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教育

2021-01-07 中公教師網

(一)教育特點:學在官府,官師合一

1.學在官府

西周時期,奴隸主貴族建立國家機構,設官分職,從事管理。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紀規章,有文字記錄,匯集成專書,由當官的來掌握。由於只有官府有學,民間私學無學術,所以要學習專門知識,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

學在官府的原因:

1)惟官有書,而民無書。西周時期生產水平有限,書寫的材料是竹簡、木牘,書寫的工具是刀筆。以拙陋的工具在粗笨的材料上製作出的書冊,不僅及其繁重,而且也十分昂貴,只有官府才具有製作書冊的財力和人力。所以,學術都在官府,有職官專守。

2)惟官有器,而民無器。西周時期的禮、樂、舞、射都是重要的學術,在教育上,也是學習的重要學科。學習這些學科,不能僅是口耳相傳,而且要有器物設備,才能有條件進行實際演習。這些器物,不是一人一家所能具備,即使官府,也不是各級都能完全具備。

3)惟官有學,而民無學。在宗法制條件下,父死子繼,子承父業,貴者終貴,賤者終賤,形成家有世業。由於學術官守,為官之人,學有專守,不傳他人,只教其子。只有為官的人掌握學術,以官邸為傳授基地,教其子弟。只有官學,沒有私學。只有貴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權利,而庶人和平民沒有受教育的權利。

2.官師合一

由於社會存在著階級對立,勞心與勞力的分離早已成為事實。隨著社會發展,勞心者經歷了內部分工。西周時期雖然分工有很大進步,但專業化發展還不是很細,教師還未成為單獨的社會職業,皆由政府職官來兼任。「師」最初是軍官的稱號,「師氏」指的是高級軍官,「大師」是比「師氏」更高級的軍官,以「師」和軍官的人名連稱就稱「師某」。西周時擔任國王警衛隊長的師氏、保氏,處理負責警衛、隨從、軍旅等大事之外,還兼管貴族子弟的教育工作。由於貴族子弟要成為未來的統治者、軍隊的骨幹,因此,軍事訓練就成為教學內容的重要方面,自然教官也就由師氏來兼任了。久而久之,「師」就轉為教育者的稱呼。所以,「教師」的名稱,實起源於軍官。後來擔任教育工作的職官也都可以稱為「師」。

(二)學校名稱:國學(大學、小學)、鄉學

設在王都的小學、大學,總稱為國學。設在王都郊外六鄉行政區域中的地方學校,總稱為鄉學。

1.小學教育。首先強調的是德行教育。內容就是德、行、藝、儀幾方面,實際上是關於奴隸主貴族道德行為準則和社會生活知識技能的基本訓練。

2.大學教育。只有少數符合資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學教育。一類是皇族子弟,按照身份入大學,一類是平民中的優秀分子,經過選拔才能進入大學。入學資格的限制,體現西周教育的等級性。大學的分科教學有一定時間、固定場所、專職人員負責。

3.鄉學。在行政組織的基礎上,相應地設立家塾、黨庠、周序、鄉校等不同名稱、不同級別的地方學校。鄉學由管理民政的司徒負責總的領導,其教育內容有明確的規定,教學內容以德、行、藝為綱,基本要求和國學是一致的。鄉學實行定期的考察和推薦,把賢能者選送司徒,經司徒再擇優選送至國學。

(三)教育內容:六藝

1.禮樂。貫徹整個社會生活活動,體現宗法等級制度,對年輕一代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養具有重大作用。禮的內容極廣,凡政治、倫理、道德、禮儀皆為其包括,以至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不能沒有禮。樂教受到高度重視,內容包括詩歌、音樂、舞蹈。

