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鑑賞-點絳唇·寂寞深閨(李清照)

2021-02-23 文言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幹,祇是無情緒。
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上片抒寫傷春之情,下片抒寫傷別之情。傷春、傷別,融為柔腸寸斷的千縷濃愁。刻畫出一個愛情執著專一、情感真摯細膩的深閨思婦的形象。

開篇處詞人即將一腔愁情盡行傾出,將「一寸」柔腸與「千縷」愁思相提並論,這種不成比例的並列使人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壓抑感,仿佛看到了驅不散、扯不斷的沉重愁情壓在那深閨中孤獨寂寞的弱女子心頭,使她愁腸欲斷,再也承受不住的悽絕景象。「惜春」以下兩句,雖不復直言其愁,卻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現女子的心理活動:淅淅瀝瀝的雨聲催逼著落紅,也催逼著春天歸去的腳步。唯一能給深閨女子一點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能在女子心中留下幾響空洞的回音。人的青春不也就是這樣悄悄逝去的嗎?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華的表現,因此,在「惜春春去」的尖銳矛盾中,不是正醞釀著更為沉鬱悽愴的深愁嗎?

從上片看,給深閨女子帶來無限愁怨的「雨」,它催落了嫣紅的春花,催走了春天,也催促著流年和女子的青春。

下片中,詞人循著這一線索,繼續探尋「柔腸一寸愁千縷」的根源,筆力集中在女子憑闌遠望而攪起的心理活動上。「倚遍闌幹」一句,在「倚」這個動詞後面綴以「遍」字,把深閨女子百事俱厭的憂煩苦惱盡行點染了出來,下句中又以「只是」與「倚遍」相呼應,託出了這種萬念俱滅的「無情緒」是無論如何排解不掉的。這裡不再提花,不再提雨,卻突兀地提出「人何處」的問題。突兀,則醒目;醒目,則醒人──原來女子憑闌遠眺,不只是因百無聊賴而無意識為之,這裡還有更重要的、有意識而為之的目的,那就是望眼欲穿地等待著外出的良人歸來。望歸的行動與內心無法抑制的「人何處」的遙問一筆點破了使女子「柔腸一寸愁千縷」、「只是無情緒」的深層的、根本的原因是苦苦地思念遠行未歸的良人。在這裡,詞人巧妙地安排了一個有問無答的布局,卻轉筆追隨著女子的視線去描繪那望不到盡頭的萋萋芳草,正順著良人歸來時所必經的道路蔓延開去,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天邊。最後,視線被截斷了,唯見「連天芳草」,不見良人蹤影。這悽涼的畫面不就是對望眼欲穿的女子的無情回答嗎?寂寞,傷春已使她寸腸生出千縷愁思;望夫不歸,女子的愁情又將會是何許深,何許重,何許濃呢?這自然就意在言外了。

全詞由寫寂寞之愁,到寫傷春之愁,到寫傷別之愁,到寫盼歸之愁,全面地、層層深入地表現了女子心中愁情積澱積累的過程。一個「雨」字,把上下兩片勾聯在一起;遠處的萋萋芳草,近處的愁紅慘綠,遠遠近近,都在「催花雨」的攪攏下顯得分外冷寂。把愁已經寫盡、寫透,故明代陸雲龍在《詞菁》中稱道此首詞是「淚盡個中」,《雲韶集》也盛讚此作「情詞並勝,神韻悠然。」

