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民俗文化】(十一)昌黎的婚嫁喪葬民俗

2021-02-22 昌黎發布

聲明:本公眾號對原創稿件享有版權,轉載需註明出處

昌黎的婚嫁喪葬民俗(六)

  入殮時,一般外人禁忌靠近棺材,尤其是蓋棺時,除了死者最近的親屬外,其他人都要退開,人們認為如果人的影子被關進棺材,此人的健康將會受到危害,其魂魄將有被一同封入棺材之虞。為了確保安全,入殮和下葬的人手腕子處都系上一條帶子,防止影子被封在棺材裡和埋入墓穴中。為了避免入殮影子入棺材,還要採取防範措施,兩個人抻起一塊白布,遮蓋在棺材上方。入殮前死者的雙腳忌叉開,是用麻紕拴住的,為的是防止死者遊魂亂跑,闖入陽宅,危害活人;到入殮時又禁忌裹住死者的雙腳,否則死者到了陰間不能走路,成為鬼中的瘸子,所以要解開。

  死者頭部要枕一種特製的凹型空心枕,上繪日月、山川、花卉圖案,枕中一般為五穀等。死者身上再鋪七張銀箔,最後從頭到腳蒙紅布七尺,此布須由已嫁女兒置備,俗稱「鋪兒蓋女」。

  此外,棺內還要放置一些生活用品和死者生前的心愛之物,但禁止放入毛織物和毛皮製品,如毛毯、毛氈、皮褥子、毛皮鞋之類。犯忌亡者會投錯胎變成畜生。

  入殮畢,於棺前方正中貼寫有死者姓名籌項的「靈條」,稱為「開明堂」,棺前依舊設「喪盆」,供人們在盆內燒紙祭祀。昌黎新俗也有的孝子賢孫跪在靈位前放聲痛哭,由幫忙的親屬將亡者抬入棺材即可。「大殮」同樣忌諱與死者生肖相衝相剋者在場、孕婦在場、來月事的婦女在場、嬰兒在場,唯恐受到兇厄的影響和衝犯。有些地方傷心之餘也總不忘求死後的靈魂多多保佑活著的人發財致富,在入殮後還要舉行「掃富」之俗,將麥麩子撒在棺材頭上,然後掃到簸箕中,倒入自家糧囤裡。掃麩即是「掃富」,寓意先靈會保佑兒孫生活富裕。

  入殮後,民間忌雨打棺,否則以為後代子孫會遭貧寒,有俗諺說:「雨打棺材蓋,子孫沒有被褥蓋。」入殮前後,棺材停放期間,最忌貓接近棺柩,舊俗以為貓或其它動物靠近屍體,會導致炸屍,屍體會跳起來,死死抱住活人或其他東西不放。貓被人認為是有虎性的動物,傳說貓若從屍體上跳過去或者觸碰了屍體,貓會立即死去,由於貓的陽氣移入屍體的緣故,屍體卻會有了生命而變成殭屍,殭屍直立而起,一直朝前走,遇見什麼就死死抱住不放。這時可用糞勺、糞掃帚將其推倒,拋擲掃把、枕頭等器物,讓殭屍抱住,方能破解。

  出殯前,有陰陽先生已經選好了墓地,村裡的年輕人則去挖墓穴了,昌黎俗稱「打墓子」。出殯是喪禮的最後一項重要儀式,其時間一般是在「大殮」的次日或人死後的第七日,而官宦富貴人家則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後甚至更長時間,才在事先擇定好的日子出殯。出殯前一天晚上,死者至親好友都來到喪家,晚飯後祭奠燒紙,稱為「辭靈」,而且整夜留在喪家,俗稱「守夜」。次日清晨,撤去靈前所供諸物,「孝子」將「喪盆」摔碎,執「靈幡」在他人攙扶下前導,靈柩隨後起行,還要帶上一隻公雞,到墓地後釋放,給死者「引路」。

