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嶽飛徹底平反的南宋權臣韓侂胄是怎麼樣一個人?

2021-02-23 寫乎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推薦:

採用即有稿酬:《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8第四版)和徵稿選題

作者:齊雲軻

(韓侂胄)

韓侂胄,是北宋名臣韓琦的曾孫,父親韓誠是寶寧軍承宣使,他於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出生。因為韓琦的原因,他很早就出仕了,宋孝宗在位時,他為知閤門事,負責傳達詔令和聖旨,職級雖然不是太高,但是位置重要,為他進一步升遷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外,他的母親是宋高宗吳皇后的妹子,宋高宗成了他的姨夫,他與宋孝宗成了姨表兄弟,他的妻子則是舅舅的女兒、也即是吳皇后的侄女,他的侄孫女又是宋寧宗的皇后。外戚的關係,又為他專權提供了方便。

韓侂胄專權時期(1195-1207年)。

(嶽飛)

一、擁立之功

正因為韓侂胄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加上他本人確實還有些能力,所以他的前途註定是不會差的。

出仕的前一二十年,因為年輕,韓侂胄在一眾臣僚中不顯山不露水,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能力。真正使他時來運轉的機會,是其表侄、侄媳宋光宗夫婦倆創造出來的。

宋光宗被妻子李鳳娘欺辱的神經錯亂,一再胡作非為,使朝政荒廢,國家機器無法正常運轉。太上皇宋孝宗被這不爭氣的兒子兒媳生生氣死後,葬禮也無法正常舉行,原因是兒子宋光宗不出來主持大禮。宮中、朝中上下無可奈何之下,只好請出宋高宗的吳皇后出面,最後由宋光宗的兒子嘉王趙擴代替老爹為爺爺主持葬禮。

宋光宗和李鳳娘的所作所為在朝內外引起一片譁然,導致人心浮動。有人背地裡造謠,說宋朝大限已至,金軍即將殺入臨安城。所以,臨安城內人心惶惶,許多人打包細軟金銀,開始外逃,甚至大臣中也有人藉故辭職,與家人一道出逃。

在這種情況下,朝中宮中對宋光宗、李鳳娘夫婦忍耐的極限已至。為了挽救混亂不堪的局勢,皇族趙汝愚、趙彥逾等人開始謀劃改立新君,決定拋棄宋光宗,擁立嘉王趙擴繼位。趙汝愚首先說服了殿前都指揮使郭杲,控制了軍隊,然後找到韓侂胄,利用他作為外戚的特殊身份聯絡後宮,徵得了太皇太后吳氏的同意。

韓侂胄為此暗暗竊喜不已,因為嘉王趙擴是他的侄孫女婿,嘉王一旦登基,那麼侄孫女就是皇后了,自己是皇后的娘家爺爺,未來的前途還用說嗎?所以,他在這件事兒上表現的十分積極,先是去後宮找姨媽太皇太后吳氏商議,徵得她的同意,然後與侄孫女說好,最後出來與趙汝愚等人商量具體事宜和步驟。

經過一番認真籌備後,紹熙五年(1194年)七月,太皇太后吳氏下詔,以宋光宗「曾有御筆,自欲退閒」為由,立皇子趙擴繼位,尊宋光宗為太上皇。一場披著合法外衣的政變,在宋光宗、李鳳娘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宋光宗對此剝奪他合法帝位的政變,始終不同意、不承認、不甘心,卻已經是無可奈何了。

嘉王繼位,是為宋寧宗,冊立韓侂胄的侄孫女為皇后。

二、慶元黨禁

紹熙五年(1194年)七月,宋寧宗即位後,因擁立之功以趙汝愚為右丞相,武人出身的韓侂胄僅被任為汝州防禦使,引起韓侂胄的強烈不滿。

四十三歲的韓侂胄正當壯年,有著極強的權力欲望,他深知只有除掉趙汝愚,才能獲得大權。於是,韓侂胄就利用後宮韓皇后搬弄是非,說外間傳聞趙汝愚有人君之相,不可久留。同時,韓侂胄利用自己的政治優勢,掌握了臺諫機構,授意臺諫官對趙汝愚進行攻擊。

在內外夾擊下,趙汝愚很快便招架不住了。慶元元年(1195年),宋寧宗貶趙汝愚為寧遠軍節度副使。第二年,趙汝愚在衡州暴斃而亡。時人多認為是韓侂胄毒害的。也有人說是趙汝愚自己服毒自盡的。無論如何說,趙汝愚並非善終是肯定的。宋朝有一種祖宗家法,就是要求宗室不得在朝中為官;而趙汝愚卻是個例外,他靠自己的真本領考取進士,後一步步升遷至右丞相位極人臣,難免不為人所忌憚。而韓侂胄也正是利用了這種祖宗家法,輕而易舉地除掉了他包攬朝政的障礙。