相關焦點

  •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李清照《寂寞深閨》
    《點絳唇·寂寞深閨》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
  • 寂寞深閨,憂愁千縷,春去花雨落,思念最難熬
    寂寞深閨,憂愁千縷,春去花雨落,思念最難熬文/雨小荷(河南)人生在世,有時難免會與所愛的人分離,而分離之後的思念總是折磨人心。哪怕塵世間的一片葉落,抑或一朵花零,都能讓人因想念一個人而憂愁。自古以來,寫憂愁的詩詞也不少。但能將憂愁寫得出神入化的卻不多。而李清照便是這不多中的其中一位。
  • 千年才女李清照,寫下這三首詞,雖冷門,可訴盡女子柔情
    這首詞是李清照的一首閨怨詞。當時丈夫趙明誠在外做官,留李清照一人在家。春困與寂寞讓她提筆寫下這首春思詞,說盡心中的落寞。上片寫自己在春日無所事事,引出對遠遊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下片寫春日的景色悽清,更突出自己的寂寞難耐之感。詞人對環境加以細緻的描寫,再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將丈夫不在身邊,一人孤苦伶仃的閨怨描繪得淋漓盡致。渾然天成,別具一格。
  • 李清照:論詞時囂張、戀愛時痴狂,嗜酒好賭活成宋詞裡的可愛女人
    我是@最愛詩詞,下面就一起走進李清照的一生,看看她是如何活成宋詞裡的可愛女人的。少年時爛漫,那是最美好的天性少年時的李清照是幸運的,她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晚年時的優秀門生,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自身的才華是極高的,更難得的是對女兒的教育也很是上心。
  • 李清照:戀愛時痴狂、論詞時囂張,嗜酒好賭卻活成1000年來宋詞裡的可愛女人
    我是@最愛詩詞,下面就一起走進李清照的一生,看看她是如何活成宋詞裡的可愛女人的。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點絳唇·蹴罷鞦韆》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首詞很像是少年時李清照的自我寫照。
  • 飛花令,含有寂寞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寂寞,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孤單,但並不代表在人多的時候就不會感到寂寞,如人在他鄉,或生活在大城市中的異鄉人,往往也會有一種寂寞感。那麼,含有寂寞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唐·白居易《長恨歌》春愁寂寞天應老,夜色朦朧月亦香。——明·高啟《詠梅九首》寂寞舟中誰借問,月明只自聽漁歌。
  • 惆悵千回君可忘,耳鬢廝磨點絳唇;說說最浪漫雅致的宋詞詞牌
    宋詞詞牌名目繁多,初步統計就有1600多種,如果算上詞牌的別名就更多了。在眼花繚亂、精彩紛呈的眾多詞牌名中,若論浪漫雅致,我認為當屬《點絳唇》莫屬。惆悵千回君可忘,耳鬢廝磨點絳唇。——皛玊題記點絳唇,詞牌名,又名沙頭雨、南浦月、十八香、點櫻桃、尋瑤草等。以馮延巳詞為正體,雙調41字,前段4句三仄韻,後段5句四仄韻。另有41字前後段各5句四仄韻,43字前段4句三仄韻,後段5句四仄韻等變體。
  • 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詞,經典雅練,結果成千古名作流傳至今
    而那時,待字閨中的天才詩人李清照,前不久剛得到了詩壇前輩們的高度稱讚,對寫出新著作更為躍躍欲試。應對滿園春色,她腦海中的靈感如泉水通常汩汩地冒出,因此,她以身邊的所見,心裡的所想為素材,即興寫作出了一首《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小院閒窗春已深,重簾未卷影渾渾。倚樓無語理瑤琴。遠岫出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 當殘月遇上寂寞相思,便成了這首絕美宋詞,最後一句美得令人心醉
    說起古代的才女,大家第一時間總是不免提到李清照,作為宋詞婉約一派的代表人物的她總是被人高度讚譽,更是被推崇為「千古第一才女」。不過在宋代也並不是沒有才女能與之分庭抗禮,就像唐代才女中魚玄機最為出名,但還是有李冶、薛濤、劉採春能與之並成為「唐代四大女詩人」。
  • 絕代佳人李清照,宋代女詞人.
    《點絳唇·蹴罷鞦韆》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點絳唇·閨思》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幹,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 讓人過目難忘的五十句宋詞名句,句句說到你的心坎裡
    宋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宋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宋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隔窗點滴到天明。宋詞,就像一壇陳年老酒,歷久彌香。有的酒濃,有的酒烈,有的酒芬芳,有的酒醇香。它們好似擁有一種魔力,讓人過目難忘,欲罷不能。
  • 宋詞裡的婉約派之爭,秦觀和李清照同寫《如夢令》,兩人高下立見
