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迎來4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若要把這四十年比作一首歌,她必定波瀾壯麗,厚重深沉。80年代,父輩們的老式唱片機還顯得神秘而新鮮。90年代,家中的抽屜裡總是整齊陳列著一盒盒磁帶。00年代,中學生們擁有了人生第一支CD機和MP3。10年代,數位音樂大放異彩,音樂變得隨時隨地,觸手可及。
為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荔枝新聞、我蘇客戶端聯合江蘇音樂廣播共同推出「致敬40」系列活動,以改革開放四十年為創作藍本,以音符為記錄時光刻度的繪筆,為你甄選一首首,飽含回憶的經典歌曲。在音樂深情而溫柔的注視裡, 一同回味,這春華秋實的四十年。
♫對話李皖
出發去武漢前,跟要好的朋友提起這一次的採訪嘉賓是資深樂評人李皖。朋友對我說他高中時就買過李皖的書,從此聽音樂也打開了不同的視角。
而我對李皖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寫的鮑勃·迪倫,那一篇的名字叫《遇到迪倫就像遇到一場奇遇》。後來在採訪中也證明,鮑勃·迪倫是李皖非常欣賞的音樂人和詩人。
採訪當天正值李皖在報社值班,晚上八點半在審校新媒體稿件和報紙大樣稿的間隙,就騎著共享單車來到我們布置好的採訪客廳。李皖是個很環保的人,生活中除了買唱片、坐地鐵,幾乎是個零消費的人。這麼單純的生活,讓他每天可以保證除了在工作之外,還可以克己地完成跑步和寫作。
李皖不寫軟文推薦歌手和唱片,他的樂評都是自我對音樂的認知和鑽研。他說他沒有最愛,近一百年的中國音樂從時代曲到樣板戲,從戲曲到流行歌曲,只要好聽他都不會拒絕。但可能是學習中文的緣故,他對歌詞格外看重,有文學性和深度的歌詞會讓他對這首歌加分不少。
採訪到最後,李皖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他說:「有些人明明很年輕,卻覺得內心蒼老,這是因為時代更迭太快了。」而我想,流行音樂也在這時代迅速更迭的過程中完成了自我的蛻變和繼續發展。
♫李皖簡介
李皖,職業報人, 業餘寫作。著有《回到歌唱》《聽者有心》《民謠流域》《傾聽就是歌唱》《我聽到了幸福》《五年順流而下》《人間、地獄和天堂之歌》《多少次散場,忘記了憂傷——六十年三地歌》《暗處低吟》《亮處說話》《娛死記》《錦瑟無端》等書。
在《讀書》雜誌開有專欄。曾任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多屆評審團主席。另編纂有萬裡茶道著作《重走中俄萬裡茶道》《俄羅斯的中國茶時代》。
☞更多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精彩內容任意門
(作者:江蘇音樂廣播;編輯:常瓅、沈琴(實習);設計:張乃恆、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