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法》丨稻盛和夫說,連工作都幹不好,你還想成功?

2020-12-23 霖析

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的人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馬克思

我們現在身處的時代,一方面,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另一方面人們又面臨著許多曾經沒有見到過的問題:人口老齡化、經濟發展放緩、環境惡化,最重要的是人們的價值觀也陷入了混亂之中:很多人對工作的目標和意義都不再有正確的認識。

很多年輕人不再像老一輩那樣喜歡工作,而是對工作有明顯的牴觸和厭惡,他們竭盡所能逃避工作的責任。更多的人想通過當網紅、買彩票、搞投機「輕輕鬆鬆就掙大錢」。還有些人畢業之後在家啃老、不務正業得過且過。當然,也有心中不情願為了吃飯又不得不幹的人。

為了讓年輕人能夠真正了解工作的意義,日本極具傳奇色彩的企業家稻盛和夫寫了這本《幹法》。稻盛和夫出身是科學家,出名在企業家:27歲創業,白手起家40創造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78歲重出江湖,讓本破產衝減的日本航空公司起死回生,並創造了當年全世界727家航空企業中的最高利潤。最重要的,他還是一位不斷追求正確思考和正確行動的哲學家。

稻盛和夫在《幹法》中沒有講具體的工作方法,而是闡釋了人生觀中的「勞動觀」「工作觀」,讓我們理解工作的意義。當你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有更大的收穫,人生更加幸福。

一、為什麼要工作?

工作本就是一種「修行」,當你全身心投入工作,便可以是我們的心志得以鍛鍊,使我們不斷成長。

工作可以造就人格有人說過「勞動的意義不僅在於追求業績,更在於完善人的內心」。

就像現在推崇的「工匠精神」其實就是人們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職業素養和職業品質,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在生產生活中的積澱。

在日本一個展覽會裡,展出了800多位工藝家的作品,他們的工作年資普遍在30年以上,即使只是一隻盤子他們也會傾注心血去不斷打磨,甚至把手上的指紋都磨掉了。他們不斷雕琢自己的作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升華的不僅僅是作品,更是他們自己的人格和靈魂。

工作可以扭轉人生沒有誰比從未遇到過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為他從未有機會檢驗自己的能力。——塞涅卡

稻盛和夫進入瀕臨倒閉的松風工業,大家都辭職了,只有他被迫留了下來,沒有別的路可以選他只好埋頭工作。隨著不斷的學習和鑽研,一個有機化學出身的他竟然成了無機化學領域的新秀,之前的苦惱和迷惑都不見了,甚至越來越喜歡這份工作,不久之後,他便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大成功」。

工作可以迸發智慧列賓曾說過:「靈感,是由於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在稻盛和夫開發「U字型絕緣體」的時候,原材料「鎂橄欖石」粉末無法成型的問題困擾他許久。他每天苦思冥想、不斷試驗,毫無進展。有一天,他邊想這個問題,邊走進實驗室,被放鬆香的容器絆了一下,給了他靈感——用松香做粘合劑,竟然成功了。後來他稱那個瞬間是「神的啟示」。

因此,就算在困境當中,只要拼命工作,說不定好運就會降臨。

二、如何投入工作?

改變「心態」。現在很多年輕人關注的東西特別多,興趣很廣泛,很難集中自己的心思在一件事情上面,也就很難成功。只需要改變一下「心態」,你周圍的世界就會發生不可思議的變化。

李笑來在想進入新東方教書之前,需要背20000個單詞,想想就頭疼,他算了一筆帳:聽說新東方老師年薪百萬,那麼背一個單詞就相當於掙50塊,於是他就給自己定了每天背100個的目標,先掙他5000塊再說,有了這個目標背起來就格外帶勁,背的也越來越輕鬆,最後沒用多長時間就背完了。

其實,開始一項工作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有被強迫的感覺,但改變了「心態」,用不了多久就主動了,進而會喜歡,最終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從工作中尋找快樂。每個人除了吃苦,還應該在工作中尋找快樂,否則很難持之以恆。

稻盛和夫在研究工作有一點點成效的時候就會表達出快樂,受到別人誇獎的時候就真誠地表達感謝,然後將這種開心和感動投入到後面艱苦的工作中。這讓我想到了剛開始寫作的自己,每收穫一個點讚、一個評論、一個粉絲我都會非常的開心和感動,正向的反饋是我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

能夠被感動,可以為自己小小的進步而欣喜,是在漫長人生路上不斷前進的最好方法。

三、怎樣出色工作?

