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
帶皮五花肉500克、香菇8朵、雞蛋6個、米酒(或料酒)適量、老抽適量、生抽適量、五香粉適量、蒜1瓣、紅蔥頭100g、黃冰糖適量、鹽適量
臺式滷肉飯的做法
備料階段:有四樣食材需要預先處理,可以穿插著來節省點時間。
香菇:幹香菇用溫水浸泡15分鐘以上,等發好了取出切丁備用,泡香菇的水留著有用;煮雞蛋:取一鍋放水煮開後輕放入雞蛋,水沒過雞蛋但別太多。按雞蛋數量煮8-10分後關火,個人習慣拿冷水給熟雞蛋降溫,隨後去殼用刀在白煮蛋上劃豎紋待用;
炸紅蔥酥:紅蔥頭放入溫水浸泡幾分鐘,這樣去外皮會容易很多。去外皮後用紙或布吸水,隨後去頭尾後切丁。(不要切太細,炸的時候容易焦)Hint:紅蔥酥是臺式滷肉飯裡關鍵的一個配料,也是臺式滷肉飯的風味所在。也可以在網上買現成的,買一包可以存放很久。
下面圖示炸紅蔥酥的過程:取一鍋倒入食油,點火。可以在冷油時就放入紅蔥丁,油量保證在略微高過紅蔥丁的程度即可。
小火炸著,大約10分鐘後洋蔥開始脫水變色,在變成金黃色時馬上關火,(比圖上顏色略淺些)讓餘溫把洋蔥變成焦黃色;
瀝油,成品就是這個顏色,酥、脆、香。放在密封容器內保存在冰箱裡,可以用很久。
切肉條:開始炸紅蔥丁時,可以順手把五花肉給切了。連皮豎切,一刀到底切成條狀。我習慣切寬度1釐米左右的,這一條肉絲裡有皮有瘦有肥才好。
準備工作做完~開工取一平底鍋加熱後先投入五花肉,因為五花本身有不少油所以就不要另外放油啦。慢慢煸炒出油,加入蒜末、老抽(可先加上色,我是後加的)翻炒片刻。
肉條炒至發白斷生,加入五香粉、米酒後加大火翻炒,再加入香菇丁炒。
翻炒片刻後將食材移至砂鍋內,倒入預留的泡香菇的水,調至大火煮沸,可以加老抽、生抽、黃冰糖調味。
水沸後放入白煮蛋,調至文火慢煮。我放的水較多,煮了1個半小時左右湯汁漸幹。
煮到1小時後,湯汁開始變少,需要隔10分鐘去翻動一下,避免肉條的皮粘鍋底燒糊。越往後去翻的頻率越要高些。
湯汁收到一定程度就關火,不要收幹,滷肉汁拌飯可是非常的好。
成品:一碗軟硬合適的米飯配上滷肉再澆上汁拌開,我家少爺能吃一大碗~(每次煮滷肉飯吃都會忘了配點綠葉菜,哈哈)
幸福,從滿載感情的臺灣小吃開始——
這種味道與風味無關,只關乎情感。在臺灣,有個地方叫做新竹,其貢丸歷史悠久,雖然沾了個「貢」,但這種東西和皇室毫不相干。關於它有這麼個美麗故事:相傳有個老人家,年事已高,牙齒動搖,無法咀嚼硬物,可又偏好肉食,於是他的兒媳婦就將豬肉剁碎,再用木棒捶打成肉醬,捏成一粒粒丸狀烹煮,吃起來意外地鮮美爽口,公公每餐必佐。媳婦孝行傳了開來。用木棒擊打豬肉的動作,當地發音叫做「貢」,於是貢丸便流行起來。
這是有關吃的幸福……
幸福,在濃濃的溫情中得到寄託——
最讓人感到幸福的,還是臺灣人,熱情、大度、溫暖構成了有關溫情的幸福。
我常跟大陸朋友說,臺灣除了好山好水,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關懷的文化,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的情感,這才是真正的臺灣之美。如果你來臺灣的話,別忘了,回去時帶張「永保安康」的車票。這平安符是最好的伴手禮,送給你家鄉的朋友,讓他們也能感受你在臺灣的幸福。
臺灣——很神,神就神在臺灣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神佛的領地,家家戶戶都有神龕,臺灣人與神靈的關係基本上可以總結為——抬頭不見低頭見!臺灣的宗教氛圍用「舉頭三尺有神明」來概括可以說是一點沒錯的。
走在臺灣的大街小巷,不經意的路邊、一個轉角,就會看到大小不同的廟宇。每個月都有規模不同的廟會。尋常人家設神龕,到廟裡燒香拜佛,更是司空見慣。由此可知,宗教信仰是如何深入民間生活。土地公(福德正神)是最普遍的寺廟。臺灣有句諺語:「田頭田尾土地公」,即意指土地公的數量之多,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