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飯圈文化害了五條人

2020-09-05 ALFA音樂圈

不知道大家有觀察到娛樂圈的一個可怕的規律沒有,一般明星大火以後,就得被全網黑一波,然後再大火,可以參考,趙麗穎,迪麗熱巴,歐陽娜娜,這個應該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紅是非多吧。觀眾果然沒有愛的!


那是不是要預示著福祿壽也要大火了,因為阿珍看得帖子基本上都是在罵福祿壽的。有些話阿珍看著覺得真是沒必要吧。


福祿壽第一次表演,大家都是瘋狂在誇,阿珍身邊的同事都說,生個三胞胎真好,更何況三個人還能組樂隊,太優秀了吧!那時候阿珍感覺她們的音樂有點欣賞不動,不過,樂夏舞臺上的專業樂迷,超級樂迷應該比阿珍懂得多,他們覺得都不錯的音樂肯定可以。

飯圈我真的怕了


第二期贏了五條人以後,網絡上對於她們的評價就變了。「學院派、老阿姨裝小妹妹、保送、火葬場音樂」。


這時阿珍在知乎上看了一個帖子覺得還挺好玩的。


阿珍真的喜歡五條人的音樂,那首他們改編的last dance,阿珍反覆地看他們那段表演,尤其是茂濤唱的那幾句,「你給的愛,甜美的傷害」一直在耳朵邊環繞。


但是喜歡五條人不意味著就要去黑跟他們比賽的別的樂隊吧。


很多人說不喜歡粉圈文化,這是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有些腦殘粉,喜歡誰就要瘋狂的吹捧誰,在評論下方控評,只說我方哥哥好,只要跟別的明星有一些爭論的話,立馬去問候對方的家長。過分的還會去p遺照,招數真的無所不用其極。


因為粉絲最後搞臭的明星也不是一個兩個了。真的可以說是,如果你恨一個人,那你就去做他的腦殘粉,很快你就可以送他上路了。


你有你喜歡的東西,當然無可厚非,但是你不能去要求所有人都喜歡你家哥哥。因為你家哥哥再去打壓對手,就更可怕了。


阿珍也不希望五條人的粉絲們都變成飯圈的粉絲們,樂隊們之所以跟明星不一樣的就是,他們是我們能夠接觸到的榜樣們,我們在看演出結束後,能在馬路上跟他們打個招呼,甚至一起吃飯喝酒。你今天可以喜歡他們的歌,明天可以喜歡別人的。你們也不需要去機場接機,只用期待新歌和巡演就可以。


樂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商業性比較淡化。很多樂隊創立之初,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音樂人,為了追求音樂的夢想。才走到一起,自己搞創作,自己寫歌,自己編曲。最初的想法就是要創造更好的歌,要更多人喜歡我的歌,而不是更多人去喜歡我這個人。


福祿壽做了什麼


那我們來看看,福祿壽到底在樂夏的舞臺做了什麼了,值得我們這麼多人罵她們。

阿珍就從幾點開始講吧。


01

老阿姨裝小妹妹


大家好像都把樂夏這檔節目放到神壇了吧,阿珍看了這個節目最初的願景,是想讓更多的人喜歡樂隊和樂隊文化。


樂夏它不是好聲音或者偶練那種「造星」節目,它是針對於一種在中國不算主流文化的,有政策風險的「亞文化」音樂節目。這個節目的基調應該是科普。更何況第二季節目組邀請了大量後朋,實驗,噪音這樣冷門的新浪潮樂隊,阿珍更覺得應該做科普了,講講這些音樂的由來等等。但是我們樂夏2的節目,剪輯出來的啥,家長裡短,搞笑荒誕的樂隊成員生活,沒有好梗,所以一再淘汰復活五條人。


福祿壽被黑成這個樣子肯定跟樂夏導演組和樂夏的剪輯分不開。


阿珍看過三姐妹的採訪,在選歌環節,三姐妹選的別的歌,節目組一直有指引,你們要不要選別的歌,最後三姐妹選擇了《玉珍》。而且她們並沒有把所謂的外婆遺照放在樂夏的舞臺上,只是放了外婆的照片。阿珍覺得這有啥!畢竟她們也沒有哭著說自己家裡很慘吧,她們想表達的是對外婆的一種懷念。