(朱熹,雕塑)

趙汝愚崇尚理學,為天下知識界所敬重。他的去位和不得善終,在儒林引起一片譁然。臨安城、甚至皇城牆壁上,幾乎每天都有悼念他的詩文貼出來。與此相對應的是,許多人、尤其是太學生上書為趙汝愚鳴冤,要求嚴懲兇手,矛頭直指韓侂胄。

韓侂胄大怒,為了嚴懲這幫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學生,徹底消除趙汝愚的影響,他假借學術之名製造了「慶元黨禁」。理學起源於北宋,到南宋時在思想領域已經成為一枝獨秀的主流,理學學者和門徒開始謀求相應的政治地位。趙汝愚在短短的一年執政期間,重用了一批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家和門徒,深得他們的擁護。為了反擊理學學派,韓侂胄先是在宋寧宗面前進讒,攻擊理學迂闊不實,將朱熹等人排擠出朝廷,再為其羅織種種罪名,對其門徒進行打擊。

慶元二年(1196),南宋政府宣布理學為偽學,在朝中清理偽學門徒。而實際上被清洗的偽學門徒,並非全是理學學生,許多是與韓侂胄一黨政見不合的官吏。第二年,韓侂胄等人又炮製出一份「偽學逆黨名單」,將他們認定的所謂「偽學」者都名列其中,進行打擊,為官者一律罷免,已經死了的一律追奪其官諡。

慶元黨禁,只是韓侂胄用來打擊異己的一個幌子,在學術界引起極其惡劣的消極影響。許多士大夫和理學生為了自保,要麼隱居林泉,要麼投靠韓侂胄門下,導致世風日下、儒林不興。

慶元六年(1200),見目的已經達到,韓侂胄宣布解除慶元黨禁,同時又為趙汝愚、朱熹等人追復了官職。此後,他認為再也沒人敢向他發起挑戰了,就與其弟韓仰胄一起賣官鬻爵、為所欲為,將朝政弄得烏七八糟,國勢更加危難了。

三、開禧北伐

韓侂胄不傻。他深知慶元黨禁不得人心,儘管後來解除了,但是在天下士人心裡他的形象還是很不好。為了贏得天下人心,鞏固自己的地位,他決定出師北伐。

南宋時期,最得民心的事兒是什麼?毫無疑問,是出師北伐、收復中原。為了在天下人面前樹立自己偉大的個人形象,建立偉大的功勳,韓侂胄決定揮師北伐、為國人報仇雪恨!

韓侂胄先是為嶽飛等人平反冤獄,追封嶽飛為鄂王,以贏得民心,激起國人鬥志。

出師北伐,確實很得人心,受到了舉國上下一片擁護和讚譽,臣民們的抗金熱情被迅速調動起來。

(秦檜)

開禧元年(1205年),南宋政府又削去了秦檜的一切官爵,改諡「謬醜」,並追究其誤國之罪,有力地打擊了投降主和派,鼓舞了民心。

開禧二年(1206),北伐正式開始。宋朝兵分三路,從川蜀到江南一帶主動出擊金軍,相繼收復了一些失地。特別是大將畢再遇取得了泗州大捷,給金軍以沉重打擊。

可是,川蜀的西路軍統帥吳曦居然被金朝收買叛變,在川蜀接受金朝的冊封,做了蜀王,公然發動叛亂,與南宋為敵。

後來,金軍組織反攻,不僅將宋軍趕回江南,還攻佔了宋朝的大片領土。

見金軍直逼江南而來,南宋統治階級內部,有人開始向韓侂胄磨刀霍霍動手了。

(嶽飛)

宋寧宗見金軍即將兵臨城下,嚇壞了,忙下詔議和。而金朝開出的一個主要議和條件是斬韓侂胄的頭。韓侂胄自然是不可能引頸就戮了,就堅決反對議和,還籌劃反攻事宜。可是,還未等他發起反攻,就被孝宗朝丞相史浩之子史彌遠聯合對其不滿的楊皇后發動政變給殺了。

韓侂胄怎麼也想不到,本來是為了鞏固自己地位的北伐,怎麼反倒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不僅沒鞏固好地位,反而還被人給殺了。

他死的稀裡糊塗的。他的死,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親人韓皇后已經死了,而繼任的楊皇后對自己非常不滿。楊皇后對他不滿的原因是:他曾經反對立楊貴妃為皇后,而最後楊貴妃還是當了皇后,這梁子算是結下了,可他好像給忘記了。

