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亂看劇。偶爾綜藝。
今天碰上呼蘭。驚呼呼蘭。中國終於有了Stand-up comedy!
有料兒。有範兒。有格。有品。Budding Pro! Bravo!
其實,所謂的脫口秀之說,很扯。Talk Show,就是一個主持人請一幫嘉賓先後或者同時聊天。有樂隊伴奏,有主持人開場獨白,嘉賓聊天,有時再來一個Stand-up comedian,再加樂隊收場(尤其是嘉賓是音樂界的時候)。中國的Talk Show主持,典型的是已經關張的王自健和金星。
而我們常說的脫口秀,實際上是所謂的Stand-up Comedy,類似我們的單口相聲,其實也不一樣。應該叫「獨站喜劇」或者「單立喜劇」。一個人站在那兒對著麥克說笑話,通常是在逼仄緊湊的小劇場,容易產生氣氛。如今的Netflix已經把這個Genre也給商業化和庸俗化了。當然,每一個喜劇演員都希望自己大火。公司和商人也希望抓星斂財。無可厚非。
美國最成功的Stand-up典範,諸如George Carlin和Robin Williams,都是快槍手。說得不僅讓你感覺induced surprise和頓悟,而且是intellectually challenging and pleasing!連著名的Jerry Seinfeld也沒有那麼地快和順溜。這真的是需要Authenticity和Spontaneity。Quickly connecting the dots!
國人在美國做Stand-up comedian的最著名的是黃西。Joe Wong。其實,他也就那幾段下大功夫磨出來的段子能立得住。整體而言,感覺他的才氣和Temperament,不是真正地適合做演員。基本功和delivery都略顯欠缺。顯得比較刻意,rather labored,不夠從容和自然,也不夠順時火爆,現場掌控和即興發揮不像一個pro,砸掛的能力弱一些。
這個的確得有悟性。祖師爺得賞飯。玩兒票不是常事兒。回國後的黃西也不會有啥大動靜,也許比北美崔哥強點兒有限。
好像這兩年國中喜劇界貌似火了。首先是相聲,郭德綱的童子功世間罕見,業務技能或許絕無僅有,空前絕後。很多東西註定要失傳。無論你對他的格調立意和跨界作為如何褒貶,他的功夫和範兒是無可比擬的。
德雲社其他的有實力的,不能算多,但被追捧的先後也不少。相聲是有規矩的。但這些被捧的沒有多少是真正守規矩的。網紅多,大家都得首先活著,迎合那是必須的。
孟鶴堂等算是規矩內做得較好的,但也明顯地可見受到規矩本身的限制。相聲的很多規矩和程式都是Analog時代的,跟京劇裡的很多程式一樣,非常地加大虛空Pedantic。
西安的盧鑫和玉浩正在做相聲的boundary expander。還是有些摸樣的。其它沒幾個有文化的。一幫呈示化的說相聲的,出不了彩,不得不去忽悠小品。小品就不說了。跟大部分電視劇一樣,基本上是給8歲的智商定製的。還要勾引淚腺。
過去的名老藝人,很多沒上過學,是因為家境和機遇沒機會上學,並不是自己沒能力上學。他們往往悟性強,文化也能後來自己提。相反,現在的很多從業者,很多是自己沒能力上學。文化就不說了。
當然,大部分受眾是沒文化的甚至不再乎文化的。一拍即合。網紅就紅了。歪瓜裂棗和亂七八糟的喜劇也不少,滿足了不同層次的生活。雖然如今沒有天橋撂地了。網絡上的天橋還是層出不窮。有受眾需求。
另外一個極端,文工團範兒的呈示化的所謂相聲或者喜劇仍然苟延殘喘,但仍然多是乾癟尷尬。就那也有人會笑。
單口相聲和Stand-up基本上是兩回事兒。方清平、周培巖之類的基本上還是屬於單口相聲的範疇。冷幽默,節奏可能還是比較慢。
Stand-up Comedy要快節奏,基本上每15秒至少有一個笑點,觀眾們沒工夫等你抖包袱。光是一句「在這兒等著我呢」是不夠的,前後呼應之類的順理成章的大設計是要建立在一步一笑的小步捯飭的基礎上的。要快速地對比,反諷,嫁接,移植,劈叉,聯想,對解,整合,回應,點燃,爆梗,等等。
關鍵的是要Witty而不只是Laughable! 要有幽默的智慧,才是智慧的幽默。
國中Stand-up起先關注的不多。誕總,老是長打扮出境,據說是先驅。還有女王思文。這些都是真心喜愛Stand-up的,現場感也是很強的,有範兒。
但我還是欣賞呼蘭。當然,現在網絡發達,看的clips多了,誰都有重複,哪兒來的哪麼多原創?但這哥們的創作和演藝是精湛的。Witty, crisp,and smooth,而且不拖沓。
這也許是單立喜劇的好處,每個作品就幾分鐘,見好就收。除非個人專場,把一年或者幾年的積累整在一倆小時內一股腦端出。要能自嘲但不自賤。Self-deprecating but at ease。
呼蘭說他一個星期也就能創作大概三五分鐘的段子素材。即使是全職寫作,也不會寫多少,所以還是不需要辭去day job。這哥們是Columbia的精算碩士,回國做程序猿。單立喜劇屬於moonlighting。
即使是很成功的喜劇演員,通常也要靠創作團隊和寫手,他們自己只是前臺的呈現者。後臺的寫手們,也有晃悠到前臺的。但他們的呈現能力可能又不夠紮實或者versatile。
比如,Conan O'Brien,當年給SNL做寫手。哈佛畢業的。但他自己主持脫口秀或者演獨立喜劇,總是覺得不潤。不像裡根同學,那別人寫的稿子念,感覺每一句話都是自己寫得。好演員。
再比如,康松光,老給別人寫相聲。後來自己也上臺。說得也行,就是比較風格單一。梁天他哥梁左,北大中文系畢業的,一輩子就只是搞創作。他師弟徐德亮,到前臺說相聲,感覺還行,但也總覺得不夠sharp,不夠出彩。光有學歷有文化也是不靈的。藝術就得靠藝術天才。
真正又能寫又能演的,那才是好的獨立喜劇演員。總之,要有自己的東西。Identity。也不能過於的eccentric,過於的snappy,否則聽著太累。
呼蘭的作品,一看就非常地獨特和personal。別人整不出來。不疾不徐,節奏適當。
智慧。悟性。品味。技巧。設計。呈現。掌控。這需要天才。
演的再好,也只是演員。
寫得再好,也只是寫手。
而天才,往臺上一戳,只做就行了。上下通透。左右合轍。
就像當年的京劇神童陶陽,骨子裡的事兒。
如此即可。
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