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為何司馬懿面對北伐的諸葛亮卻始終不主動出戰?

2020-12-25 李濤家常事

三國時期,為何司馬懿面對北伐的諸葛亮卻始終不主動出戰?

《漢晉春秋》有這樣的記載:諸葛亮親自帶兵多次挑戰司馬懿,司馬懿多次上書朝廷,要求出戰。朝廷派官員傳達聖旨,制止司馬懿與諸葛亮交戰。諸葛亮明白司馬懿的用意,對姜維說:「司馬懿本來就沒有出戰的意思,只不過是借朝廷的旨意壓制他手下的官員罷了。」

諸葛亮多次挑戰,司馬懿為什麼不出戰呢?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簡單回答這個問題:一,司馬懿是在玩「三怕」遊戲。什麼是「三怕」遊戲呢?民間有種遊戲,叫「三怕」遊戲。「三怕」就是蟲子、棒子、公雞等之間的遊戲。具體說就是蟲子吃棒子,棒子打公雞,公雞吃蟲子。這三者存在就能維持平衡,失去一樣,就失去了平衡;失去平衡,就會出現危局。司馬懿在諸葛亮與曹魏朝廷之間就是玩的這種遊戲。如果司馬懿打敗諸葛亮,朝廷就沒有了蜀漢的威脅,那麼朝廷就會對司馬懿有不利行動。為了自己的安危,司馬懿就得讓諸葛亮活下去。諸葛亮活下去,就給曹魏朝廷帶來威脅。曹魏朝廷面對諸葛亮的威脅,就必然要依靠司馬懿來對付朝廷。所以,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的挑戰,堅守不出,就是想留著諸葛亮牽制曹魏朝廷。

二,司馬懿有絕對把握戰勝諸葛亮。人們都喜歡傳播「死諸葛走生仲達」,以為司馬懿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其實這是誤解!司馬懿早就斷定諸葛亮死期不遠了!《魏氏春秋》記載:諸葛亮的使者來見司馬懿。司馬懿不問諸葛亮軍隊的情況,只詢問諸葛亮每天在做些什麼,能吃多少食物?

當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吃的東西很少,做的事情很繁瑣後,由此斷定諸葛亮死期不遠了!沒過多久,諸葛亮就死在定軍山。由此斷定,「死諸葛走生仲達」,只不過是司馬懿在演戲,以此蒙蔽曹魏朝廷而已。三,這樣推斷司馬懿有何依據?

曹睿臨死之前,託孤於司馬懿與曹爽。曹爽專權,司馬懿以生病為由告老還家。曹爽懷疑司馬懿生病是裝得,派人去司馬懿家裡了解詳情,司馬懿假戲真做,讓曹爽派去的人認為司馬懿確實有病。