  出殯時必須有喪家的全體後代尤其是女人們的「唱哭」,否則喪家就會被視為不孝。而且,哭時音量的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誰家的死者在黃泉路上沒有響徹天地的哭聲相伴,便會傳為笑柄,他的子孫後代也要被人們視為大不孝。

  出殯的規模因貧富而異,少則二三十人,多則百人以上。按民間的觀念,其人數多少是檢驗喪家及死者平日「人緣」好壞的標誌之一。按規矩棺材必須用人抬步行,而不能用車拉,不然就會被罵為「死了沒人抬」,寓示其生前沒有積德行善,得罪人太多。抬棺材的人在農村多是由親友幫忙,而在城市可以僱人,兩人抬「一槓」,有十六、二十四、三十二、六十四人抬不等,當然是人越多越體面,而且途中可以輪換休息。忌抬棺木的人說話,更不能說重,犯忌者棺木墜落,釀成大禍。隊中還要有相應的「儀仗」,包括銘旌、紙制冥器和用柳枝糊白紙做成的「雪柳」和祭幛等,以及沿途吹打的鼓樂班子,邊走邊撒紙錢。此外,出殯途中還有親友們搭設的「路祭棚」。隊伍行至棚前停下,設棚者擺香案於棺前祭奠,並給槓夫備水或賞錢。忌送葬穿紅色衣服,犯忌者氣運衰落,黴運纏身。如果不是參加葬禮的人,則忌看到靈車或喪禮等不祥物象,這時,要把自己的姆指藏起來,否則父母會死得悲慘。

  壽終正寢者,一般都是在本家族的墓地入葬,俗稱「入祖墳」。當棺材抬入墓地時要鳴鞭炮,俗稱為死者赴陰間壯膽。忌墓穴底部不平整,犯忌者禍及子孫。棺入穴後,先由孝子用衣襟捧土覆蓋,然後眾人填土成墳,於墳前焚燒冥器擺供祭奠後返回。除「孝子」之外,其餘人在墳前就可以脫去孝帶孝服,但至親晚輩孝帽仍保留。一般年歲較大的老人去世民間稱為「喜喪」,送葬者在墳前將紅幡分扯,連同孝帶拿回家給小孩做衣服穿,認為可以使孩子沾光長壽。出殯的時候,孝子賢孫可以放聲大哭,但出殯回來,就不準再哭,如再哭,就意味著又要死人了。此時孝媳婦要在靈前作揖拜禮,然後抓把黃土,在懷裡包著,跑回家裡把黃土撒到豬欄、雞籠和炕席下面,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拼命往家裡跑。撒完黃土之後,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裡吃幾口飯菜,這叫做「進寶」,也是為了圖個吉利。下葬之後,民間還以為死者靈魂隨時可以從墓中跑出來,跟著活人回家,所以要繞墓三周,鬼魂才不追。在回家途中嚴禁回頭看視,以免招引亡者靈魂。

  一般忌送葬者空口而回,頂不濟嘴裡也要含口飯,犯忌者會給送葬人帶來黴運。所以,送葬回來之後,是要酒席答謝親戚、左鄰右舍、幫忙的鄉親們的,宴席多少,視人數而定,視家庭條件而定,一般小門小戶人家七桌八桌不定,但大戶人家用葦席在街上搭建喪棚,任何人都可以坐下吃飯。在我的記憶裡,我們莊就有一大戶人家辦喪事的,整個一條街都搭建起了喪棚,酒席開的是流水宴,來人隨時可以入席。

  下葬後第三天,家人要到墓地給新墳填土、祭奠,稱為「圓墳」。「圓墳」之日要在新墳上用高粱秸稈插冥房,以免亡者在冥間餐風露宿,視為「上梁」,這大概來源於滿族的「插佛託」風俗。死者去世後逢單七日要燒紙,俗稱「頭七」,一般至七七而止。死者去世後第一百天、周年、二年、三年的「整日子」也要祭奠。此外則是例行的節令祭祀。如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送寒衣」以及除夕等,都是民間燒紙上供、祭奠亡靈的日子,其中許多一直延續至今。忌「頭七」家庭不和睦,打架吵嘴,犯忌者亡者會由於擔心魂魄不肯離去。忌「七七」內孝子理髮。任何人忌偷吃祭品,因為這些是屬於鬼魂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忌不在非特定時間和場合燒冥紙。因為冥紙是燒給鬼魂的,金紙是燒給神的,胡亂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鬼魂。

