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士比亞重現》觀莎士比亞重現之麥克白有感
BBC在2005年就曾製作過總共四部的系列電影《莎士比亞重現》,用將古代搬到現代的方式,分別向觀眾講述了四個莎士比亞筆下的著名故事,今天要說的是其中的第一部,也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莎士比亞寫道,人生「去來如一,滿亦完」。當我們經歷人生起伏到達最圓滿的成熟期時,我們的人生之戲亦即將落幕。但我們不應為此而感到悲傷,因為我們有了戲劇等藝術形式,人生不再虛無,因為「只要地球上還繁衍生物」,戲劇「就將承載你的故事長存於世」。
-
《莎士比亞重現》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
學校英院大廳中間放著一樽莎士比亞半身像,託柱上面刻著「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 以前沒覺得什麼,看完BBC的Retelling突然腦子裡面蹦出來這句話。選的四部劇,三喜一悲,長短比較討巧,能編成迷你劇,劇情也合適,能結合當下重新製作。BBC強大的編劇對這四部在臺詞,情節,人物設定上的各種巧思新意,讓人驚喜連連。
-
《莎士比亞重現》論詩意哲學人文主義的重構
BBC的這套《莎士比亞重現》(Shakespeare Retold)拍於2005年,包括四大悲劇裡的《麥克白》,四大喜劇裡的《無事生非》和《仲夏夜之夢》,以及《馴悍記》。 對於沒有讀過莎翁原著的人來說,藉由這部劇入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變相地完成莎劇的基本掃盲工作。畢竟原著裡太過於詩意的語言,不是太適合現代飽受詬病卻頗為流行的快餐式閱讀習慣。
-
《莎士比亞重現》隨感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在兩個相愛的人口中,散發著玫瑰香味。如果足夠相愛,就相信自己和伴侶,因為小小的陰雲去傷害所愛的人,不值得。但是現實和劇本的差距就在於,現實中很難找到自己所愛的人,在聖壇前站在你旁邊的那個人未必是命中注定的那個人吧。【喜】馴悍記:"I don't wear sneakers at least on holidays."一句話把老公收歸麾下。
-
《莎士比亞重現》經典永不老
為了James McAvoy重看老片,劇終時卻感嘆莎士比亞的妙筆與改編者的匠心。經典改編說難也難,說易也易.下流者,不知哪裡塞進幾個正當妙齡無臉易無腦的女演員,哭哭啼啼無事生非造出一番桃色花邊,便美名曰"英雄之人性"與"時代要素".而好的改編,卻能直指原作核心,牢牢抓住亙古不變的人性與衝突.於是,時光流逝,鎧甲變為白袍,麥克白依然是麥克白.
-
《莎士比亞重現》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莎士比亞的現代版,充分說明了那句名言: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初看時只是覺得荒誕,變態,誇張。。。。。。突然峰迴路轉,讓你會心微笑,理解了戲劇的張力無非是要把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推向兩個極端才能彰顯出來。那個兇的要死的女人,其實只是害怕受傷害,那個要馴服她的驕傲男人,原來更加缺乏安全感。
-
《莎士比亞悲劇全集·朱生豪譯》作者:[英] 威廉·莎士比亞
下載連結在文末,書拿走,底部四連發(轉發、收藏、點讚、在看)走一波喲~莎士比亞留存至今的戲劇共39部,其中悲劇和喜劇最為普及。本套書收錄了莎士比亞所有的悲劇和喜劇,其中悲劇10部,喜劇13部。對莎劇的分類主要參考了權威的牛津版和諾頓版的《莎士比亞全集》。莎士比亞的寫作經歷一般被分為三個時期,從初學階段,到成熟時期,再到和解劇時期。
-
《奧賽羅》:當莎士比亞遇見威爾第
在歌劇史上,從經典文學汲取靈感並不罕見,誕生於450年前的文豪威廉•莎士比亞就是一座永不枯竭的靈感寶庫。當兩位藝術巨匠超越兩個多世紀的"隔空對話",碰撞出了文學名著改編歌劇的精彩典範——《奧賽羅》。這也是威爾第曾在《阿依達》後沉寂16年厚積薄發的輝煌之作。為了重現莎翁原著的戲劇效果,威爾第進行了空前的嘗試與革新,生動完整地刻畫出了"悲劇英雄"——摩爾人將軍奧賽羅、邪惡陰險的旗官亞戈,以及善良無辜的苔絲黛蒙娜。
-
莎士比亞的英美劇時代
電影《麥克白》劇照BBC在2005年11月推出過一系列迷你劇叫《莎士比亞重現》(Shakespeare Re-Told),是眾多翻拍莎士比亞作品中比較值得看的一部。它將莎士比亞的《麥克白》、《馴悍記》、《無事生非》、《仲夏夜之夢》完全置於現代背景,取莎翁原作之精髓,重新創作,每集都採取不同的編劇。這4部中,最值得推崇的是《麥克白》。
-
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哈姆雷特》全球巡演
