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總會去香港聽幾場演唱會、看幾場內地不會上的電影、開幾個會、參加幾個培訓、也有幾個香港老友帶路嘗鮮,來來去去收集了很多必吃食肆,這個清單應該介於香港地膽和陸客的喜好之間,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Part I 先來盤一盤隱藏在犄角旮旯的民間美食。兔姐開寫之前list down了所有吃過不下一兩次的、想推薦給饞老呸們的餐廳,結果零零總總居然有二十多家,果斷去掉已經被寫太多的米其林各顆星,專注推薦街坊惠顧的親民美食。
車仔面是四五十年代出現在香港街頭的面檔,擺賣咖喱魚蛋和車仔面一類熟食。販賣車仔面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湯汁、麵條和配料,顧客可自由選擇,通常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
現在的車仔面當然不再那麼寒磣啦,選擇更加豐富,每家都會有自己的招牌配料或者湯汁。新記最特色的就是它家的豬紅和辣汁(圖片裡調羹裡的那一坨)。除了豬紅,豬大腸、雞翼、牛筋也是爆款。兔姐還喜歡加南方特有的奶白菜,葷素搭配,吃著不累。
第一次去新記有點難找,它要從銅鑼灣時代廣場對面的、英皇珠寶店旁邊的一條小巷穿過去就能找到了,人氣頗旺的豚王就在新記對面。
新景園坐落在春園街上,一條很市井、很有生活氣息的小街。附近還有馳名的蛇王芬和年代感的龍鳳冰室。
這家的咖喱豬扒好吃到爆,有次住在附近,天天不是去吃、就是打包一份回酒店下酒。
典型的夫妻老婆店,雙胞胎兒子也是幫忙跑堂。周日關門,是家庭日,錢是賺不完的,享受生活更重要。
熟悉兔姐的人都知道我不太愛吃雞,但素!然藕!這家的雞扒皮脆柔嫩多汁,撒上大粒的胡椒,配上店家自製的蔥油和榨菜,伴著香噴噴的白米飯,幸福感油然而生。白蘿蔔上面也會加同樣的蔥油和榨菜,軟糯鹹香。
現在分店已經越開越多,但兔姐還是最喜歡灣仔的這家店,牆上很多明星留影。還看到店裡僱傭了喜憨兒的員工,做點簡單的工作,應該是公益性質的,點讚。
可以定義這家為藏身於街市裡的大排檔!
說到東寶小館,就不得不得它家喝酒的器皿 - 戰鬥碗! 碗底一個「勝」字,趕腳有碰碗之後抬頭乾杯,喝光見底,必獲大勝的豪情萬丈。
大排檔以海鮮出名,避風塘炒蟹、風沙雞、辣酒煮花螺都有模有樣,一點不比X記X橋底差。
兔姐獨家推薦它家的大肚婆炒飯和墨魚汁面!是不是聽著就覺得很好吃的樣子?
港式炒飯的會把飯粒先在蛋液裡拌勻,使每一顆飯粒都被蛋汁包裹,炒出來飯是金黃色的,賣相極佳。再配上臘腸粒、蝦仁、魷魚、芥藍丁,撒上蝦籽,入口時各種不同質地食材的互動,香到爆表。
在港式大排檔點個義大利菜,最初兔姐的內心也是排斥的,但是看到那一碟烏漆嘛黑的東西,再吃到自己一嘴的黑的這個過程實在是太滿足了,墨魚丸Q到不行,意面火候剛剛好,有al dente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