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濟幫助司馬昭殺掉皇帝曹髦,為什麼卻被司馬昭誅滅三族

2020-12-20 張生全精彩歷史

尉遲恭和成濟都當了主人的槍手,都以下犯上殺了主人的敵人。但是,兩人的結果卻截然相反。尉遲恭進了凌煙閣,成了開國大功臣。而成濟卻被夷滅三族。那麼,為什麼兩人的結果這麼不一樣呢?

(尉遲恭畫像)

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

一、正當防衛與防衛不當。

尉遲恭當時殺李元吉是正當防衛。因為在玄武門政變的時候,首先是李元吉向李世民連射三箭。李世民沒辦法,只好回射一箭,沒想到,這一箭「不小心」射到李建成身上,把李建成殺死了。然後李世民的戰馬受驚,李世民從馬上摔下來,李元吉衝過來,用弓弦勒李世民,想把李世民勒死。在這種情況下,尉遲恭才射死了李元吉。可以說,尉遲恭雖然是以下犯上,但是他完全是正當防衛。

成濟的情況不同。雖然曹髦確實是率領一隊士兵向司馬昭的府上衝去,並且已經衝到司馬昭大門口。但是,曹髦並沒有構成對司馬昭的直接威脅,至少不是直接就會要司馬昭的命。也就是說,成濟雖然也是出於防衛才殺掉了曹髦。但是他明顯是防衛不當。

正當防衛和防衛不當,在這裡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主子如何向天下人做出解釋,如何給這個槍手開脫罪責的問題。李世民是很好給尉遲恭開脫的。畢竟如果那時候尉遲恭不出手,李元吉就很可能把李世民給殺死。但是司馬昭是不好給成濟開脫的。因為曹髦並沒有對司馬昭構成絕對的威脅。沒有的情況下,就動手,怎麼向天下人解釋呢?

所以,司馬昭不得不殺掉成濟,而李世民完全可以把尉遲恭當功臣。

(李世民)

二、弒君與殺賊。

曹髦是皇帝。在古代,君王是有絕對權威的。就算君王殘暴不仁,有什麼重大的過錯,也是不能殺的。殺了君王,就叫做弒君。這在整個古代,已經形成了公論。而且這也是整個古代皇權社會的價值基礎。有個這個價值基礎,整個皇權社會就能夠保持穩定。沒有這個價值基礎,皇權社會就會出問題。所以,成濟殺了皇帝,無論如何都是不能隨便把他放過的。

尉遲恭殺李元吉不一樣。李元吉並不是皇帝,他也就是一個一般的王爺。而且,因為李元吉反覆「陷害謀殺」李世民,甚至直接向李世民射箭。這樣一來,李元吉就不是什麼王爺了,完全是「賊寇」。這一點,李世民在後來「修訂」史書的時候,把它講得很清楚。所以,尉遲恭殺李元吉,那就叫做殺賊。既然是殺賊,那就當然是功臣了。

三、攬責與推責。

兩件事情發生以後,兩個主人採用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李世民是主動攬責。他並沒有說尉遲恭殺得不對,而是說尉遲恭是為了保護自己,避免自己被「賊寇」傷害而採取的行動。總之,李世民雖然並沒有說,這件事是自己吩咐尉遲恭做的(他也不能這樣說,畢竟李元吉是他的兄弟),但是他那樣,相當於是把責任攬到自己頭上,幫尉遲恭扛著。

而司馬昭則極力推脫,說這件事自己不知情。自己當時在家裡,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都是成濟自作主張幹的事情。實際上,這件事是賈充慫恿成濟幹的,但是賈充不認帳,司馬昭也不追究,兩人都一口咬定是成濟自作主張,也就把責任推到成濟頭上,拿成濟當墊背。總之,既然是成濟自作主張幹的,與自己無關,因此,就該對成濟進行嚴肅處理。

(司馬昭)

