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中小人物的大勝利: 創造殲滅英軍最輝煌戰績

2021-02-22 鬢影衣香1

回首發生於1840年至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可以用兩個字來總結:窩囊。對於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大清王朝來說,這真是一場窩囊的戰爭。兩年間,清軍幾乎沒有打過一場像樣的勝仗。

戰損比就更令人沮喪了。戰爭期間,清軍前後集結了約20萬人,英軍最多時也不超過2萬人。而清軍付出2萬多人的傷亡代價,僅僅斃傷英軍亡523人。這點成績,還不如英軍佔領定海時因水土不服死亡的人數多。

於1842年7月21日打響的鎮江之戰,清軍浴血奮戰,使得英軍付出陣亡39人、受傷129人、失蹤3人的代價,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歷次戰鬥的總和。

然而,這並非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殲滅英軍最輝煌戰績。這個戰績,並非清軍創造,而是一隊從沒打過仗的漁民完成的。

那是1841年8月定海大戰後的事情了。在這場激戰6晝夜的戰鬥中,清軍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三鎮總兵壯烈犧牲。就在這時候,一個叫徐保的小人物登場了。

徐保是浙江定海一名漁民,打漁為生。1840年,英軍第一次佔領定海後,徐保耳聞目睹英軍的殘虐,帶領一群漁民奮起反抗。由於他們均身穿黑色衣服,被稱為「黑水黨」。民謠稱:「黑水黨,金刀槍,單殺贓官和姦商;黑水黨,銀刀槍,刀殺洋鬼子,槍刺害民官。小漁船,魚滿艙,魚兒不送臭魚行,惱得漁霸盯白眼。小漁船,魚滿艙,滿艙魚兒獻黑黨,獻給黑黨充軍糧。」

徐保感懷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三鎮總兵的英勇事跡,冒死潛入戰場,尋找他們的遺體。由於王錫朋的遺體已經找不到了,徐保便將葛雲飛、鄭國鴻的遺體背回清軍大營。道光皇帝聞訊後,下旨招撫「黑水黨」。隨即,在揚威將軍奕經的招撫下,徐保率領「黑水黨」與英軍進行一番周旋。

當然,如果「黑水黨」像清軍那樣,與英軍在戰場上進行激烈廝殺,不用半天就會殺得血本無歸。因為「黑水黨」的武器比清軍還差。所以,「黑水黨」採取了與清軍完全不一樣的戰術。

那時候,英軍駐紮在寧波城,常派出巡邏隊出城。徐保等人趁巡邏隊不注意,進行突然襲擊。英軍驕橫慣了,難免會疏忽大意,讓徐保等人襲擊得手。於是,英軍就驚奇地發現,經常會有士兵無緣無故地失蹤。

這些失蹤英軍士兵的人頭,很快就被送到揚威將軍奕經的案頭。奕經很高興,下令嘉獎徐保等人。

由於失蹤的英軍士兵越來越多,英軍不敢輕易出城,龜縮於城內。然而,這樣就行了嗎?並沒有。「黑水黨」喬裝打扮混入城內,繼續偷襲落單的英軍士兵。

於是,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現了:兩名英國士兵一前一後行走,談笑風生。走在前面的人笑聲剛歇,聽到後面的人突然沒有聲息。前面的人扭頭回看,發現後面的人已經丟了腦袋,摔倒在地上。前面的人嚇得魂魄俱散,身體僵硬,很快他的腦袋又被人用刀割去。

後來,「黑水黨」還穿著洋人的衣服,靠近英國士兵。當英國士兵正要與他打招呼時,一柄短劍已經刺透了自己的心臟。

除了當場斬殺,「黑水黨」還俘虜了一些英國士兵。他們從背後靠近英國士兵,突然用布袋套住他們的頭,使他們發不出聲來。再從兩頭擰緊,背負到幽靜偏僻的地方,五花大綁,再用繩索吊出城外去。

