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嫌疑犯》:只要故事講得好,理性就會迷失在麼偏執和感性中

2020-11-19 丁明的光影世界

睜大你的眼睛,不要胡思亂想,因為你正在看《非常嫌疑犯》,否則你永遠也搞不明白到底誰是愷撒·蘇斯。

《紅樓夢》中有一句經典的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非常嫌疑犯》豆瓣評分8.6分,在1995年北美放映之後獲得當年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而凱文·史派西憑藉著精湛的演技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後續電影有比它在劇情在更複雜和精彩的,但是評分卻達不到,為什麼?因為這部電影在當時來說可以說是開創了先河,突破了傳統懸疑電影的習慣,張力十足,扣人心弦,其套路被後來者經常參考和引用,可以說是類型懸疑片的鼻祖了。

美國加州的聖佩雷羅港一艘貨輪爆炸,死亡27人,9000萬美元失蹤。事故發生以後,聯邦調查局探員傑克·貝爾在醫院等待昏迷不醒的一名倖存者——匈牙利裔罪犯;海關特派員大衛·奎恩則對另外一名拿到特赦令的倖存者綽號口水的羅傑·金特進行了審問。

電影以雙線來敘述故事,這種結構如今看來比較平凡,而不平凡之處在於,一條線的倒敘全部是以綽號口水金特來講故事的,另一條線則是大衛與審問金特的過程,雖然有很多人最大的感觸就是在觀影的過程中好像猜測到兇手是誰,但是隨著故事的講述卻開始懷疑自己的猜測,而到最後結局揭曉時,才拍案叫絕,這樣的反轉是神來之筆。

神來之筆的背後則有了一個疑問:你的判斷是基於什麼樣的事實?而當講述的故事如此精彩時,可能會讓許多人迷失在個人的偏執和感性中。

偏執導致的因果起源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中:「有拂意者,瞠目爭辯,偏執一己之見。」

偏執是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這一次也不例外,在電影開頭的大案之前,其實才開始只是一件簡單的指認事件導致的,而這個指認則來自於警方的偏執。

因為一輛槍械的小貨車被搶劫了,當事人只聽到一個人說話的口音並不知道是誰幹的,然後警察開始四處出動,抓住了他們認為五個最有可能犯罪的人,其中就包括前警察基頓,然而事實證明這五人貌似都沒有幹過這事,不過警察卻故意把這五人關在一起,想製造點意外,能查出點什麼來,結果卻是引發了另一個大案出來了。

警方的偏執之下,隨意抓人讓基頓的被投資泡了湯,這件事應該屬於真實的情況,畢竟這件事是可以和基頓在女友那得到證實的,這反映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在偏執面前,當以有聲眼光看待一切時,有時曾經的壞人想做個好人卻很難。

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中狄龍飾演的宋子豪,很有大哥風範,沉穩冷靜,臨危不懼,結果被手下出賣後坐牢,他在牢中想了很多並改過自新,出獄後真心想退出江湖。

只是進入容易退出難,這個難還在於他人的偏執的想像和責難,弟弟不理解,畢竟哥哥是曾經的黑社會老大讓自己的身份也受到許多質疑,所以對於哥哥也很冷淡和有怨氣,而警察更是天天跟著他屁股後面看著他,有壞事就想到他的頭上,大家都偏執的認為他還會幹壞事。

在劇中宋子豪說了一句香港電影史上一句經典的臺詞:阿Sir,我沒有當大哥已經很久了。

一個曾經的壞人想當個好人實在太難,同樣在這部電影中,警察的偏執毀了基頓了美好前途,既然你們一直認為我很壞,那麼做好人又有什麼用呢?這應該是基頓最後願意加入犯罪五人組的一個動機了。

當案件發生後,海關特派員大衛·奎恩想知道事實的真相,但是他才先入為主的認為基頓是其中的主謀,畢竟後者曾經是警察中的一份子,淪落為罪犯讓奎恩很不齒,而且在他的主觀認知中,能當上警察那智商基本上都不差,在這五個毛賊當中,想一想就是屬於鶴立雞群的人物,而面對的口水從檔案上看是個只會說大話無足輕重的小毛賊,那麼這種人是很容易被攻陷的。

當正式開始審訊時,奎恩是居高臨下的看著口水的,從心理上已經是高人一等,正如他得意滿滿的對口水說:我比你聰明,我會查出我要知道的事。

他要口水說出整個故事緣由,結果口水真的告訴了他一個完美無缺的犯罪故事,慢慢的把奎恩引入了故事中。

哪個是故事,哪個是事實

人都喜歡聽故事,我們都是聽著故事長大了,而故事則塑造著我們的認知和心智。

比如Dove巧克力曾經流轉很久一個關於盧森堡王室後廚的小助理和芭莎公主的浪漫愛情,這個故事網上有完整的版本,最後因為這段無疾而終的愛情,所以才有那句經典之句:Do you Love Me這句話。

