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間,西周王室從坐擁9師到覆滅,經歷了什麼

2021-01-07 騰訊網

公元前940年,西周王朝第5位天子周穆王發9個師攻打徐國,兵力高達 11萬。放在3000年前的古代,11萬兵力絕對堪稱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了,比武王滅商的場面更壯觀。戰爭最後的結果,西周滅掉了東夷人建立的徐國,此戰也是西周王朝最後一次的輝煌。穆王時代結束後,西周王權統治日漸式微,很難再重現成康時代的盛世,又苟延殘喘了一百多年,直到西戎族顛覆西周。彈指一揮間,就從巔峰墜落谷底,真是令人難以置信,西周怎麼一步步走向衰敗的?

西周王室外部環境不穩定

1、矛盾的根源

西周從開國之初,一直都面臨著來自外部環境的威脅,按照方位的不同,分為北狄、南蠻、東夷、西戎四個部分。再加上周朝獨創的封邦建國制度,這種制度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開疆拓土,分封出去的諸侯國以王室為中心,逐漸蠶食周邊少數民族的領地,這樣一來更加深了中原與他們之間的矛盾,只有戰爭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在以後的中國歷史中司空見慣,比如漢朝與匈奴,唐朝與突厥。

西周時最活躍強勢的敵人就是西戎,生活在西周的西北方向,說來他們也是周人的老對手了,幾百年前周人的祖先就曾流落到戎狄之間,因其一直保持先進的農業技術與文化,最終與戎狄分道揚鑣,此後與西戎的摩擦不斷。此外還有東夷系的徐國、淮夷,生活在淮河一帶,他們經常出來搞事情,西周建國之初,就挫敗過他們的「反周復商」大業,尤其是徐國曾經一度還打到過洛陽一帶。還有南蠻系列的楚國與生活在深山中的南蠻部族。這三個地方的勢力都是周朝最主要的威脅。

2、昭、穆兩王窮兵黷武,消耗國力與民力

在周成王、周康王時代,西周國力穩定,處於一個壯年階段,周邊的部落沒能力也不敢來招惹強大的西周王朝,大約與他們和平相處了40年。到了昭穆時代,情況就大有不同了,這爺倆可以用窮兵黷武來形容,是名副其實的戰爭販子。

周昭王時代,南方的楚國慢慢的發育壯大,開始變得目中無人,總是不進貢王室需要的祭祀物品。周昭王年輕氣盛的,眼裡哪能容得下沙子,於是發兵攻打楚國。第一次徵荊楚無功而返。3年後,周昭王第二次發動6個師南徵荊楚,一個師是12500人,6師大概7萬多兵力,這個數字挺龐大的,結果6師全軍覆沒,周昭王也命喪漢水。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的行為跟周昭王二徵楚荊楚相類似,如果此時考慮後勤問題的話,國人的心裡估計早就開罵了,保障6個師的後勤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好不好?

昭王以後就是穆王時代,一個極具浪漫冒險主義的天子,他與西王母幽會的故事流傳至今。他一生熱衷於探險、泡妞、戰爭,據說探險之路最西到達了中亞一帶,還在今日祁連山會見西王母,與西戎、徐國戰事從沒間斷過。據《竹書紀年》記載,穆王與西戎大的戰事超過3次,與徐國的戰爭也超過3次,文章的開頭就介紹過西周最後的輝煌,發9師滅徐國。

昭穆時代因外部環境不穩定,必須得依託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保住手裡的王權,這本來就是無可厚非的事,但濫用武力耀武揚威,龐大的軍費開支大大的消耗西周的國力。昭王6個師,穆王9個師常年徵伐,國人面臨著無休止的後勤保障任務,也到了崩潰的邊緣。強大的武力並沒有換來長久的和平,穆王以後的時期,西戎持續出來搞事情,西周不是戰爭,就是在徵伐的路上。這樣的結果,換來了西周內部環境的不穩定。

西周長年對外戰爭,造成內部環境不穩定

1、王室無暇顧及諸侯國,儘量保持與他們之間的平衡

西周被外部的少數民族勢力掣肘,沒有多餘的兵力暇顧及國內諸侯國的勢力,只能任憑他們發展壯大,西周王朝只能儘量維持與諸侯國之間的勢力平衡,但畢竟精力有限,也就走一步看一步了。周夷王時代,齊國與紀國發生激烈衝突,紀國國君誣陷齊哀公僭越周禮,夷王不問青紅皂白當著眾諸侯的面烹殺了齊哀公。此舉表明周王室非常忌憚諸侯國做大做強,所以來了一次殺雞儆猴,從而敲打一下諸侯列國,讓他們保持一顆敬畏之心。

