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一生中最受用的「十句話」!

2022-01-17 慈光音訂閱

各位仁者、大德,阿彌陀佛:

感謝關注慈光音,如心生歡喜,敬請轉發、分享給有緣眾生,功德無量。

我這一生,尤其是在佛教學院就讀時,有很多人的話影響了我的一生,今天就將對我一生受用很大的「十句話」轉送給大家,但願大家也一樣受用。

出家人如果不發心普度眾生、廣利人天,就如同焦敗的種子。不做佛教的焦芽敗種,激勵我一定要做個有用的人,對佛門要發揚光大,對社會要有所貢獻。才能非上天所賜,未來成就與前途,要靠自己去成就,發揮自己的光與熱。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人生之所以能有成就,來自於父母、師長、親朋的助緣很多,靠我們自己成就的很有限。

人不僅要知道讀書,更要學以致用,尤其是做人。人難做、做人難,有些學者專家很有學問、很會發明,但是在人情世故上則一竅不通,青年人之所以不會成功,乃在於話不會講,或不知要講好話。在現今的社會,人要有表情、音聲、笑容,才會有人情味。除了讀書學習外,努力做人很重要。

一點頭、一微笑、主動助人,都是無限恩典。父母、師長、國家、親朋的滴水之恩,要湧泉以報,接受的人生是貧窮的,感恩的人生才富貴。

要想做個有用的人,要如太陽一樣,每天散發光與熱給大家。與人相處要能包容忍耐,我們的存在都是外在因緣的聚集,因此人要懂得回饋感恩。

與人相處做事,要皆大歡喜,寧可自己吃虧受委屈,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

凡事尤其是弘法利生,都要本著心甘情願去做事,不計較名利好處。因此做事要有原則,即使別人多麼榮華富貴,也要忠於職守,心甘情願淡泊過一生,不為外界所動。

對自己的理想要堅持,不要受外界言語的影響而喪志,只要有心,終有一天會完成所願。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因果是很現實的,人都活在現實中,怎麼可以沒有因果觀念?

