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計程車--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

2021-02-19 國防雲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無論是美國,還是越南,拍攝的大量反映越南戰爭的電影中,都會有一種體形高大,方方正正的履帶式裝甲車輛,與美國大兵們如影隨形,相生相伴。這,便是被美國大兵親切地稱為「戰場計程車」的—M113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是美軍使用的第一款採用鋁合金裝甲作為防護材料的裝甲車輛,也為之後的裝甲車輛設計開拓了全新的思路。並使鋁合金裝甲這種材質,廣泛地應用到了現今眾多的裝甲車輛上。1960年初,美國食品機械化學公司下屬的聖何塞兵工廠開始了M113的生產,並陸續裝備美軍部隊。1962年,又與當時的聯邦德國陸軍籤訂了生產1132輛的購買合同。開啟了這個日後被稱為「戰場計程車」的不凡之路!


 

   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採用的是一種名為冷軋5083鋁的合金材料,被廣泛應用於船舶、汽車、飛機的焊接部件與飛彈零件和坦克裝甲等軍用與民用的製造方面,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和可焊接性能,它是將鋁、鎂、錳等金屬原料在350-400攝氏度高溫下輥壓成形,然後放在室溫下冷卻並冷軋成型後的中等強度合金板材。這種特製的鋁合金裝甲使M113可以以更輕的重量而擁有傳統鋼製裝甲同級的防護力和更緊密的車體結構。同時也使M113能在較輕的重量標準下使用比較輕小的發動機。以達到利用直升機或固定翼飛機進行空運的目的。此外,因為其重量較輕,也能在不外加漂浮裝置的情況下越過一些淺水區域,並使用履帶滑行。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的鋁合金車體雖能保護車內人員不受機、步槍彈或彈片的傷害,但其火力卻相對較弱,僅有1挺裝在車長指揮塔上的12.7毫米「白朗寧」M2 HB型重機槍,水平射界360度、高低射界-21度至+53度,由車長操縱,沒有安裝瞄準鏡和夜視、夜瞄裝置。車上也沒有射擊孔,載員無法在車上進行作戰。 駕駛員位於車體左前方,動力艙位於駕駛員右側,車體前甲板上有1個前部與甲板鉸接的發動機檢查艙口,發動機進出氣百葉窗和排氣管裝在車體頂部。車長位於動力艙後面,車長指揮塔能360度旋轉,並裝有5個M17型潛望鏡。車尾有可向下打開的上下車電動跳板,跳板左側還開有一扇小門。載員艙頂部有一個長方形後開艙蓋,其後方有圓頂形通氣孔。步兵坐在車內兩側的長椅上,長椅可向上摺疊,以便運輸貨物或作救護車使用。該車採用扭杆懸掛,每側有5個雙輪緣掛膠負重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沒有設置託帶輪。第一和第五負重輪裝有液壓減振器,履帶採用單銷式掛膠履帶板。 M113的動力由一臺「克萊斯勒」75M型V8汽油發動機提供,單位功率為15.0千瓦/噸,最大輸出功率為154千瓦。傳動裝置為TX-200-2B型自動變速箱,6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最大行程298公裡。公路最大行駛速度為64.37公裡/小時。水上最大行駛速度為5.6公裡/小時,可翻越0.61米高的矮牆,越壕寬度為1.68米。


 

   1954年,由越南共產黨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軍隊在奠邊府戰役中徹底擊敗了法國殖民軍,迫使法國撤出了越南。隨後,越南分裂稱為北越和南越兩個政權。1955年,在美國的支持下,吳廷琰在西貢市發動政變,建立了獨裁的越南共和國。並大肆屠殺南越共產黨人。1959年,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推翻越南共和國,統一整個越南。

1960年,一支由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實際領導,旨在推翻南越偽政府的,南越反政府武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越南的統一戰爭全面升級。1962年2月8日,為防止吳庭豔政權垮臺,美國政府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宣告了美國正式武裝介入越南戰爭。隨著,戰事的不斷擴大,美國也相繼將大量軍隊和武器裝備投入到越南戰爭之中。因此,作為美軍二戰後建立機械化步兵概念戰爭的主角,剛剛列裝部隊的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也被大量運到越南,配備到美軍機械化步兵營的指揮、維護、醫療、偵察、火力支援等部門。同時,還作為防衛車輛,搭載步兵與裝甲部隊主力的M48和M551坦克一起,參加攻擊北越正規軍和剿滅南越遊擊隊的作戰。作戰中,美軍還將部分M113進行了裝甲強化,安裝了機槍防盾和機槍塔,被稱為M113ACAV型,大大地增強了M113的作戰能力。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作為美國所謂的「盟友」中國臺灣省國民黨政府,陸續引進了數百輛M113 裝甲人員輸送車、裝甲救護車以及「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等車型。從1964年起,陸續配備給機械化師和獨立裝甲旅使用。1979年,臺灣方面又在M113的基礎上設計出了自己的CM21型裝甲步兵戰鬥車。20世紀80年代初定型生產,並大批裝備部隊,CM21是臺灣方面自行研製開發的第一種裝甲戰鬥車輛。目前,已經形成了擁有裝甲指揮車、工程維修車、「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自行迫擊炮車和彈藥輸送車等完整的裝甲系列車族。與美國引進的M113一起,成為其裝甲步兵營的主力裝備。