  「祭掃」,昌黎俗稱「燒紙」。燒紙的含義就是給亡者送錢,但是在燒紙過程中,最忌諱用棍棒挑動紙錢,恐怕將紙錢挑碎,這樣冥間就不好使用了。如果有的紙錢只是燒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沒有燃盡,也不能丟到火裡去燒。舊俗以為,這留下的一半會變成錢財,是亡者留給子孫用的,意思是亡者還惦著子孫們。也稱這一半沒有燒盡的紙錢是「子孫飯」,只能留下,不能再燒,犯忌者會斷子絕孫。還有一個風俗,就是亡者去世整兩年以後,喪家就要換孝,就是將大門上的白紙換上紅紙,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就不必燒紙了。因為農曆七月十五是鬼節,舊俗以為兩年的時間,亡故者已經託生了,就不是鬼了,所以也就不必燒紙了。但是有的區域依舊燒紙,沒有這個風俗。

  昌黎受蒙、滿、東三省、山東、山西等不同地區的喪葬習俗影響,雖然各個區域大同小異,但蘊含的內涵,具是寄託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對未來日子的祈福。現代社會的喪葬禮儀已大為簡化、樸素和文明,人們在追悼逝者時,往往更重於精神的追思。

  舊俗極其講究壽終正寢,對於非正常死亡的人,民間篤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人得善報,可得善終;惡人得惡報,必得惡死。因此,對於非正常死亡,喪葬禮俗中的風俗也就尤其多。一般認為客死他鄉、孕婦分娩而死、死時屍首不全身首異處、被殺害、淹死、燒死、軋死、雷擊死、上吊死、刀砍死、槍打死、滾坡死、溺水死、火燒死、蛇咬死等視為兇死,是非常忌諱的。認為這樣死的人不但自身痛苦,就是到了陰間也還要受罪,而且還會危及後人,殃及子孫。若真有上述非正常死亡發生,家人必須請僧道念咒設法,藉以超度死者不安的亡靈,同時得以禳解惡死者帶來的兇禍。

  在民間的觀念裡,凡是「兇死」的人,其靈魂也是惡的,會沾染上兇惡的東西,屍體不能同本族人的埋在一起,往往另埋葬在一處。昌黎民間關於孤墳的故事很多,大多是恐怖成分,可見民間對兇死者的鬼魂是非常恐懼的。

  另一種非正常死亡是夭折,也就是人在未成年時死亡。嬰兒在母胎內死亡,或降生不久死亡的,都要將死嬰丟棄在水中。民間以為,如不這樣做,嬰孩就會變成邪鬼來作祟,母親也不能再懷孕了。所以,死嬰屍體常常在水坑內或河水中發現,即是此迷信習俗影響的惡果。昌黎民間對幼兒死後禁忌埋葬,一般用稻草之類簡單裹扎後,扔在溝渠之中。舊俗以為,小孩兒靈魂小,若埋到地下,恐出不來,以後父母就不會生孩子了。

  如果是五到七歲的兒童夭折,葬時可用一木匣盛殮,屍體上要放置一根桑根和一塊生鐵,鎮住幼童的靈魂,不讓他回到家中;如果是十到十五歲的兒童,死後也只能用匣子盛殮,一般在地頭埋葬,墳堆作橢圓形。而十五到二十歲的青少年,凡是沒結過婚的死者,也都算作童喪,一般用棺材盛殮,葬在地頭或祖墳後的不遠處,堆一個小墳頭,俗稱「小喪」。童喪一律不許葬入祖墳,不舉行任何喪葬禮儀,葬後也不舉行祭祀,視為孤魂野鬼。(待續)