由此曹爽放鬆了對司馬懿的警惕。之後,司馬懿利用曹爽等人離開都城,去郊外祭奠曹睿之機,發動政變,徹底控制了朝廷。由此可知司馬懿擅長韜光養晦!綜上所述: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的挑戰,不出戰,並不是害怕諸葛亮,而是在與曹魏朝廷玩「三怕」遊戲!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生平多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司馬懿為何還說他是天下奇才
    提起來諸葛亮很多人都不陌生,他無疑是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一位謀士。諸葛亮未出山前就已經名聞於世,之後輔佐劉備開闢蜀漢基業更是立下了蓋世功勞。諸葛亮是一個全能型人才,不僅能夠領兵作戰而且還能治理政務,然而相對於其治理國家的才能來說軍事上的謀略則稍顯不足,關於這一點從劉備出徵從未將其帶在身邊也可以看得出來。
  • 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佩服還是輕視?
    司馬懿對諸葛亮的兩段評價,其實都是發生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期間,所以說司馬懿和諸葛亮早就互相交過手了。當時諸葛亮領兵十萬,兵出斜谷進行北伐,屯駐在渭水之南,而司馬懿則率軍屯駐在諸葛亮對面,和諸葛亮隔水相持。期間諸葛亮數次主動進攻,都被魏軍打退,魏軍堅守城池,就是不出來和蜀軍作戰。
  • 三國時期,諸葛亮真的勝於司馬懿嗎?
    三國時期因為戰亂頻繁,這個時代是謀臣和武將的時代,他們可以拿天下作為棋盤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比如人稱"毒士"的賈詡,是他掀開了亂世的序幕。還有周瑜,世家子弟出身卻不浮誇,精通音律也曉暢軍事,一場赤壁之戰奠定了他名將的歷史地位。
  • 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為何守而不攻?四川發現一蜀漢遺址揭開秘密
    根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與司馬懿一共有過三次交手,但司馬懿儘管手握重兵,卻總體守而不攻。
  • 火燒上方谷,如果諸葛亮成功的除掉了司馬懿,那北伐能否成功?
    如果諸葛亮真的在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父子,那真的是給當時的曹魏給予了巨大的打擊,以三國演義的設定來看,當時的曹魏沒有人能阻擋住諸葛亮,諸葛亮的北伐是真的可以成功的!具體原因請看下方分析!火燒上方谷在三國演義中,火燒上方谷發生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期間。
  • 為什麼司馬懿在和諸葛亮三軍對峙時,會穿上諸葛亮送給他的女裝?
    諸葛亮,字孔明七出祁山,北伐中原,在連年北伐的過程中,與諸葛亮對峙的魏國主將正是司馬懿,兩個人先後多次對峙,司馬懿始終沒有讓諸葛亮越過自己,這與他精明的韜略是分不開的
  • 三國|司馬懿為什麼選擇耗死諸葛亮?
    小說的演義和歷史雖有所區別,但諸葛亮不斷北伐不斷失敗,越挫越勇的現實卻是存在的。歷史上和諸葛亮多次交手的司馬懿面對臥龍的不斷挑戰,卻始終選擇避其鋒芒的打法,堅守不出。 同樣是大軍師,司馬懿的龜縮戰法最終戰勝了悲壯的諸葛亮,常讓人覺得不服氣。兩者的勝負差別真的是指揮藝術的高下有別麼?司馬懿為什麼要一次次耗著諸葛亮呢?
  •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龍虎鬥,司馬懿被打成了縮頭烏龜
    得知司馬懿帶大軍要到上邽,諸葛亮留下討寇將軍王平繼續攻打祁山。自己親率大軍直奔上邽,要和司馬懿剛正面。上邽的郭淮和費曜想趁諸葛亮立足未穩,打諸葛亮一個措手不及,結果反被諸葛亮擊敗。諸葛亮趁機毀壞魏國上附近的麥子。司馬懿匆忙趕到東面的小隴山依險據守,雙方對峙了一個月,司馬懿始終不出戰。諸葛亮見魏晉不出,就假裝退軍,司馬懿見狀,緊追不捨,當諸葛亮到達滷城的時候,司馬懿也尾隨到了滷城。
  • 與諸葛亮難分伯仲的司馬懿,歷史形象為何截然不同?
    撰文丨朱子彥摘編丨何安安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代著名的歷史人物,在三國歷史舞臺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千百年來,人們將諸葛亮奉為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是清廉的典範、正義的象徵、愛民的賢相、忠臣的圭臬,而將司馬懿定性為兇狠陰鷙、殘暴嗜殺、老奸巨猾,是狐媚事上的野心家、陰謀家。為何兩人同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歷史上的形象卻截然不同?
  • 【諸葛亮之八】諸葛亮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下)
