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毫不出格不是脫口秀,總帶審視目光看演出的,也不是脫口秀觀眾

2021-01-13 騰訊網

2020年脫口秀這個喜劇形式,因為《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在國內出圈,很多過去只有少數人知道的脫口秀演員,以及他們口中的段子,開始在朋友圈流傳,同時也引發著爭議。

對於很多脫口秀的新觀眾來說,演員們在視頻節目裡進行幾分鐘的表演,差不多就是脫口秀的全部。殊不知對於內地的脫口秀行業來說,上節目才是一種異類,大部分演員都是在線下進行演出,包括酒吧和小劇場。

而對於這些富有線下經驗的演員來說,他們的一大願望就是舉辦自己的個人專場,當然還是在線下。一般的小劇場拼盤演出,每人上臺十幾分鐘,而個人專場的時長在一個小時左右。

不要小看這一個小時,這都是演員平時試了無數次效果精打細磨出來的成熟段子,而且要靠演員的邏輯進行有機串聯,使它形成一個完整作品而非段子堆砌。有了這樣的完整作品,演員就可以進行巡迴線下演出。目前國內的脫口秀表演者幾百人,擁有自己專場的人還很少。

一個專場形成之後,進行巡迴演出時內容基本不變,當然不排除根據各地情況進行一些小調整,必要的互動也是當然。也正是由於內容的相對固定,演員一般不會將專場內容發到網上,觀眾了解那些段子,到現場就再難笑出來。

然而有人偏偏逆勢而為,將自己整個專場視頻發到網上,讓網友免費觀看。這個人就是徐風暴,也就是Storm Xu。

|

2020年9月,Storm罕有地把個人專場《牽手失敗》放到微博上,在引發爭議的同時也引來眾多圍觀。我就是在那個時候,第一次看到Storm的演出。

他站在一個紅磚牆背景前,對著觀眾近距離表演,很多時候看上去壞壞的,尤其他講的大部分都是戀愛經歷。所謂「牽手失敗」,一方面是他在戀愛道路上遭遇波折,另一方面是在隨後的電視婚戀節目上被耍了一把,再次牽手失敗。

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在於,Storm的態度非常鮮明,哪怕是十足的歪理也要理直氣壯講出來,因為有人真的會那麼想。尤其他不怕得罪人,把參加那個爛節目遇到的所謂專家,吐槽了個痛快。

也就是在那段時間,我還在一個播客節目中,聽到其他脫口秀演員採訪Storm。Storm說他之所以把專場免費放出來,就是與老段子徹底做一個告別,接下來就可以全身心投入新段子創作。我當時就想到四個字,壯士斷腕。

儘管線上走紅節目也曾邀請過Storm,但他都沒有興趣參加。按理說他完全可以在線下繼續表演他《牽手失敗》中的老段子,畢竟沒有聽過的人多於聽過的人,但他不想再那麼做了。

脫口秀演員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哪裡?就是持續保持原創能力。

|

Storm久居上海,到現在我還沒有看到過Storm的現場演出,但這幾天拿到一本他的自傳叫做《我把人生當喜劇》,從中了解到Storm是如何從當年一個上海楊浦棚戶區的調皮孩子,一步步成為脫口秀演員的。

童年經歷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極其深遠,這也是脫口秀演員經常願意挖掘的題材。Storm從小在條件並不好的上海棚戶區長大,經常因為學習不好挨爸爸的打。儘管有些簡單粗暴,但Storm的爸爸很有些幽默感,家庭氣氛也比較寬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Storm後來的選擇。

上學之後,Storm是成績不好的叛逆學生。有一次考試之後他預感到自己成績極其糟糕,就打匿名電話給老師,威脅說讓他把不及格的成績都改及格。老師說,這次好像只有一個人不及格吧。

在澳洲留學期間,Storm一個人無聊的時候看過很多國外的脫口秀視頻。儘管他並沒有馬上想到自己將來也做這行,但內心多少埋下一些心思。這也讓他在回國之後看到黃西在美國的表演視頻,受到《今晚80後脫口秀》和《壹周立波秀》的影響,開始嘗試演開放麥。

他是在網上搜索得到上海脫口秀演出場所的消息的,2012年底第一次登臺。那時候國內的中文脫口秀演出極少,當天Storm參加的是英文演出,臺下觀眾十幾個人,大多數也是老外。觀眾反響不強烈,僅有的一些笑聲,Storm認為不是因為自己講的東西好笑,而是自己看上去傻乎乎的。他受到了一些打擊,脫口秀沒有自己看別人的表演那樣輕鬆。其後很長時間,他都沒有登臺。

