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狼》是金知雲執導的動作電影,講述了韓國和朝鮮經過了7年的準備即將成立統一政府,而周邊國家中的贊成勢力和反對勢力之間矛盾激化,從而引發了東北亞局勢動蕩。
反對統一的勢力用自製炸彈展開遊擊式的恐怖襲擊,與警方組成的特種部隊展開較量的事。
和許多同類型作品類似,押井守在1999年的經典動畫《人狼》不只是基於架空歷史的科幻作品,而是通過描繪那些處在非常情境下的殘破的靈魂,以此實現對人性本質的挖掘,拷問與升華,為作品帶來了深刻的社會反思,以及(對官僚制度的)強烈批判屬性。在這些作品中,背景和氣氛往往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要比故事本身更有吸引力。出於同樣原因,由於敘事手法上的不同需求,許多日本電影所選取的題材和開發方向,其實並不是大銀幕的最佳選擇。
韓版《人狼》開始部分還原度非常高,暴亂衝突和把人打成篩子都和動畫一樣帶感,但隨後進入劇情階段改動較大,看得出導演是為了符合商業片氣質,把劇情做緊張、做複雜,把原先埋在後半段的伏筆都提前展示出來,也動作戲也明顯增多,票房失利不能單純怪金志雲,如果照動畫版的節奏鋪墊太久吸引不到吃爆米花觀眾的(其實大量的鋪墊、最後的反轉也是動畫版的成功之處)。
韓版《人狼》想要達到的目的,其實是和美版《攻殼機動隊》一致的:在保留原始素材的思考性的同時,為電影增加更加現代的科幻驚險刺激元素。但二者最終達到的終點也是一致的:除了激似原作的開場,越拍越迷失。沒有好的背景和氛圍做底子,整個故事就會缺乏根基和敷衍,說理變成了動動嘴皮子,缺乏由內而外的說服力。
換句話說,金知雲眼裡的《人狼》,不再是黑暗而壓抑的政治世界和棋子博弈,而是個人出逃和情感抉擇。與前者相比,後者雖然格調更低,但顯然更容易被商業化——這也是電影最終成品的模樣:一部典型的韓國現代動作驚悚電影,有著炫目的槍戰和動作場面,有著精緻的服化道,有著通俗易懂的(愛情)故事,但就是不像那個充滿危機的,逼仄的人狼世界。
顯而易見地,金知雲對《人狼》有著很大的野心,否則電影就不會花上接近80%的時間,去試圖從動畫素材中重新組織,改寫成一部富有時尚感的動作大片。但不幸的是,這本身就是一大失誤:故事與背景的脫節,角色關係的失焦和缺乏深度,這都讓脫離了原始文本的《人狼》,喪失了任何可能的魅力。
在這一點上,韓國的破壞性改編,和好萊塢的破壞性改編,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人狼》的問題,其實和大多數平庸的韓國商業電影是類似的。電影在製作上並沒有什麼短板,視覺效果出色,演員表演也遠遠稱不上難以入眼,觀感也並不糟糕,但就是難以留下任何深度去讓人反覆觀看,更不用提反覆思索了。
而與其描述社會動蕩和一觸即發的緊張態勢,金知雲更願意去描寫男女主人公的浪漫感情。就連故事主線的「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對抗」,也要為其讓位。結果就是《人狼》這部理應關注國家機構內部衝突的電影,幾乎沒有任何衝突存在。這種華而不實的調性,與真實到殘忍的原版動畫之間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本片的攝影、調色和《攻殼機動隊》很像,但我認為完勝後者。《攻殼》一直是沿用了動畫版的色調,偏藍。而《人狼》在下水道、在咖啡廳卻不拘泥於單一色調,而隨故事轉換。而最厲害的是,所有這些轉變並沒有離開原動畫的色調,很多場景都有一種虛實難辨的狀況、這一點在頂樓咖啡廳場景特別明顯,這裡被特意隔出來形成了一個於其他世界都不一樣的感覺,用以表現這是男女主角在現實擠壓下自我創造出的一個虛假的家。我認為以攝影和調色來說,韓國已經超過了好萊塢。
電影版的陣容和製作其實很對得起原著,雖然將故事背景改動了一下,不過大體劇情還是很致敬原版。另外結局的意外其實也是給真正愛這麼動畫的人彌補了當初的遺憾把,電影中間和結尾響起片尾曲時那種莫名的感動還在。雖然評分很低,但是真正給高分的估計也只有當年真正愛原版的朋友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