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國沒有這兩人,蜀國或早已統一三國,就沒有司馬懿的事了!

2021-03-05 51區網

中國古代有很多的優秀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怕是我們從小熟讀的三國演義了。我們對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張飛的忠肝義膽,關羽的武藝高超都留在了我們深深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當然其中三國演義描寫的最多的就是蜀國了,蜀國的英雄那麼的多,但是為什麼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呢?史書上說這個原因是因為不夠團結,然後幾大名將都紛紛老去,所以整個國家就衰弱了。

但是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一生結識了各大英雄好漢的劉備,其實在他的有生之年看錯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他的義子劉封,在當初麥城的戰役的時候,我們都知道那個時候劉備剛剛取得了大勝,然而卻得知了他的愛將,也是他的二弟關羽的死去。不禁悲痛萬分,其實關羽的死是完完全全可以避免的。

當初就是劉封他收到了關羽的求助信,在關羽滿心歡喜以為自己馬上會得到增援的時候,劉封卻屢屢不作為,真的是讓後世的讀者越看越生氣!關羽兵敗麥城,被活捉。可以說是太讓人無語,好在劉備也是一個明眼的人,在這件事情後直接處死了劉封,也算是給了自己二弟一個交代。這件事情自然讓大家又想起了另外一個人,此人就是劉備看錯的第二個人,他的名字叫做李嚴。

那時候糧草對於一個國家來講可以說是戰爭勝負的決定,蜀國的軍糧就是由李嚴來負責,自己運糧沒有能力也就算了,還為了洗脫罪名,偷偷讓後主劉禪召回了諸葛亮,還讓差人讓諸葛亮委婉勸誡退兵!在我們現在看來簡直是不可以理解!因為沒有糧草只能退兵,諸葛亮居然不光光指揮作戰,就連這樣的小事情也要親力親為,最後過勞而疾,不久身亡。

但是除了這兩個人,可以說劉備這個人的一輩子,還是可圈可點的。桃園三結義的其他兩位兄弟甘願為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三顧茅廬請諸葛亮這個後來蜀國的總軍師出山,召得常山趙子龍,後來趙雲甚至願意為他單騎救皇子。可見劉備的領導能力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也恐怕很難有來者了。

當然,其實很多人說劉備當初還看錯了一個人,那就是自己的兒子劉禪,明知道自己的兒子不是當皇帝的料,卻還是按照古代的制度讓他指揮,在劉備駕鶴而去後,蜀國不停的走下坡之路,實在是可惜!

很多網友紛紛表示,如果諸葛亮和劉備的合作能夠長遠,再加上沒有提拔這兩個沒有用處還添亂的人,那麼歷史很有可能就根本不同了!那麼蜀國估計就能統一整個中原地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就有一大半被改寫了!哎!真的是天妒英才!