然而後來的工作又讓Storm心生鬱悶,有一肚子話想吐槽,因此一年之後他又開始重返脫口秀舞臺。每個周三他來回奔波三四個小時,就為了在臺上表演五分鐘,吐槽自己的領導有多蠢,同事多麼滑稽,生活多麼糟糕。

而後的表演越來越有感覺,儘管靠演脫口秀幾乎不產生什麼收入,但Storm還是選擇從公司辭職,開始專職投入脫口秀。

經過一場又一場的歷練,Storm逐漸成為所在團隊的核心演員,開始接收費演出,還回到曾經留學的澳洲進行表演,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也參加過國際喜劇節。不管到哪裡演出,Storm身上的上海標籤都有意保留,連他這本自傳附贈的書籤上,也寫著「生死在楊浦」。

|

在書中Storm也說到一些脫口秀表演的心得,其中之一就是冒犯。這段時間因為冒犯的問題,國內脫口秀演員沒少引火上身,這也在脫口秀剛剛開始被認識的時候,顯現出喜劇邊界的問題,不管是對演員還是觀眾。

Storm是這樣說的——

「喜劇是很神奇的存在,每一個喜劇演員都在使盡渾身解數講笑話。而只要是講笑話,就很有可能說一些出格的事情。笑話和出格是一對雙胞胎,我們認同一個笑話的價值觀,就會覺得很好笑。反之,如果我們不認同,就會覺得這很出格。演員在嘗試讓人笑的同時,就是在進行一次次冒險,在出格的邊緣試探,看看人們能接受的邊界在哪裡。」

沒錯,脫口秀表演很大程度上是價值觀的表達,提供一個看世界的視角,儘管它有誇張有玩笑,但那種姿態是有價值的。演員的表演是一個整體,表現為一種似真非真的個人態度,這種態度觀眾可以欣賞或不欣賞,但沒有必要揪住他語境中的一句話不放,認為表演者就是在進行惡意冒犯,挑戰底線。

觀眾千差萬別,不能要求表演者每一句話既能讓你發笑,又都恰到好處。如果一個人時時刻都帶著審視的目光看表演,那脫口秀這種喜劇形式就不是為他準備的。

有人說就所處環境來看,中國不會產生真正的脫口秀。我倒沒有這麼悲觀。由於文化差異和各種差異,我們的脫口秀風格不可能與西方完全相同,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不是脫口秀,不會產生影響。