但是就這樣,也被人說成,拿人性弱點說事,故意賣慘。


至於另外一她們的黑點是老阿姨裝小妹妹,表現得畏畏縮縮的,隱瞞了以前有很多演出經驗的事情。


其實阿珍完全理解她們在樂夏舞臺上的表現。木馬謝強在樂夏的舞臺上都會緊張。她們正式做福祿壽是在18年,正式演出不超過20場。在樂夏的舞臺,那麼多的攝像頭,擱誰誰不怕啊。


關於隱瞞冰雪飛相關經歷一事,從事實上來說她們並沒有隱瞞。在第一期節目的花絮中,她們的母親在接受樂夏採訪的時候就已經提及她們曾經的組合名字是冰雪飛,但是節目組沒有將該採訪剪入正片。在第二次她們上臺的正片中她們就已經正面提及了冰雪飛並附上了曾經演出的尬照,她們是沒有隱瞞大家的。


02

神婆的火葬場音樂


上面阿珍也有提到,她們的音樂風格,阿珍是真的欣賞不了,當然是因為建立在阿珍沒有那麼高的音樂素養的前提上。聽她們的歌會感覺心理上有點難受,好像一瞬間很多東西朝你壓了過來。不如五條人的音樂那麼的輕鬆,如果阿珍在場,一定會把票投給五條人。


但是樂夏,投票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你喜歡這種音樂。福祿壽能夠得到那麼多的分數,證明了確實很多人喜歡她們的音樂。


至於她們改編的那首《少年》,阿珍即使沒有多麼厚重的音樂素養,也能聽得出來,她們在這首歌上用了很大的力氣去改編,基本上跟原曲已經是兩首歌了。改編非常完整,又新加了一些自己的創作,讓我們感覺這是一首很高級的歌。


她們的音樂不能說不好,只能說我們聽不懂吧,感染不到我們,但是阿珍一開頭說的那種壓力,確實是她們的音樂能夠帶給我的影響。


樂隊的夏天就是個綜藝


第一季樂夏的成功,第二季一定要變味的。它只是一場綜藝,要的就是我們的流量,一切都是娛樂效果。


所以你在樂夏的舞臺上能夠看到重組被放入神壇的Joyside,看到說「在重塑之前中國沒有哪個樂隊全部唱英文、一直背對觀眾、一句話都不說,重塑是第一個。」的華東,看到說「我們是個傳奇樂隊」的李巖,看到已經不在黃金時代的達達,以及可愛甜美的三胞胎福祿壽,有五條命的五條人。


網友之所以這麼群情激奮,不過是因為大家都太當真了。能被放在電視上的東西,能有真的麼?


