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只是為了炫技嗎?不,有些是被逼急的

2020-12-22 太平洋汽車網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自動駕駛系統將成為未來整個智能汽車產業皇冠之上的明珠,這已經形成相當廣泛的共識。所以能夠看到,近年來各路勢力摩拳擦掌地殺入這一賽道,除了傳統汽車企業、造車新勢力汽車、網際網路巨頭之外,更有大量的初創公司。

車企們對其趨之若鶩便是理所應當的,筆者之前在《屹立潮頭的特斯拉,奮勇的大眾,焦慮的豐田》(點擊標題查看)一文中曾提到:未來智能電動汽車和智慧型手機一樣,都是一個移動電子設備,而自動駕駛系統就相當於智能電動汽車裡的IOS系統或者安卓系統,將來哪個汽車公司的自動駕駛系統要是能夠達到IOS系統那樣的生態統治力,那麼未來市值很有可能比蘋果公司還要高。

而站在網際網路巨頭和初創公司們的角度來看,自動駕駛技術的造富潛力也足以讓人前赴後繼。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拉裡·伯恩斯(Larry Burns)曾預計,如果率先做到無人駕駛的公司能夠從每年3萬億英裡的汽車行駛裡程中獲取10%份額,並且每英裡收取10美分服務費用,那麼一年收入能夠達到3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2019年百度全年營收的兩倍。

所以與其說自動駕駛是一片藍海,不如說是一座明晃晃的金山,赤裸裸展現在眼前。

自動駕駛的三大派系

幾乎所有正兒八經研究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終極目標,便是實現L5級完全自動駕駛。不過,在路徑選擇方面,可謂各顯神通,從這些參與者當中,筆者大致歸為三大派系,分別是漸進式、變革式和特定場景式(分法不唯一)。

所謂漸進式自動駕駛,顧名思義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像打怪刷級一樣,慢慢從低級自動駕駛邁向高級自動駕駛。傳統汽車企業、新勢力造車企業和汽車零部件巨頭,都走這個路線,差異在於,傳統汽車企業和汽車零部件巨頭一般都是從L1級自動駕駛起步,而新勢力造車企業屬於後人乘涼,可以直接上L2級自動駕駛,甚至是L3級自動駕駛。

變革式自動駕駛之所以配得上「變革」二字,在於他們跳過了低級階段,直接以L4級自動駕駛為研發目標。這一派系參與者主要是網際網路巨頭和初創公司,包括Waymo(前谷歌無人駕駛部門)、百度、Cruise、 ZOOX、 Argo AI、 Aurora、Uber、滴滴等,他們不以短期盈利為目的。

谷歌在2014年推出的「螢火蟲」無人駕駛微型電動車

特定場景式自動駕駛相對來說有些默默無聞,但實際卻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甚至另外兩個派系裡面的部分公司也參與其中。

特定場景式自動駕駛有很多種,比如露天礦區的無人駕駛礦山車、港口與大型工廠的無人駕駛運輸車、景區與機場的無人駕駛巴士、園區的無人駕駛環衛車、生活小區與寫字樓的無人駕駛快遞車等等。它們有兩個共同特點,就是低速行駛和封閉範圍運營,因而實現難度相對比較小,也沒那麼依賴於相關法案落地。

在聚光燈之外,悶聲解決行業痛點

網絡上流行鄙視鏈的說法,如果非要在自動駕駛派系中列出鄙視鏈的話,應該便是變革式>漸進式>特定場景式。但實際上,特定場景式自動駕駛領域卻反而風生水起。

正所謂,不看B格看療效。

漸進式自動駕駛離我們的生活最近,現在乘用車市場的主流水平已經達到L2級自動駕駛,在未來的2-3年內,極有可能普及L3級自動駕駛。可即便如此,還是無法讓人從駕駛操作中解放出來,依舊任重而道遠。

