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桂花鮮慄羹等名菜

2020-12-24 曉星聊文化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桂花鮮慄羹」是杭州地方的傳統美食。杭州古時就以「荷花十裡桂三秋」的景色著稱,而此美食正是用西湖藕粉作獒,調入糖燒鮮慄片,撒入桂花製成。色豔羹濃,清香可口,既可作點心食用,又宜在宴席中當甜品。自此,杭州地方便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桂花樹,後在當地廚師的改進下,採用桂花、慄子、西湖藕粉烹製成「桂花慄子羹」這一人間美食,一直流傳至今。

桂花鮮慄羹

散燴八寶,系荊州古城江陵「聚珍園」著名的筵席甜菜。這一傳統名特飲食品,它是以顆長「三粒寸」糯米,配以蓮子、紅棗、薏仁米、瓜子仁、蜜櫻桃、蜜金桔、蜜桂花、蜜冬瓜條等八種特產原料,先製成八寶胚,再經用白糖和熟豬油散燴而成。成菜「八寶」色彩豔麗,風味滋美獨特。散燴八寶這一荊楚名饌,歷史悠久。且此美饌具八珍之味,清香甜潤,點餚並用,確實名不虛傳,為廣大食客所喜愛。在荊州、沙市一帶民間,每逢年過節,宴請賓客,都要品嘗散燴八寶,尚有無「」不成席,無「」不請客之說。由於其製作精美華貴,因而,在全國頗有名氣。

散燴八寶

相傳,在公元前的周王朝時期。周武王姬發繼位後。牢記文王早圖滅商的遺囑。他為了討伐荒淫無道、殘暴成性的殷紂王,便起用了伯逵、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腡等八個賢臣謀士的幫助,而這八個謀士是周代最有才能的人,故人稱「八寶」,又稱「周八士」,他們順從民意,積極參與了消滅殷商的鬥爭。在八士相聚行動時,曾舉糯米為誓,意為「同心緊密,完成大業」。從而,火焚王宮,燒死暴君,一舉消滅了殷商王朝。滅紂事成後,即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當時,王室的「庖人」依此採用八種珍品蒸製成一種佳餚,並用色紅似火的山楂汁澆於其上,寓「周八士火焚殷紂王」之意,以示紀念,這就是其八寶美餚最初產生的緣由。

糯米

周武王滅紂得天下後,於公元前11世紀建立了西周王朝,定都豐鎬(今西安西郊)。自此,王宮「飲食之餚必有八珍之味」。於是,這一八寶美餚便沿傳下來,一直成為御膳珍點,供歷代宮廷權貴們享用。直至清末,已成為慈禧太后御膳房的一種甜點。不過在烹製上已有了一些改進。由以往單純的蒸製改成先蒸後燴。即起名「散燴八寶」。並根據慈禧的口味愛好,「散燴八寶」卻不再澆山楂汁了,而是採用紅色的蜜櫻桃作了代替。其散燴八寶改進後的烹調絕枝,則為當時御廚肖代所掌握。

散燴八寶飲食

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清慈禧太后倉皇逃命西安,宮廷御膳房即隨之解散,滿族御廚肖代也遭驅逐出京,最後流落到古城江陵,被當時駐守荊州清朝官員恩將軍收留。肖代並在江陵與滿族名廚關煥海兄弟合夥開設餐館,專門製作經營滿族和宮廷菜點,後又與《聚珍園》廚師張林共事中,便使散燴八寶美餚傳入民間。譽為「遼瀋無雙味,江陵第一園」的《聚珍園》,就是以經營散燴八寶而著名,並由此流傳而建立起來的。散燴八寶,這個在過去只供封建統治者享用的宮廷點心,它在古城江陵「安家落戶」以後,層樓更上,氣象一新,如今樂為。廣大人民所吃食。而且,近些年來已在荊州製成瓶裝罐頭,並投入批量生產。1988 年,江陵生產的「騰龍牌御膳八寶飯」,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榮獲銅牌獎。這種一瓶重500克的散燴八寶美食,加熱燴制後,可同時供八人吃一餐,且其散燴八寶,晶瑩光潤,富有營養,甘甜似蜜,回味芳香,並具有甜而不厭,油而不膩的特點。難怪人們贊它:「淺盞小勺細品嘗,餘韻悠長三日香。」