一個人在挫折、磨難、灰心、困惑之時,如果保有一顆慈悲的心,將來一定會有辦法。

信仰是人生的目標、軌道,有了信仰人們可以找到自己,明白自己,發覺自己。

點擊 「閱讀原文」繼續欣賞《遇見20年後的父母》全世界都哭了!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一生受用最大的「十句話」
    星雲大師本身就是一個生命的奇蹟星雲說:「我這一生,尤其是在佛教學院就讀時,有很多人的話影響了我的一生。今天就將對我一生受用很大的「十句話」轉送給大家,但願大家也一樣受用。」一、不做焦芽敗種出家人如果不發心普渡眾生、廣利人天,就如同焦敗的種子。不做佛教的焦芽敗種,激勵我一定要做個有用的人,對佛門要發揚光大,對社會要有所貢獻。
  • 星雲法師:一生最受用的「十句話」
    人要有表情、音聲、笑容,才會有人情味我這一生,尤其是在佛教學院就讀時,有很多人的話影響了我的一生,今天就將對我一生受用很大的「十句話」轉送給大家,但願大家也一樣受用。因此做事要有原則,即使別人多麼榮華富貴,也要忠於職守,心甘情願淡泊過一生,不為外界所動。七、凡事不要生氣,但要爭氣:對自己的理想要堅持,不要受外界言語的影響而喪志,只要有心,終有一天會完成所願。八、你可以不信佛祖,但不能不信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因果是很現實的,人都活在現實中,怎麼可以沒有因果觀念?
  • 中國人的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三四歲時,跟著外祖母學會念《般若心經》,還和七八歲的姐姐比賽吃素。他沒有進過正式的學堂,但背下了家鄉寺廟牆上貼的《三世因果經》。「我一生別無長處,所幸對文字有種莫名的興趣與親切感,童年時家中長輩忙於生活,無暇對我施以言教,許多觀念是自己在文字中領略和獲取的。」當時物質匱乏,還不能真正地寫日記,他就將一日所思記在心裡。
  • 韓國瑜:令人景仰的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就是我所說的宗教家,他出家第十一年的二十三歲,就從大陸來到了臺灣,為臺灣佛教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榮景;在出家八十一年的悠悠歲月中,造福人間世界,影響無遠弗屆。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這本書,收錄大師的十篇文章,從中我看到大師為整體佛教無私的生命奉獻,看到大師應現人間「三好」: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的操守準則,看到大師在濁世之中樹立典範的寧靜革命,看到大師廣結善緣、重義重情的人間性格,看到大師迎接磨難、病苦、挫折的豁達自在,看到大師「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的菩薩情懷。
  • 範仲淹十句千古名言,受用一生
    範仲淹十句千古名言,受用一生範仲淹字希文,諡文正,亦稱範履霜,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但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他的文學素養很高,著名的《嶽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
  • 海波隨筆|賞星雲大師的「一筆字」
    上周六(5月18日),我前往上海星雲文教館參加了《慈悲的力量——談星雲大師的一筆字》講座,很是感觸。回家後又再次翻看了星雲書法集《行願》和星雲大師的口述記錄書《貧僧有話說》。說起《貧僧有話要說》,這本書還是2016年得星雲大師親自相送的珍貴禮物。記得那年2月底,已經90歲高齡的星雲大師親自護送北齊天保年間的一尊釋迦牟尼佛首回到北京。
  • 星雲大師:我最不怕的就是死 佛教不是保險公司
    談生死:我最不怕的就是死 《環球人物》:您已經過了88歲「米壽」,很快就要九十大壽了,在經歷諸多人生波折之後,您如何看待「生死」? 星雲大師:死是人最怕的東西,不過很奇怪,我最不怕的就是死。1927年,蔣介石率北伐軍與孫傳芳在江蘇開戰。他們在我家門口廝殺,我就呱呱墜地了。10歲時,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
  • 直下承擔:讀星雲大師之感動記
    元末清初的湛愚老人(禪師)有著作《心燈錄》,教參禪人重拾自信,以「我」破禪,直下承擔:十法界內只有一我;千經萬論只明此我;萬法皆妄,此我為真;世尊出世,唯為此我;習氣銷盡,此我獨存;諸法皆幻,唯我為真;覺悟此我名曰佛;不二法門即是此我;七佛出世直明此我;即我即佛;識得此我,縱橫自在;當下知有,便是主人翁;從生至死,只是此我;我本無相,所以獨尊;十法界皆是此我變相;能觀自在,即是菩薩;此我非我相;真我無事
  • 地球上的星星,星雲大師和阿米爾汗
    據說在《摔跤吧,爸爸》的拍攝過程中,為了配合劇情發展需要,他一個月內讓自己體重暴增幾十斤,心甘情願地為電影藝術的極致捨棄掉自己的不老容顏。少兒公益繪畫大賽,是星雲大師長久以來的心願,但因為大師年已九十一歲高齡,身體一直欠安,2016年十月底安排在北京鳥巢的頒獎典禮,大師早已委派宜興大覺寺住持妙士法師代他出席祝賀。宜興大覺寺是臺灣高雄佛光山的祖庭,是在星雲大師的親自關懷安排下修復重建的。
  • 星雲大師:別再抱怨機會難求了,機會藏在這四個地方
    但成功並非易事,這世上努力的人不少,其中成功的卻寥寥無幾,大多數人拼其一生,都只能困於低谷中,忙忙碌碌走完一生。許多人在失意的時候,就會埋怨這個世界,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機會不來,覺得自己與成功人士之間就差了一個機會。他們確實努力了嗎?