變革式自動駕駛曾經一度是開掛般的存在,站在資本大佬們用鈔票鋪就的飛毯之上,仿佛要直上雲霄。然而,這個領域需要投入的人力、資金,遠比想像中要多;需要突破的技術壁壘和政策壁壘,也超出預期。今年疫情更是宛如下了一場大冰雹,硬生生把它們砸回地面,不少風光無限的自動駕駛公司,不得不裁員、降薪或者賣身。

今年6月,自動駕駛初創公司ZOOX被亞馬遜收購

誠然,這股力量構建了一副美好的未來出行藍圖,而與之伴隨的,是很大的不確定性,此間參與的很多公司看似光鮮亮麗,實則如履薄冰。

相比之下,在聚光燈之外的特定場景式自動駕駛沒有那麼高大上的概念,也沒有太多的關注度,背後資金支撐也遠不如其他派系,卻在角落裡茁壯成長著。其中的原因,無非就是市場與技術足夠匹配。

市場方面,從事特定場景式自動駕駛的公司主要著眼於短期目標,以解決切實且緊迫的行業痛點為導向。目標客戶是那些急切希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生產型企業或商業運輸企業,而非個體消費者。

技術方面,特定場景式自動駕駛的共同特點是低速行駛和封閉範圍運營,這就意味著,它們不需要採集天量數據,不需要做天量模擬試驗,不需要大規模的道路配套裝置,傳感器和處理器等關鍵零部件的規格要求沒那麼高,調度系統的複雜性也沒那麼誇張。

基於企業客戶意願強和技術實現難度偏低這兩點便可以預測,其中一部分場景的技術壁壘突破和正式商業化,或許將近在眼前,尤其是在圈內已經眾望所歸的無人駕駛礦山車和無人駕駛港口運輸車。

最緊迫的場景:無人駕駛礦山車

在露天煤礦區當礦山車司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當然沒有親身經歷過,但通過網絡資料了解到,這是一份常人難以長期忍受的工作。

以鄂爾多斯為例,這個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城市,探明煤礦儲量足足佔據全國的六分之一。然而,要在這裡採煤,不得不面臨極端氣候的問題,比如夏天酷熱、冬天極寒,還有頻繁光顧的風沙,可以想像,作業環境有多麼惡劣。

不單單如此,在煤礦區駕駛礦山車還是一份機械重複性高、危險性高的工作。

礦山車司機每天要操作著一臺龐然大物,在深坑和土堆之間反覆來回,面臨著多重風險。第一重是吸入甲烷、含硫有害氣體、礦物粉塵引發的塵肺病,第二重是車輛顛簸導致的腰椎間盤突出,第三重不幸翻車所帶來的難以想像的後果。

現如今,哪怕一個月給出一萬多的工資,礦山車司機也越來越難招。據悉,內蒙古鄂爾多斯某露天煤礦區有700多名司機,曾經在一年內流動的就有過半。

而比司機流動性高更嚴重的是,90後年輕人都不願意去幹這個活,司機難招的問題將來還會愈演愈烈。

我國是人口大國、工業大國,用電量需求非常大,2019年總發電量達到71422億千瓦時,為世界第一,比2-4名的美國、印度、俄羅斯加起來還要多,其中差不多6成電量都來自燒煤的火力發電廠。

如果沒有足夠的礦山車司機,或者說頻繁出現礦難拖累生產,那麼作為「工業糧食」的煤產量就會下降,接著負面影響進一步傳導至發電量,再到整個社會經濟基本面。

所以毫無疑問,無人駕駛礦山車的實現迫在眉睫。哪怕短時間內成本無法降到人力以下,煤礦企業也有超強的意願去擁抱無人駕駛。

在國內,無人駕駛礦山車是最近兩三年才出現的新物種,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等國家的礦山上(以鐵礦為主),則早已經形成了商業化。2008年以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和日本小松公司兩家工程機械製造企業,便陸陸續續投放了大約300輛大型無人駕駛礦山車。

與國外的無人駕駛礦山車市場由工程機械製造企業主導不同,我們國內目前是由特定場景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來牽頭實現,慧拓智能和踏歌智行便是這個細分領域的佼佼者。