八寶飯

龍鬚菜,是湖北荊門市別具一格的素菜餚饌,因主料小豌豆苗尖,喻之為「龍鬚」。由於小豌豆苗上市早,季節長,產量多,群眾喜愛,加上烹製簡便,成菜迅速,使之龍鬚菜能在荊門民間廣為流傳。相傳清朝光緒年間,襄陽道臺走馬上任,路過荊門,荊門州官請來當地名廚邱氏,特為道臺大人烹製美味,盛情款待。當酒過三巡,飽嘗燒烤佳餚之後,邱氏又上了一道「龍鬚菜」。因此菜火功考究,命名典雅,色澤碧綠,清脆爽口,且在宴席中有振奮食慾、解膩開胃等特點,道臺大人食後連聲叫絕。他到襄陽執政後,還時時回味「龍鬚菜」的清香,於是專門派遣報馬來到荊門城,敦請邱氏去襄陽再為他烹製此菜。龍鬚菜主料豌豆苗尖,即是豌豆的嫩莖和嫩葉,俗稱豌豆藤,其質地柔嫩。並含有極多的鈣質和豐富的維生素B、c,以及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因而,在用於烹調入饌上,無論作為主料或作為配料,均鮮嫩滋美,清雋可口。若純作素饌炒食,則遠腥葷星。

龍鬚菜

蓴菜湯為我用南方傳統名菜,最著名的有蘇州「太湖蓴菜湯」和杭州「西湖純菜湯」兩品。太湖蓴菜湯又名蝦火蓴菜湯,系用蝦仁、火腿同大湖之純菜烹製而成;西湖蓴菜湯又名雞火蓴菜湯,系用雞脯絲、火腿絲同西湖蓴菜臺氽而成。均湯鮮味美,膾炙人口。蓴菜,亦名湖菜,又有水葵之稱。是一種水生類蔬菜烹飪原料。漢《古詩》們「採葵持作羹」之旬。用蓴菜烹調的蓴羹,清香潤滑,營養豐富,它與菰菜、鱸魚膾,被譽為江南三大名菜。而當時,張翰這樣做,不過是託辭退隱罷了。可是後來這個故事,竟形成了「蓴鱸之思」這一成語典故。關於蓴菜,在蘇、杭地方還有一些傳說故事。那是在很多年以前,太湖邊上有一個美麗勤勞的漁家姑娘,不幸的是,一次她被選為宮女,在解往京城途中,被她的未婚夫救回漁村,兩人便在漁船上成了親。

不久,官兵追來,他倆情知難免一死,與其被官兵抓住殺死,不如雙雙投湖。於是,當官兵逼近他倆時,便投湖自盡。後來,他們分別變成了蓴菜和鱸魚。至於杭州西湖蓴菜,民間卻傳說它是八仙之一呂洞賓留給人間的。雖然上述只是一些神話傳說,但以蓴菜作羹卻早已有之,並馳譽古今。蓴菜,這種類似瓊脂的黏液物質,具有豐富的營養和食療價值。據分析,它含有澱粉、蛋白質、多種胺基酸、維生素和微量鐵質。在醫學上具有止嘔、潤腸、治疽、解百藥毒等功能,並具有防治癌症的作用,尤對胃癌有一定的療效,可稱得。上是「靈丹妙藥」了。故蘇杭蓴菜湯,是一種食藥兼優倍受人喜愛的美餚。