2.射御。射,指射箭的技術訓練。御,指駕馭馬拉戰車的技術訓練。

3.書數。書,指文字讀寫,數,指算法。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西周時期教育體系,官學為尊
    到了西周時期,國家對教育機構更加重視,出現了真正具備系統的學校功能的教育機構。而「官學」的出現更是進一步奠定了教育機構的地位。所謂的「官學」指的就是「學在官府」,官府已經可以建設專門的公共建築用來進行教育和行政活動。相比之殷商時期,西周的官學已經有系統化、理論化、計劃性的教學活動。
  • 選拔優秀人才,西周的人才選拔制度究竟如何?
    而西周選舉制度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早,較完整的選舉形式。而作為我國最早的選拔制度,其究竟如何?又對後世的人才選拔制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在周滅商前地處「戎狄之間」,當時的文化非常比起其他地區相對落後。無法在短期內培養更多的管理人才接任當時的殷商人員。為此,西周統治者開始逐步建立了人才選拔制度。
  • 四)西周 3 一笑千金
    一笑千金 前779年,16歲的西周末代國王姬宮涅(niè)率軍攻打陝西漢中的褒國。前774年,為進一步討褒姒歡心,21歲的西周王姬宮涅下令廢掉申王后,又把申王后所生的太子姬宜臼(jiù)貶為老百姓,發配到河南南陽的申國,命他的外公申侯管教,然後冊封褒姒母子為王后和太子。西虢(guó)國君主姬鼓因貪財好利、善於逢迎而被任命為西周的執政大臣,主持朝政。然而,褒姒是位表情寡淡的冰美人,自進宮以來從沒笑過一次,以至於人們傳言她不會笑。
  • 【讀史】西周的衰亡
    西周的滅亡,一般說是緣於周幽王昏庸,「烽火戲諸侯」,犬戎攻打周王,殺幽王於驪山之下,犬戎乘機掠走大量財寶,西周就此滅亡,這是大家都熟悉的教科書的內容。其中的「烽火戲諸侯」之說,來源是司馬遷的《史記》。
  • 西周陶罐出土,裡面裝滿雞蛋,2800年前的西周雞蛋長啥樣?
    經專家技術測定,這灌雞蛋距今已有2800年,其隨葬年代屬於西周時期。 那麼,問題來了,西周時有雞和雞蛋嗎?筆者不妨把雞的歷史倒著捋一捋,就此最著名的聞雞起舞開始捋起。 東晉有祖逖「聞雞起舞」(《晉書》);東漢有曹操「味若雞肋」(《三國志》);西漢有劉詢「鬥雞走馬」(《漢書》);戰國有「雞鳴狗盜」(《史記》),有「寧為雞屍,不為牛從」(《戰國策》);春秋有子路「志伉直,冠雄雞」(《史記》);西周宣王時有典故「呆若木雞」(《莊子》),又有「文鶾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逸周書》);商朝紂王時有「牝雞司晨」(《尚書》);黃帝曾「西至於空桐
  • 《CF》西周墓寶藏活動什麼時候結束 西周墓寶藏活動時間
    導 讀 CF中魚骨廟/西周墓寶藏有什麼獎勵?
  • 武剛||「內服」還是「外服」:西周甸服問題研究 ——兼論西周王畿的形成過程(一)
    根據金文裡「甸」的幾種用法,只有「侯、甸、男」連稱用法中的「甸」能反映甸服的存在,但這也僅限於西周前期,西周中期之後並無此類現象的記載。那麼是否可以說甸服這項制度僅在西周前期存在?筆者認為,換一個視角能夠對這一問題做出回答。2.「甸」與「奠」的關係上文討論了古文字中的「甸」,事實上,「侯、甸」之「甸」本為「田」。
  • 文物鑑賞|西周·「洸作父戊」銅鼎
    文物鑑賞|西周·「洸作父戊」銅鼎 2020-11-11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易與西周人龍形玉佩
    易與西周人龍形玉佩西周人龍形佩是高古玉中常見題材,器形中有龍、鳳、虎和人的素材出現,其形常頭部盤有一龍
  • 西周玉器與商代玉器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
    西周玉器與商代玉器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收藏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自商周以來,結合人類文化活動的記錄的大規模普及和推廣,商代婦好墓出土了不同年代玉器,說明墓主人非常喜歡收藏古玉,更加證明古代人有收藏青銅器和玉器的記載。下圖片是西周和田玉雕刻的玉跪人,家傳古玉藏品分享鑑賞。
  • 還原西周玉珠串飾
    西周(1046 B.C.——771 B.C.)的玉器以玉組佩為其特色之一。其特點是組佩一般由多個玉璜組成。  西周非常重視禮制,士大夫都有「佩玉節步」的習俗。《禮記*玉藻》記載:「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趨以《採齊》,行之《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