「礦山大門一關,裡面就完全沒有任何人了。」這是無人駕駛礦山車研究人員對於這一領域所描繪的理想場景。但眼下顯然還達不到這種程度,當務之急是先實現礦山運輸卡車的無人化,畢竟這類駕駛員的數量佔據著一個煤礦總人數的70%-80%。

在對礦山車無人化改裝上,各家的做法大同小異,也跟乘用車自動駕駛很相似。利用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的組合來感知、識別障礙物,利用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以及V2X通信讓車輛行駛精度時刻保持在釐米級別,並通過自動駕駛晶片和算法,進行信息處理和決策。

最大難點在於煤礦區的地形環境較為複雜,並且還會隨著挖掘進度隨時發生變化。所以要保證幾百臺礦山車在這個區域裡做到順暢無誤地自動作業,就必須有一個高效、精確的綜合調度系統,這也是目前各家在努力攻克的。

商業前景方面,2019年全國原煤產量38.5億噸,其中露天煤礦貢獻約10億噸,按平均每產一噸原煤需要剝離7-8方土計算,土方運輸總量為70-80億方。提供自動駕駛方案的公司若按運輸成本4.5元/方向礦企收取服務費用,那麼市場體量為315-360億元/年。

相比公路運輸和乘用車自動駕駛而言,這個市場蛋糕偏小,但關鍵是玩家數量也不多,因而悶聲發財機會大。

再者,這個市場一旦形成行業壁壘,便比較難被打破。因為如果在特定場景式自動駕駛中也列一條鄙視鏈的話,煤礦區無疑處在最底端,試想一下,連年長司機都待不下去的地方,又有多少年輕研究人員願意來此呢?

「我們現在所吃的苦,就是以後的護城河」,一位該細分領域從業者如是說道。

最忙碌的場景:無人駕駛港口運輸車

無人駕駛目前除了礦山之外,最可能在短期內實現商業化的場景就是港口運輸。相比前者,這條賽道的市場大得多,技術難度更低,工作環境也沒那麼惡劣,於是更受自動駕駛公司們青睞。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2019年吞吐量前30名的中國貨櫃港口,年吞吐量都在100萬標箱以上(千萬標箱級別的共有7個),在不久未來,這些港口的核心區域,大概率都將擁抱無人駕駛。

還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港口運營商的事業版圖不僅限於國內,還有海外。比如招商局集團,就在全球18個國家共運營著38個大型港口,貨櫃年總吞吐量超過1億標箱。因此,對於國內自動駕駛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蛋糕。

港口,給人的印象總是忙碌的,事實上,其忙碌程度甚至超過預想。據悉,國內最大的幾個港口,都擁有超過1000輛重型卡車,每輛卡車需要24小時連續作業,僱傭4名司機3班倒,意味著需要數千名卡車司機每天做著重複性工作。

在這個場景下,無人化的意義不言而喻。

無人駕駛港口運輸車的行駛環境具有平坦、寬闊、車流規則度高的特點,所以實現L4級自動駕駛技術難度相對較低,未來核心目標在於探索更高效、更安全的運營方案。

目前,這個領域的參與者已經形成了一套由商用車製造公司、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港口運營公司三者協同的主流合作模式。當然,也有商用車製造公司獨立開發自動駕駛系統。

2018年2月,中國重汽集團與主線科技、天津港集團聯合籤署天津港智能無人駕駛港口貨櫃純電動牽引車研發與示範運營項目。同年4月份,中國重汽研發的無人駕駛電動貨櫃卡車,在天津港試運營。

2019年8月,上汽紅巖自主研發的5G智能重卡在上海洋山深水港首秀,並完成了全球首次5G+AI智能化港區作業任務。

2020年8月,比亞迪聯合暢行智能共同打造了一支無人駕駛電動貨櫃卡車車隊,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首個5G智慧港——招商局媽灣智慧港建設交工後的第一時間,完成了從碼頭面到堆場的第一箱實際卸船作業任務。