參考資料《中國飲食》

相關焦點

  • 來杭州不能錯過的十道經典名菜名單出爐!來杭州不能錯過的十道經典名菜排名榜單揭曉!
    杭州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一直以來被稱作天堂美食之府。杭州名菜都有一種來自五湖四海混合的味道,像是東坡肉。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全殼甲魚湯等地方風味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全殼甲魚湯,又名「活甲魚湯」,它是楚鄉湖北房縣的地方風味名菜。由於這一傳統名菜以其製法獨特馳譽全國,並被收入《房縣文史資料》一書。
  • 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國飲食的歷史幾乎與中國的文明史一樣長。在充飢果腹之外,人們賦予了飲食更多的文化意味,即所謂的「食文化」。傳說中的中國烹飪始祖關於飲食文化的起源,目前說法不一。庖:廚房,司庖,即管飲食的官),八盤五簋宴王公(簋:盛食物的容器)。」易牙與齊國彭城(今徐州)的淵源使他留名於今日的飲食文化中。齊國菜是我國最早的地方風味菜,後來成為中國的四大菜系之一(魯菜),以其味鮮鹹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易牙對魯菜的形成無疑是有功的。除了魯菜,淮揚菜也跟易牙有著密切的關係。
  • 《湖湘飲食文化概要》——賡續湖湘飲食文化歷史文脈的扛鼎之作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 (蔣梅)《湖湘飲食文化概要》近日出版發行。在中國飲食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歷史地位的湖湘飲食文化,終於有了一部能夠全面系統總結與反映湖湘飲食文化歷史文脈的扛鼎之作。湖湘飲食文化,特色濃鬱,源於生活,貼近自然,深受民眾喜愛。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且說成都 「姑姑筵」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姑姑筵」本是成都小孩們模仿大人做飲食炊爨的小玩具:小爐子、小鍋鏟、小菜刀,這在當時的雜貨鋪可買到,小孩們玩得很有興趣黃辣丁湯再如「豆腐魚」這道菜,在少城公園(今人民公園)靜寧餐館,已是早餐食客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了。
  • 桂花蓮藕羹
    小時候,一直都很喜歡用藕粉衝甜羹吃,黏糊糊的,甜蜜蜜的,非常好吃。前一陣子菇菇看了本雜誌,裡面有介紹到關於蓮藕的一些信息,作為一個吃貨級的小廚娘的本性暴露出來了,果斷嘗試。自己家在做藕粉,分分鐘做出香濃蓮藕羹。又健康又好吃,一級棒。說來也奇特,蓮藕汁通過加熱攪拌的方式就會慢慢變濃稠,變黏糊,就像加了糯米粉一樣,這種在家自製純天然藕粉的辦法真是非常之健康。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飲食,其他飲食文化習俗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繼續談談前面的飲食,半路的午飯亡靈要去的那個世界必須經過很長的路途,而且須步行去,不論去的是什麼方向都需要跋山涉水,歷經許多艱難險阻和考驗
  • 即將失傳的中國傳統名菜
    金錢雞金錢雞是一款傳統粵菜。它與野雞卷一樣,創自中國廚師之鄉順德。名為「雞」,實為豬肉,因嫩滑如雞而得「雞」的芳名。黃埔蛋曾經是粵菜中的一道名菜,因它曾是許多名人的至愛盤中餐而更富有歷史文化氣息,但近二十年來,這道用料普通的名菜日漸被人們淡忘,乃至於在它的誕生地黃埔也已不易尋覓。
  • 和食解說: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
    日本飲食文化雖不及中國飲食之博大精深,但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極利於健康的和食,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去過日本或者想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會日本飲食抱有極大興趣。受到中國飲食的影響很大,一張桌子上放著所有的菜盤,盤子數被定為偶數。後期演化為現在的會席料理。
  • 飲食文化與用餐禮儀
    韓國飲食文化   韓國人對飲食很講究,有「食為五福之一」的說法。韓國人的日常飲食是米飯、泡菜、大醬、辣椒醬、鹹菜、八珍菜和大醬湯。八珍菜的主料是綠豆芽、黃豆芽、水豆腐、幹豆腐、粉條、椿梗、藏菜、蘑菇八種。  韓國人特別喜歡吃辣椒,辣椒麵、辣椒醬是平時不可缺少的調味料。這與韓國氣候寒冷溼潤、種植水稻,需要抗寒抗溼有如泡菜是具有韓國民族特色的`冬季必備副食品。
