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Neil 時尚先生
在脫口秀大會語境裡的所謂「脫口秀」,其實並不是英文 talk show 的意思,雖然這個名字顯然音譯於它。中文所說的脫口秀更類似於 stand-up comedy,單人喜劇,這種源自美國的喜劇形式通常來講就是靠一個人站在臺上撐滿全場,由於和我國傳統曲藝形式相聲有類似之處(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也被稱為美式單口。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仿佛一場遲來的成功,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因為疫情,今年大環境不好是眾所周知的,脫口秀這種非常依賴線下的表演形式尤其受影響,而出品人李誕所在的笑果公司又頻頻走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連篇累牘的報導分析裡,很少有人提到,哪怕是在脫口秀界領軍的笑果,也不過是一家成立6年的公司而已。
中國脫口秀市場是一片藍海,這既意味著巨大的機會,也讓一切,從公司運作、市場接受度、演員數量,到票房盈利、商業價值都看上去原始、粗放。
唯一的例外可能只有李誕本人。在網際網路上成名的李誕,作為脫口秀界幾乎是唯一一個有號召力也有商業價值的人,一句「人間不值得」,道盡了他的形象,:一個能躺著就不坐著的人,一個對什麼都渾然不在意的人,一個愛喝酒的內蒙人。但同時,李誕又是一個極端聰明敏銳的人,懶散和「喪」更像是他的表象。比如就在《奇葩說》的一集,作為導師的李誕下場,展示了被譽為教科書級的辯論能力。賽場上,雖然人還是那樣百般不情願,但李誕言辭一出立刻舉座皆驚:他一邊兀自維持著懶散的畫風,一邊四兩撥千斤般抽絲剝繭拆毀了對手的論點,層層加碼直到最後圓滿收束取得壓倒性勝利。
李誕在辯論開始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輕鬆一點
李誕因此體現出一種讓人神往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質,他聰明而沒有攻擊性,他的真誠和努力在很多時候被才華和慵懶所掩蓋,他放棄追問某些實質性的問題,直奔這個娛樂時代最需要的內容與主題,靠著自己的語言能力,消弭各種爭議於無形。無意也好,有意也罷,切中了時代和年輕人的脈搏。
《脫口秀大會》由此成功。
Jennifer 是資深脫口秀觀眾,從北京到上海,她追遍了各家脫口秀俱樂部的線下表演,對臺上面的演員也如數家珍,而這一季的《脫口秀大會》,作為資深觀眾的她甚至抽中了三次入場券,圍觀了突圍賽和半決賽。
「最開始的時候感覺慌慌張張的,有點像是個草臺班子,匆匆忙忙就上了。「
她嘴裡的「草臺班子」是脫口秀大會第一季,被譽為「交大吳亦凡」的龐博在那一季大會上榮登冠軍,而今年,他和王勉成為了首批晉級決賽選手裡唯二的「老人」。
龐博贏得第一季冠軍時的感言:這個節目或者這場演出能成為某種東西的一個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感言正在成真。
在 Jennifer 眼中,同第一季比,第三季顯然進步神速,表現之一是Jennifer 看到了許多別的俱樂部的演員登臺,比如賽前呼聲最高的周奇墨。某種程度上,這讓《脫口秀大會》的比賽更具含金量和代表性,而不是一個僅僅圍繞著李誕和笑果小圈子的遊戲。李誕為此解釋過,別的俱樂部選手願意來,代表著他們一直以來持續的認真努力得到了認可。
至於表現之二,當然是演員們水準的普遍提升,還有諸如楊蒙恩、楊笠這樣的新人的快速崛起。
讓 Jennifer 印象最深的是冠軍王勉和網紅李雪琴。同許多人一樣,Jennifer 對王勉的表演讚不絕口:」炸,就是太炸了,而且是壓倒性的。王勉的音樂一起,氛圍和節奏立刻就跟上了。「而另一位異軍突起的選手網紅李雪琴,Jennifer 則給出了和李誕同樣的評價:「就是天才,因為做搞笑短視頻和單口內在邏輯還是不一樣的,她真的是節目播出幾回就表演過幾回脫口秀,我看過非常多演員的表演,她真的是少有的上來就舉重若輕的。一言以蔽之,天才型選手。「
羅永浩對李雪琴表演的點評
不斷推出的《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每期播出時都有多個話題登上熱搜,而播放量和網絡聲量雙雙水漲船高,更是成功將更多原本在線下和幕後的脫口秀演員推到臺前,他們身上的商業價值不斷得到強化和提升。
如果從這種角度衡量,《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無疑是成功的,但當我們回到有關脫口秀喜劇文本本身的討論時,許多分歧顯露出來。
