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ao3事件看飯圈:飯圈文化的入侵和發展,每個人都不算無辜

2020-09-22 尋醬Erin

「飯圈發展成現狀,每個人都不無辜。」


你覺得飯圈文化的發展,誰更應該負責? 單選
0
0%
粉絲本身
0
0%
明星個人
0
0%
明星公司團隊
0
0%
大環境
0
0%
資本推動
0
0%
其他,評論見


1、飯圈發展史


打開百度百科,【飯圈】的定義是「粉絲群體叫「飯」,他們組成的圈子叫「飯圈」「飯糰」。

在飯圈起源的闡述中,有這麼一段犀利又寫實的描寫:「「飯圈」粉絲構建了一套嚴密的組織體系,一旦遇到挑戰與攻擊他們偶像的言論,他們就如同暴力機器一般攻擊異己意見或以技術手段將其消滅,這正是如今「飯圈文化」的縮影。

這段描述出自人民網《「飯圈」文化,蜜糖還是砒霜?》,在去年討論蔡徐坤和B站的衝突中,第一次定義。

但我們都知道,飯圈的形成遠比定義的早。

大陸相對久遠的追星族大概起源於80年代的費翔、90年代的小虎隊、四大天王...

而在我的認知中,我國飯圈文化最早直接來源於韓國。

從90年代,韓國的偶像組合HOT、神話等橫空出世,風靡了亞洲。也最早誕生了應援的概念,比如HOT的應援色白色和神話的應援色橙色,以及相應的應援物。這股風氣在東方神起出道後迎來高潮,superjunior組合時期達到了巔峰。因為有中國成員韓庚,韓娛在中國的市場被正式打開。其後12年EXO橫空出世,更是於中國成員相繼解約後,誕生了我國的愛豆頂流,「歸國四子」。

在韓娛盛行的時段內,我國由芒果臺等打頭,開啟了內娛選秀,2005年的超女風靡各個年齡層段,在網絡相對不盛行的時代,手機簡訊投票送喜歡的選手出道,開創了中國第一批由粉絲意見送出道的明星。

彼時飯圈文化已經基本成熟,粉絲線上打榜、線下應援、對外反黑安利、對內穩定軍心已經形成成熟流程,粉絲後援會等得到官方認證的粉絲群體更是將粉絲群體化、體制化。隨著行動網路時代來臨,更多人在網上發聲,各個粉圈的互相傾軋、抹黑逐漸成風。

13年TFBOYS的出現,將這股飯圈文化的風潮再度推向高潮,在國內的藝人粉絲群體中成為流行。

少年偶像的出現使得飯圈更加低齡化。作為首批完全本土製造的愛豆,TFBOYS開啟了帝國時代,爆紅同時伴隨爆黑,在粉絲的維護和黑粉的抵制中,飯圈撕逼隨著衝突愈發盛行。而也是從這時開始,機場文化成形,接機送機、代拍興起。

這股風潮在2018年《偶像練習生》播出後,再次達到鼎盛。蔡徐坤的出道,作為一種現象級流量,滲透到各個圈層。


在2019年《陳情令》播出後,肖戰、王一博持續了半年的「夏天」,並在2020年2月27日,肖戰粉絲和AO3事件引發了我們這次討論飯圈的緣由。



2、飯圈文化特性及變化緣由

在長達二、三十年的追星活動中,粉絲逐漸從早期的自發組織演變成有「組織」、有「紀律」的嚴密組織體系,由官方後援會、粉圈粉頭甚至明星本人團隊親自協調管理。而在更多資本介入後,脂粉職黑營銷號等紛紛下路,飯圈裡是人是狗誰都不知。【插播點個人觀點:飯圈和追星並不能混為一談,飯圈是一個組織體系,而追星則是個人喜好行為。我喜歡哪個明星,並不代表我混那個明星的飯圈。】


