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還是趁火打劫?爭議不斷的影片《八佰》救了誰的命?

2020-08-15 雪夜我獨行filmer

自從去年突發撤檔的《八佰》再次定檔本月21日上映後,圍繞這部影片的各種爭論的聲音就沒停止過。

先是定檔後網絡流傳的發行版本的時長只有147分鐘,比去年原版的165分鐘相比刪減了18分鐘的內容,接著出品方華誼兄弟趕緊出來澄清,對網絡流傳的發行版本進行闢謠,但是最終上映的版本仍然只有147分鐘,和網絡流出的時長一致

接著在8月10日多個電影院線的微信群裡傳出《八佰》在發行上將實行分帳制和買斷式,即大中型影院仍然實行原有的和片方的票房分帳,而以往小影院若要放映該片,則只能實現20萬買斷影片的方式,此舉在保證影片方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讓眾多抱著指望《八佰》救市的小影院「雪上加霜」

隨後又在11日鬧出《八佰》的點映事件,影片在點映上將對影院進行篩選,其中包括2019年票房必須達到一千萬的影院才有資格進行點映的硬性要求,這也直接將全國一半影院排擠在外。

買斷式發行的收益非常可觀,穩賺不賠到手幾個億

實際上,以上3把利器,狠狠地插在小影院的心臟中,《八佰》的上映對於它們是一個艱難的選擇,若影院選擇上映,則付出高昂的20萬元的買斷式代價,後續也可能遭遇更多重磅級影片效仿;若不上映,好不容易等來復工,又將因當下缺少無重量級影片上映而失去核心競爭力,只能眼看著觀眾流失,去其它影院觀看《八佰》,自家的影院即便度過了漫長的疫情危機,卻要在《八佰》上映後倒下。即將上映的《八佰》對於它們不是雪中送炭,反而更像是趁火打劫,被狠狠撈一把。

相反對於華誼兄弟等出品方而言,買斷式發行也獲得了比以往分帳更可觀的收益,畢竟這部分的收益完全歸出品方,不再通過分帳。而如果依照當前全國12000多家影院以及影院在大中型城市的發布衡量,即便是四線城市,也將有4000家影院實行買斷,如果每家影城都支付20萬買斷費用,最終帶來的收益也達到8億多(相當於影片票房24億帶來的分帳票房),數據上非常可觀。

因此,買斷式分帳模式對於影片的華誼兄弟等出品方而言,更像是一門生意經,指望這些偏僻的影院獲得的分帳票房本就有限,但若是買斷式,其結果完全不同。只是這種行為在「肥」了自己的同時,更多的小影院只能在被狠狠被「割肉」和選擇留住觀眾之間作出艱難的選擇,而無論選擇哪一種,其生存也只能是更為艱難了。

《八佰》是來救市了,但拯救更多的是大影院,以及影片方自身,對於更多本來就生存艱難的小影院,《八佰》上演的不是雪中送炭,而是落井下石。

對於大影院是雪中送炭,分帳式反而更為有利

當然,《八佰》之所以敢於向小影院下手,而不是針對全國所有影院,也是由於其本身的兩點考慮。首先,如果一刀切,看似帶來的收益更好,比如全國一萬兩千多家影院,都支付20萬元買斷費用,帶來的收益超過20億元(對應影片票房60億),看似非常可觀。但實際上,若是對全國所有影院實行,那結果只能是遭遇更多大影院的牴觸,最終的結果是全國絕大多數影院乾脆放棄上映,其結果便是《八佰》只能在極少的影院進行放映,最終的結果是極少數影院獲得的買斷式收益非常有限,反而沒有在更多的影院實行分帳票房獲得的高。

其次,影片在大的影院獲得的票房本就可觀,即便片方按照當前三分之一的分帳票房算,其最終的收益並不比買斷式發行帶來的低。所以從利益衡量上,對大影院實行分帳式票房更符合影片方的利益。

實際上,在疫情的波及下,受到更大衝擊的是那些本來實力就很弱的小影院,大的影院反而有更多的資金挺過難關,這也意味著小影院也更需要《八佰》這類具有高票房的影片來同舟共濟。但如今等來的買斷式發行以及點映在票房等硬性條件的苛刻選擇,都阻止了它們的翻身之路。

誠如電影《八佰》裡的經典臺詞「這邊是天堂,那邊就是地獄!」,在當前的影院上,大影院和小影院在生存上也存在這種「天堂與地獄」的「一河之隔」,對岸再美,他們就是跨越不了。

當然換一種思路,這些盈利困難,缺少足夠競爭力的影院或許本就是當前影院極速擴張帶來的後果。只是《八佰》加速了它們市場的出局速度。

孰對孰錯,只是站在不同角度,用不同利益衡量的結果。本文並不站隊,只是從多個角度來探討當前《八佰》的發行策略,而對於後續結果,以及是否引起更多的重量級影片跟風,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檢測。但無疑,中國的影院在當前的洗牌仍在加速上演。

