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白領,回農村創業的她,現在怎麼樣了?百萬粉絲、日60000+銷售額...

2020-12-27 中國婦女報

當前在農村,有這樣一批走在時代潮頭的「鄉村振興者」,他們不再是走過去從農村到城市的路子,而是逆向而行,從城市回到農村,開拓出一片新天地,成為了當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實現鄉村振興的帶頭人。

她從歐洲回來帶領藏區1500多戶老鄉直播創富

鍋莊,在藏語裡是圓圈歌舞的意思,是藏族的民間舞蹈之一。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作為鍋莊舞的發起人,何瑜娟在短視頻平臺上擁有200多萬粉絲,被稱為「嘉絨姐姐阿娟」。

每天早上,阿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布新視頻,三年時間她發了1000多個短視頻。

何瑜娟是三年前嫁到小金縣的成都姑娘,結婚前,她是帶著旅行團往返於中國和歐洲之間的國際導遊。2017年5月,第一次跟同樣做導遊的丈夫回鄉領結婚證的阿娟,就被這裡的美景吸引了。

這裡的「四姑娘山」有「東方聖山」的美譽,在阿娟的眼中,這的藍天白雲、還有終年不化的連綿雪山,完全可以和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媲美。但這樣美好的地方在三年前,還處於深度貧困之中。

很快,阿娟就發現,這裡高品質的野山菌、中藥材等農產品,在親友間互相饋贈、以物換物,有時候,老百姓辛辛苦苦上山採了一個星期的菌子,讓小商販一個盆子、一個水壺就換走了。阿娟決心要在家門口乾出一番營生,結束天南海北四處奔波的生活。

冬季,是這裡晾曬香腸的最好時間,最近幾天,村子裡許多人家都在忙著製作這種用傳統工藝製作的手工香腸。三年前,正是這些美味開啟了阿娟的返鄉創業之路。

無論是朋友圈還是自媒體,阿娟的香腸廣受歡迎,有網友留言詢問菜籽油、犛牛肉的價格,還有人想來阿娟的家鄉體驗一次原生態的旅行。隨著粉絲越來越多,阿娟要回鄉紮下根來創業的想法越來越堅定,不過,她的老公劉明勇卻打了退堂鼓。

劉明勇,是土生土長的康巴漢子,他從小的夢想就是走出大山,自打十多年前離開小金縣外出打拼的時侯,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城裡站穩腳跟,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還會回來。二人幾經爭吵,最終約定用半年的時間做個嘗試,如果失敗了,他們就回去上班,如果成功,他們就一起回來創業。

三年過去,夫婦倆在村子裡堅守了下來,網絡帶貨的營生也做得風聲水起,還組織親戚朋友組建了團隊,大傢伙收貨、直播、拍視頻、打包、發貨各司其職,銷售的農產品從最初的香腸,拓展到了當歸、松茸、花椒等幾十種,原先幾塊錢沒人收的東西現在已經能收到20多元錢。

收購來農產品後,阿娟和團隊的小夥伴就會發短視頻、直播,想方設法銷售出去。如今,阿娟收購農產品的範圍,覆蓋附近村村寨寨的1500多戶鄉親們,每個月都有上萬個包裹從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發出去。

今年年初,阿娟又在村裡開辦了一家民宿,想把旅遊業搞起來,這意味需要組建一個更加專業的團隊。眼下,跟著她一起幹的小夥伴都是家裡的親戚朋友,雖然大部分時間大夥都很賣力,但在管理上的確還存在一些問題,難過的時候,阿娟也忍不住落淚。

三年來,返鄉創業的日子就是這樣有苦有甜,短暫的休整後,阿娟平復了心情。她跟勇哥的首次同框直播,就賣出了110多單雪梨膏。

做旅遊出身的阿娟已經給自己規劃好了將來發展的方向,下一步要帶著鄉親們一起吃上旅遊飯,她還要好好搞培訓,培養更多的農村網紅,在這雪域高原,她想做的還有很多。

小白領回鄉創業重新找到人生坐標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陝西榆林佳縣,33歲的高紅豔是土生土長的陝北人。她愛笑、喜歡穿大花襖,在短視頻平臺上也有百萬級的粉絲量。每天,她都會在村裡呆上大半天,不是在拍短視頻,就是在忙活收購農產品,村裡的大爺大媽都知道小紅是網紅。

