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關係本質:應是友愛,而不是鬥爭

2021-02-07 鹿森日記



今夜星光燦爛,站在小陽臺,遙見天邊的明星,近聞池塘的蛙聲,我想這一刻的世界是如此友善,周圍可見的、不可見的世界都充滿了一股詳和與溫柔。



此時,我想拋開所有的概念,心理學的、哲學的、傳統文化的、流行的、邊緣的,所有所有的定義我們統統都忘掉,回到人類的關係本質上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是本當就應是互相友愛、友善仁慈的呢?仁愛,理當是人類關係的核心,也是人類能夠源源不斷存續於地球上的至上真理。


雖然,現實世界並不一定是真理的呈現之地:許多電影導演熱衷呈現宮鬥、官鬥、各種爭鬥,甚至現實性題材也總是展現人與人之間的仇視和競爭,善與惡一直輪番上演,乃至老一輩的人一看電視就評論:這個人好善,這個人好壞……


歷史更加血腥的真實:一部泱泱大國史就是朝代替換、人間鬥爭屠殺史,也許是人類的鬥爭綿延不已難以消除,乃至到了2020年的今天,真實的身邊人際也往往令人頭疼: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每個人都企圖按自己的立場來生活、來控制身邊的人,親人之間也充滿了你爭我鬥的硝煙味……


且不說夫妻之間的相互計較和互相傾軋:都巴不得自己能高過他人,以滿足「自己更重要」的小我之心,就是兄弟姐妹之間,也充滿了彼此的不服和競爭,遑論家長裡短、各種複雜的婆媳乃至妯娌關係,雖然人間的確也有相愛的夫妻、也有相愛的兄弟姐妹、也有感情很好的婆媳關係,但卻都是少數現象,大多數人與人的關係之間,所體現出來的多數是爭鬥。



這是成年人的世界,那麼孩子們呢?令人感到心酸的是,學校也盛行競爭論,無休止的考試和排名傾軋了孩子們的自尊和生存空間,成績好的孩子被評為優秀,飽受讚譽,成績差的孩子則感受不到存在感和價值感,理應人人平等的人類世界處處充滿了彼此間的比較和不平等。


我們只能遺憾地說:人類為何要把世界變成這樣?變成這樣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當然,這也只是「部分的現實」,應該看到,這世界的確有充滿友愛的時候,尤其是大的災難來臨,人類的胸懷中會被激發出偉大的情感,大家會在關鍵的時候攜手並進,共同應對災難,無論是多年前的汶川地震,還是最近的疫情,人類都迸發出了廣泛的友愛之心,共同應對了這一場世界危機。


但在回歸生活之後的和平時期,友愛互助反而有些稀少,因而顯得無比珍貴了。



日常我並沒有意識到人類關係間的這種鬥爭性,於我而言,我周圍的人際關係大多數都平靜和緩,友人們易於溝通,家人們心也比較齊,兄弟姐妹間相互友愛,倒是在與先生間的日常相處中,我發現了人際鬥爭的蛛絲馬跡。



我愛人生於一個平凡的工薪階層之家,公公的家族是南昌近郊一個種姓較大的族群,家中共有三兄弟,他是老小,從小就居於大家族混居的環境中,由此攜帶了許多舊式家庭中一些習慣。


先生受家庭風氣影響,沒有意識到夫妻之間需要真誠平等的溝通,而是長期站在自己想當然的立場上,認為他所說的,我一定應該聽取,要是我平和向他表述我的看法,他就會大發雷霆。


從前我不甚了解他的情緒來源,一直以來和他相處不好。後來,我從他的情緒上看到了公公日常在家中的影子,簡單地認為這樣的情緒出於原生家庭問題,嘗試更多地去理解他。直到近年來,發現他的情緒從來沒有消解過,反而逐年增長,終於通過深入地體會而感受到,先生的情緒上承襲了家庭文化裡一貫帶來的競爭和比較。


先生是家中老小,由於舊式家庭的影響,雖然先生四姐弟是長姐為老大,但是家裡一直沿襲「長兄如父」的做法,先生成了四姐弟中最沉默寡言卻又最不敢發聲的一個。而公公長期在家中製造出了競爭的氛圍,導致姐弟四個的關係不那麼和諧:雖然姐弟間也有深厚感情,但更多是彼此間的不服和競爭。


