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閒來無事,我竟然在家開始研究起做飯了。在做膩了家常菜之後,我開始回憶並重現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吃食。
從小看美劇就特別好奇一件事,劇中出現的中餐盒子裡到底裝的是什麼菜?
直到我從赴美留學的朋友嘴中聽到了 「左宗棠雞」 這個名字,又在李安的電影《喜宴》中見到真身,才頓悟過來。
這種類似鍋包肉的雞肉褒漿油炸料理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在我的印象當中,國內的餐館裡好像沒有這道菜,而以人名命名的料理更是少之又少。
是什麼讓中華英雄和一道四不像的菜品聯繫到一起?
一部《尋味左宗棠雞》的紀錄片解開了我的疑惑。
美國國菜——左宗棠雞
左宗棠雞用的是雞腿肉,因為雞腿肉最為鮮嫩。把雞腿肉切成3平方釐米的小方塊,用蛋清醃泡,裹上澱粉,進油鍋炸,淋上醬汁,一道左宗棠雞就做好了。
你在全美的任意一家中餐館都能嘗到左宗棠雞,有人說,左宗棠雞沒能成為美國最流行的一道菜,是因為還有披薩的存在。在喜歡左宗棠雞的美國人中,猶太人最有代表性,由於西方聖誕節,本地的餐館大多閉館休息,只有中餐廳還照常營業。到了聖誕節的時候,中餐館坐滿了猶太家庭,吃中餐,看電影已經成為猶太人的聖誕傳統。甚至有個玩笑,說猶太民族的歷史比中國還要早1500年,在這1500年裡,猶太人是在吃不上中餐的情況下生存的。中國人赴美移民的最大原因便是19世紀50年代的加州淘金熱,最早的一批中國移民大多是廣東人。那時,中國人在美國的處境十分惡劣,在美國人眼中,中國人長得就像外星人一樣,他們把中國人刻畫得十分醜陋,中餐也連帶著被醜化,沒人願意涉足唐人街。「Chinese must go」 成為了那時最盛行的口號,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排華浪潮到達了頂峰。《排華法案》讓中國移民失去了工作,中國人不得不自己創業,他們開始遷移到美國各地,為了躲避最為嚴厲的西海岸排華政策。大衛·梁在密蘇裡州的斯普林菲爾德有一家名叫梁氏亞洲餐館的中餐廳,餐館的 title 是 「中西碰撞」,他們家的招牌菜是腰果雞。中國人無論走到哪,都得受著區別待遇。當時梁氏亞洲餐廳的前身 「梁氏茶館」 剛開業的時候,餐館遭到了美國人的糾察和抗議,「滾回中國」 是老梁聽到的最多的話。想要獲得尊重,就得靠技術說話。老梁知道美國人喜歡吃 comfort food(類似快餐等油炸食品,能讓人得到安慰的食物),他將去骨雞肉油炸後放到醬油料裡翻炒,研製出了腰果雞,這道菜誕生之後,梁氏茶館獲得了美國人的歡迎,腰果雞隨後風靡中西部。現在,斯普林菲爾德有幾百家餐館在做這道菜。腰果雞的流行一度引來了快餐巨頭麥當勞的關注,他們曾派人到老梁的餐館考察,研究給雞塊上粉和炸制的工藝,隨後一年,麥樂雞問世了,你說巧不巧.紐約市的順利宮中餐館的老闆麥克·唐聲稱,他們家是全美第一個做出左宗棠雞的餐館。1972年,隨著順利宮的良好運營,麥克·唐又開了一家湖南菜館,左宗棠雞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出現在了他們家餐館的菜單上。70年代,《目擊者新聞》團隊決定開創一個美食新欄目,製作組每周會探訪一家紐約的餐廳,拍攝一道名菜的製作過程,他們聽說有一個特別厲害的臺灣廚師經營著彭家餐館,而彭家餐館就開在湖南菜館的附近。彭師傅在節目中向全美觀眾第一次展現了左宗棠雞的做法,節目播出之後,有超過1000名觀眾打電話向節目組諮詢這道菜的菜譜。但沒過多久,彭師傅就被大家遺忘,在1980年的時候他就離開了美國,也關閉了彭家餐館。策劃 | 摩登天空ZERO編輯部
監製 | 伍叄伍伍 王碩
編輯 | 赫裂島撇子
你還可以看看這些
用音樂獎賞時間,《摩登歷2020》發售!
Taylor Swift 才是當代的吉他英雄
本文由摩登天空ZERO原創,轉載請聯繫後臺
除了這個公眾號,我們還有實體雜誌
這是我們最新一期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各位摩登天空ZERO的讀者,大家好。從2月11日起,開始恢復除湖北外的全國快遞。
快遞抵達時間將會比平日慢一些,還望大家多多理解。武漢的讀者也請耐心等待快遞恢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同時再次叮嚀,疫情當前,請大家務必確保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安全,祝我們早日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