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作仁
《長河浪花》付梓之前,多蒙作者盛情囑我為作序,我欣然允諾。
暑熱中的一天,作者陳雅順給我送來好大一摞文稿,我甚感其意之誠。
要寫序言,理所當然地先看文稿,為此,我花了好幾個夜晚,逐篇拜讀大作。
我這個人有喜歡夜讀的習慣,在靜悄悄之夜,檯燈下,臨窗而坐,泡一杯綠茶,棒一本厚書,再放上一段輕音樂,書香、茶香飄逸,讓文字中那抒情的旋律浸潤心脾,洗去白日的浮躁,嘀嗒—嘀嗒的小鬧鐘聲宛如我漫步人生徵途的足音。那精緻的美文,那精美的詞句,那優美的意境,在心中千緾百繞。這種夜讀有時真是人生的一種樂趣,一種享受。特別閱讀老朋友的作品,更有一種「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激動和痛快。
該書分前卷散文,後卷詩詞,三十多篇散文頗有特色,頗多有取、可圈、可點之處,作者用清新自然,簡明流暢的文字,既畫出了自己上中學,參加工作,退休後怡養天年的人生軌道,又反映出風雲變幻的偉大時代的縮影,文章不僅讓我們讀到其教師生涯的諸多生動故事,還讓我們讀到了世間百態,讀到了智慧,讀到了感悟,讀到了人生哲理。
《軍令狀沒白立》一文,使我在耳畔重新響起幾十年前邗江縣廣播電臺播放的,在揚州地區上空迴蕩的「邗江新聞」的聲音:本縣沙頭公社中心校教師陳雅順要求調到縣中工作,立下的軍令狀……這是令人震驚,讓人好奇,又出人意料的特大新聞,街頭巷尾人們三三兩兩地聚焦在一起,紛紛議論,評論不一,文教局準其所請,並發文號召全縣教師「毛遂自薦」,勇挑重擔,敢於爭先。
毛遂自薦的典故,想必大家比較熟悉,毛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地位卑微,卻果敢得令人欽佩,在大敵當前的時刻,挺身而出,自我推薦,在楚國宮殿之上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楚王出兵,救趙國於水火之中,毛遂之名垂千古,是因為他敢於發現自我,欣賞自我,敢於做自己的伯樂,而我們的作者就是這樣的人,他在邗中工作的突出業績就足以充分說明他的自薦是十分成功的。
人們常常驚羨別人成功,卻往往忽視自己的努力,常常喟嘆命運的不公,卻很少發掘自身的潛質,作者認準正確的人生方向,堅定不移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邁進,終於走入了自己心中的聖殿。有人說,我們要向作者學習,實事求是地說,學是學不來的,那需要膽識。精彩的人生需要拼搏,拼搏的人生更精彩。
《我的敬業之師》是一篇寫得很動真情,多懷感恩之心的好文章,盛讚了作者的老師、同事、領導、朋友的盧永仁校長一生對教育事業作出的無私奉獻。文中盧校長的光輝形象躍然紙上,令人敬愛和崇拜。我有幸也很熟識盧校長,他確實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教育戰線上的精英,無愧於「全國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
讀罷全卷散文,掩卷遐思,《讓我揪心的那些孩子們》我特別愛讀又有特別的感受,因為同是老師的緣故,堪為「心有靈犀一點通」,在我做教師的幾十年中,也遇到文中的這些孩子,作者也寫出了我們的心聲。
「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肩負的重大職責,也是我們一輩子的追求。轉瞬間,這些讓老師揪心的孩子早已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幸福,從他們成長的故事中,我們又看到了教育的巨大感化力量和教師工作的神聖。
廣大教師集大愛於一身,讓燦爛的陽光,照進每個孩子的心房,面對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沒有貧富、沒有俊醜、沒有尊卑、沒有男女、也沒有睿智和愚鈍之別,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學生,讓每個學生內心都能真切感受到為師者的尊重和關愛,化雨同沾,引領他們汲取成長養料,開啟智慧之旅。 作者文中有多處感人的細微描述,而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更能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風貌。
一百幾十首詩詞,構成了該書的另一部分重要內容。
我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我們揚州更是一座詩的古城。揚州處處充滿詩情畫意,而且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揚州古今文明交萃,揚州擁有很多詩人。作者的詩作又很吸引我的眼球,低聲吟哦一首首詩作後,我發現他的詩的最顯著特點是字字句句顯真情。他的詩不是筆下寫出來的,而是從心田裡流出來的。我更佩服作者每見一景物,每參加一項活動,常能即席賦詩的本事,才思是那麼敏捷,詩情是那麼奔放。
我發現自己最喜歡《我心中一片雲》這首詩,一口氣連讀三遍,我想這首詩是作者奉獻給初戀女友的,詩中塑造的心靈純潔,美麗多情的一位女孩子的形象,使我情不自禁聯想到唐詩人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著名詩句。
作為曾是特定時代的一名「可教育好子女」的作者,人生旅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一定很多,但是惆悵、迷茫、哀鳴一切都無補於事。作者的生活經歷告訴我們:要任何艱難險阻中都要笑著去面對現實,面對人生。
我是作者沙頭同鄉、邗中同事,他是我們沙頭人的驕傲,他是我們邗中人的驕傲。
其實,本文是一篇談談作者和作品的文章,姑以為序。
( 朱作仁 原邗江中學高級教師,語文教研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