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最高檢檢察長張軍指出,公開聽證有社會上、政治上、法律上的好效果,既鍛鍊了辦案人員的能力、提升了水平,又體現了公正,也有助於息訴,同時是對法治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和支持檢察工作,應進一步做好。哪些案件應當進行公開聽證,如何提高案件公開聽證質效,怎樣實現各方參與評判案件辦理的公正性,滿足當事人的合理訴求,以公開促公正。《檢察日報》特刊發有關「辦案與聽證」方面的文章,以期從理論與實務各方面深入探討,有效推動檢察辦案高質量發展。
徐向春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檢察廳廳長,一級高級檢察官。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副主任、鐵路運輸檢察廳副廳長、廳長。
進入新時代後,人民群眾對利益的需求更加多元,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存在著差異和矛盾,體現在司法實踐中就是檢察機關所承辦的每一起信訪案件背後都可能存在深層次的糾紛和矛盾,辦案過程就是處理矛盾糾紛的過程。而公開聽證作為一項公開、民主的制度,通過不同利益主體的參與,使檢察機關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採取溝通協調、釋法說理、幫扶救助等多種方式,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營造社會和諧氛圍,讓公平正義以人民群眾「看得見」的方式實現,人民群眾具有切實的獲得感、幸福感。
最高檢檢察長張軍指出,公開聽證有社會上、政治上、法律上的好效果,既鍛鍊了辦案人員的能力、提升了水平,又體現了公正,也有助於息訴,同時是對法治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和支持檢察工作,應進一步做好。最高檢第十三屆檢察委員會先後研究通過了《人民檢察院辦案活動接受人民監督員監督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檢察聽證室設置規範》《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定》等,印發《檢察機關聽證室建設技術指引》,建立了中國檢察聽證網,進一步豐富了公開聽證的內涵,確保了公開聽證工作規範、高效開展。
按照「群眾信訪件件有回覆」工作制度,全國控申檢察部門緊緊圍繞息訴罷訪、案結事了、事心雙解工作目標,堅持「能聽證、盡聽證」「能公開、盡公開」的原則,將公開聽證作為常態化辦案機制來抓,全面推開公開聽證工作,以公開促公正、贏公信,有力促進了信訪矛盾息訴化解。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共開展公開聽證信訪案件3870件,公開聽證後當事人同意檢察機關處理意見的3645件,佔94.2%;當事人明確表示息訴罷訪的2438件,佔63%。其中,司法救助案件2258件,刑事申訴案件1381件,國家賠償案件231件。最高檢就控告申訴類案件共開展公開聽證14件,其中刑事申訴案件13件,立案監督案件1件。
實踐證明,公開聽證是最好的「連心橋」,架起了人民群眾與檢察機關溝通的橋梁,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是最優的「普法課」,以鮮活的案例教育廣大群眾遵紀守法,提高大家的法治意識;是最好的「冶煉爐」,熔鑄司法公信,提高檢察機關司法公信力;是最好的「催化劑」,有助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人心。舉行公開聽證會,有效打開了申訴人多年的心結,消除了社會戾氣,化解了久訴不息的申訴案件,這既促進案結事了、息訴罷訪,也增強了檢察機關司法辦案的透明度和執法公信力,更是為社會公眾上了一堂優質的法治課,彰顯了法律的公平正義。
息訴罷訪承諾書越來越多
公開聽證的質效助推信訪案件和重複信訪數量的下降。據統計,舉行公開聽證多的省份,信訪案件和重複訪數量下降明顯。截至2020年 11月 30日,山東、四川、雲南、遼寧、湖北、廣東、陝西、廣西八省區共開展信訪案件聽證2302件,佔總數的59.5%;受理民事、行政、刑事申訴等信訪案件62973件,佔信訪案件總數的45.1%,同比下降43.3%;接收群眾重複信訪50710件,僅佔接收重複信訪總數的21.9%,同比下降35.2%。隨著公開聽證質效的不斷提升,當事人對檢察機關審查結論滿意度逐步提高,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得以向社會深度宣傳,有力地助推了信訪案件和重複信訪數量的雙下降。
公開聽證促進了信訪積案的息訴化解。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國控申檢察部門開展公開聽證的3870件案件中,很多都是三年以上的信訪積案,通過公開聽證,當事人明確表示息訴罷訪的2438件,佔總數的63%。這說明,檢察機關通過公開聽證耐心細緻的答疑解惑、釋法說理,將檢察辦案過程「曬出來」,有效解開了信訪人「法結、心結、情結」,化解了一批久訴不息的信訪案。如,最高檢常務副檢察長童建明主持的河南周口市苗某某申訴案公開聽證,申訴人因其兒子、兒媳婦被殺,兇手未判死刑,長期信訪,化解難度極大。經過公開聽證,申訴人不僅表示息訴罷訪,還給最高人民檢察院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再如,遼寧陸某長達36年的信訪案,由最高檢牽頭,四級檢察院聯合舉行公開聽證,經聽證員釋法說理,主持人勸解慰藉,申訴人最終打開心結,當場籤署息訴罷訪承諾書,明確表示不再信訪申訴。
