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剛開始養金魚的朋友經常問我同一個問題:金魚頭肉爛了(主要是一些如蘭壽、獅頭類長頭肉的品種)怎麼辦?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根據踏火這些年的一些養魚經驗來分析,其實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外部因素造成的機械損傷,這種情況在剛開始時會有明顯的傷口,但如果飼養環境不好水質很差時,傷口可能會繼發感染而出現傷口潰爛的現象。
2、寄生蟲引起的,如錨頭蚤、鞭毛蟲等,說是寄生蟲所引起的,其實嚴格來說這也只算是一個誘因。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通常是魚受到寄生蟲叮咬之後的傷口出現發炎,同樣加之環境不好而繼發感染後叮咬的傷口出現潰爛。
3、細菌感染,這個才是最主要的元兇,很多長頭肉的魚特別是在室外池塘養殖的很易出現,剛開始時只是在頭部出現一個小小的傷口或白色的小點,不細看很難發現,但慢慢會往肉的深層發展,形成一個小洞,有時從表面上看還看不出來(因為表層傷口又被周圍正常的肉瘤給遮住),但是當是弄開周圍的肉瘤後您會發現裡面已爛出一個大洞,有時甚至會發出一股腐臭味。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時間一長會越爛越大,到最後整塊頭肉爛掉都有可能。
4、水質不良所引起,這種情況在室外的池塘發生比較多,主要是水質過於渾濁或是水中的有害物質過高,使病菌群佔優勢,此時如果魚的頭肉上有一點點傷口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5、魚頭肉本身的問題,有些魚的頭肉過於鬆散,在養殖的過種一些大的顆粒物(室外養殖時特別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很容易進到頭肉間的縫隙之中,當水質不良時造成炎症而爛掉。同時頭肉之間的縫隙也很容易滋生各類細菌,有時即使無顆粒物在裡邊,當水質不良時也會出現爛頭肉的現象。
魚出現爛頭肉的情況,雖然很少會造成魚致命的死亡,但如果不及時治療也會使整條魚殘廢成沒有觀賞價值的魚,因為一嚴重很有可能會將頭肉爛掉一大塊甚至整個爛掉都有可能,那麼在養殖的過程中我們該如何來應對爛頭肉呢?
1、調好水質,平時保持水質的活度比什麼都好,水質好了這後不僅水中有害細菌少,同時魚的健康度也得到提高,這時就算魚的頭肉有點小問題也不會引起爛掉頭肉。
2、小心操作,在平時的日常操作中儘量做到動作輕巧不要傷到魚,對有傷的魚要及時處理以防感染。
3、適時用藥殺蟲,特別是有錨頭蚤時一定要及時用藥來處理才行。
4、已出現爛頭肉的情況時,如果不嚴重時在傷口處擦點紅藥水之類的外用殺菌藥,如果情況嚴重,可整池用黃粉泡一下。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如您認可歡迎收藏、轉發,如您有更好方法歡迎下方評論區內發表高見,更多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繼續關注踏火逍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