在中國,側重語言類內容的喜劇成功不乏前例,最鮮明的是德雲社。事實上,《脫口秀大會》第二季甚至請來了于謙作為評委(官方稱為「領笑員」)。脫口秀和相聲,同為語言類喜劇,顯然有很多互通的地方,但更多的領域則看上去模糊而有爭議,以至於鄭鈞在當評委時和于謙起了爭論,有關脫口秀演員的節奏和氣口,有關於一段脫口秀是否應該包括足夠多和密集的信息量。
鄭鈞和于謙關於脫口秀和相聲異同的討論
不過相聲還是有若干條規律可以在脫口秀大會舞臺上應驗的。比如郭德綱和于謙都曾在很多訪談中反覆說過的,這個行當,天賦比努力更重要。一鳴驚人的李雪琴恐怕就是個鮮明的例子,她在臺上自如地展示出來對氣氛和節奏的把握,對劇本情節對排布鋪陳,讓人很難相信她之前從未說過脫口秀。
而另一條規律似乎也能解釋呼聲甚高的周奇墨表現欠佳的原因。大家往往會將線下表演出色,線上反饋不佳的演員表演歸因於線上表演場地上的限制,「演員距離觀眾太遠了,互動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所有人,不論觀眾還是演員,都被攝像機盯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說一些需要鋪陳背景,帶領觀眾節奏的段子,效果往往不會好。」Jennifer 說。
這同相聲演員的經驗是一樣的,距離觀眾越近,產生的效果越好。郭德綱的原話是:差一米,效果差一倍。
《脫口秀大會》線上積攢的成功最後反哺給線下,笑果的線下演出一票難求,而去年脫口秀大會冠軍的獎勵之一就是開啟全球巡演,那時候沒有人能預見到疫情的突襲。
商演,既是證明一個藝人號召力和商業價值的方式,也能夠直接的反應一個藝人在專業領域的能力。在脫口秀這個領域,就意味著你的段子儲備。
Rock 在本季第一場比賽的時候就說過了,「一年了誰還不儲備五分鐘的好段子?」不過五分鐘顯然是不夠用的,段子創作乏力,更新緩慢以及屢被挪用抄襲是困擾這個行業的痼疾之一。造成這一局面有多重原因,其中之一是,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脫口秀市場,在培育、選拔人才方面遠沒有形成成熟的模式,而作為語言包袱,抄襲段子的成本又實在太過低廉。
不論你在哪個線下場地觀看脫口秀表演,都會發現明確的關於嚴禁錄音錄像的提示,這恰好又與相聲的線下表演截然相反。實際上,郭德綱早年發跡,正是由於熱心觀眾將視頻音頻在網上大規模傳播所致,德雲社非但不禁止,反而格外鼓勵。相比於剛剛起步的脫口秀行業,擁有完善師徒制培養模式的德雲社,在內容的積累上擁有優勢,相聲傳統經典段子經過百年傳承,直到今天,仍然擁有著不竭的藝術魅力,這或許正是德雲社學員上臺演出的標準之一據說是能夠會至少50段傳統相聲的原因。
脫口秀的尷尬不止於此。Holmes 是一名雜誌社資深編輯,也是資深外國脫口秀愛好者。不過當被問及是否看過《脫口秀大會》時,他給出了輕描淡寫的回答。
「看過一點,看不下去了。「
「為什麼?「
「因為他們的段子沒有 twist。「
twist 是個很妙的詞,它字面意思是轉折,用在脫口秀的話術裡,表達了一種複雜的概念,可以類比成相聲裡的「包袱」,但 twist 比包袱更為巧妙。在 Holmes 看來,一個好的 twist 不應只引人發笑,還應該讓人思考,讓你意識到你本該看到,卻沒有看到的生活的荒誕。這當然是非常高妙的境界了,Holmes 為此提供了三個符合要求的人選,Doug Stanhope、Louis CK 和 Ron White,他們無一不是享譽英語世界的脫口秀大師。
「我們的生活和思考往往是不邏輯和不理性,禁不住理性追問和推敲的。所以我們都是可笑的,只不過沒有人能用笑話的形式來指出來。」Holmes 說道。在他的判斷標準裡,脫口秀應該幹的是這件事,也無怪乎在他眼裡,中國脫口秀遠未達到這個層次。
不過《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無疑是個足夠好的起點了。它提供了平臺,影響力,將中國最有才華的脫口秀演員聚集在一起,像一個巨大的孵化器,等待著另一個李誕從中誕生。
在成為李誕之前,一個名叫自扯自蛋的男生,靠著各色段子和一本在人人上流傳廣泛的《扯經》,擁有一大批擁躉。他不時稱呼自己為詩人和作家,筆下的文字荒誕中透露險峻的誠摯。
然後他被招募,成為編劇,從幕後走到臺前,接著他依靠自己的能力,試圖帶領整個中國脫口秀行業向前飛奔。
挫折自然是在所難免的,甚至和你通行的人也在離去。就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播出的前三天,當年和李誕同為脫口秀編劇的賴寶離世。
而就在十年前,《扯經》裡的小和尚還在一本正經地問師傅,「師傅,你相信西方極樂麼?」
而師傅的回答則是:「那都是騙施主們的。」
Holmes、Jennifer 為化名。
圖片來自《脫口秀大會》節目及官方微博、《德雲鬥笑社》、《奇葩說》節目。
參考資料:
沒想到躺著感慨「人間不值得」的李誕,今年變成了霸道總裁|貴圈
Contributors
撰文:Neil
新媒體執行:Lexi
原標題:《Standing up! 中國脫口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