先生承襲了家庭裡的這種氛圍,到結婚後與我的關係裡也不知不覺想把他在家庭中未能表達的部分表達出來,比如他渴望有人「聽他的話」,希望自己也能像兄長和父親一樣,在家中「一言九鼎」,又希望他所說的我全部都能同意,絲毫不能提反對意見——而這一切,都是表達內心常年的壓抑,也是父親的言傳身教在他身心中留下的強烈痕跡。


我體會到先生在家庭中其實是沒有感受到多少溫暖的,長期的習得,使得他無法順利嶄現內心自然而然的健康情感,他把一切天然的好的部分壓抑下來了,只把家庭中習得的部分呈現出來。


由此,當我說出跟他不同見解的時候,他會顯得不講道理的莫名憤怒,當我終於意識到他其實一直想在關係裡體現競爭和權威,便告訴他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來應該是溫暖互助的,沒有必要相互鬥爭。如果我的觀點你不同意,你可以好好說說你的想法,不要發火。


僅僅只是這麼輕輕的一句話,先生好像突然明白了什麼。身在外地工作的他回來得極少,以往偶一回來,稍遇不順心就喜歡大叫:早知道不回來了!還不如一個人呆著好!現在他似乎有意控制自己這麼說話,因為他開始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夫妻關係中,不應當只是體現權威,而應是友愛互助,這樣整體家庭利益才能最大化地得到保障。我也嘗試在他發怒的時候,不與他對抗,而以實際行動告訴他,人與人之間不需要彼此爭鬥,只需要彼此關懷——甚至,在雙方擁有不同見解的時候,也能如此。



我想,我先生的事例一定不是孤立的。


所謂「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說的就是從個體中能夠瞥見整體。以先生這一個個體現象,當能揣度出,時下家庭中的互相競爭、互不服氣的風氣應當不少。而這也從側面中說明,當下國人大多數還處在孩童或者少年階段——從心理現象上來說,鬥爭是人在青少年階段最喜歡做的事。


而人與人之間關係本質中的友善與仁愛,是成熟的生命個體能做到的事


只有當一個人真正地成熟了,他才會從狹小的自我天地中走出來,而不會僅以顯示自我、主張自我為行為特性,一個成熟的生命會開始關注外在的廣闊世界,會渴望做些能讓世界發生積極轉變的富有影響力的事。



因此我想,那朝代迭換的血腥歷史中,那宮闈中殘酷的宮鬥戲,林林總總人類相互鬥爭的戲幕,體現的多是人類的小我之爭,以及善惡過分對立下的分裂二元世界,這也許還是說明人類尚在少年期,整體未達成心智的成熟,自然鬥爭心較重、善惡觀念尤其分明——當人想去鬥爭的時候,總得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據說2020是新時代的開端,意味著人類整體世界會邁向一個新的升級。我不知道這是否意味著人類的心智在逐漸的成熟之中,是否人們會漸漸消磨了內心中的鬥爭性,從少年期走向成年,讓成熟的心智帶來友善的互愛互助,逐步走向人類世界的和諧統一。如果是,那一定是人類世界變成天堂的前奏,值得生身為人的我們好好謳歌這個新時代的來臨。


記得有一部電影,說著一群人經過漂流,來到一個無人島上,並且由於航行得太遠,再也不可能回到他們曾經出發的地方。在無人島上,人們學著過起了土著的生活。


起初,人群充滿爭端,很快,便有幾個人死於爭鬥與流血,但一場場打鬥過去之後,人們沉默了,他們開始明白,想在這個天然野生的小島存活下來,必須得靠每個人的長處,大家必須攜手合作,團結一心,才能共同在這個島上生存下來。



這是生存與死亡教給人類的課題,固然每個人都有個性、有觀點、都渴望當大人物,不希望被別人統領,但最終人與人必須在環境中學習合作,即使當了首領的人,也得學會照顧群體的利益,而不是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他還需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幫助每個人尋找到合適的受尊重的位置,讓整個團隊能發揮出最佳力量,每一個人都能活得更好。



我想,團結友愛是這世界最樸實最有效的話語,能把不同種族、不同人群團結到一起。時代到了,人類應當友愛攜手,共謀發展:這也是整體世界危機、疫情之後,能夠帶給人類的最好啟示。