作者:雪夜我獨行filmer

郵箱:625149349@qq.com

聲明: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若未經作者同意,私自轉載到其它平臺擅自使用原創功能的,一經發現,作者將對其投訴並追究其相應責任。

相關焦點

  • 《八佰》救市 華誼救己
    在該人士看來,《八佰》宏大精良,但謀篇布局缺乏「考證」。另一位看了點映場的業內人士則評價:「主線更突出一些為好。」資深發行人高軍直言:「市場對《八佰》的期待值很高,電影院現在太需要好的影片來拉動市場。如果口碑沒有特別突出,可能會影響到影片後續的上座率和票房。不管是市場大環境還是電影行業小氣候,《八佰》都是一個絕妙的讓電影市場打翻身仗的好機會。」
  • 《八佰》不愧國產頂級戰鬥大片,但爭議仍然不斷
    「八佰」是什麼?「八佰」,是這群勇士共同的名字,「八佰」,是一河隔出天堂與地獄的戰爭史奇觀,「八佰」,更是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英雄縮影這部影片去年就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得不下映最終在今年成功上映累計票票房突破了20億但是對這部影片的爭議仍然不斷
  • 《八佰》爭議不斷 能否扛起拯救華誼重任已成問號
    受《八佰》良好口碑和票房刺激,出品方華誼兄弟股價自7月20日影院復工以來累計漲幅已達50%。  另一部影片《姜子牙》宣布定檔國慶後,雖然衝上熱搜,但是出品方光線傳媒8月17日早盤觸及漲停後,漲幅迅速縮窄至不足2%。  經歷疫情創傷後,影視行業看似慢慢走出低谷。
  • 《八佰》爭議巨大,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這註定,註定,註定是一部飽受爭議的電影。它就是遭遇撤檔刪改如今高熱度和高關注度上映的《八佰》。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點,就是如果一部華語電影火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引起爭議,這種爭議似乎不可避免,從《戰狼2》到《我不是藥神》,從《流浪地球》再到《八佰》。尤其是這部《八佰》,遭遇了撤檔刪減,合影風波,意識形態,歷史還原程度,視角思維觀點的種種雜糅,從而形成了今天評論這部電影,大部分熱門的點評,已經脫離電影本身以外很遠。
  • 《八佰》上映三天票房破七億,可還是救不了華誼
    這部曾作為2019年最受關注的影片,在歷經撤檔風波、發行爭議等重重困境後終於與觀眾見面。而在這背後,《八佰》前後歷經10年的籌劃,影片成本高達8000萬美金,超過5億人民幣。 巨頭齊聚一部影片,這樣的盛況曾在2019年的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中也出現過。只是與《我和我的祖國》相比,《八佰》的上映之路顯得艱難得多。 2019年4月17日,《八佰》發布定檔海報,宣布於當年7月5日正式上映。
  • 爭議影響不了《八佰》成為現象級影片
    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越是有爭議,也往往越能驅動一部分人去看。朋友上周六就想去一睹《八佰》真容。看完回來,他說了兩個字:「擰巴」。如今來看,不管《八佰》有什麼樣的瑕疵,都不會妨礙它成為一部現象級的影片。我們大膽預測,《八佰》30億票房不會是問題。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檔期優勢。《八佰》的上映,可謂是險中求勝。
  • 《八佰》不僅僅是一部影片?有感
    絕大多數都知道是八佰。《八佰》此部影片能在當下環境中上映,是難得的。此部影片僅僅是描述淞滬會戰行將結束時的局 部戰鬥,但通過以點帶面反映了國民黨正面抗日的艱辛。《八佰》的熱播,不失為一次大範圍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如在我觀看的此場電影播放過程中環視左右竟然有那麼多的人熱淚盈眶。影片中所渲染的那些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國人們從人性弱點最終都轉為誓不做亡國奴,抗戰到底,犧牲小我為大我,不正是我等凡人之輩升華的過程嗎?更反襯出今天的和平、穩定和繁榮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
  • 備受爭議的《八佰》,華誼兄弟的背水一戰
    與影片中的情節很類似,遲到了一年才上映的《八佰》,也經歷了一系列過山車式的波折。自《八佰》這部影片誕生之日起,就承受了太多的期待與爭議。圍繞這部根據淞滬會戰時國民革命軍88師一部守衛上海四行倉庫四晝夜的事跡改編的作品,引發了專業影評人、文史專家和普通觀眾在內的人們持續不斷的熱議。按照管虎的敘述,《八佰》「像一個電影學院剛畢業的學生,『笨笨地』去拍一部電影。」
  • 接連虧損 退市邊緣《八佰》真的能救華誼兄弟嗎?