  • 神墩:湮沒千年的西周大型排房建築
    作者:楊星星儀徵神墩遺址位於長江北岸的江蘇揚州儀徵市陳集鎮丁橋村,是保存較為完整的西周至春秋時代聚落遺址,現存面積1萬多平方米,文化層堆壓厚達6米多,地表可見夾砂紅陶、幾何印紋硬陶、黑皮陶等殘片。遺址位於一臺形高地之上,自北向南傾斜。
  • 《龍嶺迷窟》最大的秘密,揭秘西周墓、龍骨天書、李淳風的關係
    西周墓、龍骨天書、李淳風有什麼關係?01西周墓和唐墓的真相魚骨廟下的古墓非常的神秘,地下不僅有唐墓的建築,還有西周的建築,西周的墓室,唐代的棺槨。結果建到一半,發現這裡曾經有一座西周墓,雖因不知名原因被破壞,但此處已經被使用過,不能再建陵,只能廢棄,再選其他風水寶地繼續修建。其實在劇中,西周墓的存在,遠比我們看到的更神秘。西周墓到底有什麼玄機,李淳風為什麼要改建西周墓?
  • 西周為何滅亡?是因為幽王「烽火戲諸侯」嗎?
    公元前782年至公元前771年,在位十一年,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姬宮湦,西周滅亡。姬宮湦死後,諡號幽王,諸侯共同擁立其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搜神記》稱,姬宮涅生於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這一說法可能是依據《竹書紀年》。周宣王在位時期,將姬宮湦立為太子。
  • 戰國末年,同時存在的西周國和東周國是怎麼回事?
    我們知道,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那麼戰國末期時東周都快結束了,怎麼又冒出來個西周國呢?其實,此西周非彼西周,此東周也非彼東周。它們不是周天子的周王朝,而是諸侯建立的諸侯國。《戰國策》這部書我們都知道,是一部記錄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作品,其中前兩章就是介紹東西二周的《東周策》和《西周策》,然後才是戰國七雄,最後是宋、衛、中山,戰國主要國家就都齊了。
  • 從「神靈崇拜」到「以德配天」,天命觀是如何影響西周政治的?
    天命觀貫穿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早在殷商時期它就以神靈崇拜為表現形式,發展到西周時期,逐漸轉為「以德配天」。古代皇帝一直奉行天命觀,認為天可以操縱人間的人和事,這是初期的天命觀核心思想,西周拓展這一思想,賦予了「德」這一新的內涵。商周時期的天命觀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影響著西周時期的政治。
  • 在象山西周的這片海裡,尋覓地道風味和浪漫情緣!
    記錄西周風土人情的系列片《尋味西周》推出新一集啦!一起來看看吧!尋味西周紀錄片《海味情緣》西周人的愛情,不僅在筍與蜜間融合,同樣也在山海間繾綣。漸漸地,奚國良成為西周象山港一帶遠近聞名的捕魚高手。他帶著妻子,在這片海上謀生計,他們相守於大海,自在而浪漫。你喜歡面朝大海,我感受你的悲歡。讓我們一起走吧 ,划著船兒, 漂洋過海;划著船兒, 飄向未來。風停了,海醒了,我們坐在甲板上唱歌,背靠著背, 看著日落。
  • 滅西周退六國,死後敵人欣喜若狂,這個霸氣的老頭年輕時有多狠?
    #大秦賦#熱播電視劇《大秦賦》中,西周君舉天子旗號,合縱攻秦國伊闕,號稱五十萬兵馬,結果老秦王直接讓嬴摎二十萬兵馬直撲洛邑,攻其不備,不僅解了圍,還獲得西周君三十六座城池的土地和人口。事實上,「伊闕」、「合縱」、「攻其不備」這幾個字眼對於昭襄王來說,非常熟悉,以至於西周君攻打秦國時,他十分淡定,輕鬆應對。早在三十七年前(秦昭襄王十四年),伊闕還是韓國的城池,白起奉命攻打伊闕,此時秦軍10萬兵力,魏韓聯軍24萬。
  • 仿佛一夜之間,西周王室從坐擁9師到覆滅,經歷了什麼
    公元前940年,西周王朝第5位天子周穆王發9個師攻打徐國,兵力高達 11萬。放在3000年前的古代,11萬兵力絕對堪稱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了,比武王滅商的場面更壯觀。戰爭最後的結果,西周滅掉了東夷人建立的徐國,此戰也是西周王朝最後一次的輝煌。
  • 西周滅商真的是正義的嗎?
    西周滅商,在封神演義裡玩得神乎其神,又是野生動物,又是神兵天降,還是一場正義之戰,而根據現有的資料推測,很多學者認為這件事其實也沒那么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