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展覽推薦 架上、影像、裝置、建築、藝術書、纖維藝術展齊亮相

2021-02-22 99藝術網

本周(8.19-8.25),有關於建築、藝術書、纖維、架上、影像、裝置展上演,還有關於唐納天、吳珏輝、趙要、王之博等個展齊亮相。在此,99藝術網整理出了十餘個有特色的展覽項目為立秋後想要去看展的朋友提供一份展覽清單。

 

設計改革:國際飯店與中國建築 1978-1990


展覽時間: 16/08/19-16/10/23

開幕時間: 2016-08-18

展覽地點: 中展廳

 

「設計改革:國際飯店與中國建築1978-1990」追溯了中國改革開放初期(1978年—1990年)的國際酒店建築的發展與演變。酒店業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業務,且具有抑制潛在的政治不穩定因素的作用。理論上,這些空間提供了被解放的新環境,外國的資本、思想與技術通過這些環境得以持續不斷而安全地輸出。現實中,它們導向了一系列戲劇性的意識形態與操作方面的轉型,從而打開了中國主要城市的門戶,重塑了其被建構的環境,並為未來的發展設立了舞臺。隨著中國官方、建築師、規劃者與外國投資人、設計師、開發商共同定義、明確、把握中國改革進程的面貌,新型的跨文化交流在全國範圍內的國際飯店中應運而生。

 

本展覽由香港大學專攻建築史與理論的助理教授羅坤,以及UCCA助理策展人潘彥霖聯合策劃,由嶽超和趙剛提供展覽設計,聚焦於7個標誌性的飯店建設項目。它們反映了動蕩而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中人們在藝術、建築、思想方面的探索,包括:

1974年由張鎛(1911年—1999年)主導、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建造的北京飯店東樓,1982年由陳宣遠建築事務所設計並完成的北京建國飯店,由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貝聿銘設計、於同年竣工的北京香山飯店,1983年由美國貝克特國際公司設計並建成的北京長城飯店,1983年由廣州設計院設計並建造的廣州白天鵝賓館,1983年基於香港建築公司巴馬丹拿集團的設計而建造的南京金陵飯店,以及由約翰·波特曼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1990年竣工的上海商城。

此次展覽首次呈現相關的模型、圖紙、照片、文獻及藝術作品,致力於重現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時期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並且在廣義上探究建築調節人們同經濟、政治變革之關係的方式。

 

abC藝術書展


展覽時間: 16/08/19-16/08/21

開幕時間: 2016-08-19

展覽地點: 上海市浦東新區世博大道1929號

 

2016年abC藝術書展(art book in China)將於8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展出約360件不同內容形式的藝術家書和自主出版物,參展人/單位多達108位。

在abC藝術書展中能看到最多最全當下中國的創作者運用「書」這一經典的媒介所做的創造,這其中包括藝術家、設計師、攝影師、插畫師等,以及致力於藝術出版的優秀出版人/單位。除此之外,還能看到不少來自國外參展人/單位的作品,包括來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義大利、新加坡、葡萄牙、瑞士、瑞典等。

abC藝術書展的現場在短暫的3天時間裡,希望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讓公眾參與到與「書」的交流、探討甚至製作中。本次書展集合對話分享會、工作坊、新書發布多場活動,觀眾在看書買書的同時,更在這裡匯聚,也從這裡了解到延續書籍的可能,藝術的內核,獨立的精神。 

 

新傾向—唐納天個展



展覽時間: 16/08/19-16/10/23

開幕時間: 2016-08-29

展覽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 北京8503信箱-(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唐納天(生於1980年,香港)以複雜的布景方式探索影像的技術—歷史性質及其與現實的不穩定關係。在唐納天的裝置作品中,城市居住者的心理活動常以心理戲劇的方式表現出來——其中,物體存在於自身與其影像的曖昧關係之中,身體則屈服於空間的誘惑力。

在《白內障》(2010)與《海洋愛人》(2011)中塑造了一般化的風景和旅遊景觀之後,唐納天繼續構建浸入式的場景,如作品《末日延遲》(2014)——藝術家在2014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期間為Absolut藝術酒吧設計了後災難式的防空洞。唐納天為2015年紐約新美術館三年展「環繞觀眾」而創作的作品呈現了一系列構造複雜的隔間,每一間都影射了一位著名的電影導演。

