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不是一個本土產業,而是一個國際性的產業,中國電影要從『大國』變成『強國』的根基,就是開放。」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任仲倫說,中國電影應該抓住歷史機遇,努力發展,提高全球影響力,通過影片把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
在剛剛落幕的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榮譽之夜」上,65歲的任仲倫獲得「2020中國電影海外貢獻榮譽」。
「他曾掌舵一個如此大型的國企,又經歷中國電影產業化迅猛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可以說,他們這一代人引領了艱難的中國電影市場化的進程,同時也推動中國電影向更多元的角度發展。」中國導演賈樟柯如此評價曾執掌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影」)17年之久的任仲倫。
在回顧自己的製片生涯時,任仲倫將其分為兩個階段,「坐在導演前面」和「站在導演背後」。「那時我們意識到需要人才,需要資金。尤其是一個國有電影企業,只有把大門打開,吸納各種資源,用開放倒逼改革。」2003年,任仲倫執掌上影后,「與國際接軌」成為其重要的發展戰略。
「我們最早引進了超大銀幕,最早投資了外國電影,最早引進了美國的一些特技特效技術。」任仲倫表示,所有的布局只為一個出發點,即讓中國成為一個電影強國做點企業應該做的最初的部署和探尋。
長期以來,任仲倫一直奔走在「把中國電影帶向世界」的路上。上影也成為與海外合作最廣泛、在國際獲獎最多的中國電影企業。「我們去學習和借鑑海外的市場營銷經驗、製作經驗,慢慢提升我們的能力。」任仲倫說。
任仲倫表示,上影在與國際合作的道路上走得比較早,獲得了許多好的經驗。回望中國電影近年來的發展,與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是完全分不開的。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只有改革開放才能鍛造強大的中國電影,這不是口號,而是一種實踐。
「我特別看重導演通過影片把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讓世界聽得懂中國故事。」任仲倫認為,中國新一代的導演和作品能在國際獲獎,也代表中國電影在國際的影響力。在世界格局中,中國電影應該抓住歷史時機,努力發展,提高中國電影在全球的影響力。
在評價平遙國際電影展時,任仲倫說,平遙國際電影展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年輕人推到中國電影重要的位置,在五年、十年後,這些「生力軍」將變成「主力軍」。「今後中國電影的C位應該是年輕人。」
「我相信電影,相信中國電影。中國電影會越來越好,中國人熱愛電影。熱愛電影的傳統在,中國電影的生命就在。」任仲倫說。(楊傑英 胡健)
(責編:郭冠華、丁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