決鬥結束後,克勞狄斯假意祝賀哈姆雷特初戰告捷,奉上毒酒,卻被王后喬德魯德喝下。最終萊爾提斯和喬德魯德都死於在這場戰鬥中。哈姆雷特在眾人驚愕之際刺死克勞狄斯,自己也毒發,倒在他的朋友霍雷懷裡死去。英國環球莎士比亞環球劇院位於英國倫敦的環球劇場最初由莎士比亞所在的宮內大臣劇團建造於1599年,並首次對外開放。1644年,劇院受到清教徒的抵制而被迫關閉。
-
英國本土劇團攜莎士比亞經典劇目《哈姆雷特》來漢
《哈姆雷特》劇照 荊楚網消息(記者 石倩)莎士比亞經典悲喜劇一直是國際戲劇愛好者的必修課,哈姆雷特更是經典中的經典。6月9日,荊楚網記者獲悉,6月12日19時30分,英國TNT劇院攜莎士比亞永恆經典悲劇《哈姆雷特》來武漢中南劇場演出。 《哈姆雷特》由英國新潮劇展引進,TNT劇院的演繹致力於經典的復活而非簡單重現。雖然不是絕對照本宣科,但均從原著出發,絕無無端的添加或簡化。
-
哲·文 | 蒂利亞德《莎士比亞的歷史劇》
本書作者通過對莎士比亞主要的八個歷史劇整體系列的綜合闡釋,通過分析莎士比亞對待這些歷史主題所保持的精思熟慮以及他大多數歷史劇的精緻架構,讓人們更加相信莎士比亞是受過教育的,在廣闊的智慧和思考的力量上是可以媲美但丁和彌爾頓的詩人;他提升了編年史劇的水平,將編年史劇變成一種獨立的真正的戲劇類型,而不只是悲劇的附屬品。
-
影評:執著所成就的永恆經典《莎士比亞的秘密》
導演:羅蘭艾默裡奇 演員:瑞斯伊凡、傑米坎貝爾鮑爾出品 德國/2011「莎士比亞到底是誰?」片中利用動畫技術重現歷史建築與街景,完整呈現英國悠久古老的質感與氛圍,服裝的精細與寫實更是相當考究。故事以揭開莎士比亞真實身分為主題,在挖掘宮廷黑暗的政治鬥爭與一場禁忌的皇室戀情的同時,探討莎士比亞的作品靈感與深度究竟源自何處?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最出名的書或許的就是四大喜劇以及四大悲劇,那麼您知道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和四大悲劇分別是什麼嗎?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奧賽羅》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李爾王》 《仲夏夜之夢》是威廉·莎士比亞青春時代最後一部也是最為成熟的喜劇作品,同時也是威廉·莎士比亞最著名的喜劇之一。
-
英文原創話劇《一個人的莎士比亞》
也許是《一個人的莎士比亞》裡瘋狂熱愛著莎士比亞的瑞維爾校長...「《一個人的莎士比亞》可以用優秀、不同凡響、有爆發力的這些詞來形容,甚至超越了這些詞原本形容的界限。他是喜劇與悲劇的結合,笑聲與淚水的交加,以及泰斯庇斯慣有的戲劇性的精妙製作,這些都使得它成為一部完美的戲劇。
-
真正的莎士比亞到底是誰
也沒有莎士比亞葬禮的記錄,悼詞是7年後第一部收集莎士比亞劇作的《彙編》(First Folio)的前言裡發表的。 在莎士比亞生前,就有劇作諷刺其欺世盜名,比如同時代的劇作家本·約翰森在劇中提到「猴子詩人」(Poet-Ape),有人認為這是在暗諷莎士比亞,而他在莎士比亞死後主編的《彙編》中對莎士比亞的盛讚(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是指借用莎士比亞之名的匿名真實作者。
-
《莎士比亞重現》誰來拯救下一個碧特麗絲?
對於時下熱衷於翻版名著的BBC來說,莎士比亞的偉大就在於他開了歡喜冤家的先河,繼他之後簡•奧斯丁寫出了《傲慢與偏見》,簡姨媽的這本小說雖然當時不受主流社會的待見,但在400年後的今天卻被人們發揚光大,並翻拍個不停,直至今日,簡姨媽的孫女們仍然從中收穫甚多,《哈利和薩利》使好萊塢記住了美國甜心梅格•瑞恩,更不要說被翻拍了四次的《傲慢與偏見》和由它衍生出的數不清的現代版,全世界人民都好這一口,誰說只有愛出人命才叫愛情
-
央視點讚!西安鼓樂重現盛唐深宮美樂
央視點讚!西安鼓樂重現盛唐深宮美樂 2021-01-10 2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莎士比亞名言
名字代表什麼?我們所稱的玫瑰換個名字還是一樣芳香。——莎士比亞 《羅密歐與茱麗葉》我荒廢了時間,時間便把我荒廢了。——莎士比亞為王者無安寧。——莎士比亞 《亨利四世》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我仍是無限宇宙之王。——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
-
寬度劇場檔案 | 莎士比亞:我有一間大劇院.
——莎士比亞中國人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那麼,去英國恐怕只有看了莎士比亞的戲劇方能算是真正到了英國。矗立於泰晤士河南岸、倫敦聖保羅教堂對面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即是一座專為欣賞、研究莎士比亞及其同時代優秀劇作家的作品而建造的世界級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