特性


在這個發展中,粉圈也逐漸從理智化走向低質化、低智化、排外性。

在這個組織中,成員的年齡層段普遍偏低,未成年佔據不小比例。而這個年齡層段本身就處在社會閱歷基本沒有、三觀尚未完全塑造的時候,加之課業壓力及越來越萎縮的娛樂活動,使得他們更容易在追星的過程中產生新鮮感,並對處於飯圈集體中產生極度的認同感和存在感,而這會讓其得到滿足,在追星中找到快樂,從而也願意為之付出時間、精力或金錢。

個人比較認同的觀點是,飯圈文化的運作模式恰如一個公司。

在飯圈的內部分工明確、等級森明。愛豆的公司團隊、後援會管理、站姐、各下級反黑站、數據打投站、粉頭等相當於公司的各層級高管,在其位各司其職,而數量龐大的大多數粉絲則就像分布在各個部門的普通員工,在上級領導的指揮下,完成自己的業績。只不過,這個公司的大部分員工都是不掙反貼的,僅憑一腔熱愛耗費時間及金錢。


質變緣由


這個時候的飯圈,如果有良性的引導,是可以往更理智的方向發展的。但隨著資本的介入,利益鏈條的影響下,粉圈難有自主發展,更多的成為了資本擺布下的玩偶。通過藝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不是其作品的好壞來決定他未來的發展(資源好壞),導致粉圈被裹挾著往藝人數據打投、黑料澄清、應援、安利、互撕資源等方向前進。一遍遍輪轉贊評製造流量假象,不夠就通過交易造假;黑料澄清無用,就集中卡(舉報黑料污衊等內容),出格的更有人rou、網暴;安利不夠,水軍來湊;互撕資源,明爭暗鬥......

長此以往,粉圈的閉合排外性更加嚴重,戰鬥性和戾氣愈發展現,同時,團體的弊端更加顯現,容易被誤導、個體難以管教、批皮難以辨別...加之各種脂粉職黑營銷號帶節奏,各個都有不同程度的烏煙瘴氣,流量越大,這種粉圈現象越嚴重。

而粉圈也越來越產生一種錯覺:「是我成就了愛豆」「愛豆只剩下我們了」「其實我們才是金主霸霸」,由此,粉圈和愛豆的關係分界線越來越模糊,甚至屢屢出現越俎代庖的事件。

飯圈變成了一個排除異己、產生自我優越性、極易失控的群體。

3、飯圈文化入侵,每個人都是推手

最近的輿論風向統一指向:肖戰作為愛豆,需要對粉絲行為負責。是他的不作為,造成了如今的結果。並將矛盾直指肖戰個人,抵制、開發piao、刷低分不亦樂乎。

鑑於本篇主講飯圈,對此行為暫不深入探討。提起這個也是想引出下面的觀點:飯圈文化的入侵和發展,每個人都不算無辜

早些時候的事情大眾可能沒有印象,近些年的許多例子也足以證明這一點。許多反感飯圈文化的人,在不齒各種飯圈行為和用語的同時,被潛移默化。

「C位、安利、營業、爆肝、走花路、skr、官宣、白嫖、打call、彩虹屁、安利、死忠、本命......」等等形容詞最早都出於飯圈,而當這些詞彙被廣泛使用後,已經出現在各行各業,各個圈層。而飯圈也不拘泥於娛樂圈。電競、體育、二次、主播、同人、寫手......各自成圈

飯圈形式也出現在了各種事物行為中:為各個大學組cp;為粽子甜鹹番位「撕逼」;寵物界各有人設,多少人喊著請c位出道;郭老師事業上升期,不要招黑,傳播郭語;穿漢服要被正統粉絲教導、逢山必撕;李佳琦直播化妝品,也會出現各種安利女孩,是哪個品牌的死忠......

也許你覺得,上面跟我/我們男生/女生/圈層沒關係.

但吳亦凡skrskr大碗寬面、蔡徐坤打籃球,又真的有多少人沒有參與調侃吃過瓜呢?

