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九號」比肩美國阿波羅登月用的火箭?專家:先看清差距

2021-01-08 騰訊網

對於運載火箭的用途,可能很多人還不是特別清晰。運載火箭指的是各種將太空飛行器推向太空的載具,例如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等航空器,其目的就是為了探測星球奧秘,並進行相關防控系統的設置。為人類生活或軍事領域提供便捷和相關信息,以促進各國的發展或人類文明建設。可見,運載火箭對於人類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2019年3月24日,我國長徵九號一級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試成功,這讓所有國人振奮不已,根據相關信息可以知道,預計在2028年,我國長徵九號火箭就會實現首次正式發射。而美國的《大眾機械》網站也表示,長徵九號比肩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用的「土星Ⅴ號」火箭。對此,我國專家則認為,我們應該先看清差距。

根據2018年的火箭運載能力可以知道,我國長徵九號的運載量足足有130噸,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且位於世界第一的土星五號火箭早已停產。似乎預示著我國長徵9號火箭的運載能力未來將位於世界領先地位。

但我們要清楚一個道理,時代在不斷進步,世界各國也在卯足了勁進行發展,我國長徵九號雖然已經完成深化論證,但是並沒有成功發射,而美國的土星五號已經是上個世紀的產物,而且早已經停產,與這一火箭其實並沒有什麼可比性,畢竟時代已經不同,而且我們也能清晰地認識到,即使與美國上個世紀的產物進行比較,我國也位於下位,可見,兩國在這方面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另外,我國在大推力發動機這方面存在比較大的缺陷,這也是我國在工業方面遇到的最大阻礙,由於我國在工業上的起步比較晚,對於發動機的研製技術和相關創新技術的掌握程度都不太深,而且發動機這一技術並不是幾年都能完全掌握的,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進行研究深入,才能獲取到一定量的成就,在發動機上,並不能一蹴而就。

因此,我們應該正視我國在航空領域上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只有正確認識到差距的存在,才能具備一個正確的態度以迎接更好的發展。而且,美國媒體的報導在一定程度上是針對我國發展而中展開的一種策略,讓我們鬆懈下來,從而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進行航空領域上的發展以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從而降低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我們也應該以此為戒,不斷強大自我,才能以更好的姿態走上蓬勃發展的道路。

