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導,以旺角百老匯影院為例,2月28日晚上9時50分場次的《流浪地球》,開場前1個小時近300個座位只賣出去7張票。
香港有40多家影院排片,票價從60到120港元不等。以旺角百老匯影院為例,2月28日晚上9時50分場次的《流浪地球》,開場前1個小時近300個座位只賣出去7張票。
同一時間段,位於西九龍的嘉禾天空影院,176個座位還剩155個。票房如此慘澹,要歸結於滯後內地23天的上映檔期嗎?在同為華語地區的中國港臺電影市場,為何內地影片上映時間如此推後?
香港影院有取捨
很長時間以來,像《流浪地球》這樣的內地現象級爆款電影,常常無緣香港銀幕,這與當地經濟有關。香港新聞網分析稱,過去10多年,香港商鋪租金只升不降,截至2018年12月,香港電影院僅剩下57家。
因此當港產片、內地片及好萊塢大片扎堆上映時,香港院線必須做出取捨,一般會優先選擇商業電影及好萊塢大片。以《流浪地球》上映的今年春節檔為例,香港市場前有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和港人至愛的犯罪片《廉政風雲》,後有好萊塢大片《阿麗塔:戰鬥天使》。《流浪地球》的科幻題材港人最初並不青睞,不過因有吳孟達出演,一些港媒對該片前景表示樂觀。
每年10部 靠抽籤「登臺」
《流浪地球》目前並未登陸臺灣院線。根據臺灣「陸片配額制」相關規定,臺灣每年只引進10部大陸影片,且全靠抽籤。自2014年起,只要獲得坎城、威尼斯、柏林和奧斯卡競賽單元獎項,或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及最佳導演獎,可以不受「每年10部」的限制,直接上映。
2018年11月,71部大陸影片參與抽籤,抽中配額的為《給19歲的我自己》《神探蒲松齡》《情聖2》和《唐人街探案2》等。張藝謀的《影》2017年排在第11順位本來無緣上映,後來因《鏡像人·明日青春》放棄名額,才順利遞補。臺灣中時電子報特別提及,不少提名金馬的佳片都未中籤,包括《江湖兒女》抽到33號,《地球最後的夜晚》抽到37號,《你好,之華》抽到第43號,均無法在臺上映。比較可惜的是2017年入圍金馬獎的《妖貓傳》,連續兩年抽籤未果。
等得太久,票房少得可憐。
《流浪地球》香港遇冷還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的,一方面原因便是該部電影已經在國內上映了20餘天,甚至網上已經出現了清晰度都頗高的槍版,香港民眾對於這部電影已經沒有了多少新鮮感。
而除了在香港晚上映這個原因外,另一個原因其實還是香港民眾對國產電影口味的不適應,《流浪地球》在香港某知名電影網站上的評分也只有5.8分而已,而這個評分已經是不及格的水準,而由周星馳執導的電影《新喜劇之王》的評分都能達到6.9分,所以可見即便《流浪地球》在國內票房口碑都是雙豐收,但是在香港卻連豆瓣評分5.8分的《新喜劇之王》都比不過。
其實香港民眾還是十分喜歡看科幻題材電影的,在春節檔期間提前在香港上映的《阿麗塔:戰鬥天使》,便一舉拿下了票房第一名的好成績。
所以雖然這一次來勢洶洶的《流浪地球》在香港遭遇了滑鐵盧,但是並不代表著《流浪地球》拍攝的不好,相反這部電影已經拍攝的很好了,可以說是國內科幻電影的巔峰之作了,但是距離真正的好萊塢式科幻大片還有著一定差距,但相信假以時日,國內的科幻電影還是值得期待的。
【來自網絡分享,僅供參考】
4月14號香港電影金像獎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