飯圈最荼毒人的就是黨同伐異的思維模式,見人先鑑粉籍,而非對錯。而這種思想其實大眾或多或少都會帶有。禁韓時,誰都要喊一句「喜歡韓國明星的都是崇洋媚外」;TFBOYS被黑時,「追他們的都是腦殘」,蔡徐坤遭受全網暴力時,「你打球的樣子好像蔡徐坤」......你說你只是個吃瓜群眾或者跟風,但實際已經陷入這種怪圈中。飯圈的文化已經不僅僅拘泥於娛樂圈明星,而是演變成了更加廣泛的大眾娛樂。甚至波及上面,比如「阿中哥哥」的誕生。

而作為每個飯圈的中心——明星本人,自然也不是完全無辜的。不是個人對每個人粉絲的縱容,而是整個娛樂圈時尚圈等對飯圈文化的整體認同和追捧。

你看王思聰吃瓜吃的多high,他在有站姐為他拍照修圖的時候,不是照樣關注了自己的個站。娛樂圈的許多非流量演員也是深諳粉圈的交流之道,對之寬容且調侃,鄧超稱鹿晗粉絲為兒媳婦、雷佳音郭京飛李光潔並稱自己三人為tf老boys,山爭哥哥c位出道。至於流量明星本人,自然是更樂意看到自己的粉圈壯大,畢竟這關乎著自己的資源發展,和粉絲友好相處更是一種默認作風。叫粉絲寶貝兒、老婆,福利牽手抱抱,各種場合表達對粉絲的感激喜愛之情....是共性。