在這個無人駕駛港口運輸車細分領域中,能夠跟大型港口合作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幾乎可以說半隻腳踩在飛黃騰達的踏板上,但如果僅僅是提供技術和方案的話,形成不了長久護城河。因為隨著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將來很有可能被港口運營方組建的自有團隊取代。

對於暢行智能與主線科技們而言,未來要麼橫向突破,發展城際間的長途貨櫃貨運,甚至進一步考慮將觸角伸到乘用車自動駕駛領域;要麼縱嚮往下遊延伸,通過自行採購卡車組建無人駕駛車隊,為更多港口以及其他場景提供重資產型運營服務。

寫在最後

特定場景式自動駕駛還有很多種,這裡就不做一一介紹。

遵循低速載物自動駕駛。

至於前面提到的無人駕駛快遞車、送餐車,理論上商業價值很高,但這個細分領域目前的尷尬之處在於,企業端表現得特別積極,恨不得早點能夠通過它們來減少人力成本。反觀消費者端,卻是一副不太care的態度。畢竟,當大家都習慣快遞、外賣送到家門口的時候,還會願意下樓從小車裡取東西嗎?

當然,這類無人駕駛車可以先從醫院、商場、學校、辦公園區等公共場景業務做起,等將來社會發展到相應程度,也許大有可為。

阿里巴巴旗下「小蠻驢」無人快遞車

最後不得不說,國內的大多數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從特定場景入手,是非常明智的選擇。這樣一來,可以避免跟科技巨頭們以及巨頭所扶持的變革式自動駕駛公司狹路相逢,並通過迅速商業化獲得第一桶金,接著便有機會將細分領域技術做深、做透,以及爭取商業模式上的護城河。

簡而言之,先落地、高築牆、廣積糧。畢竟,未來科技巨頭們以及巨頭所扶持的變革式自動駕駛公司是否會來降維打擊他們,誰也說不準。下一篇系列文章,我便會為大家介紹變革式自動駕駛,敬請期待。

(文:太平洋汽車網 朱仕永)