相關焦點

  • 三國志司馬懿跑去蜀國,北伐能否逆轉嗎?諸葛亮:蜀國無藥可救!
    要問到三國志11這款十幾年前的老遊戲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那自然是通過編輯器去直接修改年份和人物所在的勢力國家,看看能否改寫歷史了。例如就有老玩家嘗試過讓司馬懿也跑到蜀國協助諸葛亮,看看臥龍冢虎共同聯手,是否能夠打贏北伐戰爭!
  • 姜維上臺後,司馬懿為啥一次都沒進攻過蜀國?是他怕姜維嗎
    六出祁山之所以失敗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為蜀國和魏國的綜合實力實在差距太大,長蛇吞象力不從心。二是因為魏國方面屢屢派出司馬懿這樣的一流軍事家,司馬懿的軍事素養和用兵之才,比之諸葛亮毫不遜色,兩人半斤八兩旗鼓相當,諸葛亮才會屢屢碰壁。當然,也正因為如此,司馬懿也別想佔到蜀國半分便宜。
  • 不向蜀國進兵是司馬懿的自保之策《九州劫》中他能否重掌權勢?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三國末期天下即將歸於一統,其中諸葛亮對於蜀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諸葛亮死後蜀國也陷入了一段相對混亂的時期,按理來說這應當是魏國進攻的好時機,但是掌握一定兵權的司馬懿卻在諸葛亮死後17年未向蜀國進兵,
  • 三國中這對兄弟若不鬧翻,則孫權亡,曹操敗,蜀國必能統一三國
    三國中這對兄弟若不鬧翻,則孫權亡,曹操敗,蜀國必能統一三國三國裡有許許多多的英雄都成了拜把子的兄弟。
  • 諸葛亮逝世後司馬懿不再攻打蜀國,他真的這樣想嗎?其實很機智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想必都知道,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爭鬥可謂是熱血沸騰,同時很多人會對孔明之死些許有點遺憾。不過可能大家會沒注意到,在三國演義中孔明逝世後,重心就到了曹魏吳蜀的政權上了,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了呢?
  • 戰三國八陣奇謀:蜀國核心陣容怎麼搭配-蜀國核心陣容搭配攻略
    戰三國八陣奇謀蜀國核心陣容怎麼搭配,有不少的玩家都想知道答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戰三國八陣奇謀蜀國核心陣容搭配攻略,希望可以幫到玩家。
  • 三國裡的「龍鳳虎馬鬼 麒麟」,6位大才光蜀國就獨佔了4位
    「臥龍」諸葛亮 諸葛孔明的大名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可以說他是三國裡的一個核心人物,「孔明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可想而知他的實力非同一般!「鳳雛」龐統 三國裡有句話叫「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龐統作為與臥龍諸葛亮齊名的大才,不得不說他一定有其過人之處,後來不惜以性命助劉備取西川,也是一代忠臣!「冢虎」司馬懿 要是說三國裡誰才是最大的贏家,那怕是只有司馬家了,三國打打殺殺那麼多年,最終還是歸晉朝一統,而司馬懿這個老奸巨猾的陰謀家,幾十年磨一劍,終於還是成功了!
  • 郭嘉、司馬懿、諸葛亮誰更厲害?誰才是三國第一軍師?
    如果要比成就,那肯定司馬懿是最高的,因為他最後顛覆了曹魏政權,為司馬家統一三國建立晉朝奠定了基礎。但是如果比才華和謀略,那司馬懿可能就是墊底的那個人了。雖然在歷史中司馬懿對陣諸葛亮沒佔下風,但司馬懿打法太慫,基本上不敢出面和諸葛亮正面交戰。而郭嘉雖然年輕早逝,但能力一直都被曹操非常看重,諸葛亮就不用說了,可能是三國當中最敢用計的軍師之一了。
  • 三國時的蜀國不設史官
    三國時的蜀國不設史官,令人費解讀《三國志》時,突然發現,三國鼎立時期,蜀國沒有設置專門修史的史官,「惟蜀國無史,必須由陳壽直接採集資料。這實在是一件令人不解的事。《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官修的有王沈《魏書》、韋昭《吳書》,私撰的有魚豢《魏略》,在這三種書所提供基本材料的基礎上,陳壽編寫了《魏書》和《吳書》。再加上陳壽親自採集所形成的《蜀書》,這樣,《魏書》《吳書》《蜀書》三書在當時單獨流傳。一直到北宋鹹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全為一書。
  • 三國時,蜀國滅亡後,關羽一家真的被龐會滅門了嗎
    1有一個問題在網上很熱,三國時,蜀國被滅,當時張飛的家屬沒有被衝擊傷害,關羽卻被滅門。為啥?有人說因為張飛在魏國有人,他媳婦是魏國夏侯家的姑娘,所以張飛家得以保全,關羽殺了龐德和龐家結下了梁子,所以被滅門,真的嗎?
  • 為何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就再也沒有伐蜀了?