相關焦點

  • 【昌黎民俗文化】(六)昌黎的婚嫁喪葬民俗
    聲明:本公眾號對原創稿件享有版權,轉載需註明出處昌黎的婚嫁喪葬民俗
  • 和昌黎有什麼關係???
    他的祖籍可能是昌黎您先別急且聽小編細細道來.韓愈的宗族原本是出於昌黎(今河北省昌黎縣),因昌黎韓氏是望族,因此韓愈自稱「郡望昌黎」,故世稱「韓昌黎」。李大釗曾住在韓文公祠附近,在此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五峰有個勝境,就在山腹。望海,錦繡,憑鬥,飛來,掛月,五個山峰環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韓文公祠。下臨深澗,澗中樹木叢森。在南可望渤海,碧波萬頃,一覽無餘。
  • 昌黎·十年
    同樣,在如今絕大多數中國葡萄酒產區重振信心、重塑產區形象的時代語境之下,昌黎和這裡的酒莊、企業,在過去十年間的失落、迷茫、覺醒和涅槃,同樣值得被關注。❶永遠不要讓一時的結局,遮擋了故事的光芒作為舶來品,國內的葡萄酒文化風氣向來是西學東漸。絕大多數年輕業內人士是透過WSET等國外教材了解世界葡萄酒。
  • 秦皇島市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昌黎玫瑰香葡萄區域公用品牌發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秦皇島市堅決貫徹落實政府號召,在昌黎縣葡萄溝舉辦秦皇島市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引導帶動城鄉共慶豐收、共享喜悅、傳遞幸福,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展現秦皇島市優秀農耕文化、地方民俗特色和地區產業優勢,為推進秦皇島市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不竭動力。
  • 【網絡述年】昌黎非遺美食之「炸千子」
    【網絡述年】昌黎非遺美食之「炸千子」 2020-01-15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昌黎果研所:甜櫻桃新品種「走四方」
    5月18日,記者走進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昌黎果樹研究所科技創新基地的溫室大棚,果香撲鼻而來,只見一串串圓潤飽滿、色澤光潔的甜櫻桃果實掛滿枝頭,令人垂涎。「這個外觀晶瑩剔透的黃色品種就是『玲瓏脆』,是2017年經河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它的突出特性是果個大,風味甜,結果早,豐產性強,果肉脆硬,耐儲運。」
  • 昌黎大電影《忠義黎昌》即將上映,速來觀看...
    昌黎首部多元素爆笑網絡大電影《忠義黎昌》將於2017年8月1日在愛奇藝視頻上映!
  • 昌黎黃金海岸怎麼樣?
    黃金海岸位於河北省昌黎縣東南面的渤海岸邊,海岸線全長50多千米,具有沙細、灘軟、水清、潮平的特點,是一個享受海水浴、陽光浴、沙浴、森林浴、空氣浴的理想地方,這就是著名的昌黎黃金海岸。1990年國務院將昌黎黃金海岸列為中國首批五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
  • 河北昌黎小麥秸稈「變廢為寶」
    當天下午,在安山鎮西牛欄村的小麥收穫現場,收割機過後,摟草機、方包機緊隨而上,完成撿拾、壓實、打包等工序後,一捆捆壓製成型的麥秸包從機器後部「吐」出來,整齊有序地擺放在田地裡等待裝車運往國能昌黎生物發電公司。「小麥收割後,回收機械會及時跟上處理,對小麥秸稈進行打包離田,確保田間無秸稈殘留。」
  • 浙江樂清出喪葬新規 評:權力幹預民俗要多點敬畏
    浙江樂清出喪葬新規 評:權力幹預民俗要多點敬畏 2017-06-28 09:02:46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昌黎詩詞【一】
    昌黎詩詞【一】 觀滄海
  • 聽沙田民歌、品非遺美食、觀皇族祭禮、賞水上婚嫁...鬥門民俗文化節周日拉開大幕!
    ,國家級非遺項目「鬥門水上婚嫁」集體婚禮,10月28日將在風光旖旎的白蕉鎮南澳村上演。  這一場與眾不同、極大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本土民俗盛會,是鬥門區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踐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民俗文化」的具體實踐,鬥門豐富的民俗元素、多元的非遺資源,將得到充分展示、推廣和弘揚。  本屆民俗文化節由鬥門區文廣新局主辦,鬥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是鬥門區第五屆市民文化節的內容之一。  鬥門是傳統文化大區。