不過最終證明這個故事在Dove官網在都沒有,只是後來有人故意編撰的,不過估計Dove自己都會喜歡這個故事,畢竟在這個故事之下,Dove帶著愛情的浪漫氣息,對於巧克力的銷量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影片中,當再次二刷這部電影時,就能看到很多的細節出來,如口水進入了警察局長辦公室後,目光一直在掃視,看過各種牆壁上的貼紙和告示,而且在喝咖啡時也不經意的看到了奎恩咖啡杯底部的字樣,而正是憑藉著他觀察得來的各種信息,就給奎恩編造了一個三分真七分假的完美故事,成功的欺騙了奎恩。

奎恩認為基頓是其中的主謀,那麼口水就在他的故事中把基頓描述成一個高大光輝的形象,在犯罪界那是大名鼎鼎,讓許多人對他心生佩服,要幹大事可不了他,這種描述其實和奎恩的自我認知的偏見是吻合的,畢竟他可是追查了基頓四年,也沒有抓住對方的把柄,就認為對方實在太厲害了。

同時,口水把基頓描繪成一個情種,對於當律師的情人是愛得如此深沉,也是為後續他講述故事中,為什麼他會被留下來照顧車子和託他照顧情人打下伏筆,總之奎恩是形象光輝,情根深種,是一個大惡大善之人,這種矛盾性才有後續為人處事的說服力了。

而自己呢,卻是一個又跛又膽小的人物形象,這一切的形象都和奎恩印象中及目前看到形象是一致了,如在奎恩面前,口水連抽個煙點個打火機都因為手發抖點不著火,這種人看上去完全是一個弱勢者。

而在另一邊,醫院裡已經醒過來的匈牙利裔罪犯因為見證了化名為愷撒·蘇斯的最終大Boss,這名罪犯認為凱撒·蘇斯太邪惡了,稱之為惡魔,可見其冷酷。開始在警方協助之下描述對方的長相,這裡說的才是事實。

愷撒·蘇斯是《非常嫌疑犯》中的最終Boss,一個冷酷無情、行蹤詭秘的黑社會大佬。其實整部電影都是在對「誰是愷撒·蘇爾?」這一懸疑的追問中逐漸展開推進的。

電影上映後,愷撒·蘇斯這個名字在西方文化中廣為流傳,並獲得了另外一層意義:能夠翻雲覆雨,愚弄眾生的人。

誰是愚蠢的人

因為你是惷人,所以愷撒·蘇斯選中的人就是你。

這是奎恩對口水的評價,由於他自己的偏執,相信基頓曾經假死過一次,所以這一次也是玩的假死的把戲,所以一直試圖找出口水漏洞中的bug,為自己的假設提供論據,但是口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一直說基頓已經死了(這是真的,畢竟是被自己幹掉的)。

但是奎恩就是不相信,到後面知道了愷撒·蘇斯的名字後,又根據各種證據自作聰明的把愷撒·蘇斯和基頓聯繫在一起,卻從來沒有懷疑過眼前這個話癆而膽小的人。

而口水正是利用了人類對於弱勢群體天生一種憐憫之心的主觀印象,不斷的在他的面前強化這種形象,表現出的是膽小無助,楚楚可憐,讓人根本懷疑不起來。

誰才是愚蠢的人呢?奎恩聰明反被聰明誤,不過最後看到牆壁上那些告示及自己咖啡底部的那個小林律師的胡扯出來的名字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從頭至尾就是一個愚蠢的人,雖然在最後醒悟過來,然後,真正的愷撒·蘇斯已經消失有人海中了。

《非常嫌疑犯》這部電影的出彩之處是,兩條敘事結構中,當下進行的很容易理解,是根據辦案的時候來前進的,只不過一直被忽悠罷了,而另一條口水倒敘的故事中,並不知道他講述的故事中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而且很多人才看這部電影時,已經模糊猜測到口水就是愷撒·蘇斯,但是隨著劇情的演變,特別是隨著口水不斷的講述故事中,會越來越懷疑自己是不是猜測錯了,當時個人看這部電影時也是如此,以為自己想錯了,因為他講述的故事太完美了,玩玩相扣,從邏輯上根據找不出不對勁的地方,而到最後的結局才發現,原來猜測是對的,但是為什麼還會懷疑這種猜測呢?

