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果您覺得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關注我們,我們會出更好的內容。
本文章已在阿里情報站發布
馬雲退休不退休?在9月10日教師節這天,馬雲自己宣布了:一年後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際,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
談及自己未來的發展,馬雲表示,他還有很多美好的夢想,除了繼續擔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和為合伙人組織機製做努力和貢獻外,他想回歸教育,「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
很多人知道馬雲當過老師,更多人知道他從教壇離開後的阿里故事,但鮮有人將這兩者聯結起來。市場上關於馬雲和阿里成功之道的分析早已不勝枚舉,但在馬雲心中,答案卻簡單得多,他說過,他其實一直在用當老師的方法當CEO……對馬雲來說,教師一直是他最為看重的身份。他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到,「這一輩子不會拿掉的烙印,就是當老師」,「能夠成為老師是我最大的榮幸」,「最大的遺憾就是只當了6年老師」。
「用教師的方法去當CEO」
今年5月13日,杭州師範大學舉辦110周年校慶慶祝大會。馬雲以杭州師範大學校友的身份出席慶祝大會,並且做了15分鐘的演講。他在演講中表示:「我經常說,我從來沒學過如何當CEO,我是用教師的方法去當CEO。」
「在我看來,CEO就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教育官,所以我把杭師大所學的當老師的所有的經歷,把自己當老師的經驗帶到了創業中。因為老師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職業,也是最偉大的職業。」
「做老師的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讓你的學生比你更強、比你更好。希望能夠比自己做的一切都要更好。沒有哪個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破產,沒有一個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出事。我們都希望學生做的比自己好,CEO如果不能像老師一樣用成就他人的思想來做,我覺得不是去幫助員工成功,不是去幫助客戶成功,不是去幫助合作夥伴成功,我相信這家公司就很難成功。」
阿里巴巴很多高管都是老師出身,馬雲也曾反覆講起教師經歷對他和阿里巴巴的塑造和影響。這種影響在如今的阿里巴巴充滿了映照,無論員工還是去過的人,都覺得那裡像一所大學。比如,在阿里巴巴,同事之間互稱「同學」,員工稱馬云為「馬老師」,管理上也有「班委制」。馬雲認為,老師身上具有的理想主義,讓阿里巴巴變成一家不一樣的公司。
「能夠成為老師是我最大的榮幸」
對馬雲來說,教師一直是他最看重的身份。;
; ; 馬雲最新名片(電子版)。阿里巴巴公關部門提供
1984年,嚴重偏科的馬雲經歷了三次高考,終於進入杭州師範學院(杭州師範大學前身)成為一名師範生。1988年大學畢業後,馬雲按照學校分配,前往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報到。他搬進了學校安排的教工宿舍,和一位教線性代數的老師合住,床上蚊帳遮起來的一小塊地方是他的私人空間,每月的工資是91元。
初為人師,馬雲並沒有給人帶來太高的期望值,直到他張嘴說話,學生們才感到被一種強烈的反差擊中。「尤其是講英語,那個音量、底氣,和我們從外表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太不可思議。」李戈說。
在講課風格上,馬雲也特立獨行。當時多數老師講課的方式還是照本宣科,但馬雲講起課來卻天馬行空。除了課本上的知識,他還會在課上講國外的文化、風俗,講他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理解。
阿里十八位創始人之一蔣芳曾是馬雲的學生,據她回憶,印象中的馬雲就像一團火,每次走進教室很快就把教室「點得熱乎乎的」,有時講到興起,還會一屁股坐到講臺上,「特高興地跟我們扯」,「不知不覺很快就打下課鈴了」。
現在網上流傳著一段馬雲當時講課的視頻,馬雲在臺上講課,臺下學生們一片歡笑。這是馬雲課堂上的常態。
1990年代初的大學校園信息閉塞、娛樂方式單一,收音機、報紙和圖書館是他們了解外部世界的有限渠道。在那樣一個資訊饑渴的環境裡,馬雲的英語課更像是為學生們推開了一扇窗——不止步於紙上的知識,還有他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和理解。
蔣芳回憶,課堂上從馬雲那裡聽到的異國文化和各種新鮮事,讓她感到未來充滿了可能性,充滿了希望。「當時的我們對世界還有巨大的不了解,他講這些內容很契合我們的需要。他能讓你去想像一種打開了的自由的生活。」
馬雲十大管理金句
1關於領導方式:
一群「聰明」人需要一個「傻瓜」來領導,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有很大不同。如果你擁有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人,成功將更容易。
2關於女性擔任高管的重要性:
女性懂得是什麼讓她們比男性更好,那也是上帝給她們最好的武器,那就是柔。她們懂得包容。
3關于堅持不懈的重要性: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是後天很美好。
4關于堅定不移:
只要不放棄,你就還有機會。放棄是最大的失敗。
5關於管理上的孰重孰輕:
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6關於對手讓你分神:
做企業不是盯著競爭對手,而是盯著客戶。
7關於技術的作用:
改變世界的不是技術,而是技術背後的夢想。
8關於僱用合適的人:
我們從不缺錢。我們缺少的是有夢想、而且能誓死追求這些夢想的人。
9關於年輕人的前景:
年輕人若是對未來有敬畏之心,對今天有爭氣之力,對過去有感恩之情,他們就有機會。
10關於公益策略:
要做好公益,應該用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而不是商業的心態,公益的手法去做事。
THE END
溫馨提醒
鄭重聲明:本文絕非小編編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喜歡記得點擊「在看」支持一下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