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附近的餐廳吃完海鮮炸醬麵後都有很多炸醬料剩下,裡面有很多蔬菜與豬肉丁,每次我都打包回家,放點豆腐,放點金針菇或土豆,反正冰箱裡有什麼配菜加一點進去就可以,晚上又多一個好吃,簡單的快手菜了!
韓國的中華料理廣受大家喜愛,裡面必備的三大金剛是:炸醬麵,海鮮辣麵與糖醋肉。剛開始的時候很吃不慣啊,為何新鮮的海鮮要做辣的面?那樣不就破壞了海鮮本來的鮮味!為何炸醬麵裡的醬放這麼多?韓國豆瓣醬很便宜嗎?心裡各種疑問......
一直和身邊的朋友抱怨韓國的中華料理真是被他們玩壞了!我大中國的炸醬麵是如何如何的精心料理,那樣才好吃啊!
我經常開玩笑說韓式炸醬麵就是: 手藝不好,醬來補。
話雖這麼說其實還是蠻好吃的,不然也不會打包醬回家了。
後來了解到,韓國的中華料理起源於仁川,釜山等港口城市,因為古往今來中韓貿易頻繁,那裡的有了中華街,裡面基本都是中國在韓國生活、工作的人,中華街也是中國旅遊團帶遊客參觀的必經之處。
港口城市因為海上貿易的關係更容易接受外來新事物,所以我們中國的炸醬麵,糖醋裡脊肉就在韓國慢慢發展起來了。雖然味道與料理方法與中國的相差甚遠,但還是有自己的特色,例如炸醬顏色較深,食用油不多,麵條有彈性等等。在發展過程中也改良了一些菜品,例如上面的海鮮炸醬麵,在普通炸醬麵上加海鮮一起烹飪,下圖的白海鮮烏龍麵,即不辣或不太辣的版本:
剛開始丈夫對我的打包的行為還不太習慣,說別人吃完就走了,再打包沒有面子...... 我回答說:這麼浪費我才沒有面子呢,不習慣浪費的!廣東話裡有一句:食得唔好嘥。
意思是可以吃的就不要浪費。從什麼時候開始吃飯打包變成沒有面子的事情啦?
丈夫吃完我再加工的炸醬菜後,現在在餐廳吃完炸醬麵便很自覺地讓服務員幫忙打包了,我贏了!
也許有的讀者會覺得我太小氣或不屑我的所謂好方法,但是我享受我的生活方式,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女漢子特質突然爆發。
當然這種方式也是看場合的,如果在公司與同事或老闆一起吃飯,那絕對是不適合的,菜可以打包,醬就算啦!
謝謝閱讀請關注後續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