相關焦點

  • 「不炫技不舒服」的高合HiPhi X,還有更大的野心
    當然,一貫「不炫技不舒服」的華人運通,自然不會放過下線這樣極具儀式感的環節。全球首個車輛無人駕駛全自動下線的應用,科技感滿格,也為自家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技術好好做了回廣告。自動下線已來,量產的高階自動駕駛不遠了很多人估計會問,自動駕駛都知道,自動下線又是什麼?
  • 敢在解放軍面前「炫技」
    並且民進黨還時不時的「不小心」洩露出來有美國高層「到訪」臺灣,企圖通過對外顯示與美國政府的「友好關係」來為自己的「臺獨」錯誤行徑壯膽。 臺軍方面也是頻頻採購美國軍事武器裝備,妄想以此來提高與解放軍的「對抗」能力。最近,臺軍更是在解放軍面前「炫技」,公然挑釁解放軍。
  • 無人駕駛爽死了,但副作用也不小
    事實上,電腦司機的功能其實非常強大,他們不僅可以與其他無人駕駛汽車進行溝通,以避免發生碰撞,同時還可以和部署在道路兩邊的傳感器進行交互,以判斷出最快路線;此外,無人駕駛汽車還可以全程跟蹤行駛速度,與其他車輛保持最佳車距,而且通過有效規劃,無人駕駛汽車還可以儘可能減少在高速公路上的停車次數(畢竟價格不便宜啊)。當
  • 他是武藝非凡的超能俠還是沉迷炫技的獨行客
    幾兀:我沒有否定他的技術,但是26日當晚的演出,幾乎通篇的喉音,包括我認為是過度使用的滑音啊超吹啊種種,以及一些「特殊音效」的過度使用,尤其這種使用缺乏前後文,是一種刻意的炫技,這是讓我質疑的。Jamie:難道我在廣州看的那場和上海不太一樣嗎?我認為廣州當晚在演出技術上完全沒有過度。
  • 當街玩漂移炫技,噪音轟鳴刺耳!南寧這4個年輕仔被交警抓了
    近日,有南寧市民發現,在南寧市濱江路上有車輛聚集,並炫技駕駛,發出陣陣轟鳴聲。這不僅噪音擾民,還存在交通安全隱患。12月9日,南寧交警將4名違法當事人及其車輛查獲,並作出相應處罰。交警供圖其間,賴某、趙某駕車在道路上進行轉圈「漂移」、原地「燒胎」等炫技表演,車輛輪胎與地面高速摩擦產生大量的煙霧和噪音。此外,現場聚集擺拍的劉某、蘇某所駕駛的小車存在非法改裝情況。
  • 用生命在炫技,廣東一靚仔用腳開車 網友:沒開好全村去你家吃飯
    這麼白痴的問題,肯定是用雙手了,都不用教練交,不用手難道用腳嗎?沒錯,答對了,還真有人用腳!3月18日一條視頻在朋友圈廣泛流傳,視頻中的男子竟用左腳操作方向盤,而且視頻還是自己用手拍攝。是藝高人膽大?還是作死行為?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在B站「火出圈」的音樂老頑童,不止會「炫技」
    在B站「火出圈」的音樂老頑童,不止會「炫技」 2020-07-12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1款哈弗F7x的「炫技」神場面 領略過後分分鐘入手
    平常沒事和同事、朋友聊天的時候炫一波,或者發個朋友圈@某人,一個大寫的「秀兒」寫在臉上真不是吹。炫技1:社交不斷電處於熱戀期的青年男女,「發微信不回」,對方就容易炸鍋。但網友們你們說,如果是開車的時候,怎麼敢看手機發微信,真的是「臣妾做不到啊」,另一半發飆也只能忍了。不過這在2021款哈弗F7x看來,根本不叫事兒,且看小編給你們炫耀一番!
  • 2021款哈弗F7x的"炫技"神場面 領略過後分分鐘入手
    炫技1:社交不斷電使用車載微信,完全不用動手,通過語音就能接收、發送微信,極大提升駕車安全性,你還擔心「社交斷電」嗎?    炫技2:移動的KTV我說,你們來我車裡唱歌它不香嗎?用這個錢買零食它不香嗎?
  • 習慣性鄙視歌手炫技飆高音的人,一定沒聽過這個小姐姐唱歌…
    到了大學,蘇詩丁為了在聲音架構上更專業,甚至還學了美聲。 不少人對有炫技之嫌的演唱天然有些排斥。 但有實力支撐的炫技,尤其是作為學院派的歌手,這其實本身是他們展現自己勤學苦練成果的一種途徑。 好比電競賽場上,明明能摸眼踢回來的C位,不會有人苛責你浪費閃現用R閃踢人,因為敢秀從來都是競技場上值得尊重的態度。
  • 從口碑優良到大型炫技現場,《歌手》產出的作品,很多人不會再聽