相關焦點

  • 馬基雅維利:政治的本質,說白了就是權力鬥爭
    作為權力鬥爭理論的法家、兵家和縱橫家日居主流,商鞅把政治學變成富國強兵以及馭民、弱民的權術,韓非子則將法家系統化為「法術」的思想,變成一套君人南面之術。政治學的這種轉型是為了迎合時代的需要,自從法家在戰國居於主流地位後,政治學也就從道德倫理的附庸轉變為權力鬥爭的學說了。法家用它來處理國君與大臣、官僚與平民、本國與敵國之間的矛盾,變成權力鬥爭的法則。
  • 冉甲男:寵物電影本質上講的是人的故事
    「事實上,單純用寵物和它的主人撐起一個電影挺難的,寵物的事兒都比較細碎,關注久了容易情緒疲憊,人和寵物之間的關係少有強烈的戲劇性衝突,這是寵物類電影的天然局限。」整體的本質依然是健康和歡樂的。」「那個片子特別動人,但並不是說貓有多可愛,而是人在最黑暗的時候找到了勇氣和動力,把自己從深淵裡面一點點的拉出來。寵物給了他助力,最動人的還是人的情感和力量。」在冉甲男看來,寵物電影本質上還是人的故事,在《寵愛》故事中,涉及了夫妻情感、父女情感、青年男女的戀情以及少年男女追愛的懵懂。人才是主角。「其實寵物是個引子,最後說的都是人的事。
  • 豆瓣評分8.6《婚姻故事》|婚姻的本質是一次融合,也是一場鬥爭
    一、親密關係的本質是權力鬥爭妮可出生於好萊塢演藝世家,她熱情、關心他人,有著屬於洛杉磯的獨特氣息,她享受洛杉磯的自由而外放。當她在紐約的公寓裡,她感受到自己的「小」,當她決心重返洛杉磯,選擇生活空間的權力的時候,也就是她下定決心要離婚,開始「鬥爭」的時刻。而查理,與妮可相反,他的靈魂地帶是紐約。從小,他與父母關係不好,早已獨立,生活在冷漠的大都市的公寓裡,反而給他以安全感。他享受於劇院、隱秘的小酒館,只需要和自己最親密的劇組成員交流。
  •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應知應會知識點,值得你重溫學習!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官之年那些應知應會知識你是否還記得?快來一起重溫學習吧!一、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什麼時候開始?2018年1月23日 ,中央政法委召開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電視電話會議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始。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總藍圖」是什麼?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自2018年1月開始,至2020年底結束,為期3年。
  • 修行一定要和魔王鬥爭嗎?(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凡是佛菩薩,皆坐在大蓮花之上,這是表示「開悟」。若是不開悟,那就沒資格坐在蓮花之座。你想坐大寶蓮花嗎?首先要勤精進,不可懈怠,不可放逸。修道最大的障礙,就是懶惰。所謂「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裡半」,你們仔細的研究,這是有道理的經驗之談。有人想:「我修行很多年,我想休息幾天!」你這一休息,就把以前所修的功德,完全丟掉了。
  • 關係的本質是交情,而不是交易
    在一段正常的關係中,人情債應當是潛在水底下,大家心知肚明即可。不可反覆提「我幫了你什麼什麼」,更不要拿它當籌碼要求對方回饋自己,這樣做只會讓對方感到厭惡,對任何一段關係都無益。王湞醫生最近遇到件煩心事兒:兒子快放暑假了,她想給孩子請個家教,卻找不到合適的人。
  • 理解「人」的本質(上)
    人的本質是什麼?作為一個個體而言,基於生活中對所謂「人」的具體感知來看,多數人無非就是以下四個方面:生物(Biology)、靈魂(Soul)、印象(Image)、道德(Morality)。從生物上講,人的本質是動物。動物的原始的本能就是生存,所以人最底層的滿足是在生物意義上的存在。
  • 愛情的本質是一種需求而不是化學反應。讀《親密關係》段落隨想
    愛情的本質,只不過是心裡的需求。《親密關係》的作者克裡斯多夫,在本書吸引磁場這個段落中,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孩童時代的兩大主要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而這兩項需求來自相同的根源,那就是人類共同的「愛與被愛」的需求。孩子希望父母愛他,把他當作唯一。
  • 本質【一】
    導言:一個人無論怎麼升級,但是【本質】【Essence】是險惡的,就是毀三觀的悲劇。【1】當人們徹悟自己的壽命無比短暫而無常如影隨行在侵蝕我們的時候,會對友愛、真感情以及儘可能不後悔地去做正確的抉擇更加珍惜。
  • 評論丨透過現象看本質