相關焦點

  • 長徵九號落選首輪載人登月?一款新火箭脫穎而出,進展勢如破竹
    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載人登月就是基於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方案,結合去年航天大會公布的登月方案可知長徵九號已經不在首輪登月任務的裝備序列之中,大洋彼岸阿爾忒彌斯載人重返月球計劃也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方案。
  • 運力比長徵五號大3倍,我國載人登月將用這款火箭,並非長徵九號
    那麼我國用哪款火箭來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實現我國的載人登月夢想呢?會是長徵七號系列火箭嗎?它也是我國的一款新型火箭,其實只要看一眼長徵七號的運載能力就明白了,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約為14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大約為5.5噸,地月轉移軌道的運轉能力當然就更小了,所以載人登月火箭不可能是長徵七號,不過用它來進行月球無人探測器的發射倒是可以的。
  • 長徵九號首戰告捷:第一階段工程全線完工,載人登月時間表出爐
    8噸級月球飛船,在整個任務過程中要完成一連串多達12個高難度航天科目,最終將數公斤月壤送返地球,其登月控制技術已然超越它的前輩「阿波羅系列載人登月飛船」,毫無疑問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技術成果必將直接助力中國載人登月工程。
  • 當年美國阿波羅號登月直播,嫦娥五號畫面卻卡頓,差距多麼大?
    當年美國阿波羅號登月直播,嫦娥五號畫面卻卡頓,差距多麼大?上世紀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因為在執行任務的過程當中,美國將整個過程進行了直播。起初他們的目的是希望在月球上可以建立一個人類的軍事基地,用此來應對最大的對手蘇聯。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年
    1969年7月20日,在「阿波羅11號」環月飛行了12圈、並釋出登月艙「鷹」之後,這一句久等的話,讓許許多多在場的工作人員熱淚盈眶。如今,刻畫宇宙探索的科幻大片層出不窮,月球已經不算是冒險家的樂園了,觀眾也不會更感興趣。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年
    1969年7月20日,在「阿波羅11號」環月飛行了12圈、並釋出登月艙「鷹」之後,這一句久等的話,讓許許多多在場的工作人員熱淚盈眶。如今,刻畫宇宙探索的科幻大片層出不窮,月球已經不算是冒險家的樂園了,觀眾也不會更感興趣。
  • 超越土星五號的SLS巨型火箭將在2021年首飛,美國版「長徵九號」
    除去由三枚獵鷹9號拼裝的重型獵鷹外,美國現役最大運力的火箭便是德爾塔4火箭,近地軌道運力為28.79噸。而目前要研究超過100噸運載力,如此大的運力跨度提升,對於即使製造過土星5號火箭的美國,也是有不少壓力和挑戰的。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發射火箭用特別簡單的裝備平地而起,或者採用便捷的可移動發射平臺,這些都是人類航天探測之夢。如果可以實現簡單的發射,那麼將節約大量的經費。大約兩個星期前9月15日,我國就在黃海海域發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性將9顆衛星送上了預定軌道。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太空人柯林斯重回39A發射臺
    }責任編輯:李夏君   美國宇航局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太空人柯林斯重回39A發射臺  中新社休斯敦7月17日電 當地時間7月16日,「阿波羅11
  • 嫦五回家第5天,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專家:全新突破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順利發射,5顆衛星送入軌道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回家已經過去了第5天,經過科學人員的稱重,返回器攜帶了1731克珍貴月壤,這標誌著我國航天技術已經來到了強國行列,在未來的嫦娥工程中就準備圓夢載人登月了。不過專家曾提醒了一點,想要完成載人登月,就必須要擁有大推力和運載能力大的火箭。如果沒有這點保障,很難邁出載人登月的第一步。
  • 龍樂豪:要研製長徵九號、空間太陽能電站、重複使用飛行器……
    龍樂豪:要研製長徵九號、空間太陽能電站、重複使用飛行器…… 2020-09-17 15: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為何質疑阿波羅登月?
    長久以來,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行動,總是被歌頌為人類科學技術進步的偉大裡程碑,但與此同時,圍繞在阿波羅計劃周圍的,還有從未停歇的質疑。許多人都認為,NASA的阿波羅登月工程並沒有成功,人類至今還沒有登上月球,而所謂的登月工程,其實就是用攝像機和照相機,記錄下了一系列精心偽造的登月證據,說白了這就是一場美國政府自導自演的科幻電影。
  • 51年前美國阿波羅登月,是騙局還是偉大創舉?嫦娥五號已經證明
    蘇聯載人航天的成功,刺激了美國,美國決定搶先一步登陸月球,這就是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由來。確定了計劃之後,首先要確定的是登月方案。經過長時間考慮,確定了三種方案,第一種是用大型火箭直接把飛船發射至月球軌道的「直接登月法";第二種是飛船分段送入地球軌道,再逐一對接後飛向月球的「 地球軌道交會法」;第三種是將飛船送入地球軌道,並推向月球的「月球軌道交會法"。
  • 電影專家聲稱,要想偽造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是不可能的
    電影專家稱,要偽造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是不可能的,並且揭穿了這個標誌性任務電影的大部分陰謀論
  • 畫面卡頓,直播中斷,嫦娥五號與阿波羅的差距在哪裡?
    嫦娥雲監工們呆看了很久的月亮許多人紛紛在社交平臺鬧意見,說既然嫦娥五號這麼先進,為什麼連一個電視直播都搞不定,你看看人家美國,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就實現了電視直播,那畫面儘管模糊些言下之意,這差距不止50年吶!
  • 嫦娥5號之後,我國載人登月階段開啟
    十三年的嫦娥工程,我們完成了從登月、登月到取樣返回的全部過程,這完全符合我們的期望,那下一步當然就是載人登月了,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嫦娥5號的登月模式與美國阿波羅計劃的登月模式是一致的,可以說我國正在執行一個無人登月的任務。
  • 阿波羅登月是假的?無數鐵證告訴你它是真的
    相比今天2020年,我們的嫦娥5號成功發射,美國竟然在50年前就完成了載人登月的偉大壯舉!可見我們依然和他們有非常大的差距!  下面筆者將回顧舉出幾條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載人登月是真實事件的鐵證,以期我們能夠正視差距、正視歷史,從而砥礪前行、奮起直追,不自傲、不自卑:第一,美國的工業基礎和科技潛力,連蘇聯都望塵莫及。  雖然蘇聯是第一個成功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第一個成功實現載人航天、第一個成功發射撞擊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 世界上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船是用什麼火箭發射的?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微信公眾號ID:space-more 1969年7月16日,美國用土星5號運載火箭將第一艘載人登月的阿波羅11號飛船送入登月軌道。經過4天的航行,飛船的登月艙抵達月面。
  • 夢想不熄:谷歌協同阿波羅11號功勳麥可·柯林斯共慶登月50周年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每年的7月19日,當你在搜索幾乎任何東西的時候都會被提醒當天是阿波羅11號(Apollo 11)登月紀念日,尤其是2019年登月50周年期間,格外火爆。因為谷歌為這一慶祝壯舉的50周年紀念日設計了一個生動的彩蛋。
  • 中國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追趕SpaceX可回收目標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一員。長徵八號在近年長徵火箭新成員當中,可以說只是性能平平,但長徵八號正正嘗試以此定位,將中量級載荷低成本地送入軌道,做到其他長徵火箭無法做到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