 

本次展覽為唐納天在中國大陸的首次個展,他將UCCA的長廊轉化為一件單獨的作品《最後媒介》(The Last Vehicle),將空間分割成兩個既獨立、又關聯的部分:一部分為異域化的景觀,另一部分為室內的生活空間。「媒介」指涉裝配著假眼與無線傳感設備的遙控車,將異域化的景觀及其獨處居民的直播畫面傳遞給室內空間中久坐著觀看屏幕的探索者。在此,不同時空坐標中的影像上演著摧毀與再生的持續性循環,藝術家試圖探討由通訊或模擬設備加速生產、傳播的影像如何操縱、甚至替代現實的經驗。

  

比特宮-烏洛波洛斯 次元穿越者吳珏輝



展覽時間: 16/08/20-16/09/02

開幕時間: 2016-08-20 15:00

展覽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蘋果社區4號樓-(今日美術館)

 

藝術在不同維度空間的實驗是藝術未來與發展最重要的參考坐標之一。技術的革新,擴展了人類向未知多元空間探究的深度,在這一過程中,藝術與技術共同進化,相互牽制且保持動態平衡,在消損與生長間,開啟新一重次元空間。「比特宮-烏洛波洛斯」次元穿越項目似一個藝術界咒語,嘗試在不同維度空間中進行穿越實驗。

穿越者吳珏輝懷揣制秘術,他將不相關的媒介放進同一個時空,與策劃及製作團隊共同孵化出一間極具凝聚力的跨時空作品:「比特宮-烏洛波洛斯」帶著對遠古神話的啟示,對人類科學革命與智識擴展的敬仰,以及對當下沉浸式的體驗與反思,將視覺寓意,集合現實關照,並轉向未來時空。「比特」是通關的密碼,也是主要媒介的指代,在輪迴、新生、無限、有界、宇宙及信息間穿越。

作品以「蛇環UROBOROS」為靈感——集成作品的腳手架矩陣、循環階梯、升降燈光、投影及聲音都帶有各自的隱喻。腳手架矩陣是有限體量的留白,隱射無休止更迭的城市建設,城市補丁般隨處可見的腳手架,裸露出剝離了表皮的城市機體,既現實又抽象。

矩陣中的天井是無限的邊界,往返升降的熾熱燈光似「日」,向外投射出腳手架的陰影,將矩陣宮殿放大至整體空間;冷光投影似「月」,將數字畫面如同貼圖一般附著游離於斑駁鋼管的表面。交疊間,物理光能與數字像素的切換,塑造了「日」「夜」更迭的虛像景觀。

矩陣內部的迴旋階梯起伏交疊,如「咬尾蛇」般首尾相連出入合一。觀眾繞階梯行走一圈,可體驗藝術家設定參數下的若干個「日夜交替」,規律差異的變化,打開了通向另一個次元的通道。震懾的聲場,牽引著觀眾直逼巨型矩陣,儀式感與聯覺,給觀眾帶來開放回合的遐想。

此次展覽以團隊參與的方式,共塑了一個藝術在虛擬與現實世界的理想,也通過這個展覽嘗試開闢一條通向藝術家的使命感與藝術發展之間的多維通道。此次展覽也是今日美術館「未來館的一個延續與提升,再次以藝術的名義挑戰空間,讓藝術衝破空間的桎梏,探索未知與存在。吳珏輝作為未來館新入住藝術家代表,塑造著活在當下遇見未來的藝術家形象。

印尼當代藝術展



展覽時間: 16/08/20-16/09/18

開幕時間: 2016-08-20

展覽地點: 臺灣省新竹縣竹東鎮忠孝街95號

 

近年來東南亞藝術逐漸抬頭,而在這股新興力量中又以泰國及印尼藝術為主,泰國在設計領域之表現每每展現驚豔之姿,而印尼又以純樸之心靈思維卻帶批判的創作風格,受世界藝壇之矚目。

 