    而《八佰》的出品方華誼兄弟2019年淨利潤虧損近40億元被譽為「救市之作」的《八佰》也為命懸一線瀕臨退市邊緣的華誼兄弟帶來了希望但是這部電影自打創作以來就面臨爭議不斷此前在點映時也因華誼兄弟對中小影院的「霸王條款」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讓觀眾紛紛指責其急於斂財
  • 從《八佰》上映前後看,一次很明顯的趁火打劫
    但群眾是否會選擇《八佰》呢?答案基本是肯定的,前期的大力宣傳,多位口碑明星站臺影片消息甚至滲透到各行各業,未播先火的聲勢,很難讓你懷疑這部片子的質量。加上影片內容講的是全國人民共情的抗戰主題。《八佰》在50%上座率的規定下,仍然拿下了點映1億,第一天2億,至今為止不到一周已經斬下13億。
  • 再談,關於《八佰》的爭議
    》太火了,火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引起爭議,這是一種規律,所以《八佰》也不可避免。這種爭議 從《戰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到《八佰》,一浪高過一浪。再看《八佰》,遭遇了多次撤檔、刪減和封播,所以從意識形態方面,形成了今天評論這部電影的熱潮。
  • 爭議不斷的《八佰》是否值得看?
    一部電影,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太正常了,沒有爭議和差評的電影,大概至今還沒出現過。這部電影是我疫情以來去看的第一場電影,已為其貢獻3張票房。作為商業電影,與真實的歷史相比肯定是有藝術升華的,爭議焦點就在於說其篡改歷史。但我看了挺感動的,推薦去看。
  • 《八佰》爭議風波,是幸運還是悲哀?
    就拿《八佰》來說,所描寫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就有著不同版本的相關記載。某些覺得四行倉庫守衛戰並不激烈的觀眾,就咬定說《八佰》誇大其詞,歪曲事實,誤導大眾。於是,就有社科類的博主站出來反對說《八佰》歪曲歷史的觀點。
  • 《八佰》的爭議與得失
    先看看《八佰》的點映成績,一共5天,排片增長趨勢明顯,鋪的如此開,說明片方對作品有信心。14號我和一堆朋友組團看了,一直憋著沒寫等公映,下面就把《八佰》的爭議與優缺點敞開聊聊,再不寫劇情快記不清了....
  • 「八佰」上映熱搜不斷,「南泥灣」上線卻鮮為人知
    之所以會吵,主要是對那段歷史的爭議。二是電影之外導演的立場,爭議起源於導演去年的一張照片。▲ 圖為去年1月,《八佰》電影導演在社交媒體上傳的他與影星秦漢的合影和配文,而秦漢之父就是頗具爭議的其實,我們要感謝那些嚴厲而較真的網友,如果電影裡面「八佰」勇士的浴血抗戰換來的卻是對孫元良的一句稱讚,這讓謝晉元和他的400勇士的後人們情何以堪?
  • 歪屁股的《八佰》,救得了誰?
    但那些上來就抵制八佰的人,又是何居心?八佰,顧名思義,講的是1937年死傷慘重的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一場註定結局悲壯的無畏抵抗戰。還未上映時,就被扣上了「歪屁股」的帽子。
  • 八佰到底給誰看?
    緊接著《八佰》原定的7月5日暑期公映,也取消了。結果,由於技術原因,《八佰》不上了,夏天快結束的時候,不少媒體看著華誼Q2的財報,替它惋惜。此次危機讓王中軍、王中磊明白如果不潛心做電影,重新回歸內容,就算華誼這次給救回來下次也會遭遇同樣的命運。 電影《八佰》,果真會是華誼的「救命稻草」?少量的電影資源加上敢於第一個吃螃蟹,在電影院還未完全的開放的情況下,華誼敢於人先讓《八佰》第一輪上映。
  • 《八佰》啟示
    在《八佰》中,演員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道具,為整部影片服務。儘管是群戲,但老算盤(張譯飾)、羊拐(王千源飾)、老鐵(姜武飾)三個被強行拉來參加戰鬥的雜牌軍士兵角色,依然非常出彩。尤其是老算盤和老鐵,貪生怕死,一心想逃離戰場。在目睹了一系列殘酷戰鬥後,老鐵決定慷慨赴死。而影片重點刻畫的人物老算盤,本是文職人員,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最後化裝成平民,逃到對岸,撿了一條命。
  • 《八佰》備受爭議:別讓懷疑上升到否定,克制比激烈更高明
    電影獲得一致好評的同時,也在全網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而且這些爭議五花八門,像一坨理不清的線團。很多影迷在家憋了大半年,一聽《八佰》上線,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了電影院。在巨大的激情和期待之下,關於《八佰》的討論自然就多了。
  • 從電影《八佰》看抗日影片
    近期影片《八佰》在國內熱映。該片是華誼兄弟的7億投資大作,由著名導演管虎指導,演員杜淳、張譯、歐豪加盟,號稱國內第一部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影片。為了真實再現歷史場景,製片方重新建造蘇州河等場景,並讓演員進行數月軍事訓練。影片戰爭場景真實感極強,有軍事版《南京,南京》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