想出色必「完美」。成敗「取決於最後1%的努力」,只有秉承「完美主義」的信念才能真正把事情做的讓人滿意。

飛機維修員不坐自己維修的飛機,外科醫生不給自己的親朋好友開刀,正是因為對工作沒有做到完美,所以對自己的水平沒有自信。只有每天堅持認真的工作和生活才能產生「完美主義」。

抓住一切機會磨鍊「敏銳度」。稻盛和夫養成了一個習慣。他坐車的時候,只要聽到車有異響,就會對司機說;「車子好像有問題」。但司機一般都會說:「和平時一樣,沒什麼問題。」但開到修理廠一檢查,發現軸承出現了問題。這就是不同人「敏銳度」的不同。

而這種「敏銳度」在貫徹「完美主義」的時候必不可少,如果你「敏銳度」太差,往往會錯過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和方法,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

因此,在工作中應時刻保持自己的「敏銳度」並進行磨鍊,甚至要達到「強迫症」的程度。

通過稻盛和夫的《幹法》,你應該知道自己為什麼工作、怎樣投入工作、怎樣出色工作的了,這時你也應該具備了正確、正面的「思維方式」,因為只有具備這種「思維方式」,你才能把工作做到極致、把事業做到頂端、才能擁有幸福人生。

作者簡介:霖析,一個兩個娃的九零後寶媽,專注於終身學習,希望我的文字能讓你有所收穫。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幹法》|稻盛和夫:工作的方式,決定了你一生的成就
    時隔多日,我不知道現在的他是依然按部就班做著輔警的工作,還是在工作之餘開始奮鬥寫作,只是此時此刻,當我讀著稻盛和夫的《幹法》一書時,突然想起了這一幕。稻盛和夫在《幹法》中說:很多人喪失了對工作目標和意義的正確認識,導致活得越來越迷茫,尤其是年輕人。深以為然。
  • 稻盛和夫:想擺脫貧困,別光拼命幹,關鍵還得具備這3種「心」
    稻盛和夫一開始也曾抱怨過命運的不公,也想過辭職,但後來他轉念一想,去哪都一樣,逐漸改變著自己的心態,從此他的人生便踏上了逆襲之路。稻盛和夫一生創立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瓷和KDDI,他不僅精通企業經營,而且有著一套獨特的哲學理念。當有人問稻盛和夫:你為什麼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他平淡地回答說:「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 稻盛和夫:那些忙碌一生,卻又不成功的人,往往都有一個錯誤思維
    ——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在事業剛起步時創辦了京瓷公司,經過了幾年時間公司就已經小有名就,並創辦了分公司,生意變得越來越好,就連世界計算機巨頭IBM公司都想和他合作,並帶來了一筆超過1.5億的訂單。當機會來臨時,很多人都愛說:等下一次吧,這一次我還沒有準備好,等我準備好了,就一定能成功。事實上,你永遠不可能準備好,因為你永遠在等下一次,但機會是不可能每一次都降臨到你身上的。
  • 稻盛和夫:想走出困境,並不在於你多拼命,而在於這三種心
    當面臨困境時,很多人都想改變現狀,但是,無論怎樣努力,還是不能跳出這一局,不能破局。在這些中,最關鍵的一點是心。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所繼承的那種「心」。近來我讀過稻盛和夫的書,在讀的早期,總覺得玄之又玄,但經過幾年的苦讀,再讀一讀稻盛和夫的書,的確是深受啟迪。
  • 稻盛和夫:一個人要想賺錢,需放下「三樣東西」
    為了搞清楚他的放下智慧,我再一次把他最著名的書《幹法》《活法》《心》《成法》讀了幾遍。放下僥倖心要想弄明白他為什麼要放棄智慧,我又把他最有名的書《幹法》《活法》《心法》《成法》讀了幾遍。在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有一個清晰的觀點,就是要想賺錢,就必須放下「三件事」。他希望我們不要僥倖,不要貪心賺錢,這樣才有可能賺到錢。
  • 從一無所有到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我的人生總結只有一個字
