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作仁:我給「老雅」文集寫個序

2020-12-24 綠楊夜話

朱作仁

《長河浪花》付梓之前,多蒙作者盛情囑我為作序,我欣然允諾。

暑熱中的一天,作者陳雅順給我送來好大一摞文稿,我甚感其意之誠。

要寫序言,理所當然地先看文稿,為此,我花了好幾個夜晚,逐篇拜讀大作。

我這個人有喜歡夜讀的習慣,在靜悄悄之夜,檯燈下,臨窗而坐,泡一杯綠茶,棒一本厚書,再放上一段輕音樂,書香、茶香飄逸,讓文字中那抒情的旋律浸潤心脾,洗去白日的浮躁,嘀嗒—嘀嗒的小鬧鐘聲宛如我漫步人生徵途的足音。那精緻的美文,那精美的詞句,那優美的意境,在心中千緾百繞。這種夜讀有時真是人生的一種樂趣,一種享受。特別閱讀老朋友的作品,更有一種「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激動和痛快。

該書分前卷散文,後卷詩詞,三十多篇散文頗有特色,頗多有取、可圈、可點之處,作者用清新自然,簡明流暢的文字,既畫出了自己上中學,參加工作,退休後怡養天年的人生軌道,又反映出風雲變幻的偉大時代的縮影,文章不僅讓我們讀到其教師生涯的諸多生動故事,還讓我們讀到了世間百態,讀到了智慧,讀到了感悟,讀到了人生哲理。

《軍令狀沒白立》一文,使我在耳畔重新響起幾十年前邗江縣廣播電臺播放的,在揚州地區上空迴蕩的「邗江新聞」的聲音:本縣沙頭公社中心校教師陳雅順要求調到縣中工作,立下的軍令狀……這是令人震驚,讓人好奇,又出人意料的特大新聞,街頭巷尾人們三三兩兩地聚焦在一起,紛紛議論,評論不一,文教局準其所請,並發文號召全縣教師「毛遂自薦」,勇挑重擔,敢於爭先。

毛遂自薦的典故,想必大家比較熟悉,毛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地位卑微,卻果敢得令人欽佩,在大敵當前的時刻,挺身而出,自我推薦,在楚國宮殿之上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楚王出兵,救趙國於水火之中,毛遂之名垂千古,是因為他敢於發現自我,欣賞自我,敢於做自己的伯樂,而我們的作者就是這樣的人,他在邗中工作的突出業績就足以充分說明他的自薦是十分成功的。

人們常常驚羨別人成功,卻往往忽視自己的努力,常常喟嘆命運的不公,卻很少發掘自身的潛質,作者認準正確的人生方向,堅定不移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邁進,終於走入了自己心中的聖殿。有人說,我們要向作者學習,實事求是地說,學是學不來的,那需要膽識。精彩的人生需要拼搏,拼搏的人生更精彩。

《我的敬業之師》是一篇寫得很動真情,多懷感恩之心的好文章,盛讚了作者的老師、同事、領導、朋友的盧永仁校長一生對教育事業作出的無私奉獻。文中盧校長的光輝形象躍然紙上,令人敬愛和崇拜。我有幸也很熟識盧校長,他確實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教育戰線上的精英,無愧於「全國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

讀罷全卷散文,掩卷遐思,《讓我揪心的那些孩子們》我特別愛讀又有特別的感受,因為同是老師的緣故,堪為「心有靈犀一點通」,在我做教師的幾十年中,也遇到文中的這些孩子,作者也寫出了我們的心聲。

「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肩負的重大職責,也是我們一輩子的追求。轉瞬間,這些讓老師揪心的孩子早已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幸福,從他們成長的故事中,我們又看到了教育的巨大感化力量和教師工作的神聖。

廣大教師集大愛於一身,讓燦爛的陽光,照進每個孩子的心房,面對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沒有貧富、沒有俊醜、沒有尊卑、沒有男女、也沒有睿智和愚鈍之別,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學生,讓每個學生內心都能真切感受到為師者的尊重和關愛,化雨同沾,引領他們汲取成長養料,開啟智慧之旅。 作者文中有多處感人的細微描述,而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更能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風貌。