2、「國人暴動」的發生,諸侯開始輕視周王室

到了周厲王時代,國人長年累月地為前線保障後勤,本來就有很大的怨言,但自私的厲王聽信讒言,禁止國人去山林、湖泊裡搞採集,國人的生活開始捉襟見肘,食不果腹。這樣一來國人開始非議朝政,周厲王可真是厲害,索性把非議朝政的國人全都抓起來殺掉,在以後的日子,國人只能靠眼神來交流。公元前841年,國人實在是忍無可忍,最終爆發了「國人暴動」事件,周厲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第一次踐行了什麼叫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最後在召公、周公的主持下,讓共國的國君名叫和的人,來代替天子攝政,這就是「共和執政」事件。西周果然是一個很神奇的時代,保持10幾年的時間無天子狀態,居然讓一個小小諸侯國的國君來執政,王室的臉面盡失。這樣一來,天下的諸侯國也跟著放飛了自我,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開始大規模衝突,王室徹底失去了管控諸侯國的能力。

3、西周王室公然挑戰宗法制度,自廢武功,失信於天下諸侯

共和執政的10幾年後,共伯還政於周宣王,宣王前期的執政能力很強,軍事能力突出,打了許多勝仗,史稱」宣王中興」。直到後期王室跟姜戎爆發了千畝之戰,王師大敗一場主力盡失,西周的軍事能力徹底完蛋。

周宣王還幹了一件蠢事,有一年魯武公帶著嫡子括,庶子戲一起去鎬京朝拜宣王,結果宣王非常喜歡庶子戲,非得逼迫魯武公讓戲當世子。糊塗的周宣王自廢武功挑戰權威的宗法制度,主動開啟「廢長立幼」的風氣,這反而放縱了眾多諸侯國裡某些野心家的氣焰,紛紛效仿這種不良的風氣。周宣王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狠起來連自己都坑。

結果不出預料,諸侯國內部也開始了不安定,晉國的殤叔驅逐了太子姬仇,自立為君。許多國家都開始挑戰宗法制度,這都拜宣王所賜。王室失信於天下諸侯,王權能不衰弱嗎?直到周幽王也搞起了「廢嫡立庶」的把戲,又一次在天下人面前失信,宗法制度的約束力蕩然無存。最終在外有強敵,內無勤王的情況下,西戎不費吹灰之力滅了西周政權。

結束

西周從輝煌到衰弱仿佛就在一夜之間,從坐擁天下9師到無兵可用,終於導致滅國。首先外部環境是最主要的原因,常年無休止的戰爭,又導致內部環境的動蕩,國內的矛盾日益尖銳,得不到國人強有力的支持。王室又多次失信於天下諸侯,逐漸失去了掌控天下的能力。王權衰微縱然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但內部的矛盾多半是王室的咎由自取。另外不同文明之間的戰爭自古以來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相關焦點

