少許。將新鮮艾葉切碎;打入兩個雞蛋,撒鹽,拌均勻;平底鍋倒少許油,把蛋液倒入,煎至變黃即可。
艾草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更是難得的一寶。女性來月經的時候通常會畏寒怕冷,所以這個時候吃艾葉煎雞蛋有驅寒暖身的作用,還能改善月經不調。
第三款用艾葉做的美食是:艾葉紅棗煮蛋
做法是:用艾葉10g,大棗五顆,生薑三片,雞蛋一隻,紅糖適量。將艾葉、大棗、雞蛋洗淨,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煮沸,雞蛋煮熟後去蛋殼,再入鍋煮5-10分鐘,再放入紅糖,最後去藥材渣取汁和蛋,飲湯食蛋。
艾葉紅棗煮蛋具有溫經散寒、益氣養血、安胎養神的功效。適用於婦女痛經、月經不調、崩漏或體質虛寒的人群食用,體有實熱者不宜多用。
這裡再教大家一個食用艾葉前的處理方法:艾葉用清水洗乾淨後,加入一點點蘇打粉一起放入大鍋裡煮開,煮好艾葉後撈出再用清水洗淨,這樣的處理方法可以把艾葉中的刺激性物質完全除去,同時提醒大家食用艾葉不可以過多食用。
艾草全身都是寶,艾是菊科植物,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能夠抗菌抗病毒。下面給大家分享艾草的3個小妙用:
第一個艾妙用是:在室內燻艾,給室內消毒殺菌、驅除蟲害、清潔空氣
記得小時候,每逢潮溼天的時候,奶奶便會拿著長長的艾條在房屋內繞圈圈,燃著的艾條冒著白煙,帶來滿屋的艾香。
用純艾在室內燻煙30分鐘,能起到給室內消毒殺菌、驅除蟲害、清潔空氣的作用,對呼吸道傳染病等也有預防效果,且氣味清香,無毒無害。
除此之外,艾草這種清香的氣味還有安眠助睡解乏的作用。春季氣候陽氣升發,容易使人情緒波動,煩躁不安,加之氣壓低,還易導致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因而在這個季節發生失眠的機率也比平時要高,不少人為此煩惱。
這時,不妨點一點艾,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心情平靜了,自然會有一個美好睡眠的夜晚。
第二個小艾妙用是:用艾葉泡澡或泡腳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由此可見,大家對艾葉預防保健作用是十分肯定的。
當天氣雨水多溼氣重的時候,溼氣一多就很容易在人體內停滯,從而影響皮膚代謝,出現乾燥瘙癢等症狀。
艾葉有祛溼止癢的作用,把艾葉加水煮滾,然後倒入洗澡水中,調好溫度,身體在艾葉水中泡5~10分鐘即可緩解皮膚瘙癢。
艾葉浴不僅可以祛溼止癢、預防感冒、婦女產後感染,對毛囊炎、溼疹有一定作用。
平時沒事也可以用艾葉泡澡或泡腳,這樣可以預防春夏季節身上長癤瘡,生痱子、溼疹等,經常用艾葉泡腳還可以祛除身體的虛火、寒火,促進血液循環。
第三個小艾妙用是:用艾葉熬水洗頭
艾葉具有天然的抗菌消炎作用,尤其是對脂溢性脫髮問題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所以用艾草洗頭不僅能緩和油脂,而且對頭皮屑、真菌感染、脫髮都有明顯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用艾葉熬水洗頭在止癢去屑的同時不會損傷發質和頭皮健康。
1 :用艾葉熬水煮滾,越濃越好。
2 :用艾葉水將整個頭皮潤溼,然後用毛巾將頭髮包起來,讓艾葉水在頭皮上停留10分鐘左右。
3 :用洗髮水或者溫水衝洗乾淨。
4 :用手指反覆梳頭100下,注意不要指甲去刮蹭頭皮,用指腹輕輕按摩就好。
初期每周可用艾葉水洗頭2~3次左右(大家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自行調節頻率,但不建議過勤),等到頭屑和發癢有所緩解後,就可減少次數,每周1~2即可,這樣對整個頭皮及頭髮的保養都比較好。
堅持下去,3個月後脫髮的情況也會有所改善,如果有經常性頭痛的情況,也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艾有個最大的特點,艾的熱力會往下滲透,往身體有寒溼邪氣的地方去。有個典故說的是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帶兵打仗的故事,有一次他們經過一個荒漠地區,士兵們都非常口渴,於是就求諸葛亮尋找水源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他是非常通天文地理的,其實那個時候他早有準備,早就讓士兵們帶上幹的艾草。
當時諸葛亮命令士兵在地上每隔幾米挖一個坑,在坑裡放滿艾草,同時點燃。等艾草燃燒完後,哪個坑冒出蒸汽,哪個坑的底下就會有水,可在此地挖出水源。結果真的如諸葛亮說的,很快挖出水源,士兵們都有水喝了。
事後,有人請教原因。諸葛亮說:醫書記載艾草具有滲透性,艾燃燒後產生的熱量會往下走,而地下是有空隙的。當艾草燃燒時,產生的熱量循著空隙下行遇到水,當水遇到熱會升溫,化成蒸汽透出地面上,由此可以發現這個坑下面會有水源。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肯定艾草是有滲透作用。
在歷代很多書籍裡都有記載艾葉的作用,下面給大家分享書籍裡面記載關於艾葉的作用:
1,《本草綱目》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作用。
2,《本草綱目》:(艾葉)入足太陰、厥陰、少陰之經,苦酒、香附為之使;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溼,轉肅殺為融和,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
本草綱目是李時珍的著作,充分肯定了艾的作用,他的記載說明了艾葉,有通經活絡,祛除寒溼,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3,《名醫別錄》: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這個記載說明艾葉主要是用來灸治百病,還可以作為煎湯內服,及外洗應用。
4,《本草經疏》:艾葉稟天地之陽氣以生,故味苦微溫,熟則大熱,可升可降,其氣芳烈,純陽之草也,故無毒。
5,《景嶽全書》:艾,味微苦,氣辛,生用微溫,熱用微熱。能通十二經,而尤為肝脾腎之藥。善於溫中逐冷除溼,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
6,《本經逢原》:艾性純陽,故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肝、脾、腎三陰,而逐一切寒溼,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生用則性溫,炒熟則大熱。用以灸火,則透諸經而治百病。
7,《本草分經》:艾,苦、辛,生溫熟熱,純陽香燥。能回垂絕之元陽,通十二經,走三陰,而尤為肝脾腎之藥。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止血溫中,開鬱調經,殺蛔,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8,《本草從新》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普通的炭火根本無法和艾火相提並論,艾在燃燒時會釋放特定波段的紅外線,刺激穴位,激發經絡精氣,促進經絡暢通,活化細胞從而起到保健、調治疾病的作用。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艾葉還具有平喘、鎮咳、祛痰、抑菌、抗病毒、抗過敏、護肝利膽、鎮靜、止血等多種作用,臨床上廣泛應用於婦科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疾病、以及皮外科疾病和其它的風溼痺證等多種疾病的治療,特別是在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膚病、慢性肝炎以及婦女的月經帶下類疾病等等都有非常好的療效。
未來,艾葉在保健,養生,以及美容,減肥等方面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掃碼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