四、成功與未成。

這個其實才是問題的關鍵。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最終是取得成功了的。既然成功了,李世民當皇帝了,基本上就不用考慮輿論的問題的,誰也不敢再說三道四。因為誰要是敢再說三道四,誰就會掉腦袋。

對於李世民來說,需要關心的問題,只是後人怎麼說的問題。所以,只需要把史書修改好就可以了。就算李世民也在乎當下人怎麼說,也不用著急,慢慢來處理。通過「貞觀之治」以後,應該說,天下的輿論,都對李世民有利了。

而曹髦攻打司馬昭,是司馬昭沒有料到的,因為並不是他主動發動的政變。對於他來說,那時候篡奪曹魏的天下,時機還不成熟。因此,這時候把曹髦殺掉,就闖大禍了。既然闖了大禍,就要考慮輿論因素。所以,司馬昭必須找一個人來墊背,以堵住悠悠之口。而成濟就成了墊背的人。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等)

相關焦點

  • 司馬昭弒殺曹髦,連親叔叔都表示抗議,司馬昭四招成功洗白
    曹髦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臣子當街弒殺的皇帝,他以玉碎的決絕,讓曹氏先祖的血性,最後一次閃耀。曹髦是曹丕的孫子,東海王曹霖的庶長子。本來曹家的皇位,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曹髦來坐,可自從高平陵事變後,司馬家族掌握了軍政大權,小皇帝曹芳成了傀儡。與此同時,曹氏宗族子弟,都集中於鄴城被監視居住。
  • 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在其死後卻臭名遠揚?從這裡就能看得出來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成語其實是出自魏武帝曹操的曾孫,也就是魏國的第四位皇帝曹髦之口。司馬昭是權臣司馬懿的第二個兒子,自從曹氏家族的曹爽被司馬懿誅殺後,他就成為了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正元元年(254年),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將皇帝曹芳廢掉,改立年僅十三歲的曹髦為帝。曹髦尚且年幼,國家大事都只能聽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的。
  • 三國演義中,司馬昭部將成濟弒殺魏帝曹髦,為何蜀漢可以興師問罪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情節,司馬昭手下的心腹大臣賈充指使手下的成濟,在曹魏皇帝曹髦率軍出宮時,刺殺了曹髦,曹髦當時可是曹魏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卻被臣子刺殺,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大的事,這事還傳到了蜀漢。
  • 成濟弒君是賈充自做主張,還是司馬昭指使,為何連皇帝也敢殺
    意思是曹髦的文學才能與當年的曹植一樣,而軍事才能與當年的曹操一樣,這是一句很高的評價,事實上曹髦的確稱得上是文武雙全的皇帝,其能力不亞於曹睿與曹丕,但其衝動的結局讓人懷疑曹髦此舉根本就不是什麼誅殺司馬昭,就算沒有人告密,曹髦的實力都不足以殺司馬昭,而更像一種主動的自殺行為,明知這一去可能無法再活,曹髦仍然去了,這就是曹髦以自己的死來阻止司馬昭代魏的進程。
  • 為什麼曹操、曹丕不敢殺漢獻帝,而司馬家的司馬昭卻敢弒君呢?
    司馬昭弒君,是三國時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發生於曹魏都城洛陽的重要歷史事件。公元260年,曹魏皇帝曹髦欲討伐司馬昭,卻因王沈、王業的背叛而洩密,其本人被司馬昭的親信賈充指使武士成濟弒殺於南闕。