儘管當前面臨諸多限制和風險,但脫口秀獨具的魅力已經昭示出來,它可能就是中國喜劇的明天。

相關焦點

  • 我沒參加過《脫口秀大會》錄製,但卻看了一場脫口秀比賽,太好笑
    他們兩個都是進行過多次巡演的高水平演員,這一次只參與二現場直播不上臺演出,這應該也是一些參賽選手的幸運。隨後的比賽過程中,主持人毛書記還問一位女觀眾最喜歡單立人的哪個演員,她說是郝雨。為了不影響觀眾對個別演員的評判,主持人不能隨意對演員表演進行評論和調侃,大部分時間毛書記只能聊與演員和表演無關的話題,很多時候只能和觀眾互動。統計最終總排行的時間裡,身為河南人的他還仿學了一段豫劇《穆桂英掛帥》,很有味道。四頭一天有20位演員登場,當天也是20位。
  • 看脫口秀大會3,聊聊本屆脫口秀大會的感受
    不吐不快。1、從商業化上來說,這個節目基本找到了商業化的成功之路。可以從裡面的一些因素看出來,比如頻繁的播報贊助商的廣告,這一點我認為無可厚非,脫口秀線下掙錢還很困難的時候,贊助商的介入對其持續的發展還是非常重要的。
  • 看脫口秀大會4,聊聊本屆脫口秀大會的感受
    不吐不快。1、從商業化上來說,這個節目基本找到了商業化的成功之路。可以從裡面的一些因素看出來,比如頻繁的播報贊助商的廣告,這一點我認為無可厚非,脫口秀線下掙錢還很困難的時候,贊助商的介入對其持續的發展還是非常重要的。
  • 脫口秀不是譁眾取寵
    楊笠在《脫口秀大會》上的節目表演遭人舉報,因為有觀眾表示她所說的內容涉嫌性別歧視和「侮辱男性」,甚至有人認為楊笠的脫口秀是在搞「性別對立」。她在節目中說過:就你們男的也太難討好了吧,我感覺我說的啥都不對。我說你是個「垃圾」,你肯定不樂意,對吧?
  • 脫口秀,演出市場新寵兒
    在前《吐槽大會》的「蠻荒時代」,線下正式演出票價一直徘徊在¥0-80左右,¥5、¥10都是常態,始終沒有突破3位數,有相當一些團體更是0票價「公益演出」。當年的脫口秀拓荒者們只能租寫字樓的會議室、酒吧,租金演員們平攤,做一次開放麥不僅0收入,每人還得倒貼20塊錢。「那時候困難到什麼程度呢?演出的酒吧後來不讓我們演了,說『你們講的挺尬的,又沒有觀眾』,就把我們轟走了。」
  • 脫口秀眾生相
    ,不僅各種脫口秀演出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以脫口秀為主題的綜藝節目也獲得較高的關注度。如今,脫口秀也促成更多圈外人士的參與,從羅永浩到張雨綺,各行各業的人士以不同身份紛紛加入進來,令脫口秀掀起更高的熱潮。然而,隨著脫口秀奪得一眾目光,部分脫口秀演員被觀眾認為表演內容不當等質疑也不時引發爭議,此外在部分脫口秀演員獲得大量觀眾追捧之時,還有不少默默無名的從業者正等待著自己的出頭之日。在眾生相下,近年來興起的脫口秀也需要打破擺在自己面前的這道坎以獲得更大的突破。
  • 天津脫口秀演出
    隨著《脫口秀大會》、《金星秀》等節目的熱播,脫口秀演出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歡迎,到現場看一次脫口秀演出效果更是開心。驚喜喜劇脫口秀俱樂部在天津的演出排期很有很多,隨著脫口秀的流行,驚喜脫口秀演出也非常受歡迎,脫口秀從開放麥到脫口秀表演,有時會一票難求。而且年輕愛玩的人們開始尋找天津脫口秀線下俱樂部,有越來越多的愛好者想參與其中,試一試上舞臺體驗一次開放麥,驚喜喜劇廠牌的發展正好贏得了大家的需要。
  • 脫口秀,「已售罄」
    有些觀眾可能就是看完節目搜脫口秀,看到演出就來了,也不抱著能看到誰的強烈期盼。」石介甫說。從2017年的《吐槽大會》,到今年7月21日開播的《脫口秀大會》第二季,笑果文化已經製作了3個系列共5檔喜劇網綜,其中4檔播放量突破10億。
  • 自己都不開心的脫口秀演員,還能逗樂觀眾嗎?
    看這一季脫口秀,我總感覺怪怪的,老演員們不管怎麼搞笑,總是有意或無意透露一些「喪」的樣子。不過據說作死的原因之一是抑鬱,雖然完全不是理由,但是脫口秀演員的心理狀態,確實不一定如臺上一般美麗。畢竟,喜劇的內核其實是悲劇,是把自己的痛苦,掰開了給你看。沒生活了上一期的脫口秀大會,何廣智講了一個坐地鐵搶座佔座的段子,結果沒想到引起了大張偉的極度共鳴。
  • 很多人說他這個不是脫口秀,他的文本是遵循了,脫口秀的創作邏輯
    楊笠看出來不太在乎輸贏了,講了一些感言和線下的內容,雪琴感覺是真想贏,但是正如她自己說的,後邊確實有點平,但是她真的是能鎮住舞臺的那種人,綜藝式的人設是貫穿了整個節目的始終,感覺和脫口秀演員不是一個路數。
  • 脫口秀不是人生導師嗎?
    直擊心靈但又不帶髒字兒的「罵娘」方式,還需能引起默片方式的觀感互動——用演繹別人「傻」來引觀眾發笑。脫口秀當然是個技術活兒!當然,這裡的「傻」不一定非得智商缺陷,也可能是天然慘,就如同星爺的小人物電影,看著看著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不過脫口秀一般到觀眾「笑」就可以戛然而止了,真看哭了的那是另一檔叫「開講了」的節目。