名冠藝術館、水色藝術工坊與印尼「Tonyraka Art Gallery」合作,規劃這檔『印尼當代藝術展』,展出三十幾件精彩的作品。這次展出包括平面類藝術家九位與立體雕塑類藝術家一位,他們的創作水準在印尼當地與國際間皆有相當的評價與肯定。而國內的觀眾藉由欣賞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的藝術創作,並了解作品背後的意涵,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個人的藝文涵養國際藝術視野。

 

本檔展出的十位藝術家有 Agung Mangu Putra,Made Arya Palguna,Made Wianta,Wayan Kun Adnyana,Putu Erdiawan,Putu Aan Juniartha,Chusin Setiadikara,Nyoman Erawan,Made Wiradana,Yani Mariani。其中多數的藝術家都有許多國際參展經驗,不論是在亞洲如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等,或是美國、歐洲的美術館與畫廊都備受肯定,展出日期為8/20-9/18,歡迎前來享受充滿異國風味的饗宴。

大航海:一個倒錯的人



展覽時間: 16/08/20-16/11/20

開幕時間: 2016-8-20 16:00

展覽地點: OCAT上海館C空間,靜安區文安路30號

 

《大航海》是2014年夏由藝術家郭熙與張健伶於發起,想像力學實驗室全程支持的創作計劃。2015年3月至5月,他們開始了「大西洋號」上86天的航行。出發前,藝術家撰寫並發布了十二個將會沿著環球航線發生的預言,不僅折射了通往主題的種種潛在路徑,而且作為索引牽扯出無限的文本與無盡的閱讀。

航行中,他們追索巴斯•簡•阿德爾與亞瑟•克拉凡的感性歷程與神秘失蹤,搜尋消逝的凝視和隻身啟程的背影,並作為見證者將沿途收集的物證帶回了大陸。

2014年至今,《大航海》的創作以文學化的方式展開,已被陸續釋放於紐約80WSE空間、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線上項目)、上海香格納畫廊、上海外灘美術館、香港漢雅軒畫廊等空間。

在不同的展示空間中,藝術家漸次撥開敘事的迷宮,在文本——圖像——物件的「星團」中呈現一千個人物的故事與他們各自的郵包。不同的展覽現場仿若遊歷小說的一個個章節,分散著無數碎片式的情節、人物、作品,這是能夠被肉眼觀察到的部分。

與此同時,藝術家在單個展覽內部以及各個展覽之間鋪設大量隱形的線索,架設儘可能多的連接使作品和展覽之間相互投射與呼應。而其中出現的人物角色則是預言的旁證與枝蔓,他們的故事以不同的作品形態發生,「癖好」作為隱蔽的線索之一將在多個角色中顯現。

這些不可見的線索將「星叢」中分散的星體勾連為星座,不斷地生成意義空間,使得觀眾接近作品的過程成為一次拼圖版遊戲。在跳躍與猜想中,一部分線索被隱蔽,或在下一次展覽中揭示。 

現實虛像



展覽時間: 16/08/20-16/10/16

開幕時間: 2016-08-20 15:30

展覽地點: 成都市雙流縣其他天府大道765號天府軟體園

 

「現實虛像」展出藝術家馬海蛟、吳鼎、徐跋騁、葉甫納的影像以及與 之相關的攝影、裝置、繪畫等作品。「現實虛像」是對四位藝術家展出作品聚焦的概括,藝術家將其對個體、社會、歷史、哲學等方面的思考與觀察呈現於不同的形式中,將現實的切片與個體知識結構與感知相結合,形成自身特有的影像語言。

 

馬海蛟的三屏影像「說謊的夢,說夢的謊」是他的「人物與風景多屏影像裝置計劃」的第二部作品, 退隱在窗外的風景,像是一條條遲緩的長鏡頭,安靜地播放,人物在室內空間中開始周而復始的生活, 舉止間的時空縫隙成為了編制一條「謊言」的理由,而唯有「夢」讓我們覺得這生活是真實的存在。

另一組攝影拼貼和燈箱作品「 這也許是你知道的/ 我不知道的」是馬海蛟2014年在挪威進行藝術交流期間創作的作品,藝術家將對一個城市的陌生感與讀不懂這座城市的報紙相關聯,將這種感受通過圖像解釋圖像的方式來詮釋。

 