    稻盛和夫除了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之外,還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幹法》、《活法》、《阿米巴經營》、《六項精進》、《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在21世紀初被引入中國,對當年那批企業家和創業者產生了重大影響。當他去公司旁邊的小店買東西時,店主充滿同情地說:「你怎麼到這兒來了?待在這樣的破企業,連媳婦都娶不到啊!」當初和稻盛一起入職的同學,沒到一年就都辭職走了。稻盛當時也想走,但哥哥直接罵他:「在這樣一家企業,你如果都不能將工作做好,你還能幹什麼?」就這樣,稻盛和夫留在了那家公司,並且開始努力工作。
  • 馬雲對稻盛和夫說:您做過一年「和尚」?我也想去,但太太不同意
    我對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學、觀點尤為讚賞。我認為,中國企業在管理中間,需要有一個強大的思想和文化基礎。我聽說您去寺廟做了一年「和尚」。我當時說,60歲時也想去做一回「和尚」,但我的太太不同意(大家被馬雲的玩笑逗樂)。其實,我們做企業的人,天天都在修行,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碰到的所有災難、快樂都是一種修行。我看了您的《活法》,覺得很有意思。
  • 稻盛和夫60年的成功理念,就在於這一個字!想成功的人建議一看
    他僅僅只是一個外行人,在一個跟他並沒有關係的公司,但是他保住了三萬多人的飯碗,那麼他究竟是怎麼想的?答案就寫在了稻盛和夫《心》這部作品中:「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當年京瓷股票成功上市時,稻盛和夫就獲得了沒有想到的巨大財富,在感受利他帶來的回報同時,他也認識到,財產並不僅僅是個人的私有物,而是社會暫時委託他保管的東西罷了,應該再次回饋給社會。退休時,稻盛和夫把17億日元的股份都分給了他的1.2萬名員工,他希望,「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公司永遠是員工生活的保障。」
  • 稻盛和夫:聰明人,一輩子3不做,學渣感嘆:後悔明白晚了
    這名神密的巨頭,就是稻盛和夫,出世鄉村,還沒有長大了就曾因病差點送命,之後念書卻又2次畢業考試落選,大學畢業以後湊合找到工作,結果企業又要破產倒閉了,連薪水都發不起。因此 稻盛和夫說到:「更是由於你平常內心費盡心思了錯事,因此 才把壞蛋引來了」要是大家和一個心腸壞的人相處,臨時看來身旁總是多了一個壞蛋,但你的愛也會剛開始越來越心腸壞,有壞的念頭,伴隨著時間的變化,你身旁的壞蛋會愈來愈多,一個人要想有一定的造就,有壞思緒,和壞蛋待在一起肯定是不好的。
  • 若你負債纍纍,連親戚也瞧不起你時,請牢記稻盛和夫的2句話
    巴爾扎克說過:「挫折是強者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莫過於周圍的人都已經腰纏萬貫,而自己卻依然囊中羞澀,甚至連親戚都瞧不起你,但是這時你要是輕言放棄你就輸了,因為沒有什麼挫折是扛不過去的,能夠打到的只有你自己。
  • 稻盛和夫:幹大事的人都這麼想!馬雲都在學
    他就是稻盛和夫,他的出現,讓世人見識到了稻盛和夫管理哲學的驚人力量。-01- 日本「經營四聖」中的佼佼者在日本有「經營四聖」之說,他們分別是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夫。
  • 馬雲:我想花甲之年出家可妻子不準,稻盛和夫:癌症也不能阻擋我
    2012年,馬雲第二次拜訪稻盛和夫時,曾對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學、觀點表示了極大的讚賞,並且還曾開玩笑地說過:我聽說您去寺廟做了一年"和尚"。我當時說,60歲時也想去做一回"和尚",但我的太太不同意。然後依然按照他的行程工作,給中小企業家演講,演講完和學員喝酒聊天,直到很晚才回家休息,一切如常。稻盛和夫說:困難也好,災難也好你躲是躲過不去的,坦然面對,心態擺正,身體就會有一個面對困難積極的反饋,一切事情就又都好起來了。
  • 稻盛和夫:一開口就說3種話的人,不值得深交,遇到要趕快遠離