    黨員幹部應把學習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政治必修課,通過深入學習實踐,不斷把握規律、追求真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繫及發展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當時,國民黨在軍隊數量、軍事裝備、後備資源及外來援助等方面,都明顯超過共產黨。
  • 能夠持久愛上一個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而持續擁有愛,和愛一個人的本質又究竟是什麼?對愛的理解,不同年代,不同階段的人,或許解讀的含義都是不同的,相對愛的理解,似乎在影視或文學作品解讀下愛是沒有理由的,或許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個轉身,就能定情覺得他(她)就是自己一輩子要守候的人,而且人往往很容易把愛的本質,與愛情的本質混為一談,認為是一碼事,但真的是這樣嗎?
  • 《森林冰火人》,「友愛」的雙人小遊戲!我選擇一個人玩
    森林冰火人是一款非常「友愛」的雙人互助通關小遊戲,在這款遊戲中,有著一個充滿危機的森林。在這裡,沼澤、巖漿、機關無處不在,玩家將操控火男和水女兩位角色,通過互相幫助,共同克服難關,到達森林的另一邊。
  • 人到四十 應作如是觀
    你的幻覺,讓你以為可以佔有一個人,也可以用錢買到所有東西……其實,這些自欺欺人的妄想,只能為你帶來生不如死的苦痛和不安。覺醒地活著吧!只要你能不執著萬象,就能除一切苦,你就不是你,佛也不是佛,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涅盤,更沒有地獄,以及一切一切……人到四十,應作如是觀。 電影散場時,請帶著微笑離開。我們從一出生,就一直用自己的獨特觀點和期待,來看這個世界。
  • 《天道》:事物的本質沒有對錯,有對錯的,是人的分別心
    這種爭辯的過程,更多的是啟迪人們的思考,而不是去追尋一個結果的對與錯。事物的本質有對錯嗎?沒有對錯,有對錯的,都是人的分別心。事物的本質因空間與因緣的種種關係,它所折射出來的本質是有著不同的層次。所以當下誰真正看透了事物的本質,誰就掌控了先機。王明陽自認為,自己有點學問,所以不把別人放在眼裡。
  • 《親密關係》:在「幻滅」階段,李國慶和俞渝深陷權力鬥爭
    夫妻倆那時候一看就是真情實感,有種老夫老妻的默契勁,不像全是在人前演戲。訪談中,俞渝淚光閃閃地誇李國慶:國慶是一個難得的好丈夫,很包容,不光是對我,對孩子,對父母,對很多人的愛都是非常寬厚的。此外,我們兩個還有相同的價值觀,都比較勤儉,基本面一致。十六年前,李國慶俞渝夫妻的採訪視頻標題是《只羨鴛鴦不羨仙》。
  • 《奇蹟男孩》:要善良,因為每個人都在苦難中鬥爭
    這部豆瓣評分8.6的電影在很多人的眼中,始終是一部極盡書寫愛與善良的啟示錄。確實如此,父母給予的充滿愛的強大後盾,朋友善意的關愛,不論是苦難中的愛,還是選擇後的善良,都是主人公奧吉最好的救贖。但同時,我們也不要小看了一個10歲孩子的信念,心中深層的希冀,也同樣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 婚姻的本質——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能夠弄懂婚姻的本質,對如何介入一個好的婚姻,如何維持一個好的婚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個人經過長期的實踐與觀察,我認為婚姻的本質是一種戰略夥伴關係。例四:「寶媽男」,這男方根本就不是夥伴!女方是與一名長不大的小孩建立了所謂「戰略夥伴關係」,夥伴的位置被他媽佔據著,呵呵,這種關係能持續嗎?例五:「家暴」,戰略夥伴關係原本是合作對外的,怎麼就自己和自己人打起來了呢?
  • 從嘻哈文化看非裔美國人鬥爭的歷史
    近來,白人警察暴力執法的新聞讓人痛心,由此激起的社會矛盾更是讓美國陷入一片火海。每每看見相關新聞總是讓我痛心疾首,不由得感嘆:非裔美國人的鬥爭之路還很長。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美國黑人的文化很大一部分都是圍繞著他們的鬥爭之路展開的。最具代表性的嘻哈文化就與此脫不開關係。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好的關係,永遠是保持這三種「距離」
    文字/莫然 實際上,在這個社會中與人互動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相處融洽,並有一定程度的親密關係,以便彼此感覺良好。 如果您過多地關注一個人並關心一件事,那不是一件好事,它甚至會打擾另一個人的節奏和風格。
  • 其實很多人沒有看到本質
    【動漫雜談】關於《天氣之子》男主角最近看了很多關於《天氣之子》的評價,經常發現有觀眾在討論帆高的抉擇是好是壞,還有人喜歡用「三觀不正」去評判某些角色,其實這都是浮於表面的一些東西。男主帆高的各種設定,本質上是新海誠探索新風格、表達新思想的一個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