平心而論,韓侂胄主政的十幾年裡確實做了不少壞事,加速了南宋走向敗亡的趨勢,可是,他為嶽飛等人平反冤獄,主動出師北伐對於偏安已久的南宋還是很有衝擊力的,尤其是對生活在逆胡鐵蹄下的宋朝遺民們來說,鼓舞的力度還是很大的。

從當時情況來看,金朝早已走過了它的強盛時期,是昏聵無能的金章宗完顏璟在位,蒙古汗國的迅速崛起,已經成為威脅金朝存亡的可怕力量。南宋若能謀劃得當、措施有力、將帥得人,北伐成功的機率還是不小的,可惜的是,南宋主政非人,韓侂胄想的是提高名望,至於如何出師北伐和取勝,他謀事不周,用人上也存在問題,致使「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的歷史悲劇還是重現了。

開禧北伐的失敗,使宋金關係進一步惡化,也使南宋失去了一次收復故土的絕佳機會,更使天下渴望復土開疆的人心給狠狠挫敗了。此後,南宋想靠一己之力出師北伐收復故土,則更難了。

(宋軍將士)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1988年生,教育工作者。2007年以來,在各級各類媒體發表作品七十餘萬字。閱讀悅讀平臺籤約作者。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青作協常務理事、汝南縣作協副主席、新蔡縣作協特邀理事。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499020910@qq.com(歷史)

125926681@qq.com(小說散文)

