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生於1898年11月,卒於1948年8月,終年51歲。
剛出生時,其父朱小坡為其取名「朱自華」,源自蘇東坡的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因算命先生說他五行缺火,又起號為「朱實秋」。這一面是因「秋」字半邊有「火」,一面取「春華秋實」之意。
1916年,朱自清沒有辜負全家人的熱切期望,考入北京大學攻讀預科。求學期間,因父親朱小坡的差事交卸,家庭經濟開始出現困難。為了表明自己不畏清貧、高潔自守的決心,他引用《楚辭·卜居》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一句,正式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朱自清「。又想到《韓非子·觀行》有雲」西門豹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句中」韋「是指皮條,性柔韌。弦,繃緊,性剛勁。因其自感性情遲緩,便取字」朱佩弦「,以示自我勉勵。
朱自清的一生,是辛苦奔波、飽受苦痛的一生,卻更是追求光明、勇於鬥爭的一生。從彷徨動搖到堅定信念,從徘徊隱忍到高聲吶喊,朱自清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知識分子的錚錚鐵骨。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他始終踏實做人,認真為文,終其一生都堅守」真誠「二字。
從開始寫作到最後一篇,他都是一字不苟,態度真誠。一字不苟是忠於文字,態度真誠是忠於人生。
節選自《朱自清傳》 倫傑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