公開聽證提升了檢察機關的社會影響力和司法公信力。3870件公開聽證案件中,公開聽證後當事人同意檢察機關處理意見的有3645件,佔94.2%,有力提升了檢察機關的社會影響力、司法公信力。如,最高檢副檢察長陳國慶在鄭州主持的孫某某、王某某申訴案公開聽證,該案申訴人系一起故意傷害(重傷)案的被害人及其母親,二人多年申訴直至申訴到最高檢,最高檢充分參考聽證員的聽證評議意見,當場宣布了合議意見,申訴人最後表示「我聽明白了,服判息訴!」又如,浙江慈谿孫某申訴案,公開聽證會系四級檢察機關聯動、內網直播,最終以公開的方式贏得了信訪人的理解,信訪人自願息訴罷訪,現場籤訂息訴罷訪承諾書。
公平正義「看得見」
檢察長主持公開聽證發揮「頭雁效應」。3870件公開聽證案件中,檢察長主持1564件,佔總數的40.4%。公開聽證後當事人明確表示息訴罷訪1096件,息訴罷訪率為70.1%。檢察長主持公開聽證充分發揮了「頭雁效應」,推動了一些疑難複雜案件得到快速有效化解,提升了信訪案件息訴化解率,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
最高檢以上率下帶頭開展公開聽證。截至2020年11月30日,最高檢共開展信訪案件公開聽證14件,其中主要院領導和分管院領導親自主持公開聽證案件3件,第十檢察廳主持公開聽證案件11件,廳領導和各辦案組開展公開聽證實現了「全覆蓋」;14件公開聽證案件均邀請「第三方」參與,參與人員均同意檢察機關處理意見,12件案件公開聽證後當事人明確表示息訴罷訪,息訴罷訪率為85.7%。最高檢以上率下帶頭開展公開聽證,有力促進了全國檢察機關控申部門公開聽證工作的良好發展。如,最高檢檢察長張軍率先垂範,在福建親自主持一起涉民營企業家申訴案件的公開聽證,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主持的第一場公開聽證,當場實現了息訴罷訪,並幫助申訴人追回1000餘萬元的經濟損失,「三個效果」良好。
「第三方」廣泛參與公開聽證。3870件公開聽證案件共邀請21484名聽證員參加,受邀人員涉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特約檢察員、律師、專家、社區工作者、村委會代表等各界社會人士。公開聽證邀請「第三方」參與案件審查、評議,主動藉助「外腦」、接受監督,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向社會深度宣傳了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
司法救助主動融入公開聽證。3870件公開聽證案件中,檢察機關主動提起司法救助的1501件,佔38.8%。對於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特別是對於因案致貧、因案返貧、因案增貧的信訪人,在公開聽證中檢察機關主動提起司法救助,幫助解決信訪人的實際困難,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和消除對抗,推動公開聽證、釋法說理與司法救助案件辦理的深度融合,實現了信訪案件的多元化解。
張軍檢察長指出,案件公開聽證既可以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又可以向社會深度宣傳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以後要把這一項工作作為經常性、常態化工作來抓,不僅典型的信訪案件要組織公開聽證,少數抗訴案件也要組織公開聽證,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律師及當事人親屬參加,讓各方參與評判案件辦理的公正性和當事人訴求的合理性,以公開促公正。今後的工作中,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的新要求新期待,堅持「能公開、盡公開」「能聽證、盡聽證」,充分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讓每一起案件中蘊含的公平正義,被人民群眾看得見、感受到、能接受,贏得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堅決克服畏難情緒,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陽光執法」「透明司法」,避免暗箱操作,推動實現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司法權威的樹立和國家法治的健全。積極組織人大代表、特約檢察員、人民監督員等現場觀摩公開聽證,虛心聽取代表意見,自覺接受對檢察工作的監督。同時加強法治宣傳,以鮮活的案例進行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識。進一步探索擴大公開聽證案件使用範圍和簡便易行的操作方式,組織相關部門研究、細化《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定》實施細則,推動此項工作長效化、制度化,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以「看得見」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義。(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