吳鼎的新作品「推進器從對角線回到原點」和「合成 No.1」是繼其項目「實在的維度」之後,圍繞「內在的秩序」開展的另一個項目,將展示他最新的錄像,圖片和文字作品,這裡的「節奏」,可以作為一種形狀、狀態、結構被理解,既可以是物質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質性的。

節奏的極限疊加著極限的節奏,在層疊的場域中自相纏繞,解域再建域,令其內涵在交織輾轉中轉譯。藝術家把事物在不同結構層面狀態下的辯證關係作為線索,所探討的是現實層面和知識經驗的交織輾轉中所建立起來的認知迴路。

 

手繪動畫「時間—翻頁」是徐跋騁反思「物」的誕生和終結的傳記。作品起始於藝術家在2015年所實施的一個伴隨計劃,即為自己挑選一個便於隨身攜帶,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不會每天隨身攜帶的物品,並在3個月的伴隨時間裡記錄自己對這些物品的使用經驗。

從「時間-翻頁」翻動的書頁裡,我們看到了一個二手的世界,藝術家和「物」的生活縮影,手繪動畫的偶然性與連續性緊緊抓住了被忽略的東西,那些反覆修改的線條在屏幕上顯得纖細易碎,但卻充滿了想像力和張力。動畫開場便是手翻開畫冊的場景,讓觀眾覺得仿佛正透過藝術家的眼睛觀看一切。

「藝術女神」 是葉甫納基於對美術史中出現的女性典型圖像的研究。在視頻、攝影和裝置作品中,藝術家本人對從蒙娜麗莎、拉斐爾前派和新古典主義畫家弗裡達•卡羅等到傑夫昆斯等當代藝術家藝術作品中出現的女性形象進行了挪用。藝術家以自我扮演的形式,重現畫中的女性形象,並加以剪切、演繹,融入個人對於國外經典藝術作品的體驗、分享以及解讀。

 

第十一屆日本當代藝術「Tagboat Award」特展



展覽時間: 16/08/21-16/10/20

開幕時間: 2016-08-20 14:00

展覽地點:蘇州美術館

 

展覽由中國美術館研究與策劃部主任張晴和瑞士蘇黎世約翰·雅各布斯博物館館長、第12屆德國卡塞爾文獻展策展人羅格擔任策展人。展覽主題為:「多重時間——蘇州與另一種世界史(Histories of a Global  Hub)」。展覽將於2016年8月14日至10月20日在蘇州美術館、蘇州絲綢博物館、顏文樑紀念館、吳作人藝術館、樸園、雙塔等古城區核心藝術場館舉行。

展覽內容包涵2016首屆蘇州文獻展主體展、「1937年吳中文獻展」研究展(第一期)、近代蘇州歷史圖像史料展(第一期)等,並結合展覽邀請國內外學術大家舉辦2016首屆蘇州文獻展學術座談會。

 

古往今來,蘇州在以其堅實的文化和經濟基礎在中國扮演著重要角色。今天,集國際和蘇州強大的藝術之力, 深入挖掘、詮釋與演繹蘇州文化歷史之內涵,重繪蘇州與世界的歷史文化版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最後一個雞蛋 | 趙要個展



展覽時間: 16/08/25-16/08/25

開幕時間: 2016-08-25

 

此次展覽藝術家將呈現人類精神層面對可控和不可控的兩種情節的結合。在城市文明建設進程過程中,人們集體潛意識裡蘊藏著很多對自然、有機和生命感以及理性的精神依戀。「最後一個雞蛋」是對信息的再利用和改造,而信息本身也是一種可再生資源。

 

趙要1981年出生於中國四川,2004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設計藝術系,現生活及工作於北京。自2005年起,趙要在中國當代藝術中逐漸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他的個展包括2010年泰康空間的「51平方: 3#趙要」、2011年與2012年於北京公社的兩次個展「趙要:我是你的黑夜」與「趙要:你看不見我 你看不見我」、2013年佩斯倫敦畫廊的「趙要-精神高於一切」及2015年在佩斯香港舉辦的個展「很有想法的繪畫」。