  • 關於臨時工成濟行刺國君的調查處理報告
    充曰:「司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濟挺戟直奔輦前。髦大喝曰:「匹夫敢無禮乎!」言未訖,被成濟一戟刺中前胸,撞出輦來;再一戟,刃從背上透出,死於輦傍。其實這個故事就是說的曹魏後期的「甘露之變」。甘露五年(260年),當時的小皇帝曹髦也是文字獄的受害者,那一年,魏國天降所謂祥瑞,某地說井裡發現一條龍,曹髦有感而發,賦詩《潛龍》:傷哉龍受困,不能躍深淵。
  • 曹魏最後一位皇帝:對司馬昭言聽計從,最終得到厚待!
    在此基礎上,就曹芳等曹魏皇帝,自然也和漢獻帝劉協一樣,成為傀儡皇帝了。其中,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奐,不僅是曹魏最後一位皇帝,也是曹魏最低調的一位皇帝,在曹奐之前,曹芳經歷了高平陵之變,曹髦敢於討伐司馬昭,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曹奐雖然默默無聞,卻最終被司馬氏所厚待。
  • 別被電視劇《虎嘯龍吟》給騙了,為什麼歷史上的司馬懿一家人都很狠毒?
    司馬懿以謀反的罪名殺死了曹爽,並滅了他的三族,而且不論男女老幼,姑姊妹女子已經嫁人的全部殺掉,殺了7千餘人。司空王凌因受曹爽重用,與侄子令狐愚密謀廢掉曹芳,立楚王曹彪為皇帝。司馬懿親率中軍討伐王凌, 參與王凌謀反的人向司馬懿自首,但是司馬懿一律不赦免,寧可錯殺不可不殺,凡牽連在內的一律誅滅三族,並派人挖開了令狐愚的墳墓,剖棺暴屍三天,同時逼楚王曹彪自盡。
  • 司馬家如何一步步欺負孤兒寡母篡奪曹魏皇位
    司馬懿是一朵黑心白蓮花,能夠豢養死士3000人而不被政敵發覺,隱忍40餘年後在高平陵之變中出其不意地打敗曹爽,「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
  • 倆兒子都是人才,司馬師是否比司馬昭強
    司馬師和司馬昭全部都是陰險毒辣之徒,難怪司馬家能夠奪取皇權了。司馬師這輩子最輝煌的,那就是廢掉了曹魏皇帝曹芳。而司馬昭比司馬師更加過分,他居然殺掉了曹魏皇帝曹髦。這哥倆輔佐司馬懿一路走到奪權,此後他們倆又相繼掌權。要不是司馬師沒有兒子,這倆貨之間肯定也有一場精彩的較量。
  • 司馬懿與張春華,司馬家族與兩晉命運
    「高平陵之變」,誘降曹爽時,司馬懿發誓對曹爽及其家族不殺不滅,曹爽投降後,其家族及親近的謀士們就被誅殺了。建安以來,曹操不拘一格招攬人才,誅三族等酷律被摒棄了。司馬懿及其後人執政後,恢復了誅三族等殘酷手段對付政敵。 2. 司馬師司馬師的第一位正妻是夏侯徽,擁護曹魏的夏侯家族的女兒,生育了五個女兒。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路人真的知道司馬昭之心嗎?
    原是皇帝要殺朝中大臣,而這個大臣就是司馬昭,據說是因為司馬昭把控朝綱,不給皇帝面子。那當然最終的結果就是皇帝死了,最後司馬家造反了。因為皇帝經常用一句話來形容司馬昭的野心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比喻他的野心,但是司馬昭之心,真的路人皆知嗎?司馬昭真的貪戀這至高無上的權力嗎?小編覺得答案是否然的。嘉平六年,權傾朝野的司馬師廢了皇帝曹芳,「提拔」了曹髦當魏國的皇帝。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何說曹髦是史上最有骨氣的傀儡皇帝?
    影視劇中曹髦討伐司馬昭這時天空中風雨大作,有官員便懇請曹髦改日再去討伐司馬氏,曹髦也已經知道王沈、王業去司馬昭那裡告密。成倅、成濟問:「應該殺?還是應該抓?」賈充命令說,「殺之。」賈充又催促道,「司馬公養你們,就是為了今日,還猶豫什麼!」於是,成濟持矛上前刺殺了曹髦,矛刃自前胸透過後背。