  • 西周滅亡後,東周還持續了那麼多年,為何周王室沒人能一統天下?
    第一個因素:王室疆域狹小 周幽王是個混蛋國君,天子當的好端端的,偏偏要拿萬裡河山開玩笑。「烽火戲諸侯」的典故大家都聽說過,放到現代來看這種傻缺行為,就像大國領導人拿飛彈當鞭炮放一樣。其實烽火戲諸侯只是西周滅亡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是周幽王打算改立褒姒為王后,並廢掉了原來的王后申氏。
  • 周平王只是遷了個都,為何就把西周玩沒了?
    這是周王室的獨特發明,很多禮儀和規則甚至影響到今天。《周禮》的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其一,約定等級尊卑關係,約束諸侯們的行為,讓諸侯們儘自己的義務;其二,約定諸侯們的武力限制,確保周王室的天子六師、成周八師成為華夏絕對的軍事威懾。
  • 西周「分封制」,為何沒能崛起成為大國之一
    當歷史行進到距今約3000年的時候,周武王打敗了商朝的帝辛,成功地建立了周在華夏的主宰地位。在思考如何治理這個國家的時候,周的統治者們選擇了一個令後人爭論不休的制度-分封制。西周的爵位按順序是公、侯、伯、子、男。矩伯的爵位是「伯」,算起來還是個相當有分量的貴族。
  • 西周的滅亡,申國扮演了什麼角色?
    那麼為什麼西周都滅亡了而秦人卻獨善其身,甚至到後來還有實力從平王手中接管關中地區呢?這也不符合邏輯。而且秦人後來統一關中也是從西北向東南的驪山進攻,也證實犬戎在宗周東南而非西北。後來姬宜臼出逃到申國,這等於是周王室和申國撕破臉皮。而更嚴重的是,南申國地處成周的南大門,二者接壤。前面也說過申國是當地最強大的諸侯,那麼他會不會對成周的洛陽造成威脅呢?按當時的政治格局來看,洛陽所在的成周地區很可能已經被劃入到了申國的勢力範圍,至少形成了嚴重威脅。加上申國手裡握著一個廢太子,這種威脅無疑被放大了,而這才是周幽王必須且必要對申國動武的原因。
  • 褒姒:西周滅亡這個鍋,我不背
    因為軍隊的調動、集結、備糧、行軍,再到最後趕到陝西境內,近則十天半月,遠則一年半載,怎麼可能同時到達?第二,等諸侯的軍隊到達之後如果沒有看到敵人,完全可以理解為敵軍已經撤兵,只會休兵而去,有什麼好笑的(看來錢穆的笑點跟幽王、褒姒完全不一樣啊)。第三,燃烽火召集軍隊抗敵,是漢朝為防備匈奴進攻時才有的,周幽王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套報警系統。錢穆這是要把司馬遷架火上烤啊。
  • 《CF》西周墓寶藏活動什麼時候結束 西周墓寶藏活動時間
    導 讀 CF中魚骨廟/西周墓寶藏有什麼獎勵?
  • 西周亡國的真相,其實是00後霸道總裁的狗血言情劇
    褒國把美女褒姒獻上,西周控制了今天的漢中地區。年齡也就十七八歲的周幽王江山和美人都有了,一定很開心。等到周幽王四年夏六月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突然降霜。然後到了周幽王五年,當時的太子宜臼出奔申。那麼申國在哪呢?一種說法是今天的河南南陽,另一種說法是今天的陝西眉縣。然而這時候周幽王也就不到二十歲,這個年紀放到現在也就是個00後,他兒子能有多大?周幽王怎麼努力,也不會超過7歲。
  • 推薦3篇婚後文,婚前婚後一夜之間,仿佛他變了
    推薦3篇婚後文,婚前婚後一夜之間,仿佛他變了Hello,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3本婚後文小說,婚前婚後一夜之間,他仿佛變了,喜歡小編推薦的朋友們,點個關注唄。1、《婚前婚後:老公不回家》作者:河清海晏七七文案:婚前他對我百般呵護,婚後卻棄如敝履,一切的改變仿佛都只在一夜之間。 楚瑤說,男人不回家,外面一定有長期小三。 我不信,不信那麼堅深的愛也會走到盡頭。精彩片段:「丫頭,你是不是有離婚的想法?」媽媽警醒過來,嚴肅的問我。我苦澀的笑著搖頭,虛偽的對她說,「我和城楓很好,不會離婚。"
  • 西周的教育
    (一)教育特點:學在官府,官師合一1.學在官府西周時期,奴隸主貴族建立國家機構,設官分職,從事管理。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紀規章,有文字記錄,匯集成專書,由當官的來掌握。由於只有官府有學,民間私學無學術,所以要學習專門知識,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學在官府的原因:1)惟官有書,而民無書。
  • 【讀史】西周的衰亡
    據清華簡記載,周幽王是主動討伐申國,申侯聯絡犬戎打敗周王,西周因而滅亡,並無「烽火戲諸侯」的記載。  退一步說,就算「烽火戲諸侯」是真的,那也只是西周滅亡的一個偶然事件,其實,西周滅亡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以宗法制為基礎的禮樂制度的逐漸動搖。  西周建立後實行宗法制,「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形成了系統而完整的制度。
  • 第五軍的覆滅:邱清泉叫囂「逢五不戰」,卻被粟裕打到精神失常
    負責阻擊這兩支部隊的是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和十一縱隊,解放軍在徐州到碾莊圩之間構築了密如蛛網的工事,國民黨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代價。國軍消耗了數以千計的炮彈,付出了幾千名官兵傷亡的代價,第五軍才前進了五六公裡,照這種打法,即便能打到碾莊圩,第五軍也將被消耗光。
