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醫生是怎麼看中國醫生的?

2020-11-17 上海觀察

在印度參加高考時我雖然考上了印度醫學院,但是進不了喜歡的學校,所以我選擇來中國留學。那個時候,我只想到來中國學功夫吃炒麵,不知道在印度醫學院畢業的學生不需要參加印度執業醫師考試,而在國外留學的必須通過這個通過率只有6%的考試,更不知道在我之前,還沒有在中國留學的印度學生通過這個考試,就是這麼無知者無畏。

感謝當年高考填志願的衝動,我有幸體驗了在中國和印度當醫生的區別。在中國和印度,醫生都是比較受尊敬的職業,但是中國醫生的社會地位還是不能跟印度醫生比。

在中國,醫生被視為一份比較穩定、體面、專業性強的職業,收入一般在社會平均收入以上,隨著資歷增長而增長,但前期投入巨大。好一點的醫院一般需要研究生甚至博士學歷才能進去,而且工作後還需要數年規範化培訓和專業培訓,往往在同齡人開始工作賺錢買房結婚生娃,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候,學醫的三十好幾歲還在讀書考證,所以業內才有「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說法。總之,學醫未必是最優秀的那批中國考生的首選志願。

但是在印度,家長從小灌輸給小孩長大後要當個醫生的觀念。因為醫生是理科專業,印度小朋友從小被教導數理化一定要學好。印度一些小學只上半天課,有條件的家庭都要請家教另外補課。我小時候每年假期,都會把下個學期要學的內容提前學好,在上中學時,花了半年就把三年的課程都學完了,然後就是複習備考。為了考上醫學院多次參加高考是普遍現象,我自己也考了兩次。我在新德裡上補習班時,身邊考了三四次甚至七八次的都不在少數,有的結婚生娃後還在考。

醫生在印度屬於高收入人群,但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對醫生的尊重,醫生和公務員幾乎是印度唯二兩個有退休金的職業。醫生一般只跟醫生結婚,和其他職業的人結婚,人們就會覺得門不當戶不對。還有,醫生在印度坐交通工具不要錢。

我通過了執業醫師考試後,我老家的報紙專門報導了我,我的親戚們還拉橫幅慶祝。我的中國同行們應該很難有這樣的體驗。

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中國優秀的醫生都往大醫院公立醫院跑,近幾年有些變化,有些特別優秀的醫生成立了自己的團隊和醫院合作,但這是極少數。而印度好的醫院都是私立的,每個優秀的醫生都夢想著開自己的診所和醫院。剛畢業的小醫生才去公立醫院,我本科畢業後,就在新德裡的一家教學醫院的外科工作,第一年大部分時間在急診工作。

中國的醫生恐怕很難想像,醫院可以讓剛畢業的醫學生單獨處理急診碰到的所有病例,甚至不分內外兒婦,但是在印度就是這樣。那一年我幾乎每天24小時都在醫院裡,從心梗、腦卒中到外傷、骨折、生孩子,我全得一個人搞定。我讀書的時候很努力,工作時也很認真,但是畢竟經驗有限,事後回想,有一些病例確實處理得不是那麼完美,如果在中國可能就面臨被投訴甚至惹上糾紛。但是在印度,所有病人都很尊重我,甚至因為我態度比其他醫生好一點,他們都感激得不得了。

後來因為老婆在中國,我又回到中國讀書工作,這幾年在杭州和上海的醫院做整形外科醫生。整形科跟其他科不大一樣,它服務的對象絕大部分都是健康人,只是對外表要求比較高,所以我的工作就少了一些救死扶傷的成就感,但是能用我的專業幫助人們成為更美的自己,更好地接納自己,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是挺有意義的事。