一百幾十首詩詞,構成了該書的另一部分重要內容。

我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我們揚州更是一座詩的古城。揚州處處充滿詩情畫意,而且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揚州古今文明交萃,揚州擁有很多詩人。作者的詩作又很吸引我的眼球,低聲吟哦一首首詩作後,我發現他的詩的最顯著特點是字字句句顯真情。他的詩不是筆下寫出來的,而是從心田裡流出來的。我更佩服作者每見一景物,每參加一項活動,常能即席賦詩的本事,才思是那麼敏捷,詩情是那麼奔放。

我發現自己最喜歡《我心中一片雲》這首詩,一口氣連讀三遍,我想這首詩是作者奉獻給初戀女友的,詩中塑造的心靈純潔,美麗多情的一位女孩子的形象,使我情不自禁聯想到唐詩人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著名詩句。

作為曾是特定時代的一名「可教育好子女」的作者,人生旅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一定很多,但是惆悵、迷茫、哀鳴一切都無補於事。作者的生活經歷告訴我們:要任何艱難險阻中都要笑著去面對現實,面對人生。

我是作者沙頭同鄉、邗中同事,他是我們沙頭人的驕傲,他是我們邗中人的驕傲。

其實,本文是一篇談談作者和作品的文章,姑以為序。

( 朱作仁 原邗江中學高級教師,語文教研組長。)