相關焦點

  • 美軍淘汰五對負重輪,造3千輛戰場計程車,裝備12個旅級戰鬥隊
    美軍戰場計程車來了,老式的M113裝甲車被淘汰,計劃造近3000輛,這是美軍敢於創新的體現。如果說步槍是士兵的生命,那麼裝甲輸送車就是士兵的風火輪,沒有這個東西就在戰場上走不快,還很容易受到傷害。美軍的裝甲輸送車是60年代服役至今的M113裝甲車,該車有5個負重輪,因為也被稱為美軍的「五對輪」,現在這輛老古董要退役了,新夥計是一輛英國車。在前幾年美國提出發展新一代裝甲輸送車的時候,英國BAE系統公司為美國陸軍打造了一款新版「戰場計程車」,這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 波蘭捷克冷戰精品OT-6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200期
    波蘭捷克冷戰精品OT-6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薩沙的兵器圖譜第200期今天的主角是捷克、波蘭的OT-6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不提波蘭,捷克曾是二戰中歐洲的軍工強國,尤其擅長輕型坦克的生產製造。OT-62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就是一個政治產物,在1964年由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研究成功。OT-62是在蘇制BTR-50裝甲輸送車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進。所以OT-62和BTR-50非常相似,只是做了小幅度的改進。
  • 火力開全,11式輪式裝甲突擊車發射美圖來襲
    近日,第72集團軍「鋼刀勁旅」也將ZTL11式輪式裝甲突擊車分隊拉到野外陌生地域,在實戰背景下進行快速機動,並進行了多場次高強度、跨晝夜突擊車戰鬥射擊訓練,檢驗突擊車單車乘員車內協同和突擊突防能力。只見,隨著該旅指揮所領導一聲令下,突擊車瞬時發出轟鳴聲,卷著塵土向著射擊陣地衝擊。在戰車衝過射擊地界後,駕駛員控制好油門,車長搜索並指示目標,下達射擊命令。
  • 四對負重輪——63式「戰地計程車」的前世今生
    提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美國的M113無疑是西方的經典裝備之一。而有「中國的M113」之稱的則是63式裝甲輸送車。當然也有人喜歡叫他的外號:戰地計程車...
  • 我軍批量列裝新型輪式突擊車,陸軍合成營火力再度升級
    新型輪式突擊車該合成旅此次接裝的新型裝備包括18輛11式輪式裝甲突擊車和6輛10式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其中,11式輪式裝甲突擊車是在08式輪式步戰車底盤基礎上發展的一款新型突擊車,也是我軍裝備的第二代輪式突擊車。
  • 越南戰爭中美軍裝甲部隊的主要裝備
    然而這種想法又是片面的,事實上,在越南戰場上的大多數場合中,從重達50噸的主戰坦克到臨時改裝的裝甲卡車,種類繁多的各種裝甲車輛仍是作戰雙方士兵們最主要的依靠,儘管這些裝甲力量從未被交戰雙方集中使用過,但數以千計的裝甲技術兵器分布於越南戰場的全境卻又是個不爭的事實。總之,這同時是一場非典型的亞熱帶裝甲戰爭。作為一個冷戰中的天然武器試驗場,美軍向越南派遣了大量各種型號的裝甲戰鬥車輛。
  • 我軍裝備新型輪式突擊車:能打能防能指揮,全面提升戰鬥力
    文/梅近期,第75集團軍某合成旅接收並裝備了一批新型突擊車,為此特意舉行了一場隆重儀式。該新型輪式突擊車配備有105mm高膛壓火炮,可在反裝甲戰爭中發射脫殼穿甲彈,如此一來,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軍合成旅的作戰實力。
  • 德軍三號突擊炮的「裝甲彈藥手」:Sdkfz 252型裝甲彈藥運輸車
    由於當時德軍三號突擊炮(75mm短管火炮)自身的攜彈量只有44發,在伴隨步兵執行近距離火力支援任務經常會出現彈藥不濟的情況,戰鬥激烈時尤為嚴重,為了不使進攻停頓,需要在火線位置直接為突擊炮補充彈藥,因此迫切需要一款具備一定防護力和越野能力的裝甲履帶式車輛來執行前線彈藥輸送任務,Sdkfz 252型半履帶裝甲彈藥運輸車就是在這樣的戰術需求下而研製的。
  • 美軍M113淚眼婆娑:辛苦幹了60年,終於迎來接班人