  • 大話西遊2一夜之間萬獸要訣暴漲到680萬!這個伺服器經歷了什麼?
    在大話中很多老玩家都有過一些賺錢的經歷!譬如在早些年的時候,只要在遊戲裡面屯上點神兵仙器啥,基本都賺得盆滿缽滿,而每當版本的更新或者迭代,遊戲中的各類物資也都會隨之波動!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像是當初龍族剛推出的時候,一時之間破物理的裝備都紛紛水漲船高起來!可以看到,基本上裝備的價格往往都會跟市場的供求有著較大的關係!
  • 君王為躲避債務藏到高臺上,留下成語「債臺高築」
    由於實行分封制,到了周赧王繼位的時候,他的封地僅有幾個縣大小的面積。 說起周赧王,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他「既不幸,又幸」。說周赧王不幸,是因為他即位之時,周王室已經行將就木,不得不仰大國鼻息以苟延殘喘。春秋時期,各大諸侯國為爭奪霸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周天子尚有利用之處。進入大爭之世的戰國時期,歷史的主旋律由爭霸轉為了統一,周王室成了俎上魚肉,任人宰割。
  • 歐洲王室的任性和惆悵,是什麼讓歐洲王室存續千年
    天也不是神,到底是什麼?從古以來的帝王都不解釋,說得最多的似乎是天道。中國文化裡天的概念很含糊,有土地、有人民,就有天下。可見天可以是存在的,也可以是不存在的。但無論如何,人都是生活在普天之下的。那管理者叫什麼?不叫天,是天的兒子,叫天子。能當天子,天道就在他手裡。
  • 黛安娜與莎拉,從姐妹情深到互不相見,王室妯娌之間的複雜關係
    正如黛安娜王妃和莎拉·弗格森都知道的那樣,嫁入王室會引發媒體對王室內部不和友誼的大量猜測。只要看看凱特·米德爾頓和梅根·馬克爾之間被英國媒體牽線的不和就知道了。事實證明,這兩人並不是第一個受到小報無休止關注的王室妯娌。1986年,薩拉與安德魯王子喜結連心,成為黛安娜的弟媳,媒體迅速製造了兩人不和的謠言。
  • 武剛||「內服」還是「外服」:西周甸服問題研究 ——兼論西周王畿的形成過程(一)
    但需注意,這裡的「諸侯」僅指殷代、西周初期的「侯、田(甸)」等,與西周中後期廣泛封建之後的「諸侯」概念大不相同。夨令方彝描述的是當時周制的實際情況,與《酒誥》記載的一致性至少能夠表明周人確實繼承了商人的外服職官制度。但同時也要注意到,西周初期這項制度的施用範圍恐怕並不廣泛,而且時間不長,昭、穆時期之後便不見有「侯、甸、男」連稱的記錄,其實正表明這項制度已經發生變化。
  • 周昭王三次南徵目的是什麼,與楚國有何關係,為何連命都丟了
    現在我們之所以知道這次事件,主要就是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包括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青銅器,西周時期很多重要事件都記載在青銅器上,包括周昭王第一次南徵,這次南徵結束後,周昭王就率領大軍回師了。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從史書的說法上看,這一年天上有異象出現,祭公與辛伯一起跟隨周昭王伐楚,天氣陰沉而有風,野雞和兔子都被震動,周昭王及軍隊是遇到了地震,天子所屬的六師全部覆滅。
  • 西周分封后,為何公爵諸侯國消亡快,低爵位的諸侯國卻笑到了最後
    至於西周早期劃分的諸侯國,就頭銜而言,分為「男侯伯子男」五個等級。 其中,附庸國的公爵,無疑是一個高頭銜,至於附庸國的伯爵、子爵、男爵,則是一個低頭銜。然而,看看西周時被分割和封閉的諸侯國,低級的諸侯國變得越來越強大。至於公爵,也就是高級諸侯國家,已經被一個接一個地摧毀了,也就是說,很快就消亡了。這是為什麼?
  • 琉球王國覆滅後,王室後裔都去了哪裡?為啥不恢復祖國統一?
    因為元朝時期兩次派兵出徵日本都無功而返,因此在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後,他對日本早就有了提防之心,但因為前車之鑑,他不敢擅自發兵日本,於是他將目光放在了處於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琉球島上。    琉球國自建立以來,一直和明朝政府保持親密的關係,這個國家也成為我們與日本之間的一道防線,更擔負著"哨所"的作用,經常會給明朝政府提供一些關於日本倭寇的情報,明朝政府對其也頗為照撫。
  • 諸侯稱王,西周沒落,那麼這些戰國諸侯們什麼時候開始稱王的!
    戰國各國是什麼時候稱王的?眾所周知,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爵位是完全不一樣的。而在春秋早期,各個國家君主的爵位高低,也就決定了他們國力的強悍與否。但是他們不同國家之間是完全有著不同的政治理念的,他們已經成為了一個又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而隨著周王室政治影響力的不斷下降,各個諸侯國也通過稱王的手段,來進一步獨立出周天子的掌控。那麼在戰國七雄中的國家中,他們又是哪些國家最先稱王的呢?楚國事實上,在春秋戰國時期最先宣布稱王的國家是楚國,而這和楚國本身的歷史背景是有著直接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