    可以這麼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三國時代的蜀國。西蜀建立以後,諸葛亮解鎖了北伐模式,而六出祁山則就是他的代表之作。然而這位蜀漢名臣的伐魏事業卻不是一帆風順。因為無論在《三國志》的記載裡,還是在《三國演義》的描寫中,魏國總有一位狡猾的對手擋住了孔明先生的進攻。他就是「鬼才」司馬懿,司馬老爺子堪稱是諸葛亮最大的對手。
  • 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卻由於為人太過高傲,最終很悽慘
    談起蜀國的能人志士第一個要說的就是諸葛亮,因為這個人讓蜀國在三國時期有立足之地,而且為蜀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他由於太過於勞心勞累,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所以身體不堪重任,最終在一次圍攻曹操軍隊的時候病死在途中。
  • 為蜀國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就是完美的人嗎?他身上又有哪些優缺點?
    此外,他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不但有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入世後還得到重用,三國的英雄無不欽佩讚賞他。 如此一位忠君愛國、勤勉清廉的臣子,有哪位君主不喜歡他?由於諸葛亮實在是太優秀了,很多人將他當成心中的神,認為他是天下第一智者,民間如果舉辦「造神運動」,諸葛亮一定能拔得頭籌。
  • 夷陵之戰,蜀國武將集體啞火,一個柔弱文官卻用熱血保住蜀國尊嚴
    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局面由此形成。曹操統一天下的進程被迫中止,劉備和孫權作為最大受益者,成為與曹操勢均力敵的兩大武力集團。
  • 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看看劉備的損失,蜀國為何一蹶不振?
    稍加整頓便一心東進,因為這已是暮年劉備最後的機會,只能拼盡最後一絲氣力,孤注一擲,方能賭回建安二十四年初的優勢,為劉禪搏一個更好的局面。何況,在戰前,劉備並非沒有勝算,若不是遇上了巔峰時期的陸遜,勝負未可知。這也是三國最後的一場大戰,也是這場戰鬥徹底定格了三國的最後局勢,雖然戰鬥以劉備的失敗而結尾,但是在歷史上也留下了重重一筆。
  • 劉禪:我可不是「扶不起的阿鬥」,蜀國亡了,真不能全怪我
    大意就是說,接替漢朝統一天下大任的,應該是曹魏啊。 這可是在劉備的地盤,誰敢如此「認賊作父」,大逆不道?前不久可是剛有人因為罵劉備是「鄉巴佬」,而被玄德公砍了腦袋的。 原來此話是宜州名儒周舒說的!他為何敢出此言?
  •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終其一生都沒有攻蜀,難道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要想全面的恢復漢室江山,正兒八經的繼承大漢正統,不統一全國,天下人也不會承認蜀漢劉氏為正統,這是蜀漢一心要北伐,統一全國的重要原因。諸葛亮幾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卻從未放棄,這一點就不如東吳孫權更實際,東吳只想著當了個土皇帝。諸葛亮北伐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蜀漢國力弱小,兵少將寡,北伐路途遙遠,道路不暢。
  • 諸葛亮的智慧,出師表中如果沒有這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相比之下,司馬懿雖然贏得了戰爭,可在後世的評價卻不高。就連司馬懿自己的子孫,也都是推崇諸葛亮,反感司馬懿。最直接的就是司馬懿的玄孫知道當年高祖篡位的做法,驚嘆說:『做出這樣的事情,晉國怎麼可能長久呢?」不過,如果我們看完《出師表》的內容,就不難發現,這篇文章不像是大臣出徵前,給皇帝上的奏表。我們分析一下《出師表》的內容。
  • 孫權為何會失去唯一統一全國的機會?
    ▼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魚公子為你講古▼赤壁之戰後,曹操實力大降,實際上只能自保,再無力南徵,這也是三國形成的根本原因,後來,曹操死,曹丕立,魏國形成,劉備稱帝,蜀國立(自稱漢),最後孫權立,是為吳,三國鼎立正式形成。
  • 三國最終結局,為何魏國皇帝封王,蜀國皇帝封公,吳國卻只封侯?
    不過長期以來和北方敵對的蜀國劉禪,就沒有曹奐這樣五星級享受了,儘管劉備一家,自認為繼承漢朝正統,但畢竟實力放在那裡,就連盟友東吳都不願意承認。只能算是地方割據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