    最令美國陸軍頭疼的一個問題是M113的裝甲實在是太薄了,越南軍隊曾經使用12.7毫米重機槍的穿甲彈在較遠距離上擊穿了M113的正面裝甲,更別說穿甲能力更強的14.5口徑重機槍了。在戰場上,M113可憐的裝甲只能幫助其抵擋7.62毫米口徑的輕機槍射擊,在如今反坦克武器密集的年代簡直是「裸奔」。
  • M113即將下崗,63式裝甲車更危險的對手來了
    冷戰時代,美國陸軍裝備的標準裝甲車是M113系列,M113系列裝甲車不僅是裝甲運兵車,還包括指揮車、迫擊炮運載車、反坦克發射車和裝甲醫療車等多種改型,在蘇聯陸軍裝備BMP-1步兵戰車之後,由於美軍缺乏類似裝備,還為其安裝了炮塔和反坦克飛彈,改裝成步兵戰車來應急,不過,M113裝甲車薄弱的裝甲讓這種應急產品很不成功
  • 第三代猛士裝甲突擊車登上青藏高原,成我邊防軍手中神器
    為了迎接第三代「猛士」裝甲突擊車的到來,西藏軍區某部舉行了隆重的授裝接裝儀式。「猛士」3代裝甲突擊車已通過高寒地區的批量測試,開始進入部隊服役。「猛士」第三代裝甲突擊車體積大,裝甲厚,動力強,可在高原山地等複雜地形快速行進,為部隊官兵節省大量體力和時間,最適合邊境巡邏警戒。
  • 二戰德軍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摩託化師的區別
    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裝甲部隊的大決戰,融合了機動力和火力的裝甲部隊在戰場上面馳騁,無論是德軍,還是同盟國的裝甲部隊,都是各自軍中的絕對主力,沒有裝甲部隊參與的進攻,是根本無法想像的,甚至可以直接判定勝負了。
  • 美軍裝甲旅常態化部署波蘭,能否摧毀俄軍?
    美軍到達 在2020年11月份的時候,美國正在進行駐芬蘭部隊的輪換,目前正在波蘭的第3步兵師第2裝甲作戰旅即將完成任務,由第一騎兵師第1裝甲作戰旅代替,目前後者正在從美國本土的基地向東歐輸送之中
  • 從63式增程混動無人駕駛裝甲技術驗證車研判扁線電機應用方向
    63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從1958年開始研製,1963年,531裝甲輸送車設計定型,命名為63式裝甲輸送車,主要用於輸送步兵協同坦克作戰,1990年代停產。位於車頭右側原車狀態的排氣(管)道,意味著這臺63式無人駕駛裝甲技術驗證車(第1種技術狀態)動力總成並未進行大範圍修改,或依舊沿用基型車適配的那臺直列6缸水冷柴油發動機。這臺對動力系統並未大幅改型的63式無人駕駛裝甲技術驗證車(第1種技術狀態),加裝不同規格的雷射雷達用於無人駕駛功能的強化。
  • 末日德軍裝甲旅(二)洛林坦克戰——第106「統帥堂」裝甲旅
    ✚德軍裝甲旅更像是虎式裝甲營(重裝甲營)的放大版,不過裝備的不是虎式坦克而已1944年7月,德軍利用「統帥堂」裝甲擲彈兵師的殘部組建了第106裝甲旅,這個師是1944年6月從蘇德戰場上撤下來的,這個旅在東部的但澤城附近組建和訓練。弗朗茨·貝克上校因為在指揮「貝克重裝甲團」裡表現出色,並任命為這個旅的旅長。
  • 2021一月新番《裝甲娘戰機》異世界裝甲戰場
    【裝甲娘戰機】在2019年時就已經宣布動畫項目啟動,經過兩年的時間於2021年1月開始播出,從作品的名字就能看出內容核心,裝甲、女性這兩種元素合成的作品在日本每年都會出現,JK裝和黑白絲襪也是這類番的基本配置,在商業動畫中算是標準類型之一。
  • 淺談美軍輕型戰術輪車發展歷程
    美軍近年來因悍馬車於海外戰場中,多次傳出裝甲防護力不足致使人員裝備損失,為提升作戰效能並汰換服役多年的 M1114 型悍馬車,美軍遂研發新型車種,並要求其兼具火力、防護與機動力,即「聯合輕型戰術輪車」。 自第一次波灣戰爭以來,美軍多半依靠悍馬車執行戰鬥與機動巡邏任務。
  • 俄羅斯陸軍死亡聯合收割機,重裝甲強火力的BMPT坦克支援戰車
    戰車的車組人員一共有五名,分別是車長、駕駛員、炮手和兩名榴彈發射器操作員,車內具備核生化三防系統,配備地形和導航設備,能確定和指示車輛位置的當前坐標,並在電子地圖上指示車輛位置。隨著車輛機動,可以將移動路線保存在計算機內,這套系統採用的俄羅斯自行研製的導航衛星系統,所以精度會比較差,大約有25 m左右的誤差。
  • 淺析現代裝甲車的附加裝甲:以色列著手研發後,成美國參考標杆
    這些底盤都是從幾次中東戰場上繳獲而來,修繕一下,改裝成混搭裝甲車供後備部隊使用。 沒想到在21世紀的城鎮戰中,製造於20世紀中期的「老兵」竟然會被以色列這樣全套美式裝備的軍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