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的人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馬克思
我們現在身處的時代,一方面,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另一方面人們又面臨著許多曾經沒有見到過的問題:人口老齡化、經濟發展放緩、環境惡化,最重要的是人們的價值觀也陷入了混亂之中:很多人對工作的目標和意義都不再有正確的認識。
很多年輕人不再像老一輩那樣喜歡工作,而是對工作有明顯的牴觸和厭惡,他們竭盡所能逃避工作的責任。更多的人想通過當網紅、買彩票、搞投機「輕輕鬆鬆就掙大錢」。還有些人畢業之後在家啃老、不務正業得過且過。當然,也有心中不情願為了吃飯又不得不幹的人。
為了讓年輕人能夠真正了解工作的意義,日本極具傳奇色彩的企業家稻盛和夫寫了這本《幹法》。稻盛和夫出身是科學家,出名在企業家:27歲創業,白手起家40創造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78歲重出江湖,讓本破產衝減的日本航空公司起死回生,並創造了當年全世界727家航空企業中的最高利潤。最重要的,他還是一位不斷追求正確思考和正確行動的哲學家。
稻盛和夫在《幹法》中沒有講具體的工作方法,而是闡釋了人生觀中的「勞動觀」「工作觀」,讓我們理解工作的意義。當你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有更大的收穫,人生更加幸福。
一、為什麼要工作?
工作本就是一種「修行」,當你全身心投入工作,便可以是我們的心志得以鍛鍊,使我們不斷成長。
工作可以造就人格有人說過「勞動的意義不僅在於追求業績,更在於完善人的內心」。
就像現在推崇的「工匠精神」其實就是人們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職業素養和職業品質,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在生產生活中的積澱。
在日本一個展覽會裡,展出了800多位工藝家的作品,他們的工作年資普遍在30年以上,即使只是一隻盤子他們也會傾注心血去不斷打磨,甚至把手上的指紋都磨掉了。他們不斷雕琢自己的作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升華的不僅僅是作品,更是他們自己的人格和靈魂。
工作可以扭轉人生沒有誰比從未遇到過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為他從未有機會檢驗自己的能力。——塞涅卡
稻盛和夫進入瀕臨倒閉的松風工業,大家都辭職了,只有他被迫留了下來,沒有別的路可以選他只好埋頭工作。隨著不斷的學習和鑽研,一個有機化學出身的他竟然成了無機化學領域的新秀,之前的苦惱和迷惑都不見了,甚至越來越喜歡這份工作,不久之後,他便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大成功」。
工作可以迸發智慧列賓曾說過:「靈感,是由於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在稻盛和夫開發「U字型絕緣體」的時候,原材料「鎂橄欖石」粉末無法成型的問題困擾他許久。他每天苦思冥想、不斷試驗,毫無進展。有一天,他邊想這個問題,邊走進實驗室,被放鬆香的容器絆了一下,給了他靈感——用松香做粘合劑,竟然成功了。後來他稱那個瞬間是「神的啟示」。
因此,就算在困境當中,只要拼命工作,說不定好運就會降臨。
二、如何投入工作?
改變「心態」。現在很多年輕人關注的東西特別多,興趣很廣泛,很難集中自己的心思在一件事情上面,也就很難成功。只需要改變一下「心態」,你周圍的世界就會發生不可思議的變化。
李笑來在想進入新東方教書之前,需要背20000個單詞,想想就頭疼,他算了一筆帳:聽說新東方老師年薪百萬,那麼背一個單詞就相當於掙50塊,於是他就給自己定了每天背100個的目標,先掙他5000塊再說,有了這個目標背起來就格外帶勁,背的也越來越輕鬆,最後沒用多長時間就背完了。
其實,開始一項工作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有被強迫的感覺,但改變了「心態」,用不了多久就主動了,進而會喜歡,最終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從工作中尋找快樂。每個人除了吃苦,還應該在工作中尋找快樂,否則很難持之以恆。
稻盛和夫在研究工作有一點點成效的時候就會表達出快樂,受到別人誇獎的時候就真誠地表達感謝,然後將這種開心和感動投入到後面艱苦的工作中。這讓我想到了剛開始寫作的自己,每收穫一個點讚、一個評論、一個粉絲我都會非常的開心和感動,正向的反饋是我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
能夠被感動,可以為自己小小的進步而欣喜,是在漫長人生路上不斷前進的最好方法。
三、怎樣出色工作?
想出色必「完美」。成敗「取決於最後1%的努力」,只有秉承「完美主義」的信念才能真正把事情做的讓人滿意。
飛機維修員不坐自己維修的飛機,外科醫生不給自己的親朋好友開刀,正是因為對工作沒有做到完美,所以對自己的水平沒有自信。只有每天堅持認真的工作和生活才能產生「完美主義」。
抓住一切機會磨鍊「敏銳度」。稻盛和夫養成了一個習慣。他坐車的時候,只要聽到車有異響,就會對司機說;「車子好像有問題」。但司機一般都會說:「和平時一樣,沒什麼問題。」但開到修理廠一檢查,發現軸承出現了問題。這就是不同人「敏銳度」的不同。
而這種「敏銳度」在貫徹「完美主義」的時候必不可少,如果你「敏銳度」太差,往往會錯過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和方法,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
因此,在工作中應時刻保持自己的「敏銳度」並進行磨鍊,甚至要達到「強迫症」的程度。
通過稻盛和夫的《幹法》,你應該知道自己為什麼工作、怎樣投入工作、怎樣出色工作的了,這時你也應該具備了正確、正面的「思維方式」,因為只有具備這種「思維方式」,你才能把工作做到極致、把事業做到頂端、才能擁有幸福人生。
作者簡介:霖析,一個兩個娃的九零後寶媽,專注於終身學習,希望我的文字能讓你有所收穫。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