相關焦點

  • 雪梨子:《爾也文集》序
    》(上、下冊)【新書推介】《爾也文集》序曾凡義先生要出《爾也文集》,這是本邑文壇的大喜訊。上次回國聊起,他囑我寫序,讓我惶恐。曾先生長我二十有餘,學識文採完全在我之上,是地道的前輩,自己附驥都未必夠格,怎敢作序?但曾先生說了幾個理由:在他這次整理出版的文章中,大部分都曾與我先睹切磋,相當比例的文章曾經我編輯發表。最後一點,他這回不想找「有權有勢有名望的人」來抬莊。前兩點是事實,但不能成為賜我作序的有力的理由。
  • 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閱讀答案及翻譯解析
    楊評事文集後序柳宗元贊曰:文之用,辭令褒貶導揚諷諭而已。雖其言鄙野,足以備於用。然而闕其文採,固不足以竦動時聽,誇示後學。立言而朽,君子不由也。故作者抱其根源,而必由是假道焉。作於聖,故曰經;述於才,故曰文。文有二道,辭令褒貶,本乎著述者也;導揚諷諭,本乎比興者也。
  • 序丨甘建華:詩歌讓他活得與別人不一樣——《洛夫紀念文集·詩歌卷》
    詩歌讓他活得與別人不一樣——《洛夫紀念文集·詩歌卷》序文/甘建華1988年夏秋間臺海開禁,洛夫先生偕夫人首次返回大陸,在家鄉衡陽探親訪友、祭奠父母。第二天中午12:28,我正與文友們在衡南縣一個美麗鄉村觀賞桃花,突然收到洛夫先生的微話,只有3秒鐘,開頭的聲音含混不清,只聽其夫人在旁邊說「好了好了」,猜測他是想給我說點什麼——後來才知道,這是他發給人世間的最後一個微信。15個小時後,即3月19日凌晨3:21,九旬詩翁猝然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洛夫謝世標誌著臺灣現代主義詩歌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世界華語詩壇和中國文化界、文學界的重大損失。
  • 僧語 |《 蓮葉何田田——編輯部五年文集》序
    今年是編輯部正式成立第五個年頭了。一個人一生並沒有多少個「五」,按世俗見,逢五應有一慶,大家湊在一起談起來也不知如何慶祝,笑笑說,不如我們把五年裡來編輯部工作的志工們曾經寫的文章湊起來,出一個集子吧?大家聽了個個稱善。於是就有了這本《編輯部五年文集》。我數了數,這個集子共收錄了46個人的文章,共計204篇。
  • 給郭德綱寫序
    給郭德綱寫序這活本來是郭德綱自己的,可是有錢難買心頭好!我想寫,他也攔不住,頂多他不用,如此而已。這貨比我大八歲,有文化底蘊,反應快,且術業有成就,經過風浪人情,並且很會浪,情商超高。如若不是一腳不慎入了這麼個行當,或許混的還不如現在,現在來看,委實不錯,過得剛好!德雲社,講評書,說相聲,拍電影、電視劇,主持電視節目,當導師,很有些影響力,很受歡迎。
  • 看到平鑫濤曾為瓊瑤寫的序,我竟然相信他們之間是真愛了
    有些人在叫好,讚揚作者寫得痛快淋漓,也有人說作者像潑婦罵街,褒貶不一。而今天要推介的卻不是這本書,因為很多人都已看過,我只是在翻開那一瞬間,看到了平鑫濤為瓊瑤寫的序,因為瓊瑤是最不會寫序的,她寫小說、寫劇本,就是不愛寫序,她常問平鑫濤:序是什麼?於是這本書的序,交給平鑫濤來寫,因為他與她相伴數十載,為她出書,最懂她的心路歷程。懂,還有什麼比男女之間這個」懂「字更深刻的呢?你懂我,我懂你,才能在一起,走得更長更遠。
  • 杭城故事(二):肉圓名廚朱作仁
    我的姥爺朱作仁, 是我們上杭客家美食的歷史長河當中,不可以跳過去的一個人物,是我們上杭縣真正的一代名廚!改革開放以後,回到城裡,我姥爺繼續做他的小頭生意。聽說有不少招待所看上了我姥爺的手藝,紛紛邀請他加盟。但你知道的,人的手藝有多高,脊梁骨就有多直。
  • 讀朱自清自編文集,緬懷大師遠去的背影
    在他生前,曾親自編選、出版文集十二種,經精心校訂、重新出版,成就《朱自清自編文集》叢書,力求還原朱自清作品原貌,以紀念文壇巨擘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暨逝世70周年。《朱自清自編文集》包括《背影》《標準與尺度》《經典常談》《論雅俗共賞》《你我》《歐遊雜記》《詩言志辨》《新詩雜話》《語文零拾》《語文影及其他》《蹤跡》《猶賢博弈齋詩鈔》。
  • 誠哥為《鄭裕彤傳》寫序
    揭開本書,彤叔的生活點滴同商場風雲都寫得好詳盡,最特別是找來彤叔好友李嘉誠寫序,將兩人友情刻劃得相當深刻。兩人又相約每周打牌,由於誠哥作息稍早,入夜前就離席,而彤叔是夜貓,所以彤叔刻意約周末下午,誠哥深受感動,後來誠哥聽聞彤叔入院,立即放下工作,趕去醫院,竟然發現他同幾個牌友在麻雀臺打牌
  • 【不文集】13《獸慾》
  • 王錦芳:《洛夫紀念文集·詩歌卷》編後記