他的作品曾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白教堂美術館、英國卡斯雕塑基金會、荷蘭波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巴黎東京宮、澳大利亞弗裡曼特爾藝術中心、美國盧貝爾家族私人收藏博物館、美國伊萊和伊迪特布羅德藝術博物館、烏克蘭平丘克藝術中心、德國卡爾斯魯爾藝術與媒體中心、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上海民生美術館等多地展出。

 

我織我在:2016第二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


展覽時間: 16/08/25-16/10/25

開幕時間: 2016-08-25

展覽地點: 浙江美術館,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6年8月,杭州這座古老的絲綢之府和現代化的休閒都市,將迎來第二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我織我在」,再一次在空間與時間的大維度範圍內從纖維藝術的角度進行關於歷史、人文、生活、環境、網絡、科技的全球性對話。

 

第一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在2013年金秋成功舉辦,作為全國唯一的國際性纖維藝術三年展,迎來逾15萬觀眾量,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參展,使百姓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了解了當代纖維藝術。今年秋季,在第二屆三年展舉辦的同時,杭州市將作為東道主召開2016年G20峰會,屆時,國際性城市與國際性項目雙軌並行,將為展覽帶來更多的國際視野和文化活力。

 

王之博——目之所及


展覽時間: 16/08/25-16/09/17

開幕時間: 2016-08-24 18:00

展覽地點: 香港中環德輔道中33號

 

似乎在閃爍的熱帶景觀;形變的蔬菜的匯總;模糊視線中相對而坐的母親和小孩;每一個作品都呈現了王之博在馬凌畫廊的個展《目之所及》中的不斷探索。展覽標題的靈感來自於Carl Sagan 1973年關於宇宙的重要著作《The Cosmic Connection: An Extraterrestrial》。 書中提及更高級的文明存在於我們的星系和宇宙的可能性,使王之博對如何無限延展時間和空間又能使其與瑣碎的日常生活相結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王之博別具匠心的油畫作品模糊了我們對於空間和時間的認知。在刻畫主題上超越傳統主義既新奇又充滿挑戰,王之博的作品呈現了我們視覺經驗的變化,「正如水中的倒影: 對象的多質化更容易通過繪畫來表達。」 [1] 繪畫再現的是一個綜合體,是一個更精準的描述,是與宇宙的互動 ─ 一個蟲洞。正如王之博自己描述的, 「繪畫的點、線、勾勒、塗抹、厚砌或輕染、顏色或陰影…… 這些都輔助了現實的詩意再現。

來源:99藝術網

精彩繼續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第一個申遺成功的美術館,水分有多大?成功申遺,憑何?


藝術博物館經濟學:當代藝術引發的「蝴蝶效應」


一季糟糕的蘇富比拍賣會怎樣顛覆了整個拍賣行業?


本世紀最深刻的藝術話題:我們是誰? —— 「鏡像思維」中的身份認知


一個擁有自己主題曲的藝術團隊——20世紀初期的日本達達


當你買下一件影像藝術,到底買下了什麼?


