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口秀大會》王勉淘汰龐博,這樣硬捧是不是在害他?
本期主題為「遺憾」,龐博的文本非常具有深度,其實很多人聽脫口秀,都會覺得能讓人笑確實最重要,但聽完之後你能回味一些東西,恐怕才是脫口秀最大的魅力。這一點不得不服氣李雪琴,整個文本的邏輯和水平,真的值得琢磨,可能脫口秀比拼到最後,就是知識和文化了。
-
2019年度驚喜綜藝:這個叫卡姆的人改變了脫口秀
在第一季他的炸場表演就已經足夠驚豔,獨此一家,但那個時候節目組和觀眾都沒做好準備,去接納這位天才選手,現在,是時候了。就像卡姆奪冠這個晚上所說,我要在這個寶座上長坐不起。給卡姆頒獎的時候,徐崢忍不住對他說,講得太好了。這是來自最具市場號召力的「新喜劇之王」的誇獎。卡姆拿下大王說明了什麼?我覺得還是李誕、池子他們一直在調侃的那句話:喜劇變了。他們說喜劇這個帽子有點大,但說「脫口秀變了」,在這個舞臺的表現看,完全沒問題。脫口秀變了,首先變在了殘酷賽制。
-
脫口秀:愈「墮落」愈快樂
《脫口秀大會2》的狀態就很好,一種新人輩出的好,情緒的呼應、人設的創立、素材的整合,將「生命力」寫在臉上,一次次拉高觀眾的期待值。 第一期的主題是「存在感」,李誕做了開題脫口秀,講「脫口秀的存在感」,他說過去一年一直在演出,但沒什麼人知道。確實,如果不是第二季來了,觀眾會以為李誕牌脫口秀擱淺了。看來,脫口秀光是下沉,遠遠不夠。
-
當魔術師站在脫口秀舞臺上.
和大家說一件聽起來有點神奇的事兒。9 月 26 日(下周六),我們將邀請喜劇魔術師 凌浩和周舫 站到脫口秀的舞臺上,來一次「魔術脫口秀」的專場演出。可能你看過魔術,也看過脫口秀。但當這兩種看似毫不相關的藝術形式碰撞在一起,它們所產生的「魔術脫口秀」究竟是什麼,會有怎樣的效果,很難說。畢竟在日常生活中,脫口秀發現邏輯錯誤,而魔術創造邏輯錯誤。所以,我們提前找到 凌浩 ,來了一次關於「魔術脫口秀」的討論。1/3🎩 魔術緊張且神秘,而魔術脫口秀放鬆且好笑。
-
脫口秀大會Ⅲ
去年,脫口秀表演只分「咋咋唬唬」和「平靜講述」兩種,不夠多元。卡姆的炸場風格十分突出,成為了攪動沙丁魚群的鯰魚。而大家傾向於把卡姆當作特例,沒人敢接卡姆的表演。其他演員的風格接近:重文本、輕表演。撐起舞臺的都是老選手,互相認識多年,保持著彼此舒服的創作風格。
-
《脫口秀大會》程璐呼喚思文復婚?別傻了,他是堅信脫口秀要好笑
最新一期《脫口秀大會》播出後,「程璐呼喚思文復婚」上了熱搜,很多人認為這是程璐和思文,兩人都舍不下對方,要復婚的前奏。不管是前面還是這場比賽中,都有脫口秀選手說:「我知道這不好笑,但我就是想說」。,當每個脫口秀演員上來就說這句話的時候,那讓現場觀眾作何反應,《脫口秀大會》不是訴苦的平臺說,不能明知道不好笑還講,並以我只是講出了我想講的合理化整場比賽的失敗。
-
一個說脫口秀的男人和他充滿了「不知道」的人生
他在思考的已經不是自己要被如何評斷,而是:「脫口秀這個事情,到底是要把它做到什麼地步,才算是做成了呢?」接我的時候他就跟我說:田老師,你是第四個。我說不是叫我來看的嗎?他說沒關係沒關係,你就把在那個綜藝節目裡面的內容講了就可以。我就這麼人生第一次上臺說了脫口秀,那天我說的是一段單口相聲。叫做《哭論》,就說哭分幾種,什麼哭什麼哭什麼哭,代表了什麼什麼。
-
《脫口秀反跨年》:楊笠的脫口秀為什麼高級?