  • 奔跑吧青春 適馬18-35/1.8昌黎燒烤遊記
    遊記還要從我們的「版圖」說起,從年初來各個假期中筆者和兄弟們的自駕遊「作戰範圍」大概是以帝都為中心600公裡左右,而這其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先後造訪了青島、大連,像北戴河、秦皇島一帶則已經去過多次,這次借著端午節多一天的周末假,我們決定去海邊燒烤,地點是河北昌黎黃金海岸,人物是大學同學,這不是最近流行青春話題和畢業季嘛,我們也來湊個熱鬧。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南安非遺民俗共有17項,國家級1個,省級2個,泉州市級6個,南安市級8個。
  • 土家族民俗事象的影像書寫與文化迷思——基於電影《1980
    所謂民俗事象,即民俗之外觀,是以民風民俗形態呈現的行為文化符號,也是各族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傳承的大眾生活方式與民族文化模式。不同的民俗文化有著不同的存續空間,《漢書·王吉傳》中所說「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正是對民俗文化地域性特徵的描述。人類進入媒介社會,大眾傳媒為民俗文化的現代傳播提供了重要路徑。
  • 電影《紅高粱》:大量的民俗文化和大量的紅色堆積,讓人記憶深刻
    《紅高粱》由張藝謀執導,改編自莫言的經典作品《紅高粱家族》,並且融合了《高粱酒》的情節,其中表現出來大量的民俗文化,讓人記憶深刻。豐富燦爛的民俗文化山東這個地方,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文明傳承非常悠久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相當豐富的傳統文化。
  • 中華民俗:民間娛樂遊藝民俗文化有什麼意義?
    中華民俗:民間娛樂遊藝民俗文化有什麼意義?娛樂性它是娛樂的民俗的文化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我們不能否認娛樂的民俗文化在產生的一開始,他所擁有的一個比較實際的功能,以及蘊含著一個深刻的文化道理,但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一個演變以及舊傳統的逐漸虛擬化,使得原始的民俗文化功能逐漸的變淡,但他還是比較娛樂的形式得到了保留,比如說端午節的龍舟,最開始我們是為了紀念屈原,但是演變到後來,慢慢發展成了一些競技比賽,成為了一種競技的娛樂
  • 十一黃金周 臺灣民俗表演首進中原 洛陽關林廟會震撼來襲
    2016年十一黃金周,洛陽關林河洛文化廟會精彩紛呈,河洛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項目、臺灣民俗文化表演震撼來襲,讓廣大遊客近距離感受洛陽
  • 閒話民俗錢的文化內涵
    民俗錢的文化內涵,是指民俗錢上反映出的在一定歷史時期內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以及由通過民俗錢的使用所折射出來的一切社會活動的總和。民俗錢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所以,作為錢幣文化的最直接的衍生品,我們今天對它的研究,要遠離貨幣職能的層次,要從社會風俗、宗教信仰、精神世界等角度出發。
  • 淮河民俗文化 「寶珠」再放異彩——記民俗收藏家代善中
    一·有心人斥巨資,收藏珍品往流鎮地處淮河之濱,民俗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往流鎮政府著力打造淮河民俗文化高地,引領淮河民俗文化研究,其中,擁有數千件藏品的淮河民俗文化收藏館,成為展示淮河民俗文化的農民,高中文化,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讀小學時就非常喜歡紡車等民俗物件,夢想長大以後創辦一個民俗文化收藏館,把紡車、木耬等民俗老物品收藏起來傳承下去,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俗文化。從2015年,他就開始重點著力於搜集水車、木犁等民俗老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