    稻盛和夫是日本經營之聖,他將自己創立的兩家公司都帶入世界500強,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企業家和哲學家一身二任的成功人士。很多人都想從稻盛和夫那裡學習他的成功經驗,就連馬雲也曾3次前往日本拜訪,希望得到他經營管理方面的指導。
  • 稻盛和夫說,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我們都要表示感謝
    經過漆黑的山路,他們終於看到一間破舊的房子,於是準備進去休息,結果發現裡面有一個和尚在念經,在和尚的背後,還站著五個雙手合十的小學生。和尚看了一眼小小的稻盛和夫,對他的父親說,「這孩子沒問題的,以後不用再來了。」說完,他對稻盛和夫說:「孩子,此生此世,只要你活著,你就要念誦:『南曼、南曼,謝謝!』每天向佛陀表示感謝,千萬不要忘記呀。」
  • 稻盛和夫:一開口就說這3句話的人,儘量遠離,你身邊也有!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心不喚物物不至」,自己內心都不相信、不渴望成功的話,那成功自然也不會向你靠近。如果你身邊有那種喜歡抱怨,說「事很難、做不到」的人,他們就是思維方式非常消極的代表,他們並不覺得身邊人可以成功,於是就一直喋喋不休地散發負能量。
  • 世界超級富豪,最喜歡吃泡麵,稻盛和夫:我對貴的東西不感興趣
    稻盛和夫說:「人生的道路都是有心來描繪的。人無論處於多麼惡劣的境遇之中,心都不能為之悲觀,並且一定要堅信,只要努力向前,一切總有辦法實現。」稻盛和夫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真正將愛民作為工作的出發點。稻盛和夫將匠人精神真正貫徹到工作中去,將自己的所有時間都充分利用在工作中,將「敬天愛人」作為工作的信條,這也是他成功的秘密。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做。學渣感嘆:後悔明白晚了
    這位神秘的大佬,便是稻盛和夫,出生農村,還沒長大就曾因病險些喪命,後來上學卻又2次升學考試落榜,畢業之後勉強找到了工作,結果公司又要倒閉了,連工資都發不起。在稻盛和夫看來,一定要極度認真的工作,這樣才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扭轉差勁的人生。稻盛和夫一畢業便進入了一家連工資都發不起的公司,連公司旁邊小賣部的老闆娘都對他說,待在這樣的公司連老婆都找不到。
  • 稻盛和夫:懂得這三條處世之道,想不發達都難
    人們都喜歡與君子打交道而非小人,君子的處世之道,從古至今都值得我們學習,而稻盛和夫老先生就是這樣一位令人尊敬的君子。稻盛和夫老先生一生創辦了兩家500強企業,還創辦了私塾。他的《心》是對我今年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這本書匯聚了稻盛和夫老先生一生的經驗,一字一句間匯聚了老先生成功的秘訣。
  • 有些笑容背後是咬緊牙關的靈魂:職場崩潰不妨學學稻盛和夫的智慧
    我建議你不妨去學一學稻盛和夫的處世哲學。稻盛和夫是日本的「經營四聖」之一,他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還在78歲高齡時臨危受命,將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起死回生,這件事也被稱為企業經營史上的奇蹟。如此成功的稻盛和夫應該是出身豪門,或一生幸運吧?
  • 「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回顧一生,總結3點不敗經營之道,很深刻
    我想,這也正是稻盛和夫給人們的啟示。1、敬天愛人:經營者要有哲學稻盛經營一直強調經營者要有哲學。升維思考,才能降維打擊。曾經有一著名企業家問過稻盛先生一個問題:京瓷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麼的?稻盛回答說:有人說我們京瓷有技術,有人說我們有資金,有人說我們趕上一個好時代,在經濟大潮中誕生了,其實都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