佳縣地處黃河西岸、毛烏素沙漠的南端,這裡溝壑縱橫、交通閉塞,一直到今年2月份,這裡才正式退出了貧困縣的序列。這裡的百姓世代生活在依山而建的窯洞裡。抱著秤、徒步爬個小山去收購,對小紅來說是家常便飯。

這裡的物產雖然算不上豐富,但當地出產的小雜糧卻獨具特色。獨居在家的石奶奶自己種了些小米,可是由於她種的小米產量小,再加上住得偏遠,一直沒有上門收購的糧商。這一天,石奶奶的135斤小米,一共賣了950元,拿到錢,老人家心裡美滋滋的。

幾年前,小紅還是在辦公室裡上班的小白領,而現在這個瘦弱的女孩已經可以一個人背起100多斤的雜糧。而小紅回鄉,則是源於幾年前在短視頻平臺上賣出了父母家7萬多斤滯銷的紅棗。

雙十二這天,小紅直播賣出了660單,64000元的銷售額。這場三個半小時的直播,小紅全程沒有喝過一口水,也沒有坐下休息片刻,跑東竄西拿產品,熱情地跟網友互動,她要把最好的產品、最美的笑容呈現給屏幕前的粉絲。從城市回到農村,小紅重新在人生的坐標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新生活 新奮鬥 新起點

不論是雪域高原還是黃土高坡,在從脫貧攻堅邁入鄉村振興的徵程上,有一群年輕人,他們從城市回到農村,在農村的廣闊天地,盡情施展著自己的拳腳。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這個時候,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期盼,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會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的注入。