    《洛夫紀念文集·詩歌卷》書影。編後記——《洛夫紀念文集·詩歌卷》文/王錦芳說來真是不敢相信,我這從來沒有寫過詩的人,居然被拉來編輯詩選,而且是與當今華語詩壇第一人有關的詩選,這膽子是不是忒大了點?當務之急,是要拿出《洛夫紀念文集》這套書,我與湘潭大學出版社商量好了,爭取今年10月參加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我說,這套書不是有幾個人在協助你編選嗎?他說,其他幾本都有得力的人在做,原來我最看好的詩歌卷,現在反而麻煩了。這卷都已經兩個多月了,還沒有見到一個真東西,怕是有點靠不住。
  • 前序、中序、後序遍歷序列,你懂透徹了嗎?
    每個人看待題目都有自己的一套小訣竅,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於這類題目的小總結。①首先要掌握三個序列字母排序的規律:前序序列:根左右中序序列:左根右後序序列:左右根②接著看題目,題中一般會給出兩個序列,然後讓我們根據給出的兩個序列求出剩下那個序列,這時把兩個序列寫在草紙上,根據①中的排序規律確定根節點,將其用矩形框出,然後再確定根節點的左右子樹,以此類推,邊做邊畫二叉樹表示,解題思路會更加清晰。
  • 臨寫王羲之《蘭亭序》快速入門的三個秘密,果然是
    就算是經常天天臨寫,也未必能達到《蘭亭序》的原味狀態,但書臨百遍,其意自現,所以通常大量的臨寫練習,入門還是有可能的為了快速入門《蘭亭序》有以下三個小秘密不可不知。掌握了以下三個臨寫《蘭亭序》的秘密,入門的速度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好吧,現在就跟大家說說臨寫《蘭亭序》快速達到有模有樣的途徑:第一個秘密:橫劃直切入紙,不要回筆逆藏。
  • 《紀傳體三國評傳》小結,以及新文集《晉書筆記》的「序以前言」
    小A讀《晉書》系列文集《晉書筆記》之「序以前言」文:小A史蒂芬自2017年小A開始撰寫《紀傳體三國評傳》—小A點評三國風雲人物系列文集以來,已近三年的時間,共撰寫一百三十餘篇文章,約四十餘萬字(大略統計
  • 李立宏出書,陳曉卿:看完我寫的序就行了!
    寬厚的聲音匠人文/陳曉卿立宏的新書出版,要我寫個推薦的序,我沒猶豫就答應了。看完書稿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本關於聲音藝術的業務隨筆,很嚴肅也很嚴謹,我讀起來都要琢磨半天,顯然沒有資格寫序。不過既然承諾了也不好變卦,於是我決定寫一寫我認識的李立宏這個人,畢竟我與他相識已經36年,算老朋友了。1982年,李立宏和我同時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他在播音系,我在電視系。
  • 張千山:致敬一位長者的文字人生——歐陽梅先文集《知言》序
    讀歐陽老的文章,對此我更是深為認同。書中各輯篇章,無論記事寫人的史料文字,還是雜文時評、旅遊散記、文藝評論、序言題跋,都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以及言之有趣。這與他與生俱來的天性志趣有關,更與他的文學價值觀念與精神追求密不可分。歐陽老從小熱愛文學寫作,一直以本土先賢魏源先生為學習的榜樣。
  • 周杰倫《蘭亭序》=王羲之《蘭亭序》?
    總結一下:王羲之的《蘭亭序》主要是記載了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也就是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集會的這個重大的事件,在這個會上,各個達官貴人和文人雅士分別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
  • 王勃寫《滕王閣序》時多大年齡?歷史上的3種說法,其實都錯了
    豫薦你|文【全文2809字,圖片11張】王勃寫《滕王閣序》時多大年齡?歷史上的3種說法,其實都錯了高中時要求背誦全文的文言文很多,有的也很難背,讓人苦不堪言。但是王勃的《滕王閣序》則是讓人一眼就愛上了。
  • 黃霑的黃段子——不文集
    蕭翁不愧為大文豪,他老人家對於生活細節之洞察以及用語之精煉,千載下讀之,恐亦凜凜有生氣焉!在坊間流傳的諸多種笑話中,最有傳播活力的就是「葷」(黃色)段子與政治段子,這種現象溫順地註解著蕭翁的那句名言。 我最近實現了自己的藏書新突破,即擁有了自己第一本港版書《不文集》,這是一本由黃霑老先生創作的黃色笑話集,曾風靡全港。我平素嗜讀黃色笑話,因此選擇在一個幽靜的午夜,通讀了此書。
  • 水千丞 文集
    ,所以小一很糾結要不要再做水千丞文集,但是今天還是決定來一期!當然做過的幾本書大家點連結進去就可以看,小一就不多贅述了。逐王文案:一個野心家刀尖林立的權謀之路-個小人物披荊斬棘的救世之途一-個士大夫枕戈旦待的治亂之旅一個理想者萬死不折的救世之行CP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