無他,故事太精彩了,精彩得讓人相信這才是事實的真相。所以有媒體評價道:如果你看到《非常嫌疑犯》中那個從容不迫的口水金特,你可能不得不驚嘆凱文·史派西的演技,這傢伙簡直天生就是一個演壞種的料。

當然,這個壞種講起故事來是如此迷人。

相關焦點

  • 理性和感性結合,講出好故事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種很厲害的講故事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先說理性和感性,最後再用智慧來統合的故事。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方法的厲害性。甲帶著一塊大餅出門,乙帶著兩塊大餅出門,半路上,互不認識的兩人偶遇了。這下子,麻煩來了,原來大餅不值錢,沒什麼好計較的,但金幣不一樣,差一枚就差很多。甲興奮地說:「太好了,既然丙給了我們六枚金幣,那我們一人三枚分了它吧!」乙搖搖頭說:「不對,我出了兩塊餅,而你才出一塊餅,按照比例,2∶1=4∶2,我應該得四枚金幣,你只能得兩枚金幣。」
  •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感性與理性並存
    但是,每當對方出現在你的視野中,還正心安理得的大吃大喝的時候,你還是會不自覺的調侃一句「不是說要減肥麼,怎麼又吃上了」。一邊是信誓旦旦的「要減肥」,一邊又是毫無顧忌的吃喝,我們到底想不想減肥、想不想變美變好看呢?
  • 理性和感性
    NO.332 一直以來,感性小人兒佔據我內心居多,理性小人兒偶爾會出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但今年,我其實已經足夠理性,事情基本看得透。不過,要讓理性在生活裡作為主角登場,他還有些脆弱,走得不穩健,理性撲街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 庚子雜說——理性最好?感性最棒?
    首先,「理性」和「感性」這兩個詞語,在當前的普遍認知中,內在具有一定的對立性,就像評價一個人十分理性的同時,潛臺詞就是這個人不夠感性。但是又有一點十分特殊的是,「理性」和「感性」這兩個詞又都是較為明顯的褒義詞,用在別人身上,只要不加過於極端的詞語做前綴,就都是誇獎。
  • 理性和感性的人,誰是最後贏家?
    閱讀 是我們離美最近的時刻Part 01愛情文學中的一盆冷水2014年,韓寒導演的電影《後會無期》上映,袁泉扮演的劉鶯鶯說了這樣一句話:「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後會無期》從這句話來看,喜歡和愛似乎並不是同一種東西。
  • 韓紅:在感性和理性之間
    在普通人眼裡,這段話說得過癮、解氣,但其中涉及的信息量,實在動了太多人的蛋糕了。「某某某基金會」,不說全稱也知道指的是誰;「從中獲取管理費」、「把貨物屯在倉庫」、「在我看來就是混蛋」,又是點出問題又是直接批評,身為一個公眾人物,韓紅太不留情面。
  • 神秘莫測的這個星座,渴望愛情,理性與感性並存
    十二星座中,天蠍座給人印象總是冷漠的、神秘的,形象就是沙漠中的蠍子。不論你談論什麼,他都不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對外公開出來,給人一種沉默寡言、神秘莫測的感覺。不過天蠍座的神秘感不是表面上那般的膚淺,他們的冷漠源於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和內心的抑制,這也正是天蠍座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
  • 公義和憐憫、理性與感性
    另外,在」出三四7」中提到神的作為是先講」憐憫」的一面(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最後才補充」公義」的一面(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而且兩面所出現的數量對比,憐憫慈愛是對」千萬人」,公義審判是到」三、四代」。
  • 今晚《非誠勿擾》,談談愛情中的感性和理性
    今晚(9月26日)《非誠勿擾》,一位男嘉賓的感情經歷引發熱議,愛情中的感性和理性成為了現場探討的焦點話題。另有一位數學老師登臺,用數學語言寫成的情書生動示範了理科生的感性浪漫。 只是猶豫了一分鐘,就錯過了一段感情? 男嘉賓易昊12歲開始習武,現在是廣州一家拳館的總監。
  • 理性與感性的辯證
    理性和感性經常被作為一對相互比較的詞,在我看來,無論理性還是感性都是情感的一種表達,理性是理智型的表達,感性是衝動型的表達。感性往往被理解成「感情用事」,感情上來了就不管不顧,什麼門當戶對,什麼醜俊、貧富的,說私奔就私奔——往往來得快也去得快。
  • 經典影片《非常嫌疑犯》無可挑剔的劇情強烈推薦