    宋詞也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座高峰,裡面同樣的有很多經典的作品,其中這些一些經典的句子也是膾炙人口,所以宋詞也是值得我們一讀,而且我們從這些作品中,更多的還是能夠感受到中國文學獨特的魅力。那說起宋詞裡的名篇,可謂是比比皆是,例如婉約派就有兩大「巨頭」,那便是秦觀和李清照,兩個人的作品也都是大家極為熟悉,而且他們兩個人也都寫過《如夢令》,應當說這也是婉約派之爭,但是很顯然他們的作品各有特色,讀來也是高下立見。《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宋代:秦觀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 詩詞|矜持如李清照,卻也含羞地倚門回望,卻把青梅嗅
    做女人,她清新質樸,用雲中錦書,將一生忠貞的愛給了自己的丈夫;作詞人,她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讓思夫之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做大宋的子民,她將與丈夫生前一起搜集的金石玉器,盡數捐給朝廷,以求驅除韃虜,復我河山
  • 李清照這首詞寫桂花,別出心裁,句句霸氣,成為千古名篇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的重要代表詞人,在當時乃至今日的文壇上面影響力都特別大。今天這首詞中李清照描寫的主體是桂花。這是一種花朵很小,顏色又淡的花。因此很多人都常常注意不到。李清照注意到了,並讚嘆它高潔的品質,又以桂花自比,說明她是真的很喜歡這種花。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首詞。
  • 乘風破浪的李清照,她才是值得追的姐姐
    李清照的人生理念便是一個「敢」字,因為自信,因為才華,所以才讓她有了萬丈光芒,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就跟著我用女團的定義重新復盤李清照的一生,這樣無懼世俗、不畏前險的姐姐,才值得Pick!
  • 詩詞|這三首宋詞,寫出李清照對趙明誠愛之深,思之切的秘密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她18歲時,趙明誠第一次去她家,她在門後偷看趙明誠,情竇初開,春心萌動,相思難以按捺,寫下這首《點絳唇·蹴罷鞦韆》。《點絳唇·蹴罷鞦韆》——宋代:李清照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通篇以真率的語言,描寫內心的情感,在當時以婉約含蓄為正宗的文藝領域裡要算得上是別開生面,獨放異彩的詞作了。作者用淡雅的語言,描寫了少女內心美麗的形象和坦率的性格。把迷人的春天和真摯的情感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 李清照對自己的詞有多自信?她幾乎懟了整個大宋詞壇!
    而一位女子的出現使得這大宋詞壇更加絢麗多彩。這個女子便是一代才女李清照。大家都曾讀過她的詞,而那一句「悽悽慘慘戚戚」更寫盡了秋天的悲涼。持才者多少都會有些傲物,這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身上不乏有幾分傲氣,在她的著作《詞論》中,幾乎評論了所有宋朝時期詞人,現代有人戲稱李清照為「李懟懟」。在《詞論》中,李清照開篇點題「樂府聲詩並著,最盛於唐。」
  • 古詩詞文賞析之宋詞《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李清照
    從詞作的內容與風格來看,這首詞當寫於詞人婚後不久,夫妻小別,李清照獨居時。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開首三句,詞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筆。但見初春時節,春風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復甦,嫩柳初長,如媚眼微開,豔梅盛開,似香腮紅透,到處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
  • 和丈夫暫時分別,李清照思君心切,寫了一首冷門詞,訴說孤單寂寞
    此詞是李清照想念丈夫的思念之詞,名為《怨王孫》可見心中的怨氣已經暴露無遺了。寫此詞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與友人出遊一直沒有回來。李清照對他相思不已,心中所想,紙下所寫,就是這一首痴情女子的詞作。」春晚的寂寥之意奠定了全詞的基調,而「重門深院」的環境裡,只有詞人一人,這冷寂的季節和這幽靜的房間,將詞人的孤單寂寞用環境襯託得更加悲傷。詞人在這空蕩蕩的庭院裡只能一個人遠望天邊,希望丈夫能夠早日回家。而這位痴情女子目力所及就是世界前剛剛轉綠的小草,傍晚是天邊路過的雁群。
  • 《知否》歌詞被吐槽 原作者李清照:我也很無奈
    眾所周知,《知否》主題曲填詞來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所寫的《如夢令》,並非電視劇人員創作。該網民藉機「秀」了一把,卻成了「翻車現場」。該網民點評一出,不僅激發網民吐槽,也掀起了網民對李清照眾多作品的溫顧。還有網民借用李清照口吻進行回復,於是,「李清照:來,筆給你,你來寫...」的梗,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