tt.深度頭條▕ yg.本周展覽預告▕ ts.特色欄目▕ sc.收藏有門道

市場部 010-51374005-852 藝術家 010-51374003-860

拍賣部 010-51374001-815 展覽部 010-51374001-818

相關焦點

  • 環保裝置藝術展在圓融時代廣場展出
    作為蘇州·金雞湖雙年展的平行展之一,昨天(9月20日)至10月31日,由蘇州市城市管理局、蘇州市供銷合作總社聯合主辦的「重生——環保裝置藝術展」在蘇州工業園區圓融時代廣場展出。現場展出了11位藝術家的數十件裝置作品,作品以更具批判性和反思的藝術表達,折射並向公眾傳達出當下的環境問題和垃圾分類的現狀。
  • 「華為手機影像藝術展」大咖雲集 導演麥子解析影像創作
    12月21日,華為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正式開啟華為「新影像·不止所見」手機影像藝術展。在超過5000平方米的場館內,通過「像素迷宮」、「東局子禮堂」、「螢光花園」、「我們的時代」、「露天電影」、「X音艙」等風格各異的單元設計,展會展出了近百件由華為手機拍攝的影像作品。
  • 清華美院林樂成教授應邀出席韓國第34屆弘益纖維藝術展
    美國等國的94位藝術家參加本次展覽。本次展覽由弘益纖維造型協會主辦,弘益纖維造型協會會長、弘益大學教授鄭璟娟策劃,展覽以紀念韓國「光復70周年」為主題,73位韓國藝術家參展,同時邀請了21位中國、日本、美國著名大學教授參展。
  • 展覽推薦 | 享譽全球的巴塞爾藝術展瑞士開展!全球34個國家的290家國際藝廊參展!
    適逢巴塞爾藝術展50周年,翹首期盼的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展會在6月正式回到瑞士巴塞爾的巴塞爾展覽中心,來自34個國家的290間藝廊齊集場內,歡迎一眾藝術愛好者及頂尖藏家。這座藝術之城見證了巴塞爾藝術展從地區性藝術展到全球性頂尖藝術展的發展。2018年巴塞爾展會現場
  • 【展覽全景】走在海面上:日本當代藝術展
    --Walk on the Sea: Japanes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走在海面上——日本當代藝術展」是廣州53美術館的系列國際展覽項目,2016年日本當代藝術展第四回展共邀請了13位日本當代藝術家參與駐館創作。
  • 展覽丨「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當代藝術展開幕!
    展覽丨「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當代藝術展開幕!展覽展出了66位藝術家的172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影像、民間美術、攝影、建築、設計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展覽由「亙古奔流」、「大河精神」、「共生家園」、「生態長治」四個板塊組成,從歷史、精神、生活和生態等多個維度,以展現中國藝術家感受黃河、表現黃河、弘揚黃河文化、謳歌民族精神的藝術創造,構建出黃河主題的視覺史詩。
  • 「替身:醫學影像多媒體藝術展」全國首站在廈展出
    中新網廈門10月29日電 (記者 楊伏山)一種與傳統藝術展迥然有別的先鋒藝術展,29日悄然出現在廈門:以醫學影像為創作手段的多媒體藝術品進入展示空間的各個角落,牆上投影的水墨作品裡,呈現出x光片的透視效果。這樣的個展,是不是有夠酷炫?
  • 《中國喜事》影像藝術展開幕,紀錄片第二季正式啟動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瑋)9月5日,「認真經過」——《中國喜事》影像藝術展暨第二季啟動活動在北京西五藝術中心舉行。紀錄片《中國喜事》是海南衛視推出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用真實的影像語言記錄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故事。此次主題為「認真經過」的影像藝術展是《中國喜事》紀錄片IP中的文化精品項目之一。作品涵蓋影像、繪畫、包裹、裝置等多重藝術載體。
  • 在藝術展中感受紀實影像魅力,《中國喜事》第二季啟動
    基於紀錄片IP做出「跨界+」嘗試,《中國喜事》推出線下主題影像藝術展,讓影像中有關於生活的美好時刻,藉助影像、繪畫、裝置等多重藝術載體呈現給大眾。以「認真經過」為主題,此次影像藝術展延續《中國喜事》的情感基底,從片中原聲、人物臺詞以及在流媒體平臺所產生的真實彈幕信息等取材,並進行多重融合,通過多個概念板塊設置呈現人們對生活的思考。其中作品涵蓋影像、繪畫、裝置等多重藝術載體。
  • 藝術界為反種族歧視發聲、巴塞爾藝術展取消、國內展覽熱度持續
    而此時舉辦全球性的藝術集會顯然需要更多的考量,上周,巴塞爾和影像上海分別宣布取消。要聞巴塞爾藝術展取消6月7日,巴塞爾藝術展官方宣布,原定延遲至9月舉辦的2020年瑞士巴塞爾藝術展取消。舉辦方表示,儘管個別國家已有望擺脫封鎖,但全球局勢仍然不穩定,舉辦這次博覽會的不確定性太多。