這所有的共性,造就了如今的飯圈。

娛樂至上的時代,飯圈文化早已經深入到各個地方。正如上文看法,飯圈文化的形成與大多數人有關。與其抓住一個人追責,不如思考如何改變這種現況。

相關焦點

  • 肖戰AO3事件:當流動的粉絲遭遇封閉的飯圈
    事後肖戰工作室發布道歉短文,但因語義含混,並未獲得公眾諒解且引發了更大範圍內的憤慨。事件仍然在不斷發酵,但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AO3仍然在努力恢復功能,最初集中在肖戰粉絲行為和偶像是否需要為粉絲行為負責的討論逐漸想外延概念擴散。粉絲、飯圈成為社交媒體上出現的高頻詞彙。
  • 從東方神起到肖戰,飯圈文化是如何發展至今的
    「227事件」後,她很少和朋友提及肖戰,或是認為無法感同身受,或是擔心被誤解。直到一小時後,阿油給隊友發了四個哭泣的表情,沉默了很久。不敢作聲的還有阿粉。「227事件」爆發後,她從驚訝、難過、悲痛,到心疼、不平、無奈。她沒有在公開平臺做過表達。大半年過去,她像很多粉絲一樣,選擇相信和陪伴。「我們只是一群盼他好,盼他大紅大紫,盼他平安喜樂的人罷了。」
  • 科普:肖戰事件和飯圈文化中,這些名詞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這幾天關於肖戰的事件,很多網友都有所耳聞了。大致過程就是肖戰的某些粉絲因為一篇寫肖戰的同人文舉報了網站ao3,結果導致該網站被屏蔽。同時,肖戰的毒唯粉向CP粉開戰,CP粉以「創作自由」為由進行反擊。接著,歐美、日韓、動漫、遊戲、同人文、耽美等其他圈子的路人也加入混戰,反對肖戰粉絲舉報創作平臺,並迅速升級為對肖戰參演作品、代言商品的抵制行動。
  • 從肖戰粉vs AO3開始:飯圈的廝殺,我可以講一天
    以防有人不知道肖戰是誰,上圖黑衣那位(圖片來自水印)其中有一篇叫做《下墜》的文章,內容被指責過激,在微博上被肖戰粉絲看到。肖戰粉絲認為是對肖戰本人的侮辱,於是肖戰粉絲在大粉指揮下,在攻擊該文章作者之外,開始集中在app store當中給lofter刷1星,同時向相關部門舉報lofter和ao3,最終導致在2月29日,ao3被屏蔽。
  • 專訪| AO3事件背後:飯圈機制、寬容精神與公共空間
    她認為,「粉絲」的身份讓她更有做研究的熱情及對粉絲行為的共情,並更能理解「粉絲試圖在狂熱和理智之間尋求平衡的動態過程」。在她看來,AO3事件是粉絲社群多年痼疾的集中爆發。對於耽美、同人等「小眾文化」,她呼籲,那些自以為代表「大眾」的人也許應該改變自己的傲慢態度,抱著更寬容的精神,給予這些其實已不再小眾的文化生存空間。
  • 對於「飯圈文化」你是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營造健康的粉絲文化
    自流量明星出現、粉絲經濟崛起以來,為愛豆花錢刷票房、衝銷量、贊人氣等現象在飯圈文化愈演愈烈。「『飯圈文化』的不健康,主要還是流量模式造成的。很多時候看似是粉們在做,其實背後是有資本、有團隊在運作。」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曾告訴記者。在他看來,不論是劇還是綜藝節目還是打榜買歌,明星有多少流量,就是有多少人關注,流量和廣告掛鈎。
  • 飯圈濫化才是227事件根源
    4月27日,《光明日報》客戶端一篇《飯圈文化的哲學省思》被廣為傳播,並且掀起了一場關於飯圈文化的大討論。不過這樣一篇文章全篇並沒有提到肖戰,雖然有所內涵涉及,但是該文早已跳出了227事件以及肖戰本身,探討的是關於整個飯圈問題的思考,但是一部分人又開始大張旗鼓的叫囂,肖戰被《光明日報》點名,更是變相地挖苦指責。
  • 光明日報發文解讀肖戰「227事件」,「飯圈文化」帶來的哲學省思
    01光明日報發文解讀肖戰「227事件」,「飯圈文化」帶來的哲學省思「227事件」的爆發及帶來的深刻影響,可以總結為近幾年愈演愈烈的「飯圈文化」的一次集中性爆發的突發現象,光明日報在近日發表的《飯圈文化的哲學省思》,以肖戰本人角色出發,分析出粉絲與偶像,在這社會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 肖戰致歉被質疑人品演技,飯圈秩序,未成年暑期網絡環境誰維護?
    這就不得不從「227事件」說起了。 2020年2月24日,有肖戰粉絲發現,在ao3網站上有一部直接用肖戰王一博名字來寫的同人文。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將肖戰描述為一個對性別有認知障礙的髮廊妹,而王一博則是愛上髮廊妹的一名未成年高中生。
  • 豆瓣也沒能逃過飯圈的入侵