  • 《吐槽大會》帶歪了中國脫口秀?
    「最近脫口秀圈的熱點特別多」,北京脫口秀俱樂部演出總監田壟說。《吐槽大會》帶火了脫口秀演出這一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喜劇方式,「上海笑果文化對脫口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其吸引了包括馬思文等深圳脫口秀俱樂部的優秀編劇和表演者加盟,當時北京脫口秀俱樂部的演出一周也增加到2-3場。
  • 脫口秀獨木難支?
    《脫口秀大會》總導演譚曉虹則給出不同的看法:「脫口秀當然可以拿來比賽,為什麼唱歌、跳舞可以,脫口秀不可以?」核心的爭議是,脫口秀演員個人體驗和綜藝效果孰輕孰重。一些人認為過度追求綜藝效果會對行業有一定損傷,賽制太過殘酷,對藝人不友好。「一個段子,聽了一遍,覺得好笑,聽到十遍,可能怎麼也笑不出來了。
  • 王勉說的根本就不是脫口秀?
    但我沒想到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持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觀點,如下:王勉的段子不夠高級;王勉說的就不是脫口秀原因何在,最終市場和觀眾選擇了德雲社,而郭德綱最終的目的,也是讓相聲可以做到雅俗共賞。我本以為經歷過那幾年的觀眾就應該清楚,「喝咖啡」不高貴,「吃大蒜」也不低俗。關於喜劇作品中的那些所謂「高級、低級」都是不同的藝術表達方式而已。
  • "脫口秀"的英語不是Talk Show嗎?正確說法是這個
    這一季中,王勉、李雪琴、楊笠等各行各業的新人紛紛出頭,為「脫口秀」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也增進了大眾對「脫口秀」的認知。其實上面我提到了很多次「脫口秀」,但這種形式真的不叫「Talk Show」。譯:「脫口秀」其實是一種電視、廣播上的談話節目,嘉賓、觀眾聚集在一起討論主持人提出的話題。
  • 《脫口秀大會》的英語不是Talk Show!正確說法是這個!
    其實上面我提到了很多次「脫口秀」,但這種形式真的不叫「Talk Show」。我的意思是,「脫口秀」 確實是來自於Talk Show的音譯,但在國內已經被用偏了。譯:「脫口秀」其實是一種電視、廣播上的談話節目,嘉賓、觀眾聚集在一起討論主持人提出的話題。
  • 黃聖依參加《脫口秀大會》翻車,全程不看觀眾只看提詞器
    最近做客《脫口秀大會》綜藝節目,按照這個節目的慣例登上舞臺,需要表演一段長達5分鐘的脫口秀節目。,同時還講了很多關於她和老公楊子的戀愛細節,提到楊子為追求黃聖依帶資進組的事情。雖然稿子不錯,但是在這5分鐘的脫口秀表演中,全程不看觀眾眼睛一直盯著提詞器看。作為演員的黃聖依,找好機位是職業要求,在這段視頻中沒有正眼看鏡頭的畫面,引發不少網友的熱議。
  • 《脫口秀大會》結束了,可以看脫口秀電影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認真追了嗎?諧音梗也悄悄進入你的生活了嗎?如果你喜歡脫口秀,其實不僅可以選擇到現場看,選擇在綜藝中看,也可以在影視作品中過過癮!今夜,我們特別為身邊的脫口秀迷們,備了幾部有趣的脫口秀影視作品。就讓我們跟隨銀幕,走近脫口秀演員臺前幕後的精(喪)彩(燃)生活吧。
  • 從《吐槽大會》到《笑場》,脫口秀節目攪動喜劇演出市場
    程璐記得,早些年演出的時候,臺下往往會有很多從未接觸過脫口秀的觀眾。當演員和觀眾互動一段時間之後,總會有一些人感到疑惑:「什麼時候開始表演?」「脫口秀太真實,太自然了,當然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十年前,程璐踏入脫口秀行當,是最早一批成長起來的創作者、演員。如今,他是《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的首席編劇。
  • 《脫口秀大會》帶火長沙線下脫口秀俱樂部,創始人:現在出票不到20分鐘就售罄,觀眾有了,演員不夠
    場地要求不多,但需足夠安靜,四周用幕布遮起來,臺上一隻麥,一個人,一束燈。由於基本沒有盈利,俱樂部能為場地付出的費用極少。一開始,只有文和友願意免費提供場地。當時票價不高,2.33元可以看一場開放麥。演出進行中,外面的大喇叭叫:「豬油拌粉售罄了」,觀眾一聽,「我這還排著號呢,就售罄了?」心立馬就飄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