  • 這場電影美術新媒體裝置藝術展,帶您走進張藝謀陳凱歌電影裡的「名場景」
    作為2020橫店影視節的重要板塊之一中國(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 今天正式開幕,其中最獨具匠心的一個單元——色彩·蒙太奇電影美術新媒體裝置藝術展也正式開幕,在這個展上,觀眾可以遇見不少名導演執導的名電影裡的名場景。
  • 上海· 華為手機影像藝術展體驗測評|藝術和科技結合的全民狂歡
    本次華為手機影像藝術展以2019華為新影像(Next Image)大賽獲獎作品展覽及華為手機攝影技術展示為內容,以漫步、沉浸、交互等關鍵詞為展出形式,與新褲子樂隊等音樂人、蔡成傑等國內影像拍攝中堅力量、以及其他國際攝影大師、藝術家、特邀建築師合作呈現。
  • 這場電影美術新媒體裝置藝術展,帶您走進張藝謀陳凱歌電影裡的「名...
    作為2020橫店影視節的重要板塊之一中國(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 今天正式開幕,其中最獨具匠心的一個單元——色彩·蒙太奇電影美術新媒體裝置藝術展也正式開幕,在這個展上,觀眾可以遇見不少名導演執導的名電影裡的名場景。
  • 麥當勞「城市印象大麥克」裝置藝術展
    最後再將與大麥克各層相關聯的顏色——橘色(芝麻麵包)、紅褐色(雙層純牛肉)、綠色及黃色(生菜和吉事),放到透光的壓花玻璃上,以半抽象的方式描繪出大麥克與城市建築記憶的整體印象。二、忠於大麥克經典要素,又可解構與重構出獨特視覺體驗有了大麥克的形體跟能凸顯美味的光澤感還不夠,為了讓藝術作品注入靈魂,步裡赫森團隊在細節呈現上也費盡巧思,把握「可遠觀也可近看」的難得互動機會。
  • ...國際雙年展展覽作品包括繪畫類、影像類、裝置類三大類 藝術家...
    本次展覽作品包括繪畫類、影像類、裝置類三大類,細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坦培拉、綜合材料、攝影、雕塑、視頻雕塑、影像、綜合媒體等十餘個小類,每一個小類又可以根據媒介的不同進一步細分。涵蓋極簡主義、新表現主義、行為藝術、觀念藝術、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等諸多藝術流派。形式當代,形態多樣,藝術衝擊力強。
  •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首次舉辦線上展覽,訪客量增加三倍
    作為香港乃至全亞洲的頭號藝術盛事,原本宣布取消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K)也改為線上展覽。首屆線上展廳於3月底亮相,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235間頂尖國際藝廊呈獻超過2000件藝術品,總價值約為2.7億美元。往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一票難求,門票三百港幣起步,現場人山人海。
  • 對話|「隨物生心」北歐當代藝術展,介於建築、藝術和音樂間
    此次展覽在展陳方式上遵循了民生美術館原有的建築構造。藝術家們利用了一樓核心筒大廳與二樓迴廊形特點,實現了作品與現場的完美結合。同時,北歐藝術的「極簡主義」也可在這些裝置作品中體現。馬楠表示,藝術家的美學是極簡的,但創作意圖和手段是多方面的。這種「介於建築、藝術和音樂之間」也是許多所謂「藝術與科技」藝術家的共性。
  • 【滾叔街拍】近未來——一場藝術展與觀展人
    江南風韻的古樸建築和山水,與虛幻抽象的藝術裝置、燈光音效交織在一起,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這一場跨媒體藝術展,給人一種從過去直接穿越到未來的感覺。而在這樣的氛圍當中,觀展的人們自然也都是那麼的與眾不同。習慣了實用的日常穿搭街拍,今天來點不一樣的如何?
  •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準備展作品在深圳展出
    中國藝術家以龍南客家圍屋建築,以及由此形成的聚居生活方式作為背景提交的參展方案,高度契合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覽主題:「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因此從全世界眾多申報材料中脫穎而出入選該展,並於明年5月21日與全世界86個參展國家集體亮相義大利威尼斯,進行為期半年的展覽。
  • 魔都八月展覽合集(持續更新中)
    展覽主辦方新媒體藝術團隊MOTSE墨子帶來新媒體互動影像、機械動力裝置、靜態雕塑等各類形態的十七件大型藝術作品。展期:2019年08月02日-10月20日地址:上海市黃浦區蒙自路818號 世博會博物館 門票:早鳥票68元,單人票108元愛因斯坦特展中國大陸首站定檔上海,於8月2日-10月20日在上海世博會展覽館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