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40年,西周王朝第5位天子周穆王發9個師攻打徐國,兵力高達 11萬。放在3000年前的古代,11萬兵力絕對堪稱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了,比武王滅商的場面更壯觀。戰爭最後的結果,西周滅掉了東夷人建立的徐國,此戰也是西周王朝最後一次的輝煌。穆王時代結束後,西周王權統治日漸式微,很難再重現成康時代的盛世,又苟延殘喘了一百多年,直到西戎族顛覆西周。彈指一揮間,就從巔峰墜落谷底,真是令人難以置信,西周怎麼一步步走向衰敗的?
西周王室外部環境不穩定
1、矛盾的根源
西周從開國之初,一直都面臨著來自外部環境的威脅,按照方位的不同,分為北狄、南蠻、東夷、西戎四個部分。再加上周朝獨創的封邦建國制度,這種制度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開疆拓土,分封出去的諸侯國以王室為中心,逐漸蠶食周邊少數民族的領地,這樣一來更加深了中原與他們之間的矛盾,只有戰爭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在以後的中國歷史中司空見慣,比如漢朝與匈奴,唐朝與突厥。
西周時最活躍強勢的敵人就是西戎,生活在西周的西北方向,說來他們也是周人的老對手了,幾百年前周人的祖先就曾流落到戎狄之間,因其一直保持先進的農業技術與文化,最終與戎狄分道揚鑣,此後與西戎的摩擦不斷。此外還有東夷系的徐國、淮夷,生活在淮河一帶,他們經常出來搞事情,西周建國之初,就挫敗過他們的「反周復商」大業,尤其是徐國曾經一度還打到過洛陽一帶。還有南蠻系列的楚國與生活在深山中的南蠻部族。這三個地方的勢力都是周朝最主要的威脅。
2、昭、穆兩王窮兵黷武,消耗國力與民力
在周成王、周康王時代,西周國力穩定,處於一個壯年階段,周邊的部落沒能力也不敢來招惹強大的西周王朝,大約與他們和平相處了40年。到了昭穆時代,情況就大有不同了,這爺倆可以用窮兵黷武來形容,是名副其實的戰爭販子。
周昭王時代,南方的楚國慢慢的發育壯大,開始變得目中無人,總是不進貢王室需要的祭祀物品。周昭王年輕氣盛的,眼裡哪能容得下沙子,於是發兵攻打楚國。第一次徵荊楚無功而返。3年後,周昭王第二次發動6個師南徵荊楚,一個師是12500人,6師大概7萬多兵力,這個數字挺龐大的,結果6師全軍覆沒,周昭王也命喪漢水。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的行為跟周昭王二徵楚荊楚相類似,如果此時考慮後勤問題的話,國人的心裡估計早就開罵了,保障6個師的後勤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好不好?
昭王以後就是穆王時代,一個極具浪漫冒險主義的天子,他與西王母幽會的故事流傳至今。他一生熱衷於探險、泡妞、戰爭,據說探險之路最西到達了中亞一帶,還在今日祁連山會見西王母,與西戎、徐國戰事從沒間斷過。據《竹書紀年》記載,穆王與西戎大的戰事超過3次,與徐國的戰爭也超過3次,文章的開頭就介紹過西周最後的輝煌,發9師滅徐國。
昭穆時代因外部環境不穩定,必須得依託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保住手裡的王權,這本來就是無可厚非的事,但濫用武力耀武揚威,龐大的軍費開支大大的消耗西周的國力。昭王6個師,穆王9個師常年徵伐,國人面臨著無休止的後勤保障任務,也到了崩潰的邊緣。強大的武力並沒有換來長久的和平,穆王以後的時期,西戎持續出來搞事情,西周不是戰爭,就是在徵伐的路上。這樣的結果,換來了西周內部環境的不穩定。
西周長年對外戰爭,造成內部環境不穩定
1、王室無暇顧及諸侯國,儘量保持與他們之間的平衡
西周被外部的少數民族勢力掣肘,沒有多餘的兵力暇顧及國內諸侯國的勢力,只能任憑他們發展壯大,西周王朝只能儘量維持與諸侯國之間的勢力平衡,但畢竟精力有限,也就走一步看一步了。周夷王時代,齊國與紀國發生激烈衝突,紀國國君誣陷齊哀公僭越周禮,夷王不問青紅皂白當著眾諸侯的面烹殺了齊哀公。此舉表明周王室非常忌憚諸侯國做大做強,所以來了一次殺雞儆猴,從而敲打一下諸侯列國,讓他們保持一顆敬畏之心。
2、「國人暴動」的發生,諸侯開始輕視周王室
到了周厲王時代,國人長年累月地為前線保障後勤,本來就有很大的怨言,但自私的厲王聽信讒言,禁止國人去山林、湖泊裡搞採集,國人的生活開始捉襟見肘,食不果腹。這樣一來國人開始非議朝政,周厲王可真是厲害,索性把非議朝政的國人全都抓起來殺掉,在以後的日子,國人只能靠眼神來交流。公元前841年,國人實在是忍無可忍,最終爆發了「國人暴動」事件,周厲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第一次踐行了什麼叫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最後在召公、周公的主持下,讓共國的國君名叫和的人,來代替天子攝政,這就是「共和執政」事件。西周果然是一個很神奇的時代,保持10幾年的時間無天子狀態,居然讓一個小小諸侯國的國君來執政,王室的臉面盡失。這樣一來,天下的諸侯國也跟著放飛了自我,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開始大規模衝突,王室徹底失去了管控諸侯國的能力。
3、西周王室公然挑戰宗法制度,自廢武功,失信於天下諸侯
共和執政的10幾年後,共伯還政於周宣王,宣王前期的執政能力很強,軍事能力突出,打了許多勝仗,史稱」宣王中興」。直到後期王室跟姜戎爆發了千畝之戰,王師大敗一場主力盡失,西周的軍事能力徹底完蛋。
周宣王還幹了一件蠢事,有一年魯武公帶著嫡子括,庶子戲一起去鎬京朝拜宣王,結果宣王非常喜歡庶子戲,非得逼迫魯武公讓戲當世子。糊塗的周宣王自廢武功挑戰權威的宗法制度,主動開啟「廢長立幼」的風氣,這反而放縱了眾多諸侯國裡某些野心家的氣焰,紛紛效仿這種不良的風氣。周宣王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狠起來連自己都坑。
結果不出預料,諸侯國內部也開始了不安定,晉國的殤叔驅逐了太子姬仇,自立為君。許多國家都開始挑戰宗法制度,這都拜宣王所賜。王室失信於天下諸侯,王權能不衰弱嗎?直到周幽王也搞起了「廢嫡立庶」的把戲,又一次在天下人面前失信,宗法制度的約束力蕩然無存。最終在外有強敵,內無勤王的情況下,西戎不費吹灰之力滅了西周政權。
結束
西周從輝煌到衰弱仿佛就在一夜之間,從坐擁天下9師到無兵可用,終於導致滅國。首先外部環境是最主要的原因,常年無休止的戰爭,又導致內部環境的動蕩,國內的矛盾日益尖銳,得不到國人強有力的支持。王室又多次失信於天下諸侯,逐漸失去了掌控天下的能力。王權衰微縱然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但內部的矛盾多半是王室的咎由自取。另外不同文明之間的戰爭自古以來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也是歷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