相關推薦

【醉歷史】洪與 《給嶽飛平反的人是奸臣?》

《精忠報國》:你真的聽懂了嶽飛嗎?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延伸閱讀

精彩內容搶先看,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南宋最不像奸臣的奸臣,為嶽飛平反,主張北伐,卻被後人視為奸臣
    從宋徽宗趙佶君臨天下到南宋末年這一百多年間,宋朝的奸臣像雨後春筍一樣,層出不窮。 雖然宋朝奸臣很多,但其中也有被冤枉成奸臣的,比如南宋的韓侂胄(han tuo zhou)。在《宋史》中,韓侂胄是跟蔡京、秦檜、童貫、王黼、朱勔、秦檜、張邦昌、賈似道一樣的奸臣。
  • 韓侂胄是忠臣還是奸臣?
    韓侂胄便是一例。認為韓侂胄是奸臣,把他同南宋時臭名昭著的奸相秦檜、賈似道相提並論,似乎是南宋以來當權者和正史的觀點。翻開《宋史·韓侂胄傳》,幾乎通篇都是說他從一得勢,就權欲薰心,獨斷專行,極其鄙夷他的為人和政聲。「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諷刺他恃擁立寧宗趙擴而好大喜功,極欲弄權,「時時乘間竊弄威福」,唾罵他常常背著皇上,私自處理政事,擅作威福。
  • 韓侂胄:眾口鑠金事,難損忠繆人
    眾口鑠金事,難損忠繆人對一般人來說,這南宋以嶽飛之死為界,前期之事很是精彩,而後期直到文天祥、陸秀夫之崖山之戰,期間幾十年時間
  • 南宋君主皆昏君?秦檜害了嶽飛以後,誰還敢效忠
    南宋可就艱難多了,而且出了一堆太上皇。宋高宗趙構沒兒子,只好傳位給趙匡胤的後嗣宋孝宗趙昚,自己做了太上皇。宋孝宗又提前把皇位傳給了兒子宋光宗趙惇,自己也做了太上皇。宋光宗被韓侂胄等人逼著退位了,所以又傳位給他兒子宋寧宗趙擴。
  • 韓侂胄:千古奸相,還是鐵血狂人?
    所以,韓侂胄這哥們的起點,其實並不高——知閤門事,這職位就是一個皇家服務員,就這,韓侂胄還是恩蔭入仕!如果一切順風順水,韓侂胄這一輩子的天花板可能也就是皇家高級服務員。二、與趙汝愚的恩怨情仇可偏偏,南宋集團的掌門人老趙家出事了!
  • 韓侂胄的悲劇:愛國遠不是敢和敵人開戰那麼簡單
    後來因為漢武帝時國勢強盛,徹底擊敗了匈奴。唐朝自太宗開始,通過五次與突厥的戰爭,徹底擊敗東、西突厥,唐朝皇帝被遊牧民族奉為「天可汗」。於是,當初的屈辱歷史在勝利後反成為臥薪嘗膽的佳話。宋以後,中原政權對北方的異族政權,勝少敗多,長期處於弱勢。越是弱勢,越忌諱於和談。而不惜一戰的調門反而能博得喝彩聲。韓侂胄的悲劇很具有典型性。
  • 開啟「射鵰三部曲」的人,是南宋一朝爭議最大的宰相|文史宴
    此人就是曾在南宋寧宗一朝任宰相的韓侂胄。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韓侂胄開啟了「射鵰三部曲」的一系列故事。《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金庸借郭靖之口,一再表示了對嶽飛、韓世忠等知名抗金英雄的歌頌,相對應的就是對主和派的憎惡。然而在《射鵰英雄傳》中對於宋寧宗一朝的對金關係,未免存在想當然的成分,對於這一時期的權臣韓侂胄的文學形象定位,更與其歷史形象有所偏差。
  • 他是南宋最後一位鐵血宰相,卻被後人當作奸臣,被誤解了800多年
    他是南宋最後一位鐵血宰相,貶謫以宗室趙汝愚為代表的大臣;追封嶽飛為鄂王,追削秦檜官爵;力主抗金,卻被歷史當成了奸臣,被世人誤解了800多年。韓侂胄,相州安陽人,宋神宗三女兒唐國長公主的孫子,於1152年11月出生。
  • 他害死民族英雄嶽飛卻過得很好,死後還被封王!
    可能有人還不信,非要說好人有好報,那嶽飛一生精忠報國,為啥被秦檜弄了個屈死風波亭的下場呢?嶽飛死的這麼慘,你知道秦檜的下場如何嗎?1142年1月嶽飛死於大理寺獄中,年僅三十九,13年後的1155年,秦檜享受了一生的榮貴後,安然去世,終年六十六歲。並且在秦檜生前,享受了無數的榮華富貴。趙構還為秦檜墓題寫神道碑,把秦檜描述成一個大忠臣。
  • 東晉和南宋都是曾偏安江南,它倆相比誰的翻盤機率更大?
    東晉權臣桓溫在北伐時,過淮泗,踐北境,與隨行同僚眺望江北,見到滿目瘡痍的中原,桓溫慨然道:「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不過東晉雖一直都想北伐中原,但當時東晉的權力主要掌握在大世族門閥手中,各大世族傾軋使得東晉朝廷遲遲不能同心協力。
  • 南宋宰相史浩力排眾議為嶽飛平反 依官禮改葬(圖)
    當地朋友說,這個史家在南宋是個大望族,叫做「一門三宰相,四世兩封王」。我噗嗤笑了,覺得這是中國人離奇之處。比如毛澤東厲害吧,結果去了他家鄉到處是毛家菜、毛氏紅燒肉。清代大翰林譚氏,留給北京人的就是譚氏私房菜。屈原那麼偉大的高官詩人,結果大家首先知道的是代表他的粽子。  史家最了不起的功績,在於南宋宰相史浩,力排眾議給嶽飛平了反。
  • 南宋重文輕武,為何將才華出眾的辛棄疾棄雪藏?答案在破陣子裡
    這一戰可能就是辛棄疾人生的巔峰,因為隨後他的決定,徹底改變了他一生的路線,因為他投靠錯了人。02輾轉南宋各地,卻無北伐機會。辛棄疾帶著叛徒張安世,一路南下到達南宋建康。當時的宋高宗感到非常詫異和吃驚,原來除了嶽飛以外,世上還有如此勇猛之人。
  • 南宋最無恥的將領:為了自己逃命,將手下猛將送給金軍
    開禧二年(1206年)三月,南宋王朝不宣而戰,兵分三路,對金朝發起北伐,史稱「開禧北伐」。然而,南宋的這次軍事行動「雷聲大、雨點小」,不僅沒能取得成功,反而出現了一件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極為丟人的醜行!一個南宋將領為了自己逃命,居然將手下猛將獻給金軍,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南宋中興四大名將:嶽飛戰功最高,為何排名不如韓世忠
    前言 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嶽飛,被譽為南宋「中興四將」,四大將統領所部兵馬,抵抗金軍南侵,立下不少戰功,為宋室南渡,偏安一隅,延續趙宋王朝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宋朝到底怎麼了,為何後人會認為「北宋無將,南宋無相」
    宋室南渡之後,「中興四將」在外扭轉乾坤,奸相權臣在內專政擅權。這一瘸腿現象,有人總結為:「北宋無將,南宋無相」,著實令人費解。 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即位,建立了南宋。面對金軍咄咄逼人的攻勢,趙構任用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嶽飛、吳玠等將領,遏制了金軍的攻勢,保證了南宋政權的穩定。 軍事上的節節勝利,並沒有給趙構帶來喜悅和快感。
  • 南宋開禧北伐,中原漢人竟踴躍幫金人守城,喜迎王師才對啊,奇怪
    而主管朝政大權的權臣韓侂胄也是個主戰派,二人不謀而合。開禧元年七月。南宋開始北伐中原。史稱開禧北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我們的想像中。中原漢人應該歡欣鼓舞。喜迎王師才對。然而真實的歷史和我們想的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