  • 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聽聽星雲大師、南懷瑾教你如何守住福報
    既然在佛教觀念裡,福報如此重要,我們生活中又該如何獲取福報呢?其實不然,福運根本不用我們去刻意獲取,它是人皆有之的。在佛家看來,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一個人平日裡若能行善積德,樂於助人,那麼其福報的彰顯就會越大。但是每個人的好運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 【雲禪畫】星雲大師:來去不變母子情
    (棲霞古寺的同戒錄中,「悟徹」字「今覺」,就是今天的星雲大師。左圖即為當年授具足大戒的大師)1949年,大師到臺灣,從此與母親音訊隔絕,骨肉乖違四十多年。不過那時真的是……人間的悲慘(星雲大師顫抖著手,拿出衛生紙一角拭淚)。我母親講的話,我居然一句都聽不懂。她講地道的揚州話,已經離開快四十年的我都聽不懂了。」重逢之後大師曾經問母親,當年為何答應他出家。母親笑了笑,語重心長地說:「我自知無法培養你,又很希望你有前途,剛好有一條路能讓你走,也許比跟著我還好。」
  • 星雲大師本周回鄉連講三天,領票的請看這裡
    17日13:30至17:00,成功訂票的市民可赴鑑真圖書館五福堂領票,逾時未領視為自動放棄。  去年,星雲大師登臨揚州講壇,連講三天,受到聽眾朋友的熱烈歡迎,現場人氣爆棚。大家爭相目睹星雲大師講座中的風採,聆聽大師智慧的聲音。星雲大師在家鄉揚州的人氣之高可見一斑。
  • 星雲大師:他12歲出家,創辦佛光山最大道場,弘法足跡遍布全球
    星雲大師,中國臺灣一代佛教高僧,臺灣佛光山道場的開創者,「人間佛教」的踐行者,1927年,他出生在江蘇揚州,自幼家境貧寒,12歲便在棲霞寺出家,一生宣揚佛法,弘法利生,在全球各地都留下弘法足跡,座下弟子一千餘人,全球信眾超過百萬,佛光山也是臺灣最大的佛教道場,正如星雲大師所說,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
  • 《故鄉的雲》主題音樂會昨上演 星雲大師特地錄製祝福
    星雲大師錄製祝福視頻  音樂會開始之前,大屏幕上就放映了星雲大師的祝福視頻。在視頻中,星雲大師說道:「我今年90歲了,78年前,在我12歲時,我出家當了和尚。我五音不全,當和尚也是不夠格的,但是儘管如此,我也知道音樂對於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佛教的和尚為了傳教,提倡唱歌,以前僧人們唱梵唄之聲,是唱給菩薩聽的。我認為,最好唱給人聽,人人皆是佛。
  • 星雲大師智慧 澤潤僧俗眾生
    在美訪學期間,耳聞星雲大師的生動故事,卻無緣見面,留下了懸念。1992年,我到臺灣出席「海峽兩岸清史檔案學術研討會」,對於星雲大師,了解更多,傾心仰慕,時間短暫,未能謀面。2008年初,我接到星雲大師籤名贈送的《雲水三千》(精裝本)1部。不久,星雲大師來京,在大會堂受到全國政協賈慶林主席接見。事畢,星雲大師打電話給我,在國家大劇院邀見。
  •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拍賣排行榜(前30)
    在23歲之前,星雲法師一直生活在大陸,在12歲就已經在南京棲霞寺出家,1945年在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1949年,星雲法師渡海去臺灣。星雲大師佛教功績卓著,1967年在臺灣創建佛光山寺,並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並創辦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中華學校、佛教叢林學院及大、中、小學等數十所。曾主編《人生》、《今日佛教》、《覺世》月刊等佛教刊物。
  • 劉長樂對話星雲大師:明知是空為何還要奮鬥?
    劉長樂先生:大師剛才所講人之一生,讓我想起一個朋友的簡訊,叫「八然堂」:忙時井然,閒時自然;順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褒則常然,貶則泰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大師一定還記得我那位得了肺癌的老友,當時醫院診斷說他的生命只有四個月了。在疾病的折磨下,老友越來越煩躁易怒。
  • 星雲大師智慧:家裡擺掛一「吉祥」,大吉大利,如意安康
    到現在為止,「吉祥」已經滲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處角落,一條鯉魚是吉祥,一株牡丹是吉祥,一句祝福是吉祥,一個蘋果、一枚柿子是吉祥,人們的春種夏收、娶妻生子、祝壽延年、開市營業、科考應試、提拔晉職、喬遷新居等都是吉祥。如果你有心的話,你會發現你生活的角落裡處處都是吉祥。
  • 星雲大師16句經典語錄,句句人生哲理!
    星雲大師,江蘇揚州人,1927年生,十二歲於南京禮志開上人出家。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有舍,才有得。——星雲大師2.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星雲大師3.「感情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細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