相關焦點

  • 做生意賠了欠債50萬,現在想回農村老家創業還債,做什麼好呢?
    兄弟給你潑一盆冷水讓你清醒清醒,想在農村創業不是不行,但是你不要光看網上說的多麼掙錢那裡面大多都有水分,我看到你的敘述你想養100頭肉牛,咱先不考慮其他的就是買牛成本多少你了解過嗎?我曾經了解過一頭小牛的價格都得需要過萬元,100頭牛怎麼也得大幾十萬吧。
  • 在農村創業沒項目,三種小型加工廠,讓你年入百萬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在農村的三個創業項目,一年可以年入百萬。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實體經濟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選擇創業也是一個非常有眼光的選擇。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三個創業項目。第一,可以創辦一個生膠帶廠,現在膠帶已經成為各行各業日常使用的必需品。全國各省市縣都擁有大小不等的批發市場在銷售,像五金店,小賣店,文具店,超市等都有膠帶的出售。所以說膠帶應用廣泛,使用量大,市場潛力無限。
  • 富士康打工妹,三次淘寶創業,這次剛開張就月銷百萬
    上山撿柴火、田裡摸螺螄、下地摘野菜,這些農村的日常生活,都是秋月的視頻內容。同樣身在四川農村、同樣主攻美食領域,相比於李子柒的仙氣飄飄,秋月則顯得更接地氣。就地摘取的新鮮食材,在她的巧手下成為一道道川貴美食,弟弟生火打下手,爸爸喝上一杯酒,媽媽捧場讚美,像極了每個平凡的家庭。
  • "一天銷售額30萬元" 直播給蘭陵年輕人帶來創業新機遇
    任麗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通過直播帶動、線上下單,按照一單四包,一包15元的價格,平均每天能售出100單,也就是6000塊的銷售額。任麗介紹說,前期她一直在自家門店銷售,鹹菜賣的不好,一天也就幾單、十幾單。後來她又在微信朋友圈裡銷售,招代理、發微信,各種方式任麗都進行了嘗試,最終選定了「落戶」快手平臺,「對於現在的銷量我們比較滿意,也吸引了一些想創業的年輕人參與,目前有20多位想創業的兄弟姐妹跟著我學習,壯大了我們的力量,我覺得我們圓圓家老鹹菜的未來發展會越來越好的。」
  • 回村捏泥巴火了!他們為何從「跳農門」轉向回農村?
    當下,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選擇離開城市返鄉創業。打開短視頻app,屏幕裡年輕人在鄉村歡脫生活的畫面隨手可見。這個現象跟早年農村逐漸空心化形成了對比。 年輕人返回農村做起了網紅,透過鏡頭展現鄉村風貌,擊穿了外界對農村凋敝衰敗的刻板印象,屏幕裡這群人展現的鄉村生活甚至讓人心生嚮往。
  • 一個家庭主婦的微博創業史
    2010年2月19日,肖俊麗踏上開往上海的火車,激情澎湃,自己一年前還是家庭主婦,如今卻闖進大上海,成為名企的高薪白領,心情自然激動。2010年5月19日,她應邀到北京參加中國網際網路站長大會。恰逢揚州市廣陵區副區長王洪俊與會,他想通過這次大會吸引一批網絡草根創業者到揚州創業。得知肖俊麗的經歷後,王洪俊表示,只要她來揚州創業,政府可以免費給她提供5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和20臺電腦配置。面對良好的創業環境,肖俊麗動心了,覺得自己已經有能力做一家屬於自己的網絡營銷公司。
  • 外企白領回村織毛線,憑「最娘80後」聞名全國,後來怎麼樣了?
    在長大以後,他靠著曾經被人看不起的「織毛衣」手藝,最終事業有成。1986年,潘銳彬出生自廣東汕頭一個小村莊。作為農村的孩子,潘銳彬身上的衣服都是母親一針一線為他親手縫製的。農閒之餘,她的母親時常會和村中的婦女們一起為別人加工針織衣物,並賺取一筆微薄的收入補貼家用。
  • 一朋友四十多歲,曾經是年薪百萬的公司高管,是創業還是找工作?
    雖然曾經是高管,但並不一定適合創業的,創業需要激情,需要理想,需要動力。你朋友能做到年薪百萬的公司高管,在自律、能力方面應該不成問題,但人到中年,在激情和動力上,不一定能跟得上。做慣了高管的人,做事情是比較嚴謹的,管理方面也會很講究規則,但創業完全是兩碼事,很多事情在創業階段規則、制度都會成為一種羈絆和累贅。現在的創業環境其實並不是很好,各個行業都已經站滿了巨頭嗎,想要從這些巨頭碗裡分一杯羹,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除非你有更加先進的技術力量,或者具有獨一無二的創業想法。
  • 農村又要富一批人?馬雲看好的這個行業,已成新的致富風口
    長期以來,農村人主要靠種田務農為生,但隨著我國城鎮的快速發展,城市裡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多,到城裡打工,比在農村裡種田,收入也要多好幾倍。所以,近三四十年來,農村的青壯年紛紛離開了農村,到城市裡去謀生。許多農村出來的孩子,上大學後,也大都留在城市發展,不再回農村老家。只有每逢過年春節的時候,才會回老家看望老人孩子們。
  • 國家一級演員王二妮嫁經紀人生娃,從年入百萬到回農村,今怎樣?
    而今天的女主人她也是一個農村的孩子,從小家庭生活並不是很好,兄弟姐妹眾多,為了改變家人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上《星光大道》的舞臺,在舞臺上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並成為了國家一級演員。事業上成功的她,卻因為愛情嫁給了自己的經紀人,自己的生活也發生了不同的變化,直到從年入百萬到回農村帶娃,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是自己在經歷