12月25日晚,笑果文化的《脫口秀反跨年》在騰訊視頻播出。這個行為本身,就非常「脫口秀」。雖然是跨年主題,但節目是在11月底錄製的,卻是在12月25日播出,並且是以「直播」的形式播出的。脫口秀的一大宗旨就是讓人發笑,所以《脫口秀反跨年》以有點行為藝術的形式「搞笑」,倒也不是不可以,甚至還有點「新意」。
-
深度解析脫口秀天才的創作技巧
……我坐地鐵已經是很早之前了,但這個共鳴還在,他和李學琴講的那點事,其實不是笑話,就是自個兒的那點事,他用喜劇節奏又把它們複述了一遍,讓這些事又在我眼前出現了一下,就感覺這個笑話是5D的。1.先是鋪墊說,半夜三點,老闆給他打奪命連環Call,讓人疑惑,為啥這個老闆半夜還有給員工打電話呢?2.接著鋪墊說,第一期比賽結束後,老闆開著奔馳車去接她。(有哪個老闆親自開車去接員工?)3.因為討好老闆,給老闆點菸時,不小心將人家的奔馳車給燒了一個窟窿。但老闆接下來的表現,卻並不尋常。
-
說脫口秀的女人
不是在最近興起的「me too」運動的網絡檄文,不是在《超級演說家》一類的節目——對於電視平臺來說,這個話題的尺度顯然太大了。這是在一場脫口秀(stand-up comedy)比賽上。 「最近滴滴司機殺害空姐的事情鬧得特別大,這件事也讓很多女生,包括我自己覺得很焦慮。」她上臺第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這聽起來並不像是一連串笑話的開頭。
-
《脫口秀大會 第三季》脫口秀意義在於,我聽完了就舒服了~
因為我想通過這些脫口秀演員把一些生活中不是那麼方便說,也不是那麼好說的話,給炸出來,通過他們的嘴給發洩出來,聽他們說完了,就覺得,啊~舒服了,就是這個感覺,這也是脫口秀的魅力所在。敢說!能說!會說!接著是呼蘭,呼蘭的文本太好了,真的,帶著和尚敲鐘,上頭,又上頭了。全程緊扣主題,而且完全能夠get到每一個點,我真的看完就想說,小黃車能退押金了嗎?也能感受到呼蘭就是做啥能成啥,他就是有這個實力和能力,逼一逼就出來了。真的,確實很有東西。
-
絲毫不出格不是脫口秀,總帶審視目光看演出的,也不是脫口秀觀眾
2020年脫口秀這個喜劇形式,因為《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在國內出圈,很多過去只有少數人知道的脫口秀演員,以及他們口中的段子,開始在朋友圈流傳,同時也引發著爭議
-
Standing up,中國脫口秀
原創 Neil 時尚先生在脫口秀大會語境裡的所謂「脫口秀」,其實並不是英文 talk show 的意思,雖然這個名字顯然音譯於它。中文所說的脫口秀更類似於 stand-up comedy,單人喜劇,這種源自美國的喜劇形式通常來講就是靠一個人站在臺上撐滿全場,由於和我國傳統曲藝形式相聲有類似之處(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也被稱為美式單口。《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仿佛一場遲來的成功,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
中國脫口秀
中文所說的脫口秀更類似於 stand-up comedy,單人喜劇,這種源自美國的喜劇形式通常來講就是靠一個人站在臺上撐滿全場,由於和我國傳統曲藝形式相聲有類似之處(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也被稱為美式單口。
-
走出房間的脫口秀
從這個邏輯延展開去,我們很容易得到一個結論:對於脫口秀演員和作品來說,好笑是決定你及不及格的下限,深刻的內容性是決定你能走多高的天花板。 思前想後,能反駁這個邏輯的,其實還是回到這個邏輯本身:如果只是比好笑和娛樂性,我幹嘛不去看王晶的賭片或者藥水哥的直播? 流行文化最主要的任務固然是娛樂,但不同的表達形式顯然裝載著在各自除了娛樂之外的使命。
-
本季《脫口秀大會》冠軍王勉:他成了,音樂脫口秀也成了
我問他,那時候準備好的內容和現在呈現出來的相比,哪個更好,他沒有絲毫猶豫地說,現在的好。而這種好除了幫他拿到了總冠軍,還讓觀眾第一次真正接受了音樂脫口秀這種形式。 音樂脫口秀這件事並不是王勉主動發現的。
-
我和脫口秀冠軍王勉聊了聊,他為寫段子剃頭,說和我心靈上有距離
他的表演極具個人特色,所有演員裡只有他拿著把吉他上臺,邊彈邊說,也因此受到很多爭議。脫口秀嚴格來說屬於藝術創作範疇,個人風格越強烈的作品,往往在受歡迎程度上也比較極端。王勉冷靜分析過自己的熱度為什麼比前兩屆冠軍低。
-
《脫口秀大會3》終極一戰來臨,這季脫口秀終於迎來出圈蛻變
要知道,喜劇類節目要想走的長遠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脫口秀大會》也是如此,作為想要跨進大眾門檻且品類更加垂直的脫口秀節目,要擺脫圈內人「自嗨」,笑果文化既要把節目穩定的做下去,還要保持新鮮感,又要在文本持續輸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突破,從而吸引觀眾的關注,這些都非易事。
-
《脫口秀大會3》終極一戰來臨,這季脫口秀終於迎來出圈蛻變
,笑果文化既要把節目穩定的做下去,還要保持新鮮感,又要在文本持續輸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突破,從而吸引觀眾的關注,這些都非易事。 今年有很多新的脫口秀演員加入,並且脫口秀新人的實力也是一個賽一個的猛,讓觀眾看到了這個圈子正在壯大,但同樣不可避免的就是老將和新人間的較量,「後浪」兇猛,「前浪」能否招架的住呢。
-
2021年,為什麼我們還在爭吵楊笠的脫口秀?
她是抱著女權意識創作了單口喜劇作品,但並沒有要為國內的女權運動譜寫一篇綱領。觀眾產生誤解的根本原因在於,楊笠的單口喜劇表演遵循著劇場邏輯(組織傳播),而這檔脫口秀綜藝追尋著節目邏輯(大眾傳播)。不然為什麼要聽一個你完全接受不了他的觀點的人說一個多小時,自己還沒有麥克風跟他對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