    歌手必須炫技才能贏嗎?不管是蕭敬騰的《皮囊》還是華晨宇的《寒鴉少年》,再或是被網友狠批用技巧打敗毛不易的黃霄雲《少年他的奇幻漂流》,臺上的每一位歌手都在毫無底線的炫技,都在不擇手段地去贏。如果看完整期節目,對比幾位歌手的作品,我們自然也會覺得毛不易、徐佳瑩帶來的感覺沒有那些狂飆高音、大炫技巧的歌手強烈,甚至覺得沒有他們唱得好。但真的是這樣嗎?這樣的作品不應該出現在《歌手》的舞臺上嗎?
  • NBA賽季盤點之九大裝逼&炫技時刻:「歪嘴戰神」希羅領銜
    魔幻的一年裡有太多的時刻值得我們去銘記,賽場上更是不乏球員們炫技與宣洩情緒的裝逼時刻,本期盤點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剛剛過去的這個賽季裡,球員們都有哪些經典的裝逼與炫技時刻吧。裝逼時刻之年少輕狂組:1.總決賽最年輕先發!
  • 美國飛行員空中高調炫技,結果200噸轟炸機垂直墜毀,4人當場死亡
    當然,今天的主人公並不是印度,而是美國,雖然說美國一直有著超級國家的光環在,但這也掩蓋不了同樣頻繁的墜機概率,國防部還曾公布了一份墜機報告,稱不到兩個月裡就墜毀了3架戰機,引起世界關注。01.墜機事件頻發,是技術還是耍帥?
  • 《誤殺》:女人靠邊站,愛是邊角料,英雄炫技最重要
    請問你是海明威嗎?就差對著大海吶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把局長夫婦搞倒臺後,妻子問是不是結束了,再次鎮定自若,淡定的說,我是個沒本事的男人只能盡最大努力保護你們。大叔,你講真的嗎,看你前面的一系列騷操作,我覺得你牛逼得很吶!你確定你不是在裝ac嗎?
  • 學小提琴,這17首炫技名曲你得知道!
    蒙格瑞狄恩即曾提到:「當時的人們並不是真的要去聽音樂會,而只是為了去看那華麗的大廳和穿梭在其中穿著華麗奪目的名門貴族。」因此,在各種公開的演奏會上,為了迎合大眾的品味,作曲家們竭盡所能的以高難度技巧的曲子,展現自我的才華,形成一種炫技的風潮,而其中最著名的例子為帕格尼尼,他在小提琴上所作的各種炫技演奏,成為眾多作曲家仿效的對象。
  • 西部世界裡的二戰德軍:劇組想炫技卻翻車慘烈!
    這只是劇組炫技的開始而已,接下來出鏡的道具更勝一籌,但恐怕不是那麼冷僻且準確了。比如幾個黨衛軍軍官的制服樣式,有人穿著灰領軍服,有人穿著綠領軍服。盤查主角梅芙的黨衛軍軍官戴的肩章上有金屬刺繡的軍法兵種標誌。
  • 無人駕駛時代,可以在車上吃著火鍋唱著歌嗎?
    我們常在科幻片中看到無人駕駛汽車,尤其是《西部世界》3,更是把無人駕駛汽車體現得淋漓盡致,智能控制,隨叫隨到,讓小編羨慕不已!尤其是看到電視裡,因為汽車不需要人駕駛了,雙手雙腳都得以解放,也不需要注意路況了。
  • 天官的「凡爾賽文學」鼻祖,三郎實至名歸,賣萌、炫技無壓力
    化身三郎的城主,擁有「絕境」實力的他,竟然對一位沒有法力的神官說他害怕,明明是王者卻要裝成菜雞,這波「凡爾賽文學」果然是真強悍,臉上毫無一絲害怕,口中稱讚著道士哥哥的厲害,在其身後卻是全力護航,說著「我害怕」的他一記凌厲的眼神,把讓他「害怕」的一群「鬼」直接嚇跑了,如此低調的大神難道不是鼻祖嗎?
  • 江淮馮梁森:現階段發展無人駕駛是不成熟的
    那麼,對於時下大熱的無人駕駛概念,公司是怎樣看待的?公司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是什麼?未來的發展方向又在哪裡?此外,對目前行業內的技術路線之爭,公司是如何看待的?補貼「退坡」等問題對公司又影響幾何呢?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採訪了公司董秘馮梁森。
  • 同樣是「秀腿技」,朱竹清M字腿,火舞擒拿腿,而她無人能超越
    像朱竹青的M字腿、一字馬就很御姐範,還有火舞的擒拿腿就顯得膽兒大,但唯有她無人敢模仿也無人能超越。 說起「秀腿技」,那一定少不了我們的柔骨魅兔小舞姐啦,她可是出了名的柔韌性一姐。像朱竹清的一字馬、M字腿,火舞的擒拿腿對於她來說那都是再簡單不過的腿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