  • 司馬家兩代人奪權篡位,曹家和夏侯家的人都去哪了?完全不是對手
    司馬師掌權以後,夏侯玄曾經密謀奪權,結果又被司馬師滅了三族。為此等到司馬昭殺掉了曹髦時,老曹家和夏侯家,基本就沒人站出來為曹髦拼死一搏。 比如說曹爽被誅滅三族的時候,並沒有連累到曹操的親生子孫。 曹爽的父親曹真,畢竟是曹操的養子,所以曹爽跟曹魏皇室之間,沒有必然的血緣關係。這麼一來司馬懿能不誅殺的,自然就沒有誅殺了。曹操這一脈的血統算是勉強保住了。
  • 司馬氏是怎樣奪取天下的?
    這事在公元二四九年,至其後年,司馬懿就死了,其子司馬師襲其爵位。後四年,廢齊王而立魏武帝的曾孫曹髦,這就是高貴鄉公。其明年,司馬師也死了,其弟司馬昭繼其爵位。又六年,高貴鄉公「忿威權日去」,帶著自己手下的兵去攻司馬昭,被司馬昭手下迎戰之兵所殺。這件事,歷史上的記載是如此的:高貴鄉公率兵而出,第一個遇著的是司馬昭的兄弟司馬伷,高貴鄉公手下的人對他的兵叱責,他的兵就退走了。
  • 三國最悲壯的皇帝,獨自面對司馬家族,至死未辱沒曹操的威名
    皇帝有實權還好,萬一沒有實權當了傀儡,想要翻身真是難上加難。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皇帝就是一位失去實權的傀儡皇帝,他就是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孫,曹操的曾孫曹髦。作為曹操後代骨子裡透著著驕傲,他不甘於做傀儡,他的一生都在於命運做抗爭,他獨自面對著整個龐大的司馬家族,至死沒有辱沒曹操的威名!曹髦是東海定王曹霖之子。而曹霖是曹丕的兒子。
  • 看看成濟,就知道白手套的下場有多可悲
    公元260年,曹魏帝國皇帝曹髦,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權力逐漸失去,忍不住心頭憤恨,累積多年的怒火,突然爆發。5月7日,曹髦召集高級諮詢官王沈,政府秘書王經,散騎侍從官王業,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在這裡坐等被他廢黜的羞辱。今天,跟你們共同行動,我要親自討伐!」年方20歲的曹髦,依稀有魏武帝曹操的風採三個大臣面面相覷。
  • 曹魏最後的牌面,高貴鄉公曹髦,一個敢於奮起抗爭的皇帝
    我們知道三國最終的結局是,天下統歸司馬氏,而司馬氏的政權是建立在曹魏政權的基礎之上的。從司馬懿詐病誅曹爽之後,曹魏政權已經是名存實亡了,然而末代皇帝曹髦是驚鴻一瞥,他作為一個傀儡,卻幹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
  • 為什麼說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一個比一個狠
    其實拋開整個劇不談,只從魏武帝曹操、曹丕辛苦建立的基業被司馬氏篡奪來說,原來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一個比一個狠,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他倆做了什麼以至於後人會給予他們如此的評價。原本在曹操當政的時代,對於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曹操就很是忌諱,想著把他除掉,以絕後患,但由於曹丕的處處維護這才讓司馬懿倖存了下來。
  • 曹髦為何執意出宮討伐司馬昭?其實是他自己如此
    大臣們一聽都大驚失色,其中王經苦勸曹髦說:「司馬昭竊取大權已經很久了,如今宮內空虛。陛下這樣做不是想除去病痛,而是讓它變得更為強大厲害啊!」曹髦不聽,他拿出討賊的詔書狠狠的丟在地上表示一定要跟司馬昭拼個魚死網破。曹髦跟大臣說完就進宮去找郭太后。