  • 五千年吃吃喝喝,中國歷代飲食文化
    因為東漢以後連襠褲才發明,並在魏晉南北朝廣泛推廣,所以,魏晉以後,有人就放棄跪坐進餐的方式。到了宋朝,所有吃貨的褲子都有了褲襠,人們習慣於坐在椅子上吃飯,再也不用擔心走光了。 三國魏晉南北朝的飲食文化,給後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遺產。(一)魚鮮。據傳東晉名將謝玄於軍務之餘釣魚,自製成魚鮮,寄給遠方的妻子,遂被傳為風流佳話。(二)五味脯。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圖騰意識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圖騰首先是一種觀念,一般認為這種觀念基於這樣的認識:本氏族的祖先與某種動物或植物有淵源關係,如自己氏族的男性祖先與某種雌性動物結合繁衍的後代就是本氏族人,或本氏族的女性祖先與某種雄性動物結合才繁衍了子孫
  • 「以名舉實」——從《飲食男女》中飲食文化負載詞的英譯談起 | 肖瑤 張順生
    本文將從電影字幕的翻譯特點入手,對飲食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以及影片中飲食文化負載詞的字幕英譯進行探究。一、電影字幕翻譯特點  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電影語言的翻譯屬於文學翻譯的範疇,但電影語言的載體與傳統文學作品的載體存在明顯差異,電影字幕翻譯需要服務於電影本身。
  • 中國飲食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1,「食不語」不符合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國人自遠古以來就有在吃飯時候教育子女,夫妻交談的習俗,鄉親的「鄉」字就象兩個人對坐在桌子前,一起喝酒交談,鄉裡鄉親無非就是經常坐在一起吃飯聊天。孔子是聖人,也是個凡人,他也有妻兒子女。所以,他不可能不管別人,獨自一人,默不作聲地吃飯。
  • 說一說寶島臺灣的飲食文化
    酒家菜色融合很廣有閩南 廣東 日本 福州經常使用乾貨像是烏魚子 九孔 軟絲 生魚片 粉肝魚翅羹 龍蝦 排骨酥 佛跳牆等等天生有吃的命家裡做外貿生意酒家後來沒落,成為純粹的風化場所,之後酒家菜被臺菜吸收了,布袋雞、烤乳豬、鯉魚蝦、佛跳牆、五柳枝、桂花紅蟳,以及後來的魷魚螺肉蒜鍋、排骨酥都是當時知名的酒家菜。    1949年,國民黨帶領120萬軍民來到臺灣,對臺灣社會產生了極大影響,也帶來了八大菜系。
  • 中國的傳統名菜,享譽世界,下面有哪幾道大家吃過的呢?
    中國的傳統菜譜文化和它的傳統歷史文化同樣都是享譽世界的優秀文化。隨著中國逐漸走進世界舞臺,現在就連中國的飲食文化也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這期的飲食介紹就是有關於中國的一些名菜了。而這次我們第一個要介紹的菜就是一道經常作為國宴的主菜,寫到這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成功被勾引起興趣了呢。
  • 用英語講中國傳統文化
    原標題:用英語講中國傳統文化   近日,百餘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和中國學生歡聚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通過微視頻大賽的方式,用英語講述一個個家喻戶曉的中國
  • 製作環保燈籠,弘揚傳統文化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到來,為迎接這喜慶的節日,弘揚傳統民族文化,給同學們營造一個充滿節日氣氛的環境,同時也為了鍛鍊同學們的動手能力,我校舉行了「燈籠製作大賽」 。瞧!校園中呈現出一派紅色歡樂、喜氣洋洋的節日氛圍。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的燈籠懸掛在教室前,這是學校「製作環保燈籠,弘揚傳統文化」燈籠製作大賽展示活動。
  • 大話紅樓夢飲食文化之蔬菜第一篇——蓮葉羹、茄鯗、法制紫薑和鹹菜
  • 五千年吃吃喝喝,中國歷代飲食文化(附美食譜)
    三國魏晉南北朝的飲食文化,給後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遺產。(一)魚鮮。據傳東晉名將謝玄於軍務之餘釣魚,自製成魚鮮,寄給遠方的妻子,遂被傳為風流佳話。(二)五味脯。據《周禮》鄭玄注可知,該脯為五香乾肉條(片)。(三)胡羹。西漢張賽通西域以後,中亞飲食之法漸有傳入漢室之中,胡羹便是其中之一。三國魏晉時,胡羹在民間廣為流行。(四)胡炮肉。胡炮肉是魏晉時由波斯傳入中國的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