相關焦點

  • 印度撤僑時,這名印度醫生決定留在中國
    前幾天,一個短視頻讓「印度女婿」阿明突然「火了」。在杭州五常街道的小區裡,志願者阿明(Amish Vyas)對著鏡頭說,「我來自印度,是一名整形外科醫生,我在杭州做志願者,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控制病毒的感染。
  • 《中國醫生》:理解中國醫生,理解中國患者
    不過我們更希望,在了解中國醫生的一切後,能夠喚起更多人對於醫生這一職業的尊重和愛護,而不是只在需要他們的時候,才想起珍惜他們。中國醫生有多累身邊有幾個醫生朋友,平日裡聚會總聚不齊,問起他們的工作感受,一個字「累」。
  • 《中國醫生》電影!《中國醫生》電影是影視眾籌騙局?
    《中國醫生》怎麼能辨別我電影投資被騙?
  • 看了紀錄片《中國醫生》,更加尊敬他們了!
    熬夜看了幾集《中國醫生》紀錄片。坦白說,拍的很好,不煽情不歌頌,更多的是把醫生作為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當事人來展現,但終究還是眼窩淺,哭了好幾次。聯想去年的陶勇醫生被打等幾起上了熱搜的醫鬧事件,再經歷春節以來的疫情防控,被刷屏的國士無雙,耿直網紅醫生語錄、各地援鄂醫療隊……等等一系列過往,半年來,國人對醫生群體尤其是中國醫生的關注、理解與尊敬,似乎到了一個應有的新高度!專業、冷靜、語速快、看病快、寫字草……是以往很多人對醫生的印象。
  • 大片《中國醫生》來了,看一次哭一次!
    《中國醫生》的主創們把『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融入到影片的創作中、角色的塑造中去,真實再現廣大醫護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徵,捨生忘死挽救生命的偉大精神,為廣大觀眾獻上一部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精品佳作!」
  • 我不是藥神,我是醫生!
    圖片來源於《新聞1+1》(2015-02-03)《救命真藥怎麼買?》陸勇說,這段日子「不堪回首」:「當時美國的價格合人民幣17500元就能拿到了,中國是23500元,這裡面大概有6000塊錢的差價,這個差價就是關稅和增值稅的差距。中國藥品制度改革走得非常快!政府已經拿出最大的努力。對所有腫瘤患者,肯定是能減少他們的負擔。」
  • 原來是這位外國醫生把牛痘接種術引入中國
    彼二君者,皆見中國天花之症流害生靈,故不忍自秘其方,以公諸中土,誠中土士民之厚幸也。 此處之「公班衙」即指東印度公司,斯當東是管理英國東印度公司事務的負責人,跛臣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派來廣東的醫生。他們於嘉慶十年(1805年)六月對牛痘接種法「互相訂刊」,出版刊行此種痘之法。
  • 口腔科醫生是怎麼看《戰狼 2》的?
    《戰狼 2》刷新了中國電影的票房記錄,燃起了群眾們的一片愛國熱情。懷著好奇的心情,在醫院的安排下我們去看了這部很贊的電影。
  • 《中國醫生戰疫版》感謝中國醫生
    新型冠狀病毒蔓延開了,它很可怕,卻有人願意衝鋒陷陣,讓我們來歌頌他們————中國醫生。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暗,所以有陰暗的地方也一定會有光明,絕望的顔色越深厚,那裡也會有希望之光,而醫生就是這道光。他們將照亮我們這次抗病毒之路。我願意做這樣的人。就像中國醫生紀錄片的尹萬紅和羅鳳鳴,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歸根結底,對這場戰鬥付出最大的就是醫生。
  • 我不是藥神原型人物又去印度啦,這次去給醫生買口罩
    看過電影《我不是藥神》的都知道,原型人物程勇因幫助病友從印度購買抗癌藥物,而被稱作「藥神」,影片一上映取得了超高票房,並被觀眾熱切討論,新冠病毒疫情嚴峻的當下,國內防疫前線醫用物資需求量大,這兩天,程勇的原型——「藥俠陸勇」又出手了。