「黑水黨」戰果輝煌,殺死、俘虜共計42名,比後來發生的鎮江之戰還要輝煌。

據《英軍在華作戰紀》記載:「我們佔據寧波的後半期,一種拐騙我們的軍隊的風氣已經很盛行了。被拐走的人有42名之多,其中有幾個人遭到最野蠻的殺戮宰割,別人被放在杭州府作為俘虜。攻陷乍浦以後,伊里布就利用釋放他們一事,來試探並激動總司令的情緒。」

對於「黑手黨」的偷襲,英軍很是又驚又怕。他們「叫苦不迭,懼意日增,一夕數驚」,最終不得不撤出了寧波。英軍在撤出寧波前,還發出告示,指責清軍「私調匪黨兇手,往來拐掠,如獻首級,即行厚賞,及給頂戴為官。此等惡弊,最玷辱與大國也」,是侮辱大國國體。

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呢?

【參考資料:《鄞縣誌》《鴉片戰爭之研究》《英軍在華作戰紀》等】

了解更多鴉片戰爭故事,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鴉片戰爭中偌大的清帝國為何會被2萬遠道而來的英軍打敗
    作為中國古代史和近代史分野的鴉片戰爭就此爆發。1842年在鴉片戰爭中戰敗的清政府被迫於南京(時稱江寧)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亦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籤署《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向英國賠款2100萬;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中方向英商徵收貨物關稅需與英方協商;英國公民在中國土地上違反中國法律由英國自行處理......
  •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朝名將楊芳真的是以「馬桶陣」對抗英軍嗎?
    道光七年,他與楊遇春等人的部隊合兵一處,深夜強渡渾河,擊敗十萬叛軍,於三月初一日收復喀什噶爾城,初五收復英吉沙爾,十六日收複葉爾羌,五月收復和闐,前後殲滅叛軍近三萬,張格爾逃進了深山。這年臨近除夕時,張格爾認為清軍防備鬆懈,於是帶領五百騎來偷襲。走到半路,他發現清軍有埋伏,於是掉頭就跑。
  • 鴉片戰爭中清軍與英軍武器裝備對比:火器時代敲碎天朝上國的幻想
    儘管現代人已對戰爭下了數以百計的定義,但是,戰爭最基本的實質只是兩支軍事力量之間的對抗。 ——《天朝的崩潰》導語人們常常把鴉片戰爭視為近代史的開端,因為它打破了封建王朝「天朝上國」的幻想,原來中國之外的世界早已發生變革,世界已經煥然一新。
  • 重讀鴉片戰爭:清軍與英軍武器沒有代差!還是人的問題……
    至於有關清軍用實心彈打英艦,而英軍回擊開花彈來說明清軍落後一說,只能怨作者不懂軍事。簡單說,打裝甲目標用穿甲彈,打軟目標用開花彈 (高爆彈),這樣的常識,清軍和英軍都是懂的。《英軍在華作戰記》中,英軍對虎門炮戰中的清軍鏈彈的描述:「他們的鐵鏈鎖彈特別優良,乃是一個空球,切成 兩半,用藥18寸的鎖鏈盤在中空部分,使半球相連緊,因此當半球栓緊在一起,以便裝進去時,就像一個炮彈一樣。」
  • 最「傳奇」的英軍部隊:阿拉曼痛揍隆美爾,最後栽倒在中國人手下
    今天,我們來聊聊英軍最「傳奇」的部隊——英國陸軍第29旅皇家重型坦克營。 這支部隊有多傳奇呢?先從二戰開始說起。在1941年年底到1942年年初之交,隆美爾指揮的非洲軍團向英軍發起了猛烈的反攻。英軍部隊丟了突尼西亞和利比亞,急忙退到埃及境內。
  • 《天朝的崩潰》:我對鴉片戰爭的一點看法
