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三歲,長得非常可愛,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很愛打人。
有一次我和他媽媽一起陪著他玩,他很開心,可是之後,他媽媽因為公司有點事情,需要回去處理一下,就把孩子交給我幫忙看。可是孩子一聽到這個消息,小嘴一癟,拉著媽媽不讓去,媽媽很著急,也沒有什麼耐心哄娃,就直接拉開孩子的手,說自己等會就回來。孩子很生氣,就把手裡的玩具朝媽媽砸過去,但朋友覺得孩子還小,可能比較叛逆,就沒在意。
現在,孩子打人的行為愈演愈烈,在家裡不止會打她,也會打爺爺奶奶,她很擔心。
其實,「叛逆期」的概念我們都有聽說過,也覺得年齡小的孩子打人很正常,但正是這種想法阻礙了你知道孩子打人的真相,也忽視了孩子打人可能帶來的後果。
孩子打人有攻擊性,後果嚴重
很多時候,父母面對孩子打人的問題,總是會給自己找藉口,說孩子還小,不懂事,以後長大了自然就會改過來,但這往往是對孩子攻擊行為的一种放任,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1. 造成孩子的錯誤認識
《孩子早期性格的秘密》一書中說:看見別人手上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孩子採取暴力手段搶奪,事後還沒有得到應有懲罰,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產生這樣的扭曲觀念:暴力=收穫。
如果孩子搶奪別人的玩具、零食而沒有受到懲罰和教導,那麼他就會形成一種錯誤的認識,覺得採用暴力,就能取得收穫。等到他們長大後,還可能搶奪更有價值的東西,犯下更大的錯誤。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在對義大利一家管教問題兒童的機構進行調查的時候發現,這些孩子的問題,從來都是小時候行為的擴大!
如果沒有及時地對孩子攻擊性行為加以管教,那麼會讓孩子養成暴躁的性格,只會用暴力的行為處理問題。
有些孩子脾氣暴躁,還會打自己的父母,但如果父母嬌慣孩子,沒有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做出良好的教導,那麼孩子就會從小就養成很強的攻擊性,只要以後遇到不開心的事,他就可能採取暴力行為。
2. 不利於與人交往
沒有人喜歡和一個具有攻擊性的人做朋友,畢竟需要相處愉快才能夠建立友誼,一個一言不合就動手的人是不可能讓別人感到幸福和快樂的,只會讓人想要遠離他。
《幼兒心理分析》中說:總喜歡打人的孩子,通常會遭到集體的孤立,他們沒有朋友、沒有知己,更別說合作夥伴了,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心理必然要出現扭曲。
在一個孤獨、沒有朋友的環境中成長,沒有人分擔痛苦,也沒有人分享快樂,孩子的內心必然會受到傷害,容易心理扭曲,自閉、孤僻。
3.人身安全遭受威脅
喜歡和人動手的孩子,也更容易遇到危險。因為他在打別人的時候,也可能會遇到別的小朋友的反抗,弄得兩敗俱傷。而且,有時候還會遇到比自己年齡大的、實力強的對手,那麼受傷的概率就更高了。
幼兒充滿攻擊性,可能是因為不會社交
有時候,孩子打人不僅是因為年齡小或者是叛逆,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
而是像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Mednick所描述的那樣,在某些情況下,孩子會用攻擊性行為來表達自身觀點。
他們不是懷有惡意地去打人,而是在用這種方式來和別人社交,不過這種手段過於偏激了。
分辨孩子打人是叛逆行為還是社交能力出現問題,就需要看孩子打人的行為是否長期存在。
《兒童行為性格分析》一書中說:叛逆期的行為是有時間限定的,如果遲遲不見改善,那麼可能是孩子的某種能力出了問題。
如果孩子打人的行為只是短期存在的,那麼這可能就是孩子叛逆期的行為,家長不用過分擔憂。但如果孩子打人的行為過了很長的時間也沒有改變,那麼家長就需要重視起來,因為這可能是孩子的「社交力」出現問題了。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力」?
在《童真世界》的作者認為,如果孩子認為他們孤獨,沒有安全感,也會出現攻擊性行為,改變孩子行為,就要提高他們的「社交力」。
1. 教孩子學會表達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過:自從世界上出現人類以來,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
所以,教會孩子在和人交往時如何表達自己是至關重要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能力也在隨之提高。我們要鼓勵和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孩子在接受別人的禮物時,要教孩子懂得用語言對別人表達謝意,在給別人造成傷害時,要懂得如何給別人致歉,遇到很久沒見的朋友時,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思念,說「我好想你」,能夠這樣表達出自己的內心的孩子,是很容易讓人覺得好相處的。
2. 為孩子創造社交機會
幫孩子建立屬於他們的朋友圈時,物理距離也是值得考慮的一個因素,所謂「遠親不如近鄰」,我們可以在自己家附近為孩子創造一個屬於社交圈,經常帶他們到社區裡,讓他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時候還可以安排一些生日會或者集體活動,讓其他小朋友來參加。擴大孩子的交際圈,鼓勵他們多交朋友,有利於他們提高自己的社交力。
3. 教會孩子雙方受益的原則
讓孩子明白,小孩子之間是需要相互受益的。在我們當今的時代,這種互惠法則也是普遍存在,這不是一種物質交換,而是一種善意的交流。讓孩子懂得和別人分享自己的零食,願意和別人一起玩自己有趣的玩具。當接收了別人的禮物時,也要懂得回報別人。懂得分享的人,才能夠受人歡迎。
孩子打人有攻擊性不能忽視,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分析問題,不要因為掉以輕心,而耽誤了孩子社交力的培養。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