  • 張歆藝吐槽醫生刷爆朋友圈 一起來看郵票上的醫學故事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原來是張歆藝發微博抱怨自己因頭暈無法站立而掛急診時,醫生二話不說直接開了「紙音針(止暈針)」,讓她懷疑是否能夠對症下藥,怎麼看都有點指責醫生不專業的意味在裡面。 李時珍:(1518年-1593年)中國郵政1955年8月25日發行的紀33《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紀念郵票,其中(4-4)為李時珍。
  • 印度抗疫醫生被警察毆打還被送進精神病院,曾公開批評醫護缺乏口罩
    據BBC報導,一名因向公眾表示擔心口罩短缺而被停職的印度醫生再次引發公眾關注,因為警方剛剛把他送入了精神病院。 擁有20年經驗的麻醉師蘇達卡爾·拉奧在兩個月內第二次登上印度全國新聞頭條。
  • 《中國醫生戰疫版》致敬中國醫生
    自從 新型冠狀病毒蔓延開來,它很可怕,但卻有人願意衝鋒陷陣,讓我們來歌頌他們———中國醫生。 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暗,所以有陰暗的地方也一定會有光明,絕望的顔色越深厚,那裡也會有希望之光,而醫生就是這道光。他們將照亮我們這次抗病毒之路。就像中國醫生紀錄片的尹萬紅和羅鳳鳴。還有很多的醫護人員,真的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
  • 《中國醫生戰疫版》「醫生就是和天鬥」
    《中國醫生戰疫版》第二集的片名是:《悲愴:醫生就是和天鬥》。看完全集後覺得這分悲愴在醫生的奮鬥下增添了更多的「英雄主義」色彩。這一集聚焦在尹醫生和宋護士、萬護士,他們面對病人時的耐心、對病情解釋的清晰和對待工作的堅毅,再次展示了中國醫生的強大和溫暖。宋護士說接到通知就直接出發了,上前線後就沒想那麼多;萬護士突然暈倒了,但接下來四十多天也從未請假;尹醫生說我們的檢查機器都壞了,但醫生還得頂住。
  • 侮辱智商的騙局:燈神顯靈實現願望,印度醫生給20萬美元…
    每周日【真實靈異集錦】,收集網友們的親身經歷,歡迎提供自己的故事,或許你的遭遇並不孤單印度北方邦一位醫生日前花重金買下一盞
  • 從《中國醫生》看紀錄片的跨圈層傳播
    《中國醫生》,讓我們更懂中國醫生的同時,更提供了醫療題材紀錄片「出圈」的範本。「雲講堂·真力量」聯合創新計劃第三場講座,將在疫情背景下,關注醫療題材紀實作品,以《中國醫生》為例探討紀實影像跨圈層傳播的多方要素。
  • 絕對大片《中國醫生》,看一次哭一次!
    《中國醫生》的主創們把『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融入到影片的創作中、角色的塑造中去,真實再現廣大醫護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徵,捨生忘死挽救生命的偉大精神,為廣大觀眾獻上一部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精品佳作!」
  • 《中國醫生戰疫版》擋在人類和死神之間的中國醫生
    疫情期間看了《中國醫生》,片頭曲《重生》讓人感觸很深,《中國醫生戰疫版》的片頭rap歌詞同樣令我動容:「溫暖的祝福和每個親吻,都被阻擋在N95的口罩,每個人都不敢走出家門,人人自危除了他們,你們是誰的子女,誰的父母,又是誰的家人。別走了外面的風那麼大,為什麼你們還背對著家?」聽到這裡一陣鼻酸,真正的英雄們為了拯救祖國人民於水火,危難時刻不畏艱險、勇敢逆行!
  • 《中國醫生戰疫版》向中國醫生致敬
    感染了新冠但始終保持樂觀心態的的網紅醫生餘昌平,因超負荷工作而暈倒但沒有請一天假的護士長萬啟晶,細心有擔當為患者「偷」氧氣瓶的主任醫生尹萬紅,寫日記向去世的奶奶述說每天抗疫日常的90後援鄂護士荔緣……他們是每一個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的縮影。
  • ​同是醫生,差距明顯 --我看《急診科醫生》有感
    同是醫生,差距明顯--我看《急診科醫生》有感 閒來無事,看了一個日劇《善良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