    第一,從書中詳述的戰爭始末來看,清軍和所謂「人民戰爭」並不是完全不能給英軍帶來傷害,人員的傷害。鎮江戰役,是鴉片戰爭中英軍攻擊諸點設防最為薄弱的要點,然而在鎮江清軍拼死奮戰之下,英軍死39人,傷130人,失蹤3人,而這一數字是清軍設防最堅固的虎門、廈門、定海、吳淞諸戰役英軍傷亡的總和。
  • 抗美援朝:63軍全殲英國王牌軍,創造紀錄一人生擒63個英軍
    任務:殲滅英軍第29旅戰前,第63軍軍長傅崇碧主動請戰,要求兵團楊得志司令員把首先實施突擊的第一梯隊任務交給他們軍。第19兵團副司令員鄭維山開始激將:「仗有你打的,就怕你過不了臨津江!」「把突擊任務交給我們軍,不能按時突破臨津江,我提腦袋來見!」傅崇碧堅定回答。「好!你傅崇碧敢立軍令狀,我就點你的將。第63軍為第一梯隊。
  • 鴉片戰爭中臺灣同胞的反侵略鬥爭
    今年是鴉片戰爭爆發180周年。180年前,臺灣雖然不是鴉片戰爭的主要戰場,但英國侵略軍曾多次侵襲臺灣。臺灣同胞奮勇抵抗,獲得了抗英鬥爭的勝利,接連在基隆之戰與大安港之役中重創英國侵略者,成功地保衛了祖國這片神聖的領土。臺灣還是在鴉片戰爭中捕獲英軍俘虜最多的地方。
  • 二戰史上最大逆襲竟由我國軍隊創造的:數千英軍大呼中國萬歲!
    在其凌厲攻勢下,英軍科固瓦、薩特丹陣地以及新榜衛防線先後被突破口。接下來的兩天中,日軍勢如破竹,又先後攻佔米昌耶、薩斯瓦、東敦枝等地,英軍一潰千裡。4月13日,英軍駐緬甸總司令亞歷山大被打得焦頭爛額,只得中國軍隊求援。當天下午,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部奉南京方面指示,立即派出第66軍新38師前往緊急地帶布防。
  • 紅軍三大主力中,哪支部隊戰績最輝煌
    觀言問史跡 舉報   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合稱為紅軍三大主力,這三大主力也確實創造了無數輝煌的戰績
  • 第一次鴉片戰爭沒有驚醒「天朝」迷夢
    2月25日,日記記載:「遇梁儷裳,談廣東情形,晚歸」在家書中,曾國藩對鴉片戰爭倒有更多評論。如聽聞定海、寧波、鎮海等地失陷時,曾國藩在1842年2月24日的家書中將其歸咎於中國敗類之助虐,「英夷滋擾以來,皆漢奸助之為虐。此輩食毛踐土,喪盡天良,不知何日罪惡貫盈,始得聚而殲滅。」
  • 最強悍的中國女海盜,曾參加鴉片戰爭,事跡被拍成電影!
    鴉片戰爭爆發後,被清朝政府招安的這名女強人還曾作為林則徐的「參謀」抵抗英軍。                                                                                            鄭一嫂所領導的紅旗幫裝備之精良跟大清水師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因此不僅屢敗官軍,甚至取得重創葡澳艦隊(其中有美國僱傭兵)且把澳門圍困的幾近斷糧的輝煌戰績。
  • 甲午之後,中國首次境外作戰獲勝,孫立人救出7000英軍
    113團成功地解救了英緬軍一師總共7000餘人,許多英軍直接跪在戰士們的面前,表示感謝。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最終會是中國軍隊在危急時刻拯救他們。在此之前,中國軍隊在他們心中一直是弱小的。 英軍撤到安全區域之後,日寇又發動了反攻。
  • 電影《鴉片戰爭》在舟山拍攝的前前後後