    影片看到最後,你弄清楚了金特、基頓等等那幫子嫌疑犯到底幹了些什麼、是什麼樣的人了麼? 至少我還沒有確切搞清楚,因為整部影片除了開頭那個場景、中間一些對碼頭現場以及醫院裡面的插敘,以及結尾是客觀角度的記錄,從有旁白開始大部分都是從金特,那個高智商演員口中講出來的故事了。
  • 《嫌疑犯X的獻身》說的居然不是詭異推理故事,而是?
    東野圭吾的小說看了很多本影響最深刻的就是《白夜行》和《嫌疑犯X的獻身》《嫌疑犯X的獻身》,不得不承認是部很不錯的作品在刑警學院任職的物理天才唐川(王凱 飾)與中學教師石泓(張魯一 飾)年少相識,因彼此對數學的共同興趣而惺惺相惜,多年後唐川在調查一樁殺人案時, 身為石泓鄰居的陳婧(林心如 飾)被列入警方的「嫌疑人」之中,石泓與唐川因此再度重逢,
  • 素描速寫造型中的感性和理性的合理關係
    在造型中我們更多的是依靠理性來支撐,那麼理性都包含什麼?比如基本的比例關係是依靠理性的規律和測量比較進行的.(當然感性也起到一定作用)透視是完全依附於理性的(透視規律)中線和重心線也是依靠著理性(抑或感性)進行完成的.中心線是左右測量的工具,重心線垂直於地面.基本形特徵關係是依附於眼睛和直覺所產生的,(這是感性的)頭骨和人體骨骼這些都是靠理性學習完成的,感性絕對不可能.體積與空間這是靠理性構造分解出來的.
  • 理性和感性的人,誰是最後的贏家
    喜歡就會放肆,但愛會克制從這句話來看喜歡和愛似乎並不是同一種東西,其實不僅僅是年少時候的我們,甚至是現在的我們對喜歡和愛的區分都是困惑的,混沌的,但其實我們的心早已為我們做好了判斷,當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時候,會發現我們本身就在以兩種態度對待這兩種情感,當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會變得感性
  • 電影《非常嫌疑犯》的真實作案經過,看懂的講一講
    簡單來說,能看懂莊文強的《無雙》,就能看懂《非常嫌疑犯》。打亂敘事順序、設計反轉時機、強化懸疑元素、弱化主角嫌疑,這是《非常嫌疑犯》這類驚悚懸疑電影的命門。因此,只要從細枝末節的情節和晦澀難懂的對白中,找到關鍵的邏輯點,就能從繁雜的線索中,得到最終的結局。
  • 你是理性多,還是感性多
    理性的人面對問題沉著應對,遇事想的很周全,不會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而感性的人恰恰相反,遇事做事,總是以感情基礎為出發點,也很替他人考慮。有時候,我們總認為理性的人做事過於果斷,自私,其實好好想想人本就自私,所以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評判某一個,每個人的做事風格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決策。我們也會認為感性的人過於優柔寡斷,做事情容易感情用事,對於感性的人本就心思細膩,以自我感覺為中心,也很容易被其他情感所左右。不管是感性多還是理性多,這都是每個人不同的行事風格。
  • 《無雙》和《非常嫌疑犯》的數不盡,理還亂
    兩者大體的框架都是在警察局的審問下,在主角的講述下,回憶過去和案情,中閘穿插一些警方掌握的事實,最後的結局都是警方以為掌握事情真相,主角離開警局。也就是說,在框架方面,說《無雙》模仿了《非常嫌疑犯》也不為過。這也是大家最容易發現的。用現在的「流行說法」來講,這個叫「致敬經典」。
  • 理性和感性到底哪個更實用?
    來源:正心正舉微信公眾號(zxzjyjy) 文丨三七理性和感性到底哪個更實用?哪個才是指導我們獲得更好生活的準則,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會問的問題。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是理性思考的動物,但是科學證實並不是這樣。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事實是,理性思維在我們做出的多數選擇時都起不到關鍵作用。
  • 心理解讀:理性和感性的區別都有哪些?三大區別完全相反
    在當下的社會中,一些觀點認為男性偏理性,而女性偏感性。如此定義理性和感性的性別區分,過於主觀了一些。實際上,理性和感性只是對於兩種思維方式的解釋。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面對事物的態度各有不同,這也側面的解釋了用性別去定義思維方式的不妥。那麼,理性和感性究竟有何區別呢?
  • 人前人後大不同,非常「兩面派」,理性和感性並存的星座
    本期我們要分享的這個「兩面派」,意思是一個人在社會中,會根據不同的情況,表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而這兩種狀態,並不一定是貶義的,或者負面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前人後大不同,非常「兩面派」,理性和感性並存的星座都有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