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
闔家團聚之時
中秋,是許多人對家鄉思念的一種寄託,對於許多國人來說,不僅是一份團圓,更是一種對家,對情的一種表達。然而中秋這一日,對於許多身在日本或是即將奔赴日本的小夥伴,中秋是家鄉的追思,更是深情。不過,也有很多朋友疑問,日本過中秋嗎?
其實,中日的中秋節是不同的。
日本人中秋節的傳統是從中國傳入的。日語中中秋節的正式名稱叫做「慄名月」、「豆名月」、「芋名月」。
中秋
在中國一般分為迎月(農曆八月十四日)、賞月(農曆八月十五日)、追月(農曆八月十六日)。三天的節日。但是,日本的慄名月比中國的時間長。日本的慄名月為7天,從農曆八月十四日開始,一直到八月二十三日。雖然期間很長,但是過中秋節的人,特別是年輕人越來越少。現在,慄名月這一節日已經成了老年人,而且還是寺院和傳統文化團體的節日。日本的年輕人對聖誕節和情人節感興趣。
中國人過中秋節的方法,意味著吃月餅。在日本,中秋節不吃月餅。在橫濱中華街和神戶南京路等華僑居住區擺放著中國人做的中國式月餅,只是為了讓在日本的中國人過節而已,種類很少而且價格不菲。
流傳的故事也不一樣。對中國人來說,說起中秋節的故事是非常浪漫的,嫦娥奔月,可是日本沒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故事。明治維新前,日本崇尚漢文化,留下了類似中國的「嫦娥,月懸」的故事。但是,日本版的「嫦娥,追月」變成了「輝夜姬」,是從「竹取物語」的傳說而來。故事講述的是八月十五日夜晚,在金桂飄香的月夜之夜,輝夜姬從月亮上眺望著人們。明治維新後,日本的國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政府提倡西洋學,開始使用西洋曆法。因此,必須用農曆來計算的傳統節日的慄名月(中秋節)從而開始被人們所遺忘。明治維新後,慄名月的輝夜姬傳說漸漸淡薄,現在的日本人很少提到輝夜姬的故事。
這個季節,日本人吃的食物是「月見糰子」(つきみだんご)。這相當於日本的月餅。但月見糰子不是月餅。是日本人用糯米做原料製作的糰子。因為使用糯米,比起飯糰,更像包子和點心。月見糰子的餡兒多種多樣,用慄子、青豆、紅豆、芋頭、綠茶、蓮子等做成,幾乎都是甜的。
月見就是「賞月」的意思,而糰子指的是一種糯米制的糕點,裡面一般沒有餡兒,嚼起來軟軟的糯糯的,日本人非常喜歡吃,也常把它用作祭神的供品。這種月見糰子在八月十五和在九月十三的夜晚都要供奉,前者要擺十五個,而後者要擺十三個。
月見糰子與芒草
另外,因為中秋時節正是芋頭收穫的季節,所以人們也喜歡在月前供奉芋頭。日語中芋頭說成「裡芋(さといも)」,因此「中秋的名月」還有一種別稱,叫做芋名月(いもめいげつ)。
此外,人們還經常在月見糰子和芋頭旁裝飾芒草(すすき)。芒草是日本秋天的常見植物,它植株高大,抽著銀白色的穗子,看上去端莊美麗。據說芒草有闢邪的效果,古時候巫女用它來驅魔。所以在中秋之夜以芒草做裝飾,也是起到一個闢邪的作用。有的地方還會裝飾一些秋天的花草,比如胡枝子、桔梗等。
在日本,中秋之夜還有一些特別的習俗,比如有些地方的民俗中規定:這一天可以拿別人的田裡的作物去供奉神明,而不算犯罪。孩子們也可以偷吃祭祀月神的貢品,而不會引起神明的怒火。
在日本,中秋節並不像我們中國一樣,是一個闔家歡樂的熱熱鬧鬧的節日,而是一個非常安靜的節日。人們擺上貢品。祭祀月神,祈禱豐收與家宅安寧,可以說是保留了中秋節最古老的傳統!
圖片 / 來自網絡(侵刪)
三川企業介紹
專注於日本房產置業投資、民宿運營、
留學房屋租賃、移民籤證服務。
三川以誠信、專業、嚴謹、高效的工作作風,
幫助投資者挑選最合適、最具價值的投資項目。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