    作為拍攝整部影片的重頭戲「定海保衛戰」的「定海城」,位於普陀區桃花島東北部的青龍社區鵓鴣門村的後門沙頭,是《鴉片戰爭》舟山外景地中建設工程任務最重、拍攝場面最大、場景拍攝最多的一個。「定海城」於1996年9月13日開始搭建,其基礎是一條寬12米、高4米、長230餘米的防浪堤,10月18日完工,耗資20多萬元。
  • 英軍「屠虎」菜鳥:發抖著用五炮擊毀三輛虎式,打死了王牌魏特曼
    在這場戰鬥中,德國坦克王牌魏特曼指揮一輛「虎」式坦克,單車擊毀了英軍27輛坦克和裝甲車。然而,魏特曼在兩個月後就在法萊斯的戰鬥中車毀人亡。 在法萊斯戰鬥中,擊毀魏特曼座車的英軍坦克炮手喬·埃金斯在此戰中一舉成名。喬·埃金斯的成就不僅僅是擊斃了德軍排名第四的坦克王牌,而且創造了驚人紀錄——單次戰鬥用五發炮彈擊毀了三輛「虎」式重型坦克!
  • 劍指七寸: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吳淞戰役
    為英國方面敲定戰略基調的外交大臣 帕麥斯頓  早在1839年夏季,也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開打的前夕,英軍的遠徵戰略就已在倫敦被定下基調。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英軍增兵線路  因此,身為遠徵軍最高指揮官的休斯-高夫中將,開始要求東印度公司提供更多增援。
  • 大王閒話:不一樣的鴉片戰爭(中)國是國 家是家
    英軍後來在多地遇到的抵抗,幾乎談不上戰鬥,因為他們一登陸,清軍早已潰散。甚至在廣東上橫檔島,還發生了清軍將領臨陣脫逃,士兵憤怒地向逃跑的將領船隻開炮的事情。有必要提一下,《清史稿》中記載,「英船寇臺灣淡水、雞籠,達洪阿等(滿洲鑲黃旗人)擊退之」,「擊退之」這樣的詞,如果我沒記錯,整個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就臺灣一個地方。
  • 鴉片戰爭中的英國陸軍其實不過是歐洲二流?最強其實另有其人
    關於鴉片戰爭,我們以往了解的其實只是局限在自己的角度上。關於大英帝國,到底在當時的國際上地位如何?軍隊到底強在哪裡,我們中國人其實一直沒搞清楚過。 鴉片戰爭中,空有80萬陸軍的清軍 和2萬英軍(起初只有4000人)打過十幾次重大戰役,大多數時候清軍兵力都在英軍數倍以上,但清軍全敗,最後戰爭結束,英軍總共死亡2000人,但別忙,其實真正陣亡的只有百人左右,其他的都是2年戰爭過程中病死或者事故死亡的。
  • 德國二戰中戰績最輝煌的四個基層官兵,每個都創造了德軍之最
    7月22日,卡裡尤斯中尉經歷自己最輝煌的戰鬥,率領502重裝甲營第二中隊8輛虎I重型坦克在馬利諾沃村,使用2輛虎式重型坦克擊毀了蘇軍50多輛重型坦克。8月,卡裡尤斯轉赴新成立的陸軍512重坦克營(裝備獵虎坦克殲擊車),卡裡尤斯受命指揮第二連。1945年3月8日,開往錫格堡作戰。擊毀了50輛的美軍各型坦克,其中11輛為M4謝爾曼坦克。4月15日,卡裡尤斯和512營向美軍投降。
  • 揚我國威的慘烈戰役,殲滅日軍11萬,迫使英美放棄《辛丑條約》
    正面戰場的國軍雖然打得十分吃力,華北華東地區的多次會戰均傷亡慘重,但是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除了耳熟能詳的臺兒莊戰役,在湖南這塊熱血的土地上,同樣有重創日軍的甚至可以說是所有對日作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一次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