大家想要的真實感,五條人帶給我們了,退賽的野孩子也帶給我們了。


阿珍最後想說的是,能夠被放在攝像頭下的東西一定是表演的被包裝的。


而我們所要考慮的時候我們自己的真實感,以及在這個虛幻世界中,怎麼變成一個正常人,不做一個腦殘。

相關焦點

  • 文化流氓五條人,憑什麼敢懟三聯?
    繼縣城、方言、小鎮青年的標籤後,娛樂化的刻板印象又一次如魔咒一般,賴上了五條人。 五條人,人如其音樂,無法用簡單的詞彙去評判。 連南方周末都犯過這樣的錯誤。
  • 五條人演出會員搶票,摩登天空終於也要飯圈化?
    作者 | 張家欣 編輯 | 範志輝說到今夏最出圈樂隊,五條人當之無愧。9月23日的五條人上海專場,成為了摩登天空首批&34;會員的專屬福利。第一批會員僅開放幾百個名額,成為會員不等於拿到了門票,還必須調好鬧鐘去搶票。
  • 文化「流氓」五條人
    很多人把五條人和重塑互相對立,給他們貼的標籤分別是「接地氣」和「文化精英」。節目播出後,網上也有不少人,把這話當成仁科的玩笑。實際上,五條人在十一年前就和知識分子、文化人打成一片了。「文化精英」對他們的關注與熱捧,比大眾要早得多。阿茂與仁科都在廣東海豐縣長大,2004年到了廣州後,在石牌村做起了「走鬼」,擺了四年地攤。
  • 飯圈女孩的心思你別猜, 從這些「暗號」 開始了解飯圈
    年少無知的部屋君曾在微博上發表自己不滿意中國版《求婚大作戰》的造型,數天後這條微博突然被演員的粉絲圍攻罵街了數千條評論和集齊N種罵人方式私信。部屋君一臉懵逼,後來經提醒是因為上了「廣場」,明明部屋君並沒提演員的名字,批的也只是劇組造型師,不過粉絲告訴部屋君即使是這樣也把他們哥哥的臉露出來了(因此下圖特意打碼)。部屋君也不冤,畢竟是自己不懂飯圈文化。
  • 文化「流氓」五條人
    討論《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時,很多人把五條人和重塑互相對立,給他們貼的標籤分別是「接地氣」和「文化精英」。但我認為,五條人的對立面從來都不是重塑,而是那些喊著「不應該描述那些人」的人。1.節目播出後,網上也有不少人,把這話當成仁科的玩笑。實際上,五條人在十一年前就和知識分子、文化人打成一片了。「文化精英」對他們的關注與熱捧,比大眾要早得多。阿茂與仁科都在廣東海豐縣長大,2004年到了廣州後,在石牌村做起了「走鬼」,擺了四年地攤。不過儘管是流動小販,倆人也算是文娛行業的下遊從業者——仁科賣盜版書,阿茂賣打口碟。
  • 「五條人」、「聽眾」、「專業樂迷」與「文化人」
    當然,還有五條人。但是五條人臨陣改歌,而且改成了一首絕大多數人聽不懂的方言歌,雖然並不會不利於音樂,卻不利於比賽。這就構成了第一種反差。五條人這是一種趣味,而且是一種經歷出來的趣味,並且需要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共情。
  • 「飯圈」文化的成長與省思
    他們是娛樂文化的主體,也是海報、大頭貼、文化衫等產品的消費主力。追星族以學生為主,行動帶有自發性、個體化、分散化特點,成為最潮最耀眼的一群人。跨世紀興起的選秀節目,為追星族重置了具有煙火氣的名稱——粉絲。「粉絲」是fans的音譯,原本用以形容那些「狂熱介入球類、娛樂或商業活動,仰慕、迷戀影視明星或運動明星的人」,[4]進而引申為「對特定人或事物擁有強烈興趣或讚賞的人」。
  • 肖戰ao3事件看飯圈:飯圈文化的入侵和發展,每個人都不算無辜
    「飯圈發展成現狀,每個人都不無辜。」長此以往,粉圈的閉合排外性更加嚴重,戰鬥性和戾氣愈發展現,同時,團體的弊端更加顯現,容易被誤導、個體難以管教、批皮難以辨別...加之各種脂粉職黑營銷號帶節奏,各個都有不同程度的烏煙瘴氣,流量越大,這種粉圈現象越嚴重。
  • 「飯圈文化」真的要涼了?
    不過自己安靜了不代表不被人cue:代表直接把自己的提案對準了圈並且點名狙了「飯圈文化」「飯圈文化」最要命的點就是黨同伐異+一言堂:聽不得半點對自家愛豆的批評,非我粉籍,其心必異很多遭遇過飯圈圍攻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
  • 「宣傳港毒藝人」的五條人不是滾圈乖寶寶
    樂隊火了,通過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上傳奇般的表現——雖然更多是因為舞臺上的脫口秀和四進四出的離奇經歷而不是因為音樂本身,五條人火到出了圈。但俗話說「人紅是非多」,這個周末五條人上了一次熱搜,原因也挺莫名其妙的,因為樂隊的官微分享了一首黃秋生的《偶然》,然後就被某些大V扣上了「宣傳港毒藝人」的帽子。
  • 飯圈用語有哪些?2019年最新最全網絡飯圈用語盤點
    現在沒點文化都不敢上網衝浪了,微博一打開全是各種各樣的粉圈縮寫字符和粉圈專業術語,實在叫人頭大。來來來,收下這篇最全科普,一起快樂衝浪吧!飯圈用語有哪些?收下這篇最全科普!  害!現在沒點本事都不敢在微博追星了,怕被人說成沒文化。不得不說現在的網友一個個的都是人才呀,造出真麼多的飯圈詞彙,佩服佩服。
  • 普天同慶,「飯圈文化」真的要涼了?
    別說,代表對「飯圈文化」還真是挺有了解的很多曾經混過飯圈的人,在領教過可怕的「飯圈文化」精髓後,也都選擇紛紛退圈,或者縮脖子做了佛系粉飯圈的「舉報文化」也經常會有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操作:人家是向紫光閣舉報,但有的粉絲直接把紫光閣給舉報了
  • 飯圈應援文化,是該治治了
    有明星,然後有飯圈。在資本的裹挾下,「飯圈文化」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粉絲為偶像打榜、控評、氪金……最初的應援行為多集中在電影電視演唱會等藝人作品上,現在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線下的各個方面,亂象迭出。由此揭開了飯圈中廣為人知的潛規則:為idol(偶像)應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飯圈的每一次熱搜,都在刷新大眾對社會和娛樂圈的認知,粉絲的應援方式也讓人看得雲裡霧裡:平時送偶像禮物尚好理解,為什麼上綜藝節目還要給節目組和主持人送禮呢?眾所周知,「應援」是個舶來詞,本意是表達對偶像的支持和關愛。
  • 畸形的飯圈文化何時休
    近日,湖南衛視回應正在調查有關情況,一同被推到輿論風口浪尖上的還有應援與飯圈文化。  應援的概念來自日韓,泛指粉絲為偶像加油助威的各種表達方式,包括揮舞螢光棒、穿統一的服裝、送禮物、組織線上線下活動等。近年來,很多明星的粉絲群體逐漸規模化,應援尺度也受到質疑。年初,有教師組織學生為明星應援、粉絲團體強迫成員購買明星專輯和代言產品,已經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 王者榮耀職業比賽變身飯圈?飯圈文化粉絲濾鏡久誠nc粉太惡臭
    說到飯圈文化,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今年肖戰粉絲的一些不理智行為,這波操作可以說讓風華正茂的肖戰直接"糊了,甚至因為粉絲的行為肖戰還登上央視新聞被點名批評。而遊戲職業圈原本是跟飯圈毫不相干的,但卻有一位職業選手,他的粉絲可以說直接把飯圈文化照搬了過來,其惡臭行為直接令大部分遊戲玩家詬病。
  • 是誰先開始說「害」的?
    【別問】是我們推出的一個偏亞文化的輕知識專欄,致力於探討一些好玩有趣的話題與現象,並儘可能發掘其背後的原因與故事。別問,問就啥都知道。如果你是一個沒有北方朋友且不聽相聲的南方人,你可能不太清楚「害」這個字有多「野」。
  • 「飯圈文化」:經典的群體心理
    微博上有一名大學生,對肖戰飯圈發聲的一句評論中使用了較為調侃的語言,本身並無惡意,導致被人肉搜索,當事人及其家人所有的信息全部被公開透明甚至進行報復,即使當事人接連道歉,依舊無法平息事端。飯圈文化是一個擁有著系統且等級森嚴的紀律的組織,這個群體的終極目標只有一個:忠心守護自己的idol(偶像)。飯圈文化以一種最為清晰直觀的方式展現了一個群體的兩大特點,且所有群體都滿足這樣的特點。1.情感的單極化極愛、極恨,是情感極端化的特點。
  • 飯圈文化荼毒B站,連經典電視劇《西遊記》都被禍害了
    而隨著B站的壯大,很多問題也開始顯現出來,其中,飯圈文化的入侵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說到這裡,可能有人還會認為B站的飯圈文化並不嚴重,它還是以前的那個二次元淨土。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飯圈文化在B站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在很多視頻中我們都能看到飯圈文化的存在。
  • 「姿正腔媛」面對面|「飯圈文化」看過來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為給廣大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上網環境,日前國家網信辦啟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行為。近年來,「飯圈文化」成為一種備受關注的社會文化現象,本期「姿正腔媛面對面」就來聊一聊。
  • 飯圈文化滲入體育界不可取!利用郎平製造謠言是否涉嫌侵權
    飯圈文化太可怕 潘長江在一檔節目裡看到蔡徐坤的照片說了一句 「 不認識 」 ,微博被粉絲圍攻,搞得人家一臉懵逼。 在一檔綜藝節目的猜詞遊戲環節中,有一個題板上寫的「張藝興」,賈玲說,劉敏濤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