  • 好消息:農民也可以通過自媒體創業,農村農業都是優良的創作資源
    導語:農民也可以通過自媒體創業,農村農業都是優良的創作資源,這對農民朋友可是一個好消息。在網絡普及的今天,通過網絡發布消息,利用網絡創業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說到創業,大家都會想到那是需要前期投入很大本金的,但是在這個網絡的時代,傳統的創業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只要有一部手機,有網絡就可以了,這就是人人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當然,農民也可以通過自媒體進行創業,農村、農業都是優良的自媒體創作資源,這對於我們廣大農民而言,絕對是個好消息。
  • 2019年回農村生活怎麼樣?有哪些優缺點,看完就知道了
    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文章「2019年回農村生活怎麼樣?有哪些優缺點,看完就知道了」,現在有很多的人都喜歡從城市回到農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那麼,想要回農村生活的城市人,看看在農村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怎麼說吧一、回農村生活的優點首先,在農村生活的好處有很多,但是這幾點卻是非常重要的。不得不說,已進入就能夠感受到農村的生活環境是非常優質空氣,畢竟現在城市的車輛越來越多了,導致城市的空氣品質沒有農村那麼純淨。
  • 90後美女,做的三明治,走紅網絡,月銷售額過百萬(附私房照)
    月營業額過百萬!哎呦,這位晉江90後女孩可真不簡單喲  在生意火爆後,林心盟的生活一下子變得忙碌起來,「我有好幾次也想過放棄,但每當休息時就有無數人在問『新品什麼時候出來、今天還有沒有賣……』,我就又繼續堅持了下來,可以說,是這些粉絲給了我動力。」林心盟說,雖然很累很苦,但現在生活變得更充實了。  為了保證食物的品質,林心盟剛開始製作三明治的土司和沙拉都靠採購,她找到一個烘焙師傅,每天為她提供2000多片土司。
  • 海歸白領 「創業村姑」!賣棗年銷3000萬元
    前半截,她是名校畢業、揣著澳大利亞綠卡,足蹬高跟鞋的澳大利亞媒體記者;現在的她,早已習慣了防風沙的勞動服和便於工作的馬尾辮,乍一看,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13團小村莊裡的地地道道的農民。  這位拼多多頭部店鋪的年輕主理人,說話幹練、眼神堅定,小小的身軀裡醞釀著大能量。 「大寶!
  • 回農村當「頂流」,他們在好看視頻找回快樂生活
    他每發一個短視頻,播放量都比前一個更高,粉絲數以肉眼可見地速度增長,不到一年時間,總量已達到125萬。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大海哥的百萬餘粉絲,大多來自北上廣等超一線城市。祖國邊陲小鎮的廣袤風光,與淳厚質樸的風土人情,是他們高壓工作和緊張生活縫隙中,撫慰職場焦慮的詩和遠方。
  • 草根歌手旭日陽剛:一個再度翻紅年入百萬,一個回農村種菜種田
    但是隨著汪峰收回版權,沒有新作品的旭日陽剛一下子沒有了代表作,慢慢消失在了螢屏上,那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其中王旭1966年出生於河南商丘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因為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因病離世,全家就靠著母親一個人生活。
  • 農村窮人創業一千元以下的創業商機
    農村窮人創業一千元以下的創業商機,可以從網際網路的電商領域,線下實體店的服務領域以及農村實際需要方面考慮創業商機。即使現在農村的發展非常好,創業商機也越來越多樣化,但農村的農民創業資本不多,很多都是小本創業者,更有些可以講是窮人創業一千元以下的創業者,需要尋找適合窮人創業一千元以下的創業商機。
  • @川鄉小妹兒 在短視頻裡和百萬粉絲一起過日子
    從進城務工,做過各個行業的「小妹」,直到和「小二娃」在一起拍視頻,她做回了「川鄉小妹兒」,徐燕在她發誓再也不回的農村,開啟了美好清新的田園人生。回到白花鎮,終結流浪著打工的日子徐燕是四川遂寧人,就是「川鄉小妹兒」這個帳號裡每天出境的「小妹兒」,視頻記錄著她跟隨周小龍從來到宜賓後的所有生活。
  • 他們回農村找回自己,也在好看視頻找到更精彩的生活
    他每發一個短視頻,播放量都比前一個更高,粉絲數以肉眼可見地速度增長,不到一年時間,總量已達到125萬。   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大海哥的百萬餘粉絲,大多來自北上廣等超一線城市。祖國邊陲小鎮的廣袤風光,與淳厚質樸的風土人情,是他們高壓工作和緊張生活縫隙中,撫慰職場焦慮的詩和遠方。
  • 【愛家鄉 愛新疆】艾貝都拉 · 吾木爾返鄉創業:直播帶貨為家鄉...
    新疆日報訊(通訊員秦金俐報導)「這是我家鄉的無核白,這個種葡萄的大叔是我父母幾十年的老鄰居……」9月15日晚,艾貝都拉 · 吾木爾在辦公室進行了一場銷售葡萄的直播:他手裡拿著一串晶瑩飽滿的葡萄,一邊品嘗一邊對著鏡頭說著感受,吸引近萬名粉絲觀看。  25歲的艾貝都拉是吐魯番市高昌區葡萄鎮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