    巧的是,都是飯圈和小眾圈層的對峙上一次是飯圈與同人圈,這次則是飯圈和圖書圈。但是隨著飯圈水軍的入侵,浩浩泱泱啥都不懂又充滿迷幻主義的水評,直接把平臺和原用戶的視線汙染了。愣是一點有用的信息是半點找不到。
  • 思想・觀點丨重木:「為了愛豆而戰」,偶像、飯圈與國家
    近日,微博上一位名為「巴南區小兔贊比」的肖戰粉絲因為不滿著名的同人網站Lofter(同人圈稱其為「老福特」)中,一篇名為《下墜》的關於「博君一肖」(肖戰與王一博因《陳情令》而被網友組成的cp名稱)同人文中對「肖戰」這一角色的描寫而向國家相關網絡部門舉報了這篇文章(以及網站——之後,雖然肖戰粉絲堅稱自己舉報的僅僅是一篇文章,而非整個網站,但隨著其他網友的截圖和追索發現,老福特和ao3(
  • 「經濟學人·雙語」看《陳情令》品「飯圈文化」| Popular culture: Star wars
    隨著飯圈勢力壯大,官方監督隨之而來。官方媒體曾點名批評飯圈的不當言行。航空公司請求他們不要再來機場盯梢(部分粉絲能買到愛豆的行程信息)。今年五月,人大代表呼籲政府嚴格整改飯圈,因為飯圈已經嚴重威脅到紅色文化的傳承。28歲的肖戰已經發聲請求粉絲冷靜一點,他說「希望大家學習工作之餘,再將關注放在追星上。」
  • AO3是啥?一場因為「沒開學」引發的飯圈鬧劇?
    轉引自知乎:ao3是一個比較冷的圈,會有各種寫文的寫手,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糧倉。就是他家有的nc唯粉受不了正主被寫同人文,大粉帶頭實名舉報ao3、老福特,舉報老福特寫手,然後各種甩鍋cpf和職黑,現在有個太太因為他們被抓了。
  • 揭秘真實的「飯圈女孩」
    2月底,流量明星肖戰的粉絲因為不滿同人作品《下墜》將肖戰「女化」,於是有組織有計劃地舉報了該作品和所刊登的平臺,最終導致平臺被封,形成了肖戰粉絲和同人圈子的對峙,諸多「圈地自萌」的路人也加入混戰,對肖戰進行報復性地抵制。事件始於2月27日,故被稱作「227事件」。
  • 【經濟學人精讀】從肖戰事件看中國飯圈文化
    肖戰的粉絲屬於「飯圈」的一員(「飯」這個字和英文的「fan,」同音,即粉絲的意思)。飯圈指的是那些專門粉特定明星的狂熱有時候甚至是好鬥的網絡群體。長期以來,政府都要求明星要愛國,遵守各種行為規範,而對粉絲們卻沒什麼限制。在網上,言論和組織自由都受到嚴格的限制,而飯圈卻難得的享有這些自由。 4.
  • 飯圈文化真趣味?
    說到愛豆(idol),肯定就會聯想到一個詞——飯圈。在飯圈裡,為了讓自己喜歡的哥哥保持住排名,粉絲會每天做包含投票、籤到、搜索等14項打投任務。有人會說,不為愛豆打榜、控評、花錢、就稱不上真愛粉,就是「白嫖」。有人會說,在飯圈聚集地,最常見的就是謾罵。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飯圈文化的趣味現象。
  • 肖戰代言齊齊上線,口碑卻一路下滑,飯圈文化下肖戰還能撐多久?
    飯圈文化下的肖戰還能撐多久?大家都知道,肖戰不是科班出身的,在飾演《陳情令》之前,肖戰就是一個選秀節目出道的偶像,因為顏值高在節目中受到關注,但是出道後沒有任何消息。最近,《演員請就位》中翻拍的《陳情令》受到了一致差評。
  • 肖戰飯圈事件全回顧
    ——《檢察日報》在當今的娛樂經濟模式下,粉絲與偶像的互動通常都是經過策劃、組織、安排的,單純依賴粉絲的純自發活動可謂原始且規模較小。本次事件涉及的粉絲人數之廣、社會影響之大,都不太可能僅由少數所謂「粉絲領袖」單獨策動,偶像本身在事件背後所發揮的作用值得我們反思。——《檢察日報》漠視自身社會責任的偶像,都是失格的偶像。
  • 蔡徐坤粉絲大鬧B站,肖戰粉絲舉報ao3,飯圈為何越來越瘋狂?
    憑藉著清秀的外貌和優秀的演技,肖戰贏得了眾多網友的喜愛,最近他頻繁登上熱搜,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最近的熱搜幾乎都與肖戰有關,不過大多都不太正面,甚至還讓肖戰處在了風口浪尖。看到如今肖戰遭遇全網黑後,網友們為他鳴不平:為何他時常要給粉絲背鍋?但也有人認為肖戰這次真的不冤。
  • 跳出飯圈看肖戰,飯圈審美「寡人有疾」,大眾審醜「嗜痂成癖」
    「眼中刺與梁木」並非真是肖戰,他們只是厭惡飯圈,憎惡公共輿論被控評。但顯然, 以暴易暴不過是「屠龍者終成惡龍」!「肖戰事件」背後作祟的真是「狗粉絲」嗎?那麼,隱匿在網際網路ID後,擴散戾氣,煽動情緒,再抽身離去,拍手稱快,唯恐天下不亂的「狗粉絲」又究竟是誰?誰來為自詡清醒實則迷惘的,新一代90後和00後「網絡暴民」的節操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