    諸葛亮知道後,留下王平繼續領軍攻打祁山堡,自己率主力北上上邽。到達上邽附近麥田後,沒有等待收割一個月就成熟的麥糧,只對麥田進行了芟除破壞。據漢晉春秋所載,郭淮戴凌為保護麥田,僅帥四千人主動進攻諸葛亮主力部隊,為亮所破,此說不為正史所載,僅四千人主動進攻又頗為費解,故此說存疑。
  • 諸葛亮上方谷火燒司馬懿,卻沒算出天降大雨,事後八個字道清緣由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其中諸葛亮無疑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加上小說演義和民間傳說,諸葛亮已經成為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宛如神人一般的存在。
  • 諸葛亮,司馬懿,魯肅,郭嘉,周瑜,三國時期謀士,到底誰最厲害
    三國故事最吸引人的一點就是這時人才輩出,英雄無數。人們所熟知的三國人物中,有著賢君明主、猛將良帥,以及以智謀聞名的謀士。三國時期的謀士們不但數量驚人,還各具特點。他們各顯神通,在亂世中施展著自己的才華,並留下了許多被後世傳頌的佳話。
  • 三國志司馬懿跑去蜀國,北伐能否逆轉嗎?諸葛亮:蜀國無藥可救!
    例如就有老玩家嘗試過讓司馬懿也跑到蜀國協助諸葛亮,看看臥龍冢虎共同聯手,是否能夠打贏北伐戰爭!北伐戰爭是諸葛亮不得不作出的以小博大的嘗試,畢竟就這麼和平發展下去,遲早都會被準備充分的魏國先給衝垮,倒不如一直騷擾,直到找著機會瞬間擊潰魏國更好。
  • 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的是什麼?絕非匡扶漢室
    很多人都以為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是為了匡扶漢室,直取曹魏,這樣的理解就未免有些太片面了。今天要說的是,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的是什麼?絕非匡扶漢室。 諸葛亮所做的第三件不能以常理度之的事情就是北伐曹魏了。這件事也是諸葛亮堅持最久的一件事。曾經連續7年5次出兵攻打曹魏。讓曹魏面對蜀國的突然襲擊頭疼不已。
  • 諸葛亮北伐原因與天水三國文化
    一切文化現象的產生、演變、發展都有一個過程,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現實的需要,既有自身的規律,也有相應的社會背景,諸葛亮北伐戰爭給後人留下了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它的作用,構成了當地「五大文化」的基本要素。我認為,構成天水三國文化的構件有這幾種:首先,從諸葛亮自身來說。他的威望對其後人的影響和世代崇敬有相當的吸引力。
  •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才華非凡,智謀更是吊打三國諸多謀士,例如:司馬懿,此人雖然算得上是三國最大的贏家,但才華智謀方面確實抵不過諸葛亮,當年諸葛丞相與司馬懿對陣,司馬只得拒守,面對諸葛亮司馬懿生平所學,完全發揮不了任何作用。諸葛亮真的有這麼神嗎?其實可以從三國時期,著名謀士們對諸葛亮丞相的評價,就可以發現奧秘!
  • 司馬懿之所以能戰勝諸葛亮,背後高人竟然是他!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位三國頂級人物的初次對決,更是唯一一次正面較量。
  • 為何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就再也沒有伐蜀了?
    諸葛亮是劉備成就霸業的最重要貴人。可以這麼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三國時代的蜀國。西蜀建立以後,諸葛亮解鎖了北伐模式,而六出祁山則就是他的代表之作。然而這位蜀漢名臣的伐魏事業卻不是一帆風順。他就是「鬼才」司馬懿,司馬老爺子堪稱是諸葛亮最大的對手。公元227年,諸葛亮上表給皇帝劉禪,正式開啟了北伐模式。戰爭初期,諸葛亮揍得曹魏大敗,然而「重出江湖」的司馬懿立馬扭轉了戰爭的局勢,最後擊退了蜀軍的進攻。第1次北伐,諸葛亮通過與司馬懿的直接對話感受到了這個對手的可怕。此後,諸葛與司馬又有5次交鋒。
  • 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是正確的嗎?都不值得稱讚
    三國時期是歷史上一段亂世,這段亂世持續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在這樣的時期中,造成了大量的百姓流離失所,沒有太平日子可以過的百姓,無疑是三國中最為悲慘的人物
  • 司馬懿盡人事,諸葛亮聽天命,《虎嘯龍吟》看的不是歷史,是人性!
    在這段戲中,時空轉換,司馬懿與諸葛亮跳出現實,兩人進行了一場虛擬時空中的對話。他們的對話,也揭示了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兩位軍事家的心性與志向。依依東望,望的究竟是什麼?面對司馬懿的吐舌頭「挑釁」,諸葛亮在雨中駐足,那是對命運的無奈與天意不可違的嘆息,他想宣